届天津滨海新区高三份统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92195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天津滨海新区高三份统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天津滨海新区高三份统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天津滨海新区高三份统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天津滨海新区高三份统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天津滨海新区高三份统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天津滨海新区高三份统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届天津滨海新区高三份统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天津滨海新区高三份统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天津滨海新区高三份统考化学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其链节应该是

,D错误;

故选A。

『点睛』①A选项是一个常考的出题方式,一定要注意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的说法,也要注意比例模型中原子半径的比例大小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②简单分子的分子式的确定可以直接套用通式来确定,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记忆各类有机物的通式,以及减氢原子的规律。

3.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应用广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晶体硅可做光导纤维B.玻璃、水泥、陶瓷都是硅酸盐产品

C.SiO2可与水反应制备硅胶D.SiO2可做计算机芯片

『答案』B

『详解』A.二氧化硅可做光导纤维,晶体硅常做半导体材料,A项错误;

B.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水泥的主要原料是黏土、石灰石,陶瓷主要原料是黏土,石英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黏土属于硅酸盐,故都属于硅酸盐产品,故D正确;

B项正确;

C.SiO2可与水不反应,C项错误;

D.半导体硅能够导电,可做计算机芯片,D项错误;

答案选B。

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S

SO2

CaSO4

B.Si

SiO2

SiCl4

C.Fe

Fe2O3

Fe(OH)3

D.Na

NaOH(aq)

NaHCO3(aq)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硫与氧化钙反应生成CaSO3,A错误;

B.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与盐酸不反应,所以二氧化硅无法与盐酸反应转化为四氯化硅,B错误;

C.Fe与H2O蒸汽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3O4,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生成Fe(OH)3,C错误;

D.Na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H2,NaOH和足量CO2反应生成NaHCO3,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Fe与H2O蒸汽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产物是Fe3O4,而不是Fe2O3。

5.下列关于物质或离子检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有SO42-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证明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C.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D.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证明原气体是SO2

『详解』A.在溶液中加酸化的BaCl2溶液,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银或硫酸钡沉淀,不能证明一定含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

B.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元素,则该溶液可能是钠盐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故B错误;

C.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则发生反应:

CuSO4+5H2O═CuSO4⋅5H2O,可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C正确;

D.二氧化硫和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沉淀,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溶液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反应都会变浑浊,不能检验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故D错误;

6.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FeSO4(CuSO4):

加足量铁粉后,过滤

B.Fe粉(Al粉):

用NaOH溶液溶解后,过滤

C.NH3(H2O):

用浓H2SO4洗气

D.MnO2(KCl):

加水溶解后,过滤、洗涤、烘干

『分析』除杂要遵循一个原则:

既除去了杂质,又没有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A.因铁粉能与CuSO4反应生成FeSO4和Cu,铁粉不能与FeSO4反应,过量的铁粉和生成的铜可过滤除来去,既除去了杂质,又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A正确;

B.用NaOH溶液溶解后,铝会溶解,铁不会溶解,过滤即可除去杂质铝,又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B正确;

C.浓H2SO4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气体,但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NH3会与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达不到除杂的目的,C错误;

D.MnO2不溶于水,KCl溶于水,加水溶解后,过滤得到MnO2、洗涤、烘干,既除去了杂质,又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D正确;

答案选C。

7.在NH3和NH4Cl存在条件下,以活性炭为催化剂,用H2O2氧化CoCl2溶液来制备化工产品『Co(NH3)6』Cl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32,质子数为27的钴原子:

B.H2O2的电子式:

C.NH3和NH4Cl化学键类型相同

D.『Co(NH3)6』Cl3中Co的化合价是+3

『详解』A.质量数为32,中子数为27的钴原子,应该表示为:

,A错误;

B.H2O2为共价化合物,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没有电子的得失,B错误;

C.NH3存在氮氢共价键,NH4Cl存在铵根离子和氯离子间的离子键,氮氢原子间的共价键,C错误;

D.『Co(NH3)6』Cl3,NH3整体为0价,Cl为-1价,所以Co的化合价是+3,D正确;

故答案选D。

8.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①沸点:

②离子还原性:

③酸性:

④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⑥半径:

A.①②③B.③④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④⑤⑥

『详解』①.HF中含分子间氢键,沸点最高,其它氢化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沸点高,则沸点为

,故错误;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

,对应离子还原性

,故错误;

③.非金属性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即酸性:

,故正确;

④.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即

,即金属性:

⑤.元素的非金属性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⑥.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即

,故正确。

故选B。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蛋白质、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石油经过蒸馏、裂化过程可以得到生产无纺布的原材料丙烯等

C.根据组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都是蛋白质

D.医药中常用酒精来消毒,是因为酒精能够使细菌蛋白质发生变性

『详解』A.糖类中的单糖、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

B.石油经过分馏、裂化和裂解过程可以得到丙烯等,B错误;

C.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核酸不属于蛋白质,C错误;

D.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用来杀属菌消毒,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油脂均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此为易错点。

10.现有三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

①1s22s22p63s23p4;

②1s22s22p63s23p3;

③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

③>②>①

B.价电子数:

C.电负性:

D.质子数:

『分析』根据三种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③1s22s22p5可判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元素为:

S、P、F。

『详解』A.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P元素原子3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Cl>P>S;

同主族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减弱,故F>Cl,故第一电离能F>P>S,即③>②>①,A正确;

B.S、P、F价电子数分别为:

6、5、7,即③>①>②,B错误;

C.根据同周期电负性,从左往右逐渐变大,同族电负性,从下往上,越来越大,所以F>S>P,③>①>②,C错误;

D.S、P、F的质子数分别为:

16、15、9,即①>②>③,D错误;

答案选A。

11.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KO2)呈立方体结构。

如图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晶体中最小的重复单元)。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KO2中只存在离子键

B.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2,每个晶胞含有1个K+和1个O2-

C.晶体中与每个K+距离最近的O2-有6个

D.晶体中,所有原子之间都以离子键相结合

『详解』A、K+离子与O2-离子形成离子键,O2-离子中O原子间形成共价键,故A错误;

B、K+离子位于顶点和面心,数目为8×

1/8+6×

1/2=4,O2-离子位于棱心和体心,数目为12×

1/4+1=4,即每个晶胞中含有4个K+和4个O2-,故B错误;

C、由晶胞图可知,以晶胞上方面心的K+为研究对象,其平面上与其距离最近的O2-有4个,上方和下方各有一个,共有6个,故C正确;

D、O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易错点为C项,由晶胞图可知,以晶胞上方面心的K+为研究对象,其平面上与其距离最近的O2-有4个,上方和下方各有一个。

12.下列选项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K2CO3溶液:

c(OH-)=c(HCO3-)+c(H+)+c(H2CO3)

B.0.1mol/L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

c(Na+)=2c(CO32-)+c(HCO3-)+c(H2CO3)

C.等物质的量的一元弱酸HX与其钾盐KX的混合溶液中:

2c(K+)=c(HX)+c(X-)

D.浓度均为0.1mol/L的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c(Na+)+c(H+)=c(CO32-)+c(OH-)+c(HCO3-)

『详解』A、正确关系为c(OH-)=c(HCO3-)+c(H+)+2c(H2CO3),因为由一个CO32-水解生成H2CO3,同时会产生2个OH-,故A错误;

B、NaHCO3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可得:

c(Na+)=c(CO32﹣)+c(HCO3﹣)+c(H2CO3),故B错误;

C、等物质的量的一元弱酸HX与其钾盐KX的混合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2c(K+)=c(HX)+c(X-),故C正确;

D、浓度均为0.1mol/L的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根据电荷守恒:

c(Na+)+c(H+)=2c(CO32-)+c(OH-)+c(HCO3-),故D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浓度等量关系,注意掌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盐的水解原理在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中的应用方法。

第II卷非选择题(64分)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本卷共4题,共64分。

13.现有常温下甲、乙、丙三种溶液,甲为0.1mol·

L-1的NaOH溶液,乙为0.1mol·

L-1的HCl溶液,丙为0.1mol·

L-1的CH3CO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溶液的pH=_____。

(2)丙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离平衡方程式表示)。

(3)常温下,用水稀释0.1mol·

L-1的CH3COOH溶液,下列各量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n(H+)②c(H+)③

④c(OH-)

(4)甲、乙、丙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最大的是_____。

(5)某同学用甲溶液分别滴定20.00mL乙溶液和20.00mL丙溶液,得到如图所示的两条滴定曲线,则a=_______。

(6)图___(填1或2)表示NaOH溶液滴定CH3COOH溶液的过程。

(7)图2中a点对应的溶液pH=8,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

(1).13

(2).CH3COOH

CH3COO-+H+,H2O

OH-+H+(3).①④(4).丙(5).20.00(6).2(7).CH3COO-+H2O

OH-+CH3COOH

『详解』

(1)氢氧化钠是强碱,所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1x10-13mol/L,则溶液的pH=13;

(2)醋酸和水都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所以电离方程式分别是CH3COOH

CH3COO-+H+,H2O

OH-+H+;

(3)常温下,用水稀释0.1mol·

L-1的CH3COOH溶液,促进反应CH3COOH

CH3COO-+H+向右移动,所以n(H+)变大,但是体积增大的程度大于氢离子增加的程度,所以c(H+)变小,但是,常温下Kw不变,根据Kw=c(H+)·

c(OH-)不变,所以c(OH-)变大;

温度不变,

Ka=

不变,而c(H+)变小,所以

变小;

(4)酸或碱都是抑制水的电离平衡的,且溶液中氢离子或OH-浓度越大,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越大。

所以根据酸碱的浓度可知,甲、乙、两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的大小关系为丙>

甲=乙;

(5)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所以根据酸碱的浓度以及盐酸的体积可知,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20.00ml,即a=20.00ml;

(6)图2中V(NaOH)=0时,pH大于1,可知0.1mol/L该溶液的pH大于1,所以图2应该表示甲溶液(NaOH溶液)滴定丙溶液(CH3COOH溶液)的曲线;

(7)图2中a点对应的溶液pH=8,是因为此时刚好生成醋酸钠,醋酸根水解:

CH3COO-+H2O

OH-+CH3COOH。

14.化合物H是合成药物盐酸沙格雷酯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

(1)化合物A中的含氧官能团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填官能团名称)。

(2)反应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的分子式_______,1molB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最多能产生_____gAg。

(4)检验D中卤原子种类,所需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

a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

b.分子中有7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c.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水解产物之一能发生此反应。

『答案』

(1).羟基

(2).醛基(3).取代反应(4).

+HCl(5).C14H12O2(6).216(7).NaOH水溶液(或NaOH醇溶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8).

(或

『详解』

(1)由图中A的结构简式可知,化合物A中的含氧官能团为羟基和醛基;

(2)反应⑤为

+HCl,属于取代反应;

(3)B的分子式为C14H12O2,B分子中含有一个醛基,1molB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2mol的Ag,所以反应最多能产生Ag的质量为:

2mol×

108g/mol=216g;

(4)检验D中卤原子为氯原子,检验其存在时,所需的试剂有NaOH水溶液(或NaOH醇溶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5)同时满足

A.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

B.分子中有7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C.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水解产物之一能发生此反应

这几个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

15.含氯消毒剂是消毒剂中常用的一类产品。

I.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备家用消毒液。

(1)图中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利用上述装置制备消毒液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制氯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消毒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方法获得的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填名称)。

(2)洗气瓶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消毒液在使用时应注意一些事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可以用于衣物消毒

b.可以用于瓷砖、大理石地面的消毒

c.可以用于皮肤消毒

d.与洁厕灵(含盐酸)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4)Cl2是一种有毒气体,如果泄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化工厂可用浓氨水来检验Cl2是否泄漏,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l2(气)+8NH3(气)=6NH4Cl(固)+N2(气)若反应中消耗Cl21.5mol,则被氧化的NH3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L,该过程中电子转移的总数为_______个。

II.(5)二氧化氯(ClO2)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快速、安全的杀菌消毒剂。

氯酸钠与盐酸在50℃的条件下反应得到二氧化氯和氯气的混合气体。

控制50℃的加热方法是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目前已开发出用电解法制取ClO2的新工艺。

如图所示,用石墨做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ClO2。

写出阳极产生ClO2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液漏斗

(2).4HCl(浓)+MnO2

Cl2↑+MnCl2+2H2O(3).Cl2+2NaOH=NaClO+NaCl+H2O(4).次氯酸钠(5).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和抑制氯气的溶解(6).B(7).22.4L(8).3NA(或者1.806×

1024)(9).水浴加热(10).2NaClO3+4HCl

2NaCl+Cl2↑+2ClO2↑+2H2O(11).Cl--5e-+2H2O=ClO2↑+4H+

『详解』

(1)图中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图为实验室制氯气法,其化学方程式为:

4HCl(浓)+MnO2

Cl2↑+MnCl2+2H2O;

制消毒液的方程式为:

Cl2+2NaOH=NaClO+NaCl+H2O,此方法获得的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

(2)洗气瓶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和抑制氯气的溶解;

(3)A.此消毒液氧化性强,不可以用于衣物消毒,容易造成衣物损坏、褪色等问题,A错误;

B.此消毒液可以用于瓷砖、大理石地面的消毒,B正确;

C.可以用于皮肤消毒,此消毒液氧化性强,容易损伤皮肤,C错误;

D.与洁厕灵(含盐酸)混合使用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H++ClO-+Cl-=Cl2↑+H2O,生成有毒的氯气,易使人中毒,不安全,D错误;

(4)3Cl2+8NH3=6NH4Cl+N2,3mol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6mol。

若反应中消耗Cl21.5mol,则被氧化的NH3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5mol÷

22.4L/mol=11.2L,该过程中电子转移的总数为:

3NA;

(5)对于温度低于100℃的恒温条件,常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控制温度,氯酸钠与盐酸在50℃的条件下反应得到二氧化氯和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O3+4HCl

2NaCl+Cl2↑+2ClO2↑+2H2O;

(6)根据离子的阴阳相吸以及钠离子移动的方向可知,通入水的那一极为电解池的阴极,通入饱和氯化钠溶液的那一极为阳极,则阳极产生ClO2的电极反应式为:

Cl--5e-+2H2O=ClO2↑+4H+。

16.合成气(CO+H2)广泛用于合成有机物,工业上常采用天然气与水蒸气反应等方法来制取合成气。

(1)已知,5.6LCH4(标况下数据)与水蒸气完全反应时吸收51.5kJ

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150℃时2L的密闭容器中,将2molCH4和2molH2O(g)混合,经过15min达到平衡,此时CH4的转化率为60%。

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反应开始至平衡,用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速率v(H2)=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选项中能表示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v(H2)逆=3v(CO)正

B.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D.c(CH4)=c(CO)

④平衡时容器中CH4的体积分数_______。

『答案』

(1).CH4(g)+H2O(g)=CO(g)+3H2(g)△H=+206.0kJ/mol

(2).0.12mol·

L-1·

min-1(3).K=

(4).AC(5).12.5%

『详解』

(1)标况下,5.6LCH4物质的量n=5.6L/(22.4L

mol-1)=0.25,吸收51.5KJ的热量,则1mol甲烷反应吸收热量为:

51.5KJ÷

0.25mol=206KJ/mol,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g)+H2O(g)=CO(g)+3H2(g)△H=+206KJ/mol;

(2)在150℃时2L的密闭容器中,将2molCH4和2molH2O(g)混合,经过15min达到平衡,此时CH4的转化率为60%,

从反应开始至平衡,用氢气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速率

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③A.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v(H2)逆=3v(CO)正=v(H2)正,说明氢气正逆

反应速率相同,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

B.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增加,气体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密闭容器中总压

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

D.浓度关系和消耗量、起始量有关,c(CH4)=c(CO)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④平衡时容器中CH4的体积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