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9005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5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docx

A.重农抑商政策瓦解B.西学东渐现象出现

C.农商并重格局形成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7.徽商、晋商等商帮活跃于全国各地是在

A.两汉时期B.唐宋时期C.元代时期D.明清时期

8.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9.下列有关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B.尽管中国农产品大量出口,但中国依然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

C.洋务运动对自然经济的瓦解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D.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0.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结果却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其原因不包括

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B.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多

C.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D.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购买力低下

11.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将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但结果是纺织业空前发展,而钢铁业却迟滞不前,其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缺乏资金

B.清政府内部顽固派阻挠重工业发展

C.重工业建设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进行掠夺

12.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具有促进意义的经济形态是

①自然经济②洋务企业③外商企业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3.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商人想在中国开西餐馆,他最有可能选择的地方是

A.上海B.重庆C.北京D.武汉

14.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林则徐、魏源B.李鸿章、张之洞

C.康有为、梁启超D.张謇、荣宗敬

15.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在机器竞争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于是纷纷兴办实业以救国,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

其标志是

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太平天国运动D.鸦片战争

1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

A.严重倒退B.顺利发展C.停滞不前D.曲折发展

17.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西方列强极力阻挠和破坏B.创办的近代企业生产技术落后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专制制度D.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

18.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②改革开放同天庆,经济建设展宏图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①③

19.xx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

该片的主题歌唱道:

“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社会原因是

A.出身低微,社会地位低下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D.商场上勾心斗角的刺激

20.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轻工业品大量出口国际市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极大地鼓舞了民族工业的自信心。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促进工业发展B.中国经济实力大大提高

C.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D.实业救国热潮空前高涨

21.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出现于

A.19世纪末B.1912年~1919年

C.国民政府统治前期D.抗日战争时期

22.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数十家。

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B.华侨们竞相回国投资办厂

C.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各类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23.下图是中国近代一张火柴的商标。

其设计反映了

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B.中国近代轻工业发展较快

C.抵制洋货运动的坚强决心D.“实业救国”的爱国精神

24.中国的近代化从根本上说就是

A.发展机器大生产B.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树立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D.一切向西方学习

25.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历史事件是

A.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

B.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6.“夺高产,放卫星,确保亩产十万斤。

”下列各项与之直接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计划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27.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目的主要是为了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

28.“文革”结束后,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

C.十三大D.十四大

29.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共八大的发展体现在

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B.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

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D.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0.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1974年、1980年贴的两幅春联。

1974年:

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

我也过年。

1980年:

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欢度春节。

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1.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增强企业活力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2.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D.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33.邓小平指出: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①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提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4.下列各项中,没有影响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是

A.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B.近代中国政局的变化

C.中国的改革开放D.西方的侵略

35.下列选项中,被称为“第四媒介”的是

A.互联网B.报纸C.广播D.电视

36.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37.英法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①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③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④使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8.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这表明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经济贸易活动已经取代殖民战争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D.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9.它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而且不受地理自然条件的限制。

它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第一次用智慧释放出一种自然力量,鼓励了人类的创新。

这里的“它”是指

A.飞梭B.改良蒸汽机C.火车机车D.汽轮

40.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蓝缕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

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民主人士拍手称快:

“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材料反映了先进科技的作用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41.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成就是

A.电力的广泛使用B.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C.石油化工工业兴起D.钢铁工业取得巨大进步

42.17世纪上半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荷兰B.意大利C.英国D.西班牙

43.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的是

A.华盛顿B.林肯C.胡佛D.罗斯福

44.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也被称为“美金”,美国财政部长富勒曾说:

“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

”其反映的基本特征是

A.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

B.美元与马克挂钩,马克与其他货币挂钩

C.美元与白银挂钩,各国货币与白银挂钩

D.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45.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他主张欧洲联合的目的是

A.恢复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B.恢复欧洲人在世界上的优越感

C.增强欧洲同美苏抗衡的力量D.使欧洲摆脱美国的控制

4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自由放任B.加强横向联系

C.国家干预D.建立合作组织

47.下面三幅图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欧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B.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

C.世界银行主宰世界经济D.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48.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

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油的特许权。

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

以上活动分别发生在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

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B.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

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C.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

中国处于“文革”时期

D.苏俄实行战争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49.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这里“是斯大林的守墓人”的主要含义是

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C.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D.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50.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

“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

充分说明这种政策本质上是

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B.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

C.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D.保障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共3道大题,第51题14分,第52题20分,第53题16分,共50分。

5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

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

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

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西台漫记》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材料三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

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

因以为寇,郡县以闻。

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材料四顺治元年。

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

材料五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2)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明清时期的主要经济政策。

(2分)

材料六“农为天下之本分,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王朝》

(3)材料六反映了什么思想?

(2分)请简要评价此思想。

(6分)

5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民族企业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

(2)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经济现象的认识。

(要求:

将事件或现象的时间、名称、影响填入相应的表格内)(16分)

图片

名称

时间

影响

示例:

图三

三年经济困难

1959~1961年

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图一

图二

图四

图五

53.(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

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谈新政

(1)材料一中“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什么?

(2分)新政实施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8分)

材料二  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

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布哈林谈新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杂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观点。

 

fO125644642C搬394869A3E騾2885470B6炶233275B1F嬟228815961奡3421285A4薤O21626547A呺~3091878C6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