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8941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Word文件下载.docx

《《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雷雨》对话的语用学阐释Word文件下载.docx

其所说的真正意义为何?

应用言语行为理论,看人物的对话仅从文字结构上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

而人物又是怎样使用这些话来行使行为,达到目的的?

等等。

这样的应用研究无疑对作品的理解有独到而深入地理解。

本文就将语用学中的意义、指示和语境的研究,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合作原则应用于《雷雨》这部戏剧的对话研究中。

1《雷雨》对话中意义、指示及语境的作用

1.1意义(Meaning)

所谓“意义”(meaning)实质上是一个词、短语、甚至一个句子自身的、处于静态的抽象意义(abstractsense),即字面意义。

传统的语义学家把它看作是语言文字本身所固有的属性,这种属性是内在的、固定的、不受外界因素如时间、地点等语境因素影响的;

但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不同于传统的、狭义的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它所研究的不是抽象的、游离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而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的意义。

从广义上来说,语用学把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和他们的使用者联系起来。

除了要弄清一个单词、一个句子本身的意指外,语用学还要进一步弄清是谁在什么情况下用了这个词或这个句子,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说语用学要研究一个词、一句话在特定的语境中所具有的交际价值。

这部分意义显然不是存在于字面上的,但却是以句子的意义为基础衍生出来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下之意或弦外之音。

这种言下之意正是说话人使用语言的目的所在。

下面来看看《雷雨》中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一段对话:

(1)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

(望着周朴园,眼泪要涌出来)老爷,您那雨

衣,我怎么说?

周朴园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

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鲁侍萍旧衬衣?

周朴园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侍萍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

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要哪一件?

鲁侍萍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

还有一件,——

周朴园(惊愕)梅花?

鲁侍萍还有一件绸衬衣,左袖襟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还有一件,——(PP.89—90)

鲁侍萍这几句话不单单是要表达她知道老爷(周朴园)的“绸衬衣有五件,有一件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还有一件左袖上也绣着一朵梅花,旁边还绣着一个‘萍’”这样简单的字面意义。

她的目的是要让周朴园惊疑“这个女人”(指鲁侍萍)怎么这样熟悉他的衬衣,让他猜想“我”(指鲁侍萍)就是那个你认为已经死去的第一个太太“梅侍萍”。

其目的也达到了:

(2)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鲁侍萍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哦,侍萍!

(低声)怎么,是你?

(P.90)

再如:

(3)鲁侍萍(沉静地)都还清了好。

这儿家我预备不要了。

(P.111)

前文中提到鲁侍萍将领回来的工钱还了鲁贵欠下的帐。

鲁贵说钱不该还,家就这样被她们败了。

鲁侍萍“沉静地”回答“都还清了好”。

这句话通过前文,鲁侍萍知道了女儿四凤在周朴园家帮佣,知道了四凤和周冲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鲁侍萍所说的这句话就不单指还清了鲁贵欠下的帐,还暗指带四凤离开周家,还清周家那份冤债。

不过,这也只是指鲁侍萍自己和读者知道的弦外之音罢了。

1.2指示(Deixis)

指示这一术语指的是在言语活动中,尤其是在有一名说话人和至少一名听话人参与的这种典型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对参与者所谈及的人物、事物、事件、过程和活动等作出确切的理解都必须把它们和某些语境构成要素(如交际的时间、空间等)联系起来这一现象。

在交际过程中,指示词所提供的信息对确切理解话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4)周冲(希罕地)没有。

我坐着家里的车来的,很有趣的。

(四面望望这屋子的摆设,很高兴地笑着,看四凤)哦,你原来住在这儿!

(P.116)

如果没有当时语言交际环境,周围没有客观存在的物件摆设等,谁也不会知道四凤住的是什么地方。

指示的类别通常有以下几种:

1.2.1人称指示(Personaldeixis)

在我们所知道的大多数语言中都存在着由三种人称构成的人称代词体系,在汉语中是:

我(我们)、你(你们)、他、她、它(他们)。

第一、第二人称在一个交际情景中是特定的,正在说话的一方总是以第一人称来指称自己,听话的一方则总是以第二人称来表示。

在交际过程中,说话者和听话者不断更迭,这两个角色不断进行交替;

但第三人称不是特定的,他可以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任何一个人,这个用第三人称表示的人可能和说话人、听话人同处于交际之中,也可能不在交际情景中。

(5)(鲁贵、鲁侍萍二人在一起讨论四凤去留的问题,四凤就在一旁)

鲁贵(滔滔地)四凤跟我有吃有穿,见的是场面人。

你带着她,活受罪,干什么?

鲁侍萍(对他没有办法)跟你也说不明白。

你问问她愿意跟我还是愿意跟你?

鲁贵自然是愿意跟我。

鲁侍萍你问她!

(P.112)

这里的“她”(指四凤)是和说话人和听话人同处于交际情景之中的。

而下面的对话中,提到的第三人就没有参与到交际中来。

(6)周萍(转头问周冲)父亲没有出去吧?

周冲没有,你预备见他么?

(P.49)

这里的“他”就是没有参与到交际中来的第三人称。

1.2.2时间指示(Temporaldeixis)

在交际中,人们总是要谈及各种各样的事物、动作和活动,有的已经发生,有的正在发生,有的将要发生。

语言中必须具有用以表示时间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或语法范畴。

(7)周朴园公司的人说你总是在跳舞场里鬼混,尤其是这两三个月,喝酒,赌钱,整夜地不回家。

(P.57)

在这句话中,如果不结合说话者当时的时间,谁会知道“这两三个月”是从几月几日到几月几日呢?

(8)鲁四凤(叹一口气,苦笑)也好,我们明天走吧。

(P.127)

同样,说话者若不以“今天”为参照点,那句中的“明天”所指为何,我们也不尽知。

1.2.3空间指示(Spatialdeixis)

空间和时间这两个概念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就像时间没有始端、没有终极那样,空间也是没有界限的。

要表示时间,必须武断地规定一些参照点。

同样,要表示人或物在空间的位置,也必须以其他人或物为参照点,才能确定某人或某物的相对位置。

(9)周蘩漪煎好了没有?

鲁四凤煎好了,凉在这儿好半天啦。

……

周蘩漪恩?

好了,要不,你先把它放在那儿。

不,你还是倒了它。

(PP.38—39)

这里如果没有具体的人或物的位置,也没有什么参照点,我们也无法确定“这儿”、“那儿”是指哪儿。

(10)鲁四凤妈,您说什么?

这上上下下都待我很好。

妈,这里老爷太太向来不骂底下人,两位少爷都很和气的。

这周家不但活着的人心好,就是死了的人样子也是挺厚道的。

鲁侍萍周?

这家里姓周?

鲁四凤妈,您看您,您刚才不是问着周家的门进来的么,怎么会忘了?

(笑)妈,我明白了,您还是路上受热了。

我先给你拿着周家第一个太太的相片,给您看。

我再给你拿点水来喝。

(P.77)

鲁侍萍来到公馆找女儿,正是问着周家的门打听进来的。

她不可能不知道这家公馆姓“周”。

但为什么和女儿后来的谈话中,她惊讶而恐惧地说出“周?

”这也正是她说话之前语境促成的。

鲁侍萍看到了似曾相识的物品,勾起了她痛苦而懊悔的往事,所以她惊惧。

当她再听到“周”这个字时,这个字触动了她心中的那根弦。

1.2.4社会指示(Socialdeixis)

社会指示指语言结构能反映出语言使用者的社会面目和相对社会地位的那些词语和语法范畴。

具体来说,社会指示可以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1)语言活动参与者的社会面目;

2)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相对的社会地位;

3)说话人和所谈及的人之间相对的社会地位。

社会指示的参照点是说话人本身的社会地位,听话人和被谈及的人的社会地位是相对说话人的社会地位而言的。

(11)鲁四凤(惊讶地)他?

谁呀?

鲁贵(索性说出来)大少爷。

鲁四凤(红脸,声略高,走到鲁贵面前)谁说大少爷给我钱?

爸爸,您别又穷疯了,胡说乱道的。

(P.18)

对话中,鲁四凤叫鲁贵“爸爸”,说明二人是父女关系。

两人均称对话中提到的第三个人为“大少爷”,说明这个“大少爷”是主,他们是仆。

再看周冲的一些言语:

周蘩漪让四凤给二少爷(周冲)拿汽水,拿来后,周冲站起来说声“谢谢你”(P.41);

他想让四凤给太太也拿个杯子来,用了商量的词语,“你给太太再拿来一个杯子,好么?

”(P.41);

他见四凤搬花盆费劲,就主动上前移,“四凤,你不要动,让我来。

”(P.42);

他称鲁大海为“鲁先生”(P.119)。

这些都反映了周冲是一个学生,他受过高等教育,有知识、涵养,尊敬人。

1.3语境(context∕suituation)

语境在语用学对意义的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语境的最狭义的理解是把它看作是语言的上下文,即一个句子在更大的语言段落中所处的位置。

从广义上理解,语言活动所处的特定的时间、空间、情景、人等,这些都是从更大范围上对语境理解时所应包括进去的,这些因素对话语意义的理解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像在上文中提到的对意义,对人称指示、时间指示、空间指示的理解,都最清楚地反映了语言的使用和语言结构之间的关系,反映出了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对语境的依赖。

一般来讲,一些同形同音异义词(homonyms)、同形异音异义词(homographs)、同音异形异义词(homophones)在语境中会造成交际的障碍。

然而,又由于在特殊的环境下,人们往往会利用这些造成理解障碍的因素来进行交际。

如,在《雷雨》的一处对话中,人物正是利用了两个同音异形异义词,改变了人物对话交际的内容,避免了冲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2)周萍(向仆人们)把他拉下去。

鲁侍萍(大哭起来)哦,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P.98)

鲁四萍见到了自己的大儿子周萍。

面对周萍打大海,她哭了。

她想叫大儿子的名字“萍儿”,可又担心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无奈之余,她借着“萍”的音,改口成“——凭,——凭”。

这里,鲁四萍正是利用了“萍”和“凭”二字的同音达到了内心说话的目的。

2《雷雨》对话中的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哲学家奥斯汀(J.Austin),他旨在回答语言是怎样用之于“行”而不是用之于“指”这样一个问题。

基于对言语行为的理解,他认为话语可以完成三种不同的言语行为:

以言表意行为(LocutionaryAct)、以言行事行为(IllocutionaryAct)、以言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Act)。

以言表意行为指一个人说出的话语有声音,用的词具有一定的结构,而这些词又具有意义,表达某种思想,就是以言表意的行为。

(13)周蘩漪(向鲁妈)我先把我家里的情形说一说。

第一我家里女人很少。

(提供某些信息)

周蘩漪我一个人是女人,两个少爷,一位老爷,除了一两个老妈子以外,其余用的都是男下人。

(提供某些信息)

周蘩漪四凤的年纪很轻,……(P.81)

这里的每个词,每句话所表达的字面意思就是周蘩漪介绍家里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然而,这一行为本身并不能构成语言交际,但此行为是语言交际的基础和依托,没有以言表意的词语作为前提,也就不会进行人物的对话。

以言行事行为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来做许多事情,目的是为了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奥斯汀举出了一系列为实现以言行事的目的而采取的方法事例:

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提供某些信息;

提出保证,提出警告;

公布一个裁

决;

显示一种意图;

声明句子;

约会、上诉、提出批评;

辨认或描述等。

这些表明,说出一个语句本身就完成一个行为,这些行为往往具有一种“以言行事的力量”(IllocutionaryForce)。

看下面一例:

(14)鲁侍萍(不喜欢蘩漪的暧昧的口气)我的女儿,我总相信是个懂事,明白大体的孩子。

我向来不愿意她到大公馆帮人,可是我信的过,我的女儿就帮这儿两年,她总不会做出一点糊涂事的。

(提出保证)(P.83)

鲁侍萍说这些话的意义就是作出了保证女儿不会做出糊涂事的行为。

这样的行为也是在这些话本身所具有的结构意义的基础上所完成的。

以言取效的行为是用话语来达到某种说话的效果。

话语说出后,对听话者或说话者,或对其他人的感觉、思想、行为产生某种影响。

如通过言语活动,说话人使听话人受到警告,或者使听话人接受规劝,不去做某事,或使听话人去做了说话人想让他们做的事等等。

话语乃通过设计、意图和目的去形成。

如上例(14),鲁侍萍听完周蘩漪的话,说出“她总不会做出一点糊涂事的”的保证话。

(15)鲁侍萍(叹气)今天我到这儿来是万没想到的事,回头我就预备把她带走,现在我就请太太准了她的长假。

(显示某种意图)(P.83)

(16)鲁侍萍您放心。

我后悔的很,我不该把这个孩子一个人交给他父亲管的,明天,我准备离开此地,我会远远地带她走,不会见着周家的人。

太太,我想现在带着我的女儿走。

(提出问题)

周蘩漪那么,也好,回头我叫帐房把工钱算出来(回答问题)。

……(P.83)

周蘩漪找四凤妈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辞掉四凤,她决定要亲自见四凤的妈,亲口说。

她的话语是通过设计、意图和目的来形成。

首先向鲁侍萍提供家里的情况,表明我们家里女人少,而四凤又年轻漂亮。

鲁侍萍领会了周蘩漪的意图,作出了女儿不会作出糊涂事的保证。

周蘩漪的话语也达到了以言取效的目的,因为鲁侍萍提出问题“要带女儿走”,“请太太准了她的长假”。

周蘩漪也作了回答“把工钱算出来”。

3《雷雨》对话中的会话合作原则

3.1格赖斯(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

会话合作原则由美国哲学家格赖斯(Grice)提出。

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简称CP)。

他的四个会话原则(MaximofCoversation)如下:

第一、质的原则(ThemaximofQuality)

努力使所说的话是真实的,特别是:

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说缺乏证据的话。

第二、量的原则(ThemaximofQuantity)

使所说的话包含交谈目的所提供的信息,不要使所说的话提供的信息多于所要求的信息。

第三、关系原则(ThemaximofRelevance)

使所说的话有关联

第四、方式原则(ThemaximofManner)

须明确清楚,避免晦涩,避免含糊,要简练,要有条理。

为了使会话能够顺利进行,说话人和听话人必须共同遵守以上的基本原则或部分原则。

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言语交际总是互相合作的,交谈双方必须互相理解,共同配合,并且能共同掌握同一个信息。

现在从《雷雨》里具备以上四个原则的对话中加以说明。

(17)鲁侍萍哦,你以为我会哭哭啼啼地叫他认母亲么?

我不会那样傻的。

我难道不知道这样的母亲只给自己的儿子丢人么?

我明白他的地位,他的教育,不容他承认这样的母亲。

这些年我也学乖了,我只想看看他,他究竟是我生的孩子。

你不要怕,我就是告诉他,白白地增加他的烦恼,他自己也不愿意认我的。

(P.93)

这里,鲁侍萍答应周朴园见了周萍也不认他的,这一点可以从后文中鲁侍萍见到周萍打鲁大海时可知,因为在后文中鲁侍萍本想叫“萍儿”,却意识到了自己不能认这个儿子,就改口“——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符合了会话原则中“质”的原则。

同时,鲁侍萍说自己这样下等的身份只会给受过教育,上等社会地位的儿子丢人,况且自己并无高的要求,只想见见而已,认了也会让自己的儿子烦恼。

这些话恰当地给了周朴园她不认儿子的理由,符合“量”的原则,并且使所说的话都有关联,符合关系原则。

同时依照会话合作中的方式原则,话语说的明确,不含糊、晦涩,且有条理。

3.2违反“会话原则”的对话

格赖斯(Grice)同时指出,在实际交际中人们并不是都严格遵守会话合作原则的,例如说话一方可能会对别人的问话做少的回答,没有完全地回答完别人的问题,违反“量”的原则。

说话人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不便说出全部内容,或本身就不愿与问话人交谈。

下面我们来看看违反会话原则的几种情况:

3.2.1违反会话原则中“质”的原则

(18)周蘩漪怎么这两天没见着大少爷?

鲁四凤大概是很忙。

周蘩漪听说他也要到矿上去是么?

鲁四凤我不知道。

(P.37)

在此对话中,四凤说对大少爷要去矿上的事不知道,其实她是知道的。

因为在书中的第60页,鲁四凤问周萍“——刚才,我听你说,你明天要到矿上去。

”周萍的回答是:

“我昨天晚上已经跟你说过了。

”但在此二人对话之前,鲁四凤从她爸爸鲁贵那里听说了大少爷(周萍)和太太(周蘩漪)“闹鬼”的事,且鲁贵提醒自己要防着点儿太太,因为太太看到“你”(指四凤)不高兴。

所以,鲁四凤为了避免周蘩漪对她的进一步猜疑,避免让太太知道自己过多地了解周萍的近况,她说了谎,也即违反了会话原则中“质”的原则。

在违反“质”的原则的方式中还有一些修辞格的用法。

Grice明确指出,反语(irony)、隐喻(metaphor)、夸张法(hyperbole)和弱言法(meiosis)都是说话人有意违反会话的质量原则所产生的结果(1975:

312)。

如下面一例:

(19)(鲁贵要让四凤把新衣服给她妈妈看看,以显示他的能耐)

鲁贵(自傲地)叫她想想,还是你爸爸混事有眼力,还是她有眼力。

鲁四凤(轻蔑地笑)自然您有眼力啊!

(P.17)

此处四凤用了反语,想要说“您没有眼力”,违反了会话原则中“质”的原则。

3.2.2违反会话原则中“量”的原则

(20)周朴园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鲁侍萍旧衬衣?

周朴园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P.89)

鲁侍萍如果作回答,只需说“您要哪一件?

”,而不必过多地说出衬衣的具体数量等情况,这里她违反了“量”的原则。

但她这样说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周朴园对她身份的注意。

3.2.3违反会话原则中关联的原则

(21)(鲁贵察觉到了女儿四凤和周家大少爷的事,询问她)

鲁贵我不在家,你半夜才回来,以前你干什么?

鲁四凤(掩饰)我替太太找东西呢。

鲁贵为什么那么晚才回家?

鲁四凤(轻蔑地)您这样的父亲没有资格来问我。

(P.22)

如果按照交际合作的需要,四凤应如实地回答她父亲问她回家晚的原因,但她却避开此问题,答了句与此问句无关的话语。

四凤正是违反了会话合作原则中关联的原则,想用所说出来的话停止父亲对她和大少爷关系的追问。

类似的例子还有:

(22)鲁贵你先停一停,我再说一句。

鲁四凤(打岔)开午饭了,老爷的普洱茶先泡好了没有?

(P.20)

3.2.4违反会话原则中方式的原则

(23)周萍(摇头,深沉地)可怕的事不在这儿。

鲁四凤还有什么?

周萍(忽然地)你没有听见什么话?

鲁四凤什么?

(停)没有。

周萍关于我,你没有听见什么?

鲁四凤没有。

周萍从来没听见过什么?

鲁四凤(不愿提)没有——你说什么?

周萍那——没什么!

没什么!

鲁四凤(真挚地)我信你,我相信你以后永远不会骗我。

……(P.60)

这里我们看到,周萍试探着问四凤有没有听到关于他和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