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培训提纲18页word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6973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S培训提纲18页word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ES培训提纲18页word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ES培训提纲18页word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ES培训提纲18页word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ES培训提纲18页word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S培训提纲18页word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ES培训提纲18页word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S培训提纲18页word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ES培训提纲18页word文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四节环境方针

方针的内容要求:

一个适合,3个承诺;

方针的管理要求:

a)为目标和指标提供框架;

b)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c)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可为公众所获取。

第五节 规划

4.3.1环境因素:

1.环境因素是ISO14001标准中最重要的条款,是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

2.环境因素的识别

⑴识别范围:

组织“能够控制”的环境因素;

组织“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⑵识别方法

①初始环境评审法;

②生命周期评估法

⑶注意的问题:

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八种情况、纳入计划的或新活动、产品和服务。

3.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4.环境因素的更新

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要点理解:

a)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

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1、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指导原则、依据、要求;

2、方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3、对方案实行动态管理以及监督和评审。

第六节 实施和运行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1.健全组织结构、明确职责、作用和权限;

2.全员承诺是关键;

3.提供人力资源、专项技能、基础设施、技术和财力资源。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1.确保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

2.确定培训和采取其它措施需求;

3.制定培训和其它措施计划;

4.培训效果的评价

4.4.3信息交流

1、信息交流的目的;

2.信息交流的内容;

3.信息交流的方式;

4.建立外部信息交流机制

4.4.4文件

1.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内容和结构;

2.文件载体的形式

4.4.5文件控制

1.文件控制的含义;

2.文件控制的目的;

3.对文件控制的要求。

4.4.6运行控制

1、组织应根据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

2、运行控制的实质就是对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造成环境影响的点进行控制,使组织的环境行为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制定运行程序和运行准则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1.污染预防的思想是贯穿标准始终的主导思想;

2.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是指正常思维可以预见的、有现实可能性的事件;

3.组织应确定其自身以及相关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和潜在事故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4.针对紧急情况和潜在事故,规定应急响应办法和措施;

5.模拟训练;

6.定期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进行评审

第七节 检查

4.5.1监测和测量

1.监测的目的;

2.监测的对象;

3.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的仪器。

4.5.2合规性评价

特别强调定期评价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遵循情况,作为衡量符合性的重要依据。

4.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要求:

识别和纠正不符合→采取措施→调查,确定原因→采取措施→评价措施需求→实施措施

→记录→评审

4.5.4记录控制

1.记录的作用;

2.制定记录控制程序;

3.记录本身的要求。

4.5.5内部审核

1.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概念;

2.内部审核的目的;

3.内审的要求。

第八节 管理评审

1.管理评审的目的;

2.管理评审的范围和内容;

3.管理评审的时机和方式

第四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第一节、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

基本方针:

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积极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效益、身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基本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政策;

污染者负担的政策;

强化环境管理的政策。

二、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

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四、协调发展

五、可持续发展

六、民众参与

七、环境法体系。

第二节 主要环境法律法规

一、主要环境保护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环境保护法:

分基本法和单行法两类。

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单行法:

可归纳为“污染防治法”和“资源保护法。

⑴.污染防治法

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正在制定尚未颁布的污染防治法有《清洁生产法》、《荒漠化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辐射污染防止法》、《化学物质污染防治法》。

⑵资源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用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农业法》等有关法律。

在我国其他法律中,也包含了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内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也可列入资源保护法的范畴。

⑶其他部门法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规范

常见的有《民法通则》、《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款》《乡镇企业法》、《消防法》、《文物保护法》、《卫生防疫法》以及一些经济法规。

3、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⑴由国务院发布的环境保护行政管理

⑵由国家环境保护局与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联合发布的环境保护行政规章和办法

⑶由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制定、颁布的行政规章

⑷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4.环境标准:

是我国环境法规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法制管理的技术基础和重要依据。

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等。

5、.环境管理制度:

通常是指在特定范围内强制执行的法律化的环境管理制度,它是调整特定环境保护社会关系的系列环境法规的特殊组成部分。

二、中国已签订的主要国际公约

1.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2.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蒙特利尔议定书;

3.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

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5.《生物多样性公约》;

6.《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

7.《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8.《关于特别是作为永禽栖息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9.《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0.《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援助公约》;

11.《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

1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3.《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

14.《1972年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1989年修正案》;

15.《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16.《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议定书》;

第三节  环境管理制度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3.征收排污费制度;

4.限期治理制度;

5.排污申报登记报废;

6.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

7.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提纲

第一章概述

一、全球及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现状

1、职业健康安全状况远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

2、重大恶性工伤事故时有发生

3、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由来

1、OHSMS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2、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3、1996年英国颁布BS88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指南》

4、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BSI)等13个组织提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5、2001年我国制定GB/T28001标准

三、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意义

1、为企业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提供了一贯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2、有助于推动职业健康安全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

3、使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由被动强制变为主动自愿行为,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

4、有助于消除贸易壁垒;

5、对企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

6、在社会上树立企业良好的品质和形象

第二章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知识

1、中国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2、我国职业健康安全主要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制

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制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对本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全面负责

●行业主管部门对行业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和检查

●职业健康安全监察部门对企业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和执行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群众监督职业健康安全工作。

4、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5、职业健康安全制度

1)安全生产责任制

2)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制度

3)职业健康安全检查制度

4)伤亡事故、职业病统计报告和处理制度

5)职业健康安全措施计划制度

6)职业健康安全监察制度

6、《职业健康安全设施》

Ø

安全技术方面的设施

职业卫生方面的设施

生产性辅助设施

7、“三同时”原则

8、危险物品、场所和设备

1)化学危险品生产、销售、储存、运输和使用

2)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安装与维修

9、劳动防护用品

10、健康检查制度

11、特种作业

12、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分类

13、我国职业健康安全标准体系

14、劳动者的义务和权利

15、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职业健康安全

第三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一、标准的特点

二、术语和定义

(一)基本概念术语:

(9个)

3.14风险3.16安全3.10职业健康安全3.1事故3.6事件3.17可容许风险

3.4危险源3.5危险源辨识3.15风险评价

(二)管理体系术语(6)

3.3持续改进3.7相关方3.12组织3.13绩效3.9目标3.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三)有关审核的术语(2个)

3.2审核3.8不符合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

4.1总要求

总思路:

建立、文件化、实施、保持、改进

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方针内容应:

●一个适合,两个承诺;

●管理要求:

✧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

✧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各自的职业健康安全义务;

并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定期评审,以确保其与组织保持相关和适宜。

4.3策划

4.3.1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1、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基本步骤:

业务活动分类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判定风险是否容许编制风险控制措施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2、危险源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3、危险源辩识常用方法:

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

4、风险评价:

1)评价的内容:

可能性;

后果

2)方法:

定性、定量等。

风险评价表:

D=LEC

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识别:

●遵守哪些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在何处采用这些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内谁需要获取哪些法律法规

●获取的渠道

4.3.3目标

●确定那些风险可接受,哪些不可接受,对不能接受的制定目标

●制定目标思路:

风险水平降低;

改善现有的特性所采取的步骤;

消除意外事故的频次

4.3.4职业健康安全方案

内容:

需控制的风险;

控制目标;

控制风险的措施方案,包括可选技术方案、技术措施;

资源需求;

职责和权限;

实施目标的时间表和进度;

验收以及监督评审部门等。

4.4实施和运行

4.4.1结构和职责

4.4.2培训、意识和能力

4.4.3协商和沟通

●安排包括:

职责、权限、相互关系、渠道、方法、时机

●员工参与沟通的目的:

让员工充分了解法律法规,直接参与;

保护切身利益;

相关方和员工支持、理解、帮助

4.4.4文件

A: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

B职业健康管理程序;

C:

作业文件、表格、记录等

4.4.5文件和资料控制

4.4.6运行控制

⏹运行(作业)控制的内容结合组织活动、产品、服务确定。

⏹包括:

产品和工艺设计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作业许可制度;

设备维护保养;

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安全标志;

供应商和承包商评估与控制等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应急计划内容:

可能的事故性质、后果;

与外部机构的联系;

报警、联络步骤;

应急指挥者、参与者的责任、义务;

应急指挥中心地点、组织机构;

应急措施。

4.5检查和纠正措施

4.5.1绩效测量和监视

1、主动性测量——预防性测量;

2、被动性测量

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a)组织应确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以便处理和调查:

事故;

事件;

不符合;

b)采取措施减少因事故、事件或不符合而产生的影响;

c)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并予以完成;

d)确认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4.5.3记录和记录管理

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

应规定并记录保存期限。

4.5.4审核

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以便:

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否:

(1)符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策划安排,包括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2)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

(3)有效地满足组织的方针和目标。

4.6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概论

第一节 术语与定义

1、审核2、审核准则3、审核证据4、审核发现5、审核结论7:

受审核方

8:

审核员9:

审核组10:

技术专家11:

审核方案12:

审核计划13:

审核范围

14:

能力

第二节管理体系审核的类型

可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

第三节内部审核的特点

特点:

1.被审核的管理体系必须是正规的。

   2.管理体系审核必须是一种正式的活动并应形成文件。

   3.管理体系审核必须具有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性。

   4.审核采取抽样方法。

第四节 内部审核方案管理

一、审核方案的定义

二、内审审核方案的建立

三、审核方案的实施

1、向审核组提供必要的资源。

2.保证审核员和审核组长的能力;

3.选择适当的审核组,并分配其任务和职责;

4.审核的实施及审核后续活动;

⏹审核计划的编制与发放;

⏹检查表的编写要求;

⏹审核方法与技巧

⏹不符合报告;

⏹审核报告;

⏹后续活动。

第五节审核员

一、个人素质:

1.有道德、即公正、可靠、忠诚、诚实和谨慎;

2.思想开朗、即要考虑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3.善于交往,即灵活地与人交往;

4.善于观察,即主动认识周围环境和活动;

5.有感知力,即能不能地了解和理解环境;

6.适应能力强,即容易适应不同的情况;

7.坚忍不拔,即对实现目标坚持不懈;

8.明断,即根据逻辑推理和分析及时得出结论;

9.自主,即在同其他人有效交往中独立工作并发挥作用。

二、审核员的知识和技能

1.审核原则、程序和技术:

使审核员能恰当地将其应用于不同的审核并确保审核实施的一致性和系统性。

2.管理体系和引用文件:

使审核员能理解审核范围并运用审核标准;

3.组织状况:

使审核员能理解组织的运行组织;

4.运用法律法规和与其领域相关的其它要求:

使审核员能了解并在适用于审核方的这些要求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三、审核组长应具备下列通用的知识和技能:

1.对审核进行策划,并在审核中有效地利用资源;

2.代表审核组与审核委托方和受审核方沟通;

3.组织和指导审核组成员;

4.领导审核组得出审核结论;

5.预防和解决冲突;

6.编制和完成审核报告。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

但他往往会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