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58766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引出问题:

肝、胰是不是消化器官?

(学生交流自己的认识)

我们知道了食物在人体里的运动路线了,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

食物是不是还是原样出来的呢?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食物在人体里经过了哪些变化呢?

(亲身体验:

)请同学们将自身带来的馒头放入口中慢慢嚼,体验味道有什么变化?

(有甜味)

猜想假设:

为什么会有甜味。

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

(可能是唾液消化了食物)

三、模拟验证揭示暗箱

(1)制定方案: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方案一:

1、分别向两只试管倒入少量淀粉液,在1号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摇匀。

2、把两只试管同时放入37℃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向两只试管中滴入二至三滴的碘酒,观察现象。

(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出示温馨提示:

1、要注意加入等量的淀粉液。

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填好记录表。

(2)实施探究

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

(3)展示交流

学生汇报实验成果,师投影实验记录单。

小结:

加入唾液的淀粉发生了变化,生成了麦芽糖,所以没有变蓝。

(4)揭示暗箱

播放课件:

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视频。

(没条件的也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第三页资料卡)。

结合课本食物消化卡通图,让学生说说食物的消化过程。

食物在口腔中得到初步消化,能把淀粉变成麦芽糖;

在胃内由胃液分解;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四、总结应用升华暗箱

我们平时应如何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呢?

(学生参考课本第四页图片分组讨论交流)

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板书设计:

1、食物到哪里去了

消化器官:

口腔、食道、胃、

小肠、大肠、肛门。

五下科学2、我们的呼吸

编委

本课是在“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这一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猜想、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并通过查阅资料、测量肺活量等实践活动,了解呼吸系统保健等与呼吸有关的问题。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人的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意义和呼吸器官的作用。

向学生进行呼吸卫生教育,使学生知道呼吸卫生的基本要求。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人体呼吸器官的形态)和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说明人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不同的实验)。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预防方法。

设计实验验证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是否相同。

1、石灰水、水槽、水、集气瓶、橡胶管、玻璃片、火柴、棉布、大烧杯。

2、搜集有关呼吸器官的图片、视频资料。

游戏体验:

学生做“吸气憋气”的游戏。

学生交流人不呼吸有什么感受。

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在停止呼吸的情况下存活很长时间。

关于呼吸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

学生交流。

(板书课题:

我们的呼吸)

二、依据事实猜测暗箱

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

学生汇报。

刚才我们认识了我们的呼吸器官,气体是怎样经过这些呼吸器官进入我们的身体,又怎样被呼出体外的呢?

呼吸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呢?

(课件演示呼吸过程或师讲解该过程)

猜想:

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

1、制定方案

介绍实验仪器,小组同学商量一下,怎样用这些材料来制定实验的方案。

学生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在这里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种收集气体的方法:

排水法。

师做示范实验(请一名同学帮忙)边做边讲解。

老师这儿有点小提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温馨提示)

2、实施探究

3、展示交流

气体收集好了,如何来检验呢?

(1)大家请看,这是一根火柴棒,(演示火柴在空气中燃烧)现在我把它点燃。

通过以往科学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火柴能在空气中燃烧,是由于空气中存在着支持燃烧的氧气,而其它气体不支持燃烧。

现在火柴能在空气中燃烧,就已经说明空气中是有氧气的。

(2)我们刚才猜想,我们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不支持燃烧的。

如何来验证这瓶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是否有二氧化碳呢?

将点燃的火柴放入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去试试,行吗?

师生共同提出实验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合作,填写实验报告单,汇报实验结果。

为什么点燃的火柴放入我们吸入的气体中会继续燃烧,而放入呼出的气体会很快熄灭呢?

学生汇报,师小结。

5、那这种能让火柴熄灭的气体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气体呢?

是不是像我们认为的就是二氧化碳呢?

想继续来研究吗?

想研究,我们就继续来研究,请每个组的小组长来领取材料。

(1)师说明实验步骤。

(2)学生操作。

(3)汇报实验现象,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单)

我们呼出的气体能使杯内的水变浑浊。

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学生讨论、汇报。

其实杯子里老师装的不是普通的水,而是澄清的石灰水,而二氧化碳有这样一个特性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多媒体出示)。

这说明,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什么气体?

4、揭示暗箱

总结:

通过上面两个实验,我们知道了吸入的气体中含有氧气,而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就是呼吸。

(大屏幕出示)

四、总结运用升华暗箱  

1、我们已经知道呼吸器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呢?

师展示收集的图片。

(出示正常人的肺和吸烟者的肺)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汇报吸烟的危害。

2、我们的呼吸

呼吸器官:

吸入:

空气—氧气

呼出:

二氧化碳

五下科学3、心脏和血管

《心脏和血管》是继《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之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的血液循环系统。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心脏和血管,测量心跳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心脏和血管的作用。

知道影响心跳的各种可能因素。

了解心血管病的基本预防和保健知识。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学生通过测量心跳和脉搏,认识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

懂得保护心脏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

能提出探究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的资料。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知道、爱提问;

尊重证据;

珍爱生命;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血液循环的功能。

1、心脏模型图、长胶管、钟表、漏斗等。

2、多媒体血液循环器官课件或挂图、投影片。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生谈话:

当我们在运动场上奔跑、做剧烈运动时,你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发言)

除了感到呼吸急促外,还会感到心跳明显加快。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们的心脏和血管(板书:

心脏和血管)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测一测我们的脉搏(或心跳次数)

(1)测量静坐时,自己每分脉搏的次数。

①学生测量。

(由教师统一计时,学生默数)

②学生汇报结果:

每分钟大约65次、70次、75次……

③小结:

脉搏的次数和心跳的次数是一样的,每分钟心跳60~100次,都属正常的。

(2)测量一般性运动及剧烈运动后,自己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汇报测量结果。

(将三次结果填入第八页表)观察该表,你能找出什么规律?

剧烈运动后,测得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静坐时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多,这是为什么呢?

(阅读资料卡)

活动二、找一找我们的心脏和血管

(1)、认识心脏。

分组观察心脏模型。

(提出观察要求:

i)外形像什么?

ii)有多大?

iii)分为几个腔?

师生小结:

心脏外形像桃子,有自己的拳头大小,心脏具有强有力的肌肉。

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了解心脏跳动的原因。

①多媒体课件展示心脏的跳动,看看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与心跳有什么关系。

(没有课件的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本第九页的资料卡再师生总结)

②学生仔细观察。

③师生小结:

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舒张。

收缩时,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就是我们感到的心跳一次。

(3)、认识血管。

①谈话:

刚才我们说有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那么血管又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血管。

人的血液是通过血管在体内循环流动的。

我们手臂上的一根根“青筋”就是血管。

人的全身布满了血管。

你能找到自己身上的血管吗?

②学生活动:

在自己身上寻找血管。

③观察人体血管多媒体课件。

(借助形象的描述,使学生对人体血管有初步了解,同时渗透血液循环的知识)

④提问:

人的血管有几种呢?

⑤师生小结:

人的血管有三种。

(解释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及其作用)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3、指导学生认识心脏跳动和血液循环的意义。

①阅读课本第九页第三段。

②师生小结:

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经过小肠时携带上养料,经过肺时携带上氧气,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收集的二氧化碳和各种废物运送到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如果血液循环停止了,人体各器官就得不到氧气和养料,它们产生的废物也就不会被运走,人的生命就结束了。

三、自由活动

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呢?

活动一:

1、师出示资料:

据统计,2004年全球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有1700万人,相当于全球死亡人数的1/3,其中冠心病仍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这一数字也在呈上升趋势。

中国每年死于各种冠心病的人数估计超过100万。

相关研究显示:

1998年至2008年间,中国男性冠心病发病率较以往同期将增加26.1%,女性将增加19.0%。

2、学生讨论怎样预防这类疾病,保护心脏和血管。

3、师生小结:

要保护好心脏。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千万不能吸烟饮酒。

活动二、制作一个简易听诊器。

1、师讲解听诊器的工作原理。

2、学生分组制作,师巡视指导。

3、同学们快用你们的成果来测量一下自己的心跳吧!

四、拓展活动

办一期保护心脏、血管的手抄报(或让学生课下调查亲朋好友有患心血管病的吗?

有什么后果?

3、心脏和血管

心脏:

梨形,分四个腔

血管:

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

五下科学4、脑与神经

《脑与神经》是在学习了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之后,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神经系统。

本课通过尺子击打人体的游戏,让学生了解脑与神经在人体反应中的作用。

认识保护脑与神经的重要性。

知道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三部分组成以及脑和神经的作用。

使学生体会到人体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向学生进行脑的保健教育。

3、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科学现象。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与合作的习惯,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科学现象,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教学重、难点:

体验并理解脑和神经的作用。

1、搜集有关脑和神经的各种资料,图片,白毛巾等

2、尺子、木棍、硬币、铅笔、脑神经示意图,与聋哑人进行交流的资料性课件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1、活动一:

指器管。

2、同桌之间玩抓尺子的游戏。

比一比看谁的反应快。

思考:

人的反应是靠什么来完成的?

(出示课件方法:

手指与尺子的零刻度持平,准备捏住尺子,记录尺子掉下来时捏住的测度。

这个距离可以说明自己的反应速度)

3、学生活动、交流感受。

理解感悟神经系统与全身各器管之间的协调统一性。

4、脑与神经)

我们人体的部分活动是受谁的指挥呢?

二、实施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脑与神经

出示人的神经系统组成的课件或挂图。

让学生思考: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三部分组成。

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

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报告给脑,并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人体各部分。

2、谈话:

神经系统是怎样指挥我们的身体进行工作的?

结合抓尺子的游戏进行分析。

学生交流分析。

眼睛看到尺子,把信息报告给脑,脑经过思考,向手臂发出命令,同时,也可眼睛发出命令,捏住尺子。

人体就是在神经系统的指挥和协调下,成为一个整体,各器官分工合作,完成各种活动。

3、游戏:

“打手游戏”

学生玩打手的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

学生玩后交流,在这个活动中,神经系统是怎样指挥我们的身体协调工作的?

4、了解各种神经中枢的“职责”: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在黑板上写个字或听写汉字,学生分析在这两个活动中,有哪些神经中枢参与了活动。

5、当我们的某一器管失去功能时,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进行活动,谈感受。

(用毛巾捂住眼睛,做事情。

课件出示聋哑人生活资料,体会他们的生活的不便。

因此,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力所能及的帮助残疾人。

三、拓展应用

长时间读书、写字、思考问题常会感到头晕、头痛,头脑不灵活。

这是为什么?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

四、课后践行。

搜集资料,我们怎样做到科学用脑?

 

4、脑和神经

脑:

“司令部“

神经:

“电话线”

五下科学5、凸透镜

本课从观察放大镜入手,首先完成放大镜到凸透镜名称的变化,再以探究凸透镜有什么作用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镜片的特点及凸透镜的作用,从而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技能目标: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凸透镜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能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并作好记录。

能与他人交换意见,懂得交流与探讨可以引发新的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探究和发现周围的事物中的奥秘,从中体验到乐趣,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知识改善生活。

3、知识目标:

知道凸透镜的结构、特点,了解凸透镜成像的作用及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作用及成像规律。

会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作用及成像规律

教参、教育局网站资源等。

1、放大镜、蜡烛、火柴、纸屏、支架、透明的瓶子、激光灯等。

2、搜集各式各样的凸透镜(或图片)。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各式各样的凸透镜(或图片),让学生交流对放大镜的认识,说一说放大镜与普通的镜片相比有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汇报。

放大镜是由镜片、镜框、镜柄三部分组成。

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称为“凸透镜”。

(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凸透镜有什么作用?

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

学生根据

活动一、玩一玩放大镜1、观察桌面上的放大镜,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2、师: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放大镜和老花眼镜都是凸透镜。

3、提出问题:

你还在哪里见过凸透镜呢?

(指导学生认识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照相机里、放映机里、有的铅笔头上也有等)

活动二、探究凸透镜的作用

1、认识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1)组织学生拿着凸透镜、火柴和直尺到室外阳光强的地方玩凸透镜。

(一部分学生用凸透镜自由玩,一部分学生不用凸透镜,直接将火柴放到阳光下晒,然后再交换做实验)教师要巡回指导,如凸透镜面要和阳光垂直,调节镜面到火柴头的距离使光斑最小最亮,手拿放大镜不要晃动等。

也可让学生边玩边研究怎样玩才能达到以上几个要求。

(2)、各组汇报实验现象。

(学生一般会回答:

①火柴头被点燃了。

②蚂蚁、小虫被晒死了。

③纸被烧冒烟了,纸被烧出一个小洞。

(3)师生小结:

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成一个亮点,在这个点上集中了太阳的光和热,温度很高,所以能使火柴燃烧。

因为老花眼镜也是凸透镜,因此不能用它去看太阳或其他强光源,以防烧伤眼睛。

(师板书聚光)

2、探究凸透镜的放大作用。

(1)、师提出问题:

有的同学的铅笔上端也有一个凸透镜,谁知道这有什么用处吗?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3)、总结:

凸透镜有放大的作用。

(师板书放大)

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作用。

(1)、师: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凸透镜有聚光和放大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呢?

请同学们利用桌面的器材进行探究吧!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4)总结:

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师板书成像)

4、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师:

刚才的实验中,凸透镜所成的像有大有小,引那么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

请各小组继续研究。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提供给学生下面表格,让学生边实验边填写。

附表格:

凸透镜的位置

像的特点

填倒或正

填大或小

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

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

(3)汇报交流

5、小结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变化规律:

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是缩小得像;

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是放大的像。

(三)自由活动:

做个凸透镜

用透明的玻璃瓶或塑料瓶做一个简单的凸透镜。

(师可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做不同形式的凸透镜)

(四)拓展活动

师展示有关凸透镜的图片、视频、实物等,组织学生搜集其他透镜的知识。

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5、凸透镜

凸透镜的作用:

聚光、放大、成像

五下科学6、照相机和眼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照相机,对照相机有极深厚的兴趣。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的器官,是我们观察周围世界的重要工具。

本课让学生在认识了凸透镜的特点和结构的基础上,认识照相机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探究眼睛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过程。

1、1、技能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方法照相机、眼睛的结构;

2、2、愿意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体验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3、3、知道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认识眼睛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

能够解释照相机和眼睛成像的原理。

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相机。

一、创设情景发现暗箱。

1、出示谜语:

小小一间漆黑房,平时紧闭小铁窗,只要窗户打开来,平时东西朝里装。

学生猜出谜底:

照相机

2、提出问题

谈话:

同学们很聪明,下面请同学们介绍下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并提出你想研究的问题?

多媒体出示照相机剖面图,认识照相机的基本构造。

照相机是由镜头、胶片、光圈组成的。

你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相吗?

照相机是怎么样工作的呢?

1、猜想假设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猜想。

2、制定方案

根据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照相机”。

3、实施探究

(两个正好套在一起的纸盒,去掉纸盒的两端,一张透明的纸,一面凸透镜;

将凸透镜装在一个纸盒的一端,将纸屏粘贴在另一纸盒的一端;

将两个纸盒套在一起,使其可以自由地前后推动。

利用制作的“照相机”体验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4、展示交流(学生展示小组内制作的照相机,并讲述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5、揭示暗箱

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制成的。

三、总结应用升华暗箱

(认识眼睛,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

1、谈话:

其实,在我们的身体里,也有一架精美的照相机,你知道是什么吗?

(眼睛)

谁能说一说眼睛的基本构造?

学生交流讨论,根据搜集的资料说一下对眼睛的认识。

老师出示眼睛的结构图或眼睛的模型。

眼球是由:

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等组成。

2、请推理眼睛的各部分构造,对应照相机的哪个部分?

小组内观察眼睛模型并与照相机的构造进行比较。

晶状体----镜头

视网膜----胶片

瞳孔----光圈

请同学们说一说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呢?

小组交流讨论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的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

四、课后践行

提出探究活动的指向,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照相机和眼睛

照相机:

镜头、胶片、光圈。

眼睛:

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

五下科学7、保护眼睛

本课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眼病,重视眼睛的保护,改掉不良的用眼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学会从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及提高对信息整理、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能通过调查、访问、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