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至五章第七章金融理论与实务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601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至五章第七章金融理论与实务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一至五章第七章金融理论与实务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一至五章第七章金融理论与实务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一至五章第七章金融理论与实务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一至五章第七章金融理论与实务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至五章第七章金融理论与实务DOC.docx

《第一至五章第七章金融理论与实务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至五章第七章金融理论与实务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至五章第七章金融理论与实务DOC.docx

第一至五章第七章金融理论与实务DOC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一.名词解释

1.实物货币:

(P51)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所谓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2.铸币:

(P51)铸币,即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3.信用货币:

(P52)信用货币与商品货币相对应。

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而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范畴。

4.银行券:

(P53)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也是一种纸制货币。

5.存款货币:

(P53)存款货币是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功能。

6.电子货币:

(P53)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7.足值货币:

(P52)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各类实物和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8.不足值货币:

(P52)信用货币是不足什货币,即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

二.简答

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P50)

答:

货币产生后,有许多学者从理论上对货币的起源进行解说。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从商品和商品交换入手,用完整的劳动价值理论富有逻辑地论证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除了从商品交换的历史演进中探索货币的起源外,一些学者还从降低交易成本的思路对货币的产生进行了论述。

2.推动货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动力(P54)

答:

从币材演变的角度看,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推动货币形式演变的真正动力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发展对货币产生的需求。

伴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的商品交换对充当交换媒介的货币产生更高的要求,不仅货币的数量要能够伴随着不断增长的商品数量而保持同步的增长,而且还要使得交换更加使得、安全和快速。

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货币对自身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不断的扬弃,从低级逐渐走向高级。

(二)货币的职能

一.名词解释

1.计价单位:

(P54)各种商品和劳务进入交换前必须对其进行标价,否则交换难以进行。

货币作为计价单位,就是指用货币去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赋予商品、劳务以价格形态。

2.交易媒介:

(P55)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被称为交易媒介,马克思称其为流通手段。

3.支付手段:

(P55)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

后来,它又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4.财富贮藏:

(P55)货币的财富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二.简答

1.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P54)

答:

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发挥媒介作用。

交易媒介职能的发挥首先需要货币将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此时货币是计价单位;商品具有了价格,货币便可充当交易媒介,实现商品交换;如果商品交换中出现延期付款的状况,货币则成为延期支付的手段。

因此,货币的交易媒介实际包含着货币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

计价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也扩展到商品流通之外,在借贷、财政收支、工资发放、租金收取等活动中,货币都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2.货币为什么具有财富贮藏职能(P55)

答:

货币的财富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当货币成为能够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媒介时,它便成为了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愿意将货币作为贮藏财富的一种形式。

(三)货币制度

一.名词解释

1.货币制度:

(P56)货币制度。

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和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2.货币单位:

(P56)当货币作为计价单位为商品和劳务标价时,其自身也需要一个可以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单位,这就是货币单位。

3.无限法偿:

(P57)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亦或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均不得拒绝接收。

4.有限法偿:

(P57)有限法偿与无限法偿相对,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5.主币:

(P57)主币又称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主币是指用法律规定的金属币材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造的货币。

6.辅币:

(P57)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辅币多由贱金属铸造,是一种不足值货币。

7.特里芬难题:

(P63)为了满足世界各国发展的需要,美元供应必须不断增长;而美元供应的不断增长,将使美元同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

这种矛盾被称为特里芬难题。

8.区域货币一体化:

(P63)区域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二.简答

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P55)

答: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5.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

2.自由铸造的意义(P58)

答:

“自由铸造”的意义体现在它可以使铸币的市场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

如果流通中铸币的数量较多,由此导致铸币的市场价值偏低,人们就会把部分铸币溶化为贵金属退出流通,流通中铸币数量的减少会引起铸币市场价值的回升,直到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相等;相反,人们就会把法定金属币材拿到国家造币厂要求铸造成金属铸币,流通中的铸币数量就会增加,铸币的市场价值随之下降。

3.劣币驱逐良币现象(P59)

答: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4.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的区别(P59)

答:

金块本位制与金币本位制的区别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在金块本位制下,没有金币流通,国内只限流通银行券、纸币、辅币等价值符号。

2.在金块本位制下,有限制的金块兑换代替了自由的金币兑换。

3.在金块本位制下,买入金块制代替了自由铸造制,国家按一定价格购买黄金,由中央银行或政府集中储存。

金汇兑本位制与金块本位制不同之处在地,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要想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

5.我国人民币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P61)

答:

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人民币请向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

(2)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存在,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发行,存款货币由银行体系通过业务活动进入流通,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实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问题和结构进行管理和调控。

(3)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

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6.为什么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P62)

答: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它的建立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其次,固定汇率制使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为世界贸易、投资的发展提供了汇率条件。

第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促进了国际货币合作,其对会员国提供的各种贷款缓解了会员国国际收支的困难,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7.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P62)

答: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美国在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因而其盛衰与美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的变化有着紧密联系。

随着美国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和美元危机的不断爆发,以美元为中心的这个国际货币体系也必然逐步削弱,并最终走向终结。

8.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P63)

答:

牙买加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

一是将业已形成的浮动汇率和其他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政策进行监督,并且尽量缩小汇率波动幅度。

二是黄金非货币化。

三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

四是国际收支调节形式多样化,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干预和贷款活动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第二章信用

(一)信用的含义与作用

一.名词解释

1.道德范畴的信用:

(P66)道德范畴的信用是指诚信不欺,恪守诺言,忠实地践履自己的许诺或誓言。

2.经济范畴的信用:

(P67)经济范畴中的信用则是指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因此,偿还性与支付利息是信用活动的基本特征。

3.直接融资:

(P69)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直接实现货币资金的互通有无,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直接融资。

4.间接融资:

(P69)如果货币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机构间接实现倾向资金的相互融通,则这种融资形式被称为间接融资。

5.信用风险:

(P71)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二.简答

1.道德范畴信用与经济范畴信用的关系(P67)

答:

道德范畴中的信用与经济范畴中的信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者的联系体现在道德范畴信用是经济范畴信用的支撑与基础。

如果没有基本的诚信概念,没有借贷双方当事人之间基本的信任,经济运行中就不会有任何借贷行为的发生。

市场经济中,没有人愿意将货币或商品出借给一个缺乏诚信的个人;同样,一个缺乏诚信的企业会被所有的贷方所摒弃。

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道德范畴信用的非强制性和经济范畴信用的强制性。

诚信不欺是人类从事任何活动都应该遵守的基本首先规范,但这种道德规范仅受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约束,却不受成文契约的制约,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而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借贷活动以产权明晰为基础,以法律条文为保障,借贷合同具有法律效应,贷方与借方的权利与都受法律的保护和约束。

2.信用关系中的各个部门分别起着什么样的作用(P68)

答:

宏观经济学中,为了对一国的国民经济进行统计和分析,通常会把国民经济划分为五个部门,即个人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和国外部门。

各部门内部及各部门之间的经济往来交易构成一国的国民经济运行。

在一国的国民经济运行中,五个部门之间有着复杂的信用关系。

个人部门:

个人是指任何有货币收入的自然人。

当把所有的个人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视角来看,几乎在任何国家,个人部门都是货币资金的盈余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贷出者。

非金融企业部门:

企业部门既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同时也是货币资金的重要供给者。

但从整体视角看,企业部门对货币资金的需求通常大于其对货币资金的供给,是赤字部门,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者。

政府部门:

信用关系中的政府通常是货币资金的净需求者。

国外部门: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因经济交易所发生的全部货币收支。

如果在这个时期内,一国来自其他国家的所有收入少于该国对其他国家的货币支出,则称为国际收支逆差;反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