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心理学概念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5329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心理学概念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学心理学概念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学心理学概念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学心理学概念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学心理学概念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心理学概念文档格式.docx

《中学心理学概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心理学概念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心理学概念文档格式.docx

21.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2.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3.透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4.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5.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6.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

27.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

量是相当大的。

28.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

抑制。

29.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30.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31.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

32.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透忘。

3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

34.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5.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剩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36.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地想象。

37.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38.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

心理过程。

39.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叫抽象思维。

40.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

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41.集中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导出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叫集中思维。

也叫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

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42.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基础,并贯穿于整

个思维过程。

43.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44.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45.应激---是由出乎意料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46.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47.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体

验。

48.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

生的情惩体验。

49.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50.意志行动---在意志支配下进行的行动。

5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

是需要动力作用的直接体现。

52.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对自己行

动的目的具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有效地支配自己行动地意志品质。

53.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种善于明辩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

并积极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

54.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不屈不挠地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

55.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协调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

56.个性---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57.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

的一种心理倾向。

需要反映某种客观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58.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

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

这种倾向具有稳定性特征,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

59.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

特点。

60.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

61.能力---是直接影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成为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

62.性格---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

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63.气质---在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出来的独特的、比

较稳定的动力特征,称为气质。

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与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

64.一般能力---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

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65.创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有目的的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的、

独特的思想与产品的能力。

6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

学。

67.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辅助

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者的表情,动作,引言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68.实验法---是一种有严格控制的、特殊的观察形势,是有目的、有方

向、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或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研究方法。

69.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70.个案法---是指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相近的观察与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其某种行为与心理的原因。

71.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卷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72.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

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教育工作者对自己工作

经验作出的总结。

73.产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以了解学生的能力、

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

74.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

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75.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

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76.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

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7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

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78.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

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79.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

差异。

80.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

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81.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

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82.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

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8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

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8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

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85.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

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8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8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8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89.消退---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90.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

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91.有意义学习---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

当根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有意义学习的发生需要具备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条件。

92.机械学习---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

建立非实质性的和人为的联系。

93.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94.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它的

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

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95.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有三种功能:

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96.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

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97.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

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学习需要也称为学习驱力。

98.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

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的内力:

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望的需要。

99.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

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00.学习期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学习期待就是

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101.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

部条件或刺激物。

102.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

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103.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

的主观判断。

104.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

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105.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106.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

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07.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08.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109.水平迁移---也称橫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110.一般迁移---也称普通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

般原理、方法、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111.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

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112.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

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113.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

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

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114.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115.心向与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116.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117.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118.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

题两种形式。

119.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120.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惩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

121.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122.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123.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

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124.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

加工外在的信息。

125.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

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126.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

本身代表什么。

127.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

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128.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

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129.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

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130.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含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131.井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132.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

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133.概括---指主体通过对惩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

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

134.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

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135.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136.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137.操作技---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

操作活动方式。

138.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

的心智活动方式。

139.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

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140.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141.操作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142.操作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

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143.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嘟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144.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145.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展开的形式变成

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146.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

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47.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

中提取信息。

148.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

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149.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150.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

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151.精组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展加工策略。

152.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153.元认知---是显指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

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

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154.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

的刺激情境。

155.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

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156.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

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157.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

特性。

158.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进发火花,达到集

思广益的效果的训练。

159.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

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160.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

依据一定的社会通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

征和倾向。

161.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识是个体

品德约核心部分。

162.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励下所表

现出来的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163.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们行动的现象。

164.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

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165.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

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166.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

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67.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

陌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168.心埋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

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169.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

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

断的过程。

170.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

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171.系统脱敏---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在

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172.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173.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

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174.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

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

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175.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

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176.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

教学策略。

177.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

的一种教学策略。

178.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

179.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

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180.计算机辅助教学---指使用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导者,呈现信息,给学

生提供练习机会,评价学生的成绩以及提供额外的教学。

181.课堂管理---是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182.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

合体。

183.群体动力---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称

为群体动力,包括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184.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凝聚力常常成为衡

量一个班级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185.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