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74939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各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庄公十年》)

董宣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

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

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公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

宣叩头曰:

“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

“欲何言?

”宣曰: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棰,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

持之,使宣叩头谢主。

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

“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笑曰:

“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

“强项令

出。

”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选自《资治通鉴·

汉纪三十五》)

【注】

[苍头]奴仆。

[骖乘]古代乘车时居右边陪乘的人,其任务在于随侍尊者。

③[帝]指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

湖阳公主是他的姐姐。

[小黄门]泛指宦官。

[强项令]硬脖子县令。

强,硬。

项,脖子。

14.下面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鄙先帝不以臣卑鄙B.使宣叩头谢主长跪而谢之

C.公将鼓之欲棰杀之D.何以战欲何言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1)一鼓作气翻译:

(2)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16.【甲】【乙】两文都有君臣相对的场面。

面对鲁庄公,臣民曹刿为鲁庄公指明

才是作战取胜的条件,鲁庄公请曹刿同行参战;

面对光武帝,县令董宣据理力争,誓死不认罪,光武帝

14.答案:

C(2分)

15.答案示例:

(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2分)

(2)董宣两手撑着地,终究不肯低头。

(2分)

16.答案示例:

取信于民

称他为“强项令”(将其赦免)

赐钱三十万

(共3分,每空1分)

参考译文:

董宣做了洛阳县令。

湖阳公主的奴仆大白天杀了人,于是藏在公主家,官吏不能捉到他。

等到公主出行,让这个奴仆在车右边陪乘,董宣在夏门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拉住马,用刀在地上一画,大声列举公主的过失;

呵斥这个奴仆下车,就地处决了他。

公主立即回到宫中向皇帝诉说,皇帝大怒,叫来董宣,想要用棍棒打死他。

董宣磕头说:

“希望让我说一句话就死。

”皇帝说:

“你想要说什么?

”董宣说:

“陛下您有圣明道德使国家中兴,可是放纵奴仆杀人,将要凭什么治理天下呢?

我不用棍棒打,请允许能够自杀!

”他立即用头撞柱子,鲜血流了满脸。

皇帝命令小宦官抓住了他。

皇帝让董宣磕头向公主道歉,董宣不听从;

小宦官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撑着地,终究不肯低头。

公主说:

“文叔你当百姓时,敢藏匿犯死罪逃跑的人,官吏都不敢到你家来查。

现在你是天子,你的威力还不能制服一个县令吗?

”皇帝笑着说:

“天子不能跟百姓一样!

”于是下令:

“硬脖子县令出去吧。

”赏赐了他三十万钱。

董宣把它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

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朝阳区】

(2)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僧怀素传》,完成第12-15题。

僧怀素①传

陆羽

怀素疏放,不拘细行,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

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②不书之。

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至再三,盘板皆穿。

怀素心悟曰:

“夫学无师授,如不由户而出。

”乃师邬彤③,授其笔法。

至中夕而谓怀素曰:

“‘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余师而为书,故得奇怪④。

’凡草圣尽于此。

”怀素连叫数十声曰:

“得之矣。

”经岁余,辞之去。

至晚岁,颜太师真卿问之曰:

“夫草书于师授之外,须自得之。

张长史⑤睹孤蓬、惊沙之外,见公孙大娘剑器舞,始得低昂回翔之状。

师⑥亦有自得之乎?

”素曰:

“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

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无壁坼⑦之路,一一自然。

”颜公曰:

“噫!

草书之渊妙,代不绝人,可谓闻所未闻之旨也。

(有删改)

注释:

①[怀素]唐代书法家,善草书,与张旭齐名。

②[靡]无。

③[邬彤]唐代书法家,张旭的学生。

④[奇怪]不寻常的事物。

⑤[张长史]张旭,唐代书法家。

⑥[师]学习。

⑦[壁坼]墙壁裂开。

12.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如不由户而出月色入户

B.辞之去乃记之而去

C.须自得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代不绝人绝巘多生怪柏

13.依据上下文,对“书至再三,盘板皆穿”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只填序号)(2分)

【甲】反复书写,连盘板都被写穿了。

【乙】把盘板穿在一起,再写三次。

14.选文记述了怀素学习书法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学习的道理。

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处,并说出自己的感悟。

答:

15.下图是怀素的《自叙帖》(局部)。

下列对作品欣赏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似蚕头,如燕尾,飘逸而不失端庄。

B.或如丝,或如发,风吹欲绝又不绝。

C.恰似强弓劲弩射千里,疾劲有力。

D.若辕门列兵,森然环卫,庄严肃穆。

12.答案:

D

13.答案:

14.答案示例:

从“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一句中我领悟到学习需要勤奋努力。

(评分标准:

共3分。

句子1分,感悟2分)

15.答案:

B

【昌平区】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11题。

(共13分)

【甲】《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苏轼徙知徐州》

(苏轼)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

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遂筑东南长堤。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①以守,卒全其城。

------(《宋史•苏轼传》)

注:

[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6.阅读【甲】文画横线句,展开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图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念无与为乐者念:

________

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庭下如积水空明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苏轼一生屡遭贬谪,【甲】【乙】两文都是他在贬谪之地所作。

同样是对月抒怀,【甲】文中他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乙】文则借月夜美景排遣胸中的①,表现出他旷达的胸怀。

【丙】文记载了苏轼被贬徐州时,在洪水泛溢“城将败”之际,他采取驱赶富人回城、②、让官吏分堵守护等措施保全了徐州城。

由此看来,他虽身处逆境,却具有“③”(用《岳阳楼记》中的语句)的胸襟。

10.初三即将毕业分离,同学们舍不得三年的情谊,在这个特殊时期,谈谈你对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古诗文中还有很多描写月亮的诗句,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答案示例:

皎洁的月光倾斜在朱红色的楼阁上,它在慢慢游走,穿过低垂的雕花窗户,月光被窗棂分割、打碎成无数条细碎的光带,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7.答案:

想一起(2分)

8.答案示例: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一潭清水似的清澈透明。

9.答案示例:

①苦闷②调动守城军队,修筑长堤拦截洪水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共4分)

10.答案:

月亮有圆就有缺,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的悲欢离合也是如此。

同窗三年的我们即将分别,这是人生中的必然,我们也不必为此伤心难过。

(2分)

11.答案示例: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石景山】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第9–12题。

(共8分)

【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本文选自《战国策·

齐策》)

【乙】晋献公之时,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献公曰:

“草茅臣①东郭民祖朝,愿请闻国家之计。

”献公使使出告之曰:

“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②尚何与焉?

”祖朝对曰:

“大王独不闻古之将曰桓司马者,朝朝其君,举而晏③,御④呼车,骖⑤亦呼车。

御肘⑥其骖曰:

‘子何越云为乎⑦?

何为藉呼车⑧?

’骖谓其御曰:

‘当呼者呼,乃吾事也;

子当御正子之辔衔⑨耳。

子今不正辔衔,使马卒然惊,妄轹⑩道中行人。

必逢大敌,下车拔剑,涉血履肝⑪者,固吾事也。

子宁能辟⑫子之辔,下佐我乎?

其祸亦及吾身,与有深忧,吾安得无呼车哉!

’今大王曰:

‘食肉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

’设使食肉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藿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与?

其祸亦及臣之身。

臣与有其忧深。

臣安得无与国家之计乎?

”献公召而见之,三日,与语,无复忧者。

乃立以为师。

(本文选自《说苑·

善说》)

①草茅臣:

在野不出仕的人。

②藿食者:

喻指草野之人。

③举而晏:

动身迟了。

④御:

驾驶车马的人。

⑤骖:

骖乘,陪乘的人,负责警卫。

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骖乘在右。

⑥肘:

用肘触人示意。

⑦子何越云为乎:

你为什么越权做事呢?

⑧何为藉呼车:

为什么也跟着呼叫备车呢?

⑨辔衔:

御马的缰绳和嚼子。

⑩轹:

车轮碾轧。

⑪涉血履肝:

抛肝胆浴血奋战。

⑫辟:

躲开,这里指扔掉。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朝服衣冠朝朝其君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吾妻之美我者

C.能谤讥于市朝忧谗畏讥

D.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王之蔽甚矣翻译:

(2)臣安得无与国家之计乎?

翻译:

11.“使”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图。

结合图示

以及上下文,“使使”的意思是(2分)

12.美国汉学家柯润璞撰文指出,可以用“游说”来概括《战国策》的特点,同为刘向编纂的《说苑·

善说》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请结合两则材料对此进行说明。

A(2分)

10.答案:

(1)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2)我怎能不参与国家大计呢?

(2分。

每句1分)

11.答案:

派使者(2分。

每词1分)

12.答案示例:

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劝说齐王广开言路,除弊纳谏;

祖朝用御骖呼车的故事设喻,让晋献公同意自己参与国家大计,两篇文章都充分体现了“游说”的特点。

“邹忌”“祖朝”各1分)

【丰台】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3题。

(共7分)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就。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沈括《活板》)

张衡性精微,有巧艺。

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

其盖穹隆①,饰以篆文;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

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密无际,如一体焉。

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

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馀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

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

自古所来,未尝有也。

(选自李昉《太平御览》,有改动)

【注】①[穹隆]像天空一样中央高高拱起。

10.下列词语中的“以”与“以草火烧”一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

A.自以为是B.不以物喜C.饰以篆文D.必以分人

1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瞬息可就就地取材B.不若燔土安之若素

C.周密无际弥留之际D.未尝有也卧薪尝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字平如砥翻译:

(2)下有蟾蜍承之翻译:

13.从活版印刷和地动仪的发明来看,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令人赞叹。

活板印刷用胶泥做字印,是考虑到它具有①、便于取用等特点,这体现了制作之“活”;

地动仪②,这体现了制作之“巧”。

10.(1分)C

11.(2分)B

12.(2分)

(1)字印平整得像磨刀石。

(2)(龙首)的下面有铜铸的蟾蜍张着嘴(准备)接铜丸。

评分说明:

每句1分。

13.(2分)①不易变形②“地动机发”,能准确判断地震的方向

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房山】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10分)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①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②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③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④改之乎?

不然,迨⑤(dà

i)年事蹉跎⑥,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⑦,以昭炯戒⑧。

(选自《第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信:

真的。

②志:

记。

③冀:

希望。

④盍:

何不。

⑤迨:

等到。

⑥蹉跎:

光阴消逝,事无进展。

⑦请铭之坐右:

请让我把你的话当做座右铭。

坐,通“座”。

⑧炯戒:

明显的警戒。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而君变色以去去:

(2)虽欲改励虽: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翻译:

(2)几欲拒人千里之外翻译:

14.下面词语或短句中的“故”与“李生故寻王生”一句中的“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温故知新B.明知故问C.桓侯故使人问之D.沾亲带故

15.结合选文中李生关于善学者的认识,评价你自己是否符合善学者的要求,并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12、答案:

(1)离开。

(2)即使,纵然。

13.答案:

(1)王生更恼怒,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

(2)几乎想要把人拒绝在千里之外。

评分:

本题2分,每个小题1分。

准确翻译出“益”“愠”“还”“走”,意思正确,语句通顺即可。

14.答案:

C

15、答案示例一:

我不是一个善学者。

我不能做到学思结合(善于思考)、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学而不厌。

答案示例二:

我是一个善学者。

我能做到学思结合(善于思考)、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学而不厌。

评分标准:

本题共4分,能做出判断1分,理由说出三个且符合文中李生观点3分。

若理由中有“善于记忆”或“不善于记忆”则这一点理由和前面的判断均不得分。

【怀柔】

(二)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完成9-12题。

(共9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

祖茂,武昌太守。

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

“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

“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素简贵,不私事

上官。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

应束带见之,潜叹曰: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晋书.<

陶潜传>

(节选)》

①志:

志向。

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意思是想做个文官,来挣些补贴家用的钱。

③私事:

谄媚。

④白:

告诉。

9.“属”字典中有两个读音,

(1)读zhǔ,其义项有

连接。

佩,系。

聚集。

缀缉,撰著。

通“嘱”,委托,嘱咐;

(2)读shǔ,其义项有

隶属,归属。

部署,亲属。

类,等辈。

乙文中“博学善属文”中的“属”应读,义项为。

(只填序号)“博学善属文”可以翻译为:

(3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惟吾德馨。

11.下列选项表达的主题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C.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身居陋室的刘禹锡和采菊东篱的陶渊明都名垂青史,请你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说一说他们相同的人生情趣。

9.(3分)

(1)④翻译:

知识渊博善于写文章(每空1分)

10.(2分)只是由于我(住在居室里的人)品德美好,就不感到居室简陋了。

11.A(2分)

12.(2分)共同点:

他们都不追求物质,安贫乐道、淡泊名利;

都不愿世俗同流合污,志趣高洁。

(每点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