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二中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5314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长治二中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西省长治二中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长治二中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山西省长治二中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长治二中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长治二中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文档格式.docx

5.下列“解释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序号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浓硫酸滴到纸张上,纸变黑

浓硫酸有脱水性

B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先变红,随后褪色

氯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和

漂白性物质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有CO32-

D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

 

A.AB.BC.CD.D

【答案】C

A、浓硫酸具有强脱水性,遇到有机物后,“强行”以H2O的形式脱去有机物中的H、O元素,从而使有机物碳化变黑,A正确;

B、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HCl使石蕊变红,HClO再氧化石蕊成无色物质,氯水的酸性主要靠HCl体现,漂白性靠HClO体现,B正确;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一定是CO2,还可能是SO2,故该溶液中的离子可能是CO32-、HCO3-、SO32-、HSO3-中的一种或者几种,C错误;

D、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3,NH4+和强碱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反应产生NH3,D正确;

故选C。

【点睛】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般认为是CO2,和酸反应产生CO2的离子有CO32-、HCO3-,在分析时,这两种离子都要考虑到;

此外,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若题中没有说明,也要考虑到SO2,相应的,和酸反应产生SO2的离子有SO32-、HSO3-。

6.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B.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二氧化硫可广泛用于食品的漂白

D.“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A.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称为焰色反应,“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A正确;

B.从海水提取H2O、NaCl等物质,不通过化学反应就能实现,B错误;

C.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不能用于食品的漂白,C错误;

D.“玉不琢不成器”,玉的加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与化学性质无关,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7.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向品红中通入SO2气体,溶液颜色褪去

SO2有强氧化性

将铜粉加入FeCl3溶液中,溶液变蓝

活泼性:

Cu>Fe

向某溶液中加入C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CO32-

将硫的酒精溶液滴入一定量的热水中得微蓝色透明液体,用激光笔照射微蓝色透明液体,有光亮的通路

微蓝色透明液体为胶体

A.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所以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与氧化性无关,故A错误;

B.将铜粉加入FeCl3溶液中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说明氧化性:

Fe3+>

Cu2+,铁的活泼性大于铜,故B错误;

C.向某溶液中加入C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原溶液可能含有CO32-或HCO3-,故C错误;

D.用激光笔照射微蓝色透明液体,有光亮的通路,说明产生了丁达尔效应,所以微蓝色透明液体为胶体,故D正确。

8.锌与100mL18.5mol·

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33.6L(标准状况)。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

L-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共消耗1.8mol硫酸B.气体甲中二氧化硫与氢气的体积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97.5g锌D.反应中共转移3mol电子

【分析】

Zn和浓硫酸先反应:

Zn+2H2SO4(浓)=ZnSO4+SO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发生Zn+H2SO4=ZnSO4+H2↑,然后在具体分析;

A.Zn和浓硫酸先反应:

Zn+2H2SO4(浓)=ZnSO4+SO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发生Zn+H2SO4=ZnSO4+H2↑,反应后溶液稀释至1L,测的溶液中c(H+)=0.1mol·

L-1,说明硫酸过量,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

1L×

0.1mol·

L-1=0.05mol,总硫酸物质的量为100×

10-3L×

18.5mol·

L-1=1.85mol,即反应过程中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为(1.85mol-0.05mol)=1.8mol,故A说法正确;

B.令生成amolSO2和bmolH2,则有:

得到2a+b=1.8mol,反应后得到气体物质的量为(a+b)mol=

,联立解得a=0.3,b=1.2,即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SO2和H2的体积之比为0.3:

1.2=1:

4,故B说法错误;

C.根据选项A的分析,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H2SO4和ZnSO4,根据硫酸守恒得出n(H2SO4)+n(ZnSO4)+n(SO2)=n(H2SO4)总,得出n(ZnSO4)=(1.85mol-0.05mol-0.3mol)=1.5mol,消耗Zn的质量为1.5mol×

65g·

mol-1=97.5g,故C说法正确;

D.整个反应中Zn失电子,反应中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5mol×

2=3mol,故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B。

浓硫酸氧化性强,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锌先与浓硫酸反应:

Zn+2H2SO4(浓)=ZnSO4+SO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降低,然后发生Zn+H2SO4=ZnSO4+H2↑,最后根据反应方程式以及守恒进行计算。

9.下列有关物质检验方法不合理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滴加氯水后溶液显血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

C.检验亚硫酸盐是否已氧化变质,可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再观察溶液是否有沉淀生成。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

A.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则不含铁离子,滴加氯水后溶液显血红色,可知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Fe2+,故A正确;

B.KMnO4溶液与FeCl3溶液不发生反应,但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故B正确;

C.酸性条件下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根离子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不能检验,应该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再观察溶液是否有沉淀生成,故C错误;

D.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则说明溶液中含有Fe3+,故D正确;

10.下列图象表示的意义与相关的化学反应完全正确的是

A.向FeCl3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B.Fe(OH)2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质量的变化

C.25℃时,向Cl2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生成两种常见的酸)

D.向AlCl3溶液中不断滴入烧碱溶液

A.向FeCl3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反应生成FeCl2;

B.Fe(OH)2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被氧化为Fe(OH)3;

C.向Cl2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

D.向AlCl3溶液中不断滴入烧碱溶液一开始沉淀逐渐生成,当加入的烧碱溶液过量时,沉淀逐渐溶解。

A.向FeCl3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反应生成FeCl2,Cl-的质量不发生变化,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因此Cl-的质量分数减小,A项正确;

B.Fe(OH)2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被氧化为Fe(OH)3,质量增加,B项错误;

C.向Cl2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c(H+)逐渐增大,pH逐渐减小,但Cl2水中存在H+,因此起始时pH不是7,C项错误;

D.向AlCl3溶液中不断滴入烧碱溶液一开始沉淀逐渐生成,当加入的烧碱溶液过量时,沉淀逐渐溶解,且用于沉淀的烧碱和用于溶解Al(OH)3的少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

1,D项错误;

答案选A。

解答本题的难点是可溶性铝盐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的图像

滴加顺序

向Al3+中滴加OH-

现象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渐少→消失

图像

离子方程式

OA段

Al3++3OH-=Al(OH)3↓

AB段

Al(OH)3+OH-=AlO

+2H2O

11.CuSO4•5H2O在不同温度下分解情况不同,取5.00g该晶体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分解后剩余固体质量与温度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13℃分解得到的固体产物为CuSO4•H2O

B.温度低于650℃时的分解反应,均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650℃时的气态产物冷却至室温,可得组成为n(H2SO4):

n(H2O)=1:

4的硫酸溶液

D.1000℃分解得到的固体产物为CuO

n(CuSO4•5H2O)=

=0.02mol,CuSO4•5H2O完全失去结晶水时,所得CuSO4的质量为0.02mol×

160g/mol=3.20g,由图中可知,刚好位于温度在258~650℃之间,说明在此之前,胆矾受热分解,只失去结晶水;

650~1000℃之间,固体质量为1.60g,其中Cu元素的质量为0.02mol×

64g/mol=1.28g,则氧元素质量为1.60g-1.28g=0.32g,物质的量为

=0.02mol,此固体为CuO;

1000℃之后,固体质量为1.44g,其中Cu元素质量为1.28g,则氧元素质量为1.44g-1.28g=0.16g,物质的量为

=0.01mol,此固体为Cu2O。

A.113℃时,固体质量为3.56g,失去结晶水的质量为5.00g-3.56g=1.44g,物质的量为

=0.08mol,则失去结晶水的数目

=4,从而得出分解得到的固体产物为CuSO4•H2O,A正确;

B.由以上分析可知,温度低于650℃时的分解反应,只失去结晶水,CuSO4的组成未变,所以均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650℃时的气态产物中,SO3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2mol:

0.10mol=1:

5,所以冷却至室温,可得组成为n(H2SO4):

4的硫酸溶液,C正确;

D.由分析可知,1000℃分解得到的固体产物为Cu2O,D不正确;

12.某未知溶液可能含Cl-、CO32-、Na+、SO42-、Cu2+。

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

取少量试液,先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一定没有Na+、Cl-

B.可能有Cl-、CO32-

C.一定没有CO32-、可能有SO42-

D.一定有SO42-、Cu2+

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则CO32-不存在;

因为Cu2+水解呈酸性,所以有Cu2+;

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有SO42-;

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有Cl-,因为前面已滴加了氯化钡,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u2+和SO42-,一定不含CO32-,可能含有Cl-、Na+,故选D。

本题考查了溶液中离子的检验,题目难度中等,熟练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及检验方法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13.下列气体中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COB.H2SC.SO2D.NH3

A.一氧化碳与浓硫酸、碱石灰都不发生反应,既可用浓硫酸干燥又可用碱石灰干燥,选项A正确;

B.硫化氢具有还原性,为酸性气体,既不能用浓硫酸也不能用碱石灰干燥,选项B错误;

C.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氢氧化钠、氧化钙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选项C错误;

D.氨气为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选项D错误;

本题考查了干燥剂的选择,明确干燥剂的性质及气体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浓硫酸具有酸性、强的氧化性,不能干燥还原性、碱性气体;

碱石灰成分为氢氧化钠和氧化钙,不能干燥酸性气体。

14.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下列操作中,合理的是

A.先加硝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B.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

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

A.先加HNO3酸化,再滴加氯化钡溶液,原溶液中若有SO32-、Ag+,也会生成白色沉淀,干扰SO42-的检验,故A错误;

B.先加HNO3酸化,再加Ba(NO3)2溶液,若原溶液中有SO32-也生成白色沉淀,干扰SO42-的检验,故B错误;

C.先加盐酸酸化,再加硝酸钡溶液,可排除Ag+和CO32-的干扰,无法排除SO32-的干扰,故C错误;

D.先加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可以排除SO32-、Ag+和CO32-的干扰,产生的沉淀只能是硫酸钡,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将一定量的锌与浓度为18.5mol/L的100mL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26.88L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反应后测得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mol/L,则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n(SO2)/n(H2)=1/1B.n(SO2)/n(H2)=4/1

C.n(SO2)/n(H2)=1/4D.n(SO2)/n(H2)=3/2

根据题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2SO4=ZnSO4+SO2↑+2H2O,Zn+H2SO4=ZnSO4+H2↑,设反应生成SO2的物质的量为xmol,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ymol,列方程为x+y=26.88÷

22.4=1.2mol,2x+y=18.5×

0.1-1.0×

0.1÷

2=1.8,解得x=0.6mol,y=0.6mol,则n(SO2)/n(H2)=1/1,答案选A。

16.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陈述Ⅰ

陈述Ⅱ

A.

Fe3+有氧化性

FeCl

溶液可用于回收旧电路板中的铜

B.

SiO2有导电性

SiO

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C.

氯水、SO2都有漂白性

氯水与SO2混合使用漂白效果更好

D.

铝制容器表面有氧化膜保护

可用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

【解析】

试题分析:

2Fe3++Cu=2Fe3++Cu2+,故A正确;

SiO2不导电,故B错误;

SO2+Cl2+2H2O=H2SO4+2HCl,氯水与SO2混合使用漂白效果差,故C错误;

氧化铝、铝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用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

17.无机物X、Y、Z、M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部分反应中的H、O已略去)。

X、Y、Z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是氢氧化钠,则M不一定为CO2

B.若Y具有两性,则M的溶液只可能显碱性

C.若Z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则X一定是H2S

D.若M是用途最广的金属,加热蒸干Y的溶液一定能得到Y

A、若X是氢氧化钠,则M不一定为CO2,M为能形成多元酸的酸性氧化物,如:

SO2,故A正确;

B.若Y具有两性,则M的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酸性,故B错误;

C.若Z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则X也可以是Na2SO3,Y为NaHSO3,Z为SO2,M为HCl,故C错误;

D.若M是用途最广的金属,Y为亚铁盐,因为亚铁离子水解,所以加热蒸干Y的溶液不能得到Y,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8.一定量的锌与100mL18.5mol·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的c(H+)=0.1mol·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共消耗1.8molH2SO4B.气体甲中SO2与H2的体积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97.5gZnD.反应中共转移3mol电子

Zn和浓硫酸发生:

Zn+2H2SO4(浓)=ZnSO4+SO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浓度减小,

稀硫酸与Zn发生:

Zn+H2SO4(稀)=ZnSO4+H2↑,则生成的气体为SO2和的H2混合物,根据反应的有关方程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组计算。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5mol,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0.1mol/L=0.05mol,

参加反应的n(H2SO4)=0.1L×

18.5mol/L-0.05mol=1.8mol,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设反应生成xmolSO2,ymolH2,

Zn+2H2SO4(浓)=ZnSO4+SO2↑+H2O

2x 

 

x

Zn+H2SO4(稀)=ZnSO4+H2↑

y

x+y=1.5

2x+y=1.8

解之得x=0.3,y=1.2

所以反应会生成0.3mol的二氧化硫和1.2mol的氢气。

A.由以上计算可知,反应中共消耗1.8molH2SO4,故A正确;

B.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且V(SO2):

V(H2)=1:

4,故B错误;

C.反应中共消耗金属Zn的质量m(Zn)=(0.3mol+1.2mol)×

65g/mol=97.5g,故C正确;

D.在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H2O中,生成0.3mol的二氧化硫转移电子为0.6mol,反应Zn+H2SO4(稀)=ZnSO4+H2↑中,生成1.2mol氢气转移电子2.4mol,所以反应中共转移3mol电子,故D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方程式的相关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不同,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解答该题,计算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9.如图装置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X中试剂

Y中试剂

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l2

饱和食盐水

浓硫酸

用Na2SO3与浓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SO2

饱和Na2SO3溶液

用Zn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H2

NaOH溶液

CaCO3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CO2

饱和NaHCO3溶液

X之前的装置为发生装置,而集气瓶不能进行加热;

X和Y装置为除杂装置,Y之后的装置为气体的收集装置,其中导管长进短出,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

A.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需要加热条件,图示装置不能完成,故A错误;

B.用Na2SO3与浓盐酸制取SO2,二氧化硫气体中会混有氯化氢气体,应用饱和的亚硫酸氢钠进行除杂,若用亚硫酸钠,二氧化硫会与亚硫酸钠发生反应,故B错误;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所以应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而图示方法用的是向上排空气法,故C错误;

D.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可以用饱和的碳酸氢钠进行除杂,后进行干燥可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0.物质间纷繁复杂的转化关系是化学的魅力所在,下列选项中物质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Si

SiO2

SiB.NO2

HNO3

NO2

C.Fe

FeCl3

FeD.S

SO2

S

A.Si+O2

SiO2;

SiO2+2C

Si+2CO,选项物质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故A正确;

B.3NO2+H2O═2HNO3+N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选项物质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故B正确;

C.2Fe+3Cl2

2FeCl3,Cu+2FeCl3═2FeCl2+CuCl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在铜的前面,铜不能与亚铁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FeCl3

Fe的转化无法一步实现,故C错误;

D.S+O2

SO2,SO2+2H2S═3S↓+2H2O,选选项物质转化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