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意象词与答题技巧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4993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词鉴赏意象词与答题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诗词鉴赏意象词与答题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诗词鉴赏意象词与答题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诗词鉴赏意象词与答题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诗词鉴赏意象词与答题技巧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诗词鉴赏意象词与答题技巧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诗词鉴赏意象词与答题技巧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词鉴赏意象词与答题技巧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诗词鉴赏意象词与答题技巧文档格式.docx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如陆游: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松柏

《论语·

子罕》中说:

“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13.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如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14.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如李商隐《隋宫》: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15.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

豳风·

七月》。

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16.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中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借助于猿啼表达伤感的情绪。

17.关山

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

山,山河。

高适《塞上吹笛》: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梅花落”为曲子名。

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

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8.羌笛

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9.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20.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李煜词云: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流水与离愁贴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1.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经》(《国风·

周南·

关雎》):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小雅常棣》: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2.螟蛉

《诗经·

小雅·

小宛》:

“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

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螟蛉作为养子的代称。

23.不才

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24.神器

指帝位、政权。

《老子》: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25.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2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

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29.连理枝、比翼鸟

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0.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31.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2.问鼎

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左传·

宣公三年》: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

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33.见背

背,离开。

谓父母去世。

李密《陈情表》:

“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34.逐鹿

《汉书蒯通传》:

“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颜师古注引张晏曰:

“以鹿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魏征《述怀》:

“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35.三尺

是法律的代名词。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

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36.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

“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也。

”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

曹操《短歌行》: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7.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太息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38.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

“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9.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40.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

因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

《宋书谢灵运传》载:

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

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41.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

42.婵娟

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

因人们常喻月亮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43.献芹

《列子·

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如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4.执牛耳

用“执牛耳”指盟主。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

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45.作壁上观

壁:

营垒、壁垒。

观:

观望。

在壁垒上观望。

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

语出《史记·

项羽本纪》。

46.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

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

如辛弃疾有诗曰:

“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

只今草木忆英雄。

47.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

“出南海人家园圃中”。

《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王维《相思》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

“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

”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48.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杜牧《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49.精卫

古代神话。

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

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

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50.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

出自《晋书祖逖传》:

“(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题答题技巧

1

语言风格常用术语简介

生动形象

语言活灵活现,具体形象

①人物语言个性化,言如其人;

②描写逼真,绘声绘色,惟妙惟肖;

③运用多种辞格,新鲜活泼;

④注意词语选用,注意句式变换。

朴素自然

语言自然不做作,少雕饰,发自内心,出于至诚,感情真挚;

明白如话,清新自然,不堆砌,少修饰,不做作,真切平实,通俗易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含蓄蕴藉

语言含义深刻,含而不露,言在此而意在彼

引而不发,含而不露,欲言还休,富有言外意、弦外音、话中话,深沉厚重,深蕴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幽默风趣

语言诙谐机警,活泼有趣,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段,突出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于讽刺意义,增强批判性和说服力,令人轻松愉快,忍俊不禁。

庄重典雅

语言平实沉稳,严肃郑重,采用典范书面语,拒绝俚词俗语;

常用古语词、成语;

多用专有名词、术语;

多长句、复句。

庄重严肃,堂皇正大,深沉厚实,义正辞严

清晰明快

语言干净利落,明白晓畅,语言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斩钉截铁,单刀直入,一语中的,一针见血,痛快淋漓,雅俗共赏。

绚丽华美

语言酣畅淋漓,辞藻华丽,注重修饰,表意细腻,体物入微,穷形尽相,多用辞格,讲究技巧,富于联想、想象,纵笔泼墨,气势如虹,内容丰富,表意充分

音律和谐

语言具有音乐美,合辙押韵,节奏匀称,平仄调配,抑扬顿挫,音律讲究;

多用叠词象声词,多用整句,多用四字短语。

读来朗朗上口,听来悦耳动听,富音乐性

整散结合

整句(对偶、对比、排比、反复、顶真等)与散句错杂,语言具有整齐美、对称美、复叠美、回环美、错落美,活泼多致,丰富多彩,显得文采富赡,文气十足,情浓意满,酣畅淋漓,引出整句,分析其语言美感,略说整散结合之妙

其他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

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

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2

主要作家和流派的语言风格

1.主要作家

李白:

清新飘逸

杜甫:

沉郁顿挫

白居易:

通俗鲜明

陶渊明:

冲淡平和淡远闲静

王维:

诗中有画恬淡优美

韩愈:

深奥险怪

苏轼、辛弃疾:

豪迈奔放

柳永、李清照:

婉约含蓄

李煜、刘禹锡:

隽永

谢朓、谢灵运:

自然

屈原:

雄浑悲壮

王昌龄:

雄壮豪迈

曹操:

豪放磅礴

杜牧:

旷达俊爽

2.主要流派

浪漫主义:

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

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

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宫廷诗:

缠绵宛转

田园诗:

恬淡宁谧

山水诗:

清新优美

边塞诗:

悲凉慷慨

讽喻诗:

沉郁激愤

咏史诗:

雄浑壮阔

怀古诗:

幽深绵长

送别诗:

意蕴深远

3

提问方式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4

答题模式

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

答题公式

词风格赏析题的表述:

(按层次顺序解答)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意境体味及效果

诗在语言上…(写出特色或风格),通过对…的描写,写出了…(主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6

专题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东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东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

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

作者通过想象中的画面,即东至深夜,家里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之情的。

诗的语言质朴无华、明白晓畅。

长干曲四首(其一)

崔颢hà

o

君家何处住?

妾住在横塘。

停舟赞借问,或恐是同乡。

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请略加分析。

第一步,用一两个鉴赏术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本诗的语言特色是:

朴素率真。

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明白道出;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过程何心理展露无疑。

感情朴实,流露自然。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朴素直率的船家女形象,蕴涵了作者欣赏、赞许的感情。

第四步,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犹如民歌。

“何处住”,“在横塘”,通过自问自答的对话形式,采用朴素的口头语言,不加雕琢,烘托出一个素朴率真的船家女形象。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lù

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步骤一:

清新、自然、质朴

步骤二:

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

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

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

步骤三:

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