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经济学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300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意经济学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创意经济学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创意经济学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创意经济学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创意经济学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意经济学文献综述.docx

《创意经济学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意经济学文献综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意经济学文献综述.docx

创意经济学文献综述

我国创意产业研究进展与问题:

基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视角

王蕊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2010级)

[摘要]:

创意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起步发展至今,作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新的财富创造形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与此同时国内外学者也对创意产业做了大量研究。

本文拟在综述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创意产业与中国城市或区域发展的研究现状,并就其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作出初步探索。

[关键词]创意产业;创意园区;创意城市;

前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转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伴随其过程的是“赶超型”城市化快速推进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转型,这二者同时集聚在城市区域,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巨型城市区域。

Hutto(2005)认为,城市转型是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城市的功能和产业结构及相应的其它经济、社会因素所发生的重大甚至根本性变革过程[1]。

当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城市转型的动力机制、目标取向和转型的结果都有很大的差异性。

创意产业的兴起正是20世纪末城市产业转型的响应。

经济学家Romer(1986)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2]。

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CreativeIndustryTaskForce)的成员Davie(1997)提出创意产业理念是一种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创意产业源于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又成长与集聚于世界经济中心城市[3]。

20世纪末“创意产业”这个概念通过“伦敦复兴城市的创意计划”以快速传播。

在当今世界,因创意产业而闻名于世的城市主要有伦敦、纽约、东京、巴黎、新加坡、香港等。

创意产业不仅成为这些经济中心城市复兴的原创动力,而且也是欧洲和北美新增就业的最重要来源。

国内创意产业实践与理论研究起源于21世纪初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都市区域,王琪(2011)认为中国创意产业与城市区域发展研究须从知识经济与“全球性、地方性”视野出发,探索中国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区、创意城市的成长模式、机制与政府管制策略及创意阶层的培育、成长及其城市发展与规划的相应策略研究。

一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内涵与研究特色

(一)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内涵

厉无畏(2007)在《创意产业导论》中认为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增长要素的产业或缺少创意就无法生存的相关产业,大致包含三个部分内容:

一是通常所指的文化及相关产业,二是与通讯和网络相关软件、游戏、动漫等内容产业,三是与传统产业相关的各类设计、咨询策划等产业,包括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和会展策划等[5]。

张京成(2006)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6》中认为创意产业是指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来源于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并通过科技的支撑作用和市场化运作可以被产业化的活动的总和”,并据GBT4754—2002,将工艺美术品制造、建筑装饰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管理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出版业、广播影视制作与传播、文艺创作与表演、艺术场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体育组织于体育场馆、室内娱乐活动、健身娱乐、游乐园等纳入创意产业[6]。

国内界定“创意产业”主要是根据英国的定义及其统计范围,对比我国相关统计规则,如文化产业统计,而提出的基于创意产业内涵并结合国内相关产业统计规范而给出的枚举式范围界定,诸种观点并没有实质性矛盾。

(二)研究特色与存在问题

创意产业与中国城市或区域经济转型研究,紧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特征,能够充分挖掘国外典型案例,获取中国东部大都市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总体看来研究特色与问题并重,研究特色集中在

(1)在研究方法上,以经验分析与实证主义为主,也尝试用数量方法探索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及问题,如王家庭与季凯文(2009)提出了利用DEA对中国15个主要城市创意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总体分析的观点[7]。

(2)在研究区域上,主要以东部大都市区为主,并且重点研究了北京、上海两个城市区域的创意产业和创意产业园的模式、商业经营机制、与城市竞争力提升关联等。

(3)在研究队伍上,已初步形成以北京、上海为阵地;以产业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工商管理、城市规划、艺术设计等学科的综合交叉研究,培养了近100名硕士和10余位博士,已形成了可持续性的研究队伍。

现有研究中存在主要问题是

(1)对国外经验的梳理,并不能恰当的应用在国内大都市区,国内创意产业兴起不仅比英国晚了5年,而且国内发展创意产业的大城市在经济形态、产业结构等都落后于欧美主流城市,最为致命的是国内大城市缺乏发展创意产业的核心因素:

创意人才及包容、宽松的环境。

(2)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导向的国内诸多创意产业园建设,都存在同城同质化和临近区域同质化现象,而且园区开发投资的商业气息过度,尤其是某些园区借发展创意产业之名却行房地产开发之实,这将导致创意产业发展的低效益化或者不可持续化。

(3)研究方法上,还缺乏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创意阶层需求的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的研究,必将导致国内创意产业人才在未来一个时期内的严重短缺。

(4)城市政府虽积极推动创意产业发展,但是囿于执政与管理服务理念缺失短期内仍是制约创意产业发展重要因素之一。

二创意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概况

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目前已成为国内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研究表明,创意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城市与创意产业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创意产业在促进城市功能转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巨大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

一方面,城市化推动了科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与有机融合,为创意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创意产业通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了旧城市空间秩序。

赋予城市旧式建筑以新的生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文脉的延续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早在1998年伦敦就将创意产业作为核心产业,认为创意产业将成为今后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Land-ryc(2009)在《创意城市:

都市创新的工具书》中指出,当代都市面临的诸如经济衰退、生活品质恶化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创意的方法来解决。

如目前许多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载体大都是由废弃厂房或老式建筑改造而成。

城市创意产业园区模式主要包括博物馆型、公共游憩空间型、商旅文联合开发型等[8]。

国内冯之浚(2006)认为,创意产业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对外贸易,有效扩大就业,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9]。

褚劲风(2012)认为,创意产业是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创新型城市的突出点,是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有力组合,文化的思想性与知识的技术性的有机融合,产业组织区域集群化与企业组织小型化的有效结合,是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积极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是城市发展必然的战略选择[10]。

在《香港创意产业研究报告》中,陈亚鸥(2004)指出香港是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城市,创意产业已成为香港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早在2001年香港创意产业产出高达460亿港元,占GDP总量的3.8%。

2002年香港创意企业达3万多家,从业人员17万余人。

1996--2002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香港创意产业年均增长率仍达到6.1%。

200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

“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2004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启动2.5亿港元推出“设计智优计划”,并成立“创意及设计中心”。

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在发展创意产业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成为促进上海经济增长和提升上海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2004年上海创意产业增加值为493.1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6.6%,同比增长15%[11]。

国内其它城市在推动创意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建设性的成果,许多城市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的创意产业链。

比如北京的大山子艺术区,上海的泰康路艺术街、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福州路文化街,深圳的大芬汕画村等,己受到世人关注。

在《创意经济优化城市创业环境》中,邱安昌(2012)提出由于认识不明晰等多方而的原因,尽管我国一些城市已将创意产业列为未来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部门,但目前政府对如何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以及合理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政策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导致了大部分城市的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仍然停留在简单模仿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阶段,对于如何结合城市实际以及本土历史文化传统来发展创意产业缺乏明确的认识。

如何准确定位创意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功能与地位,明确提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通过创意产业的发展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城市知识竞争力将成为下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12]。

三创意阶层与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一)主要研究方向及进展

国内对创意阶层与城市发展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展开:

(1)创意阶层的空间集散、创意阶层集中度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如盛垒、马勇(2010)梳理了国外对创意阶层研究的相关文献,提出了①从地理上看创意阶层具有独特的区位偏好,往往集中在那些能够提供宽松的社会氛围和各种就业机会的多样化城市和区域,创意阶层的密集度与地方多样性呈正相关;②从城市发展来看,创意阶层的相对密度与地方经济增长呈正相关,一个城市和地区对于移民、艺术家、同性恋及社会经济和种族融合的开放程度与其经济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创意阶层的集中程度与地方创新和高科技产业生长也有一定的相关性,创意阶层集中的城市往往也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发达的创意中心[13]。

(2)从创意阶层在创意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与地位,探讨创意阶层形成“创意社群”及其对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借鉴意义,如刘轶(2011)认为我国的“创意阶层”将会逐步壮大,形成城市中的“创意社群”,并将透过创造力和对文化艺术生活的要求促进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建立起能充分利用文化、艺术、商业及社区间的联系。

“创意社群”将会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模式提供新思路[14]。

(二)存在的问题

国内学者对存在创意阶层与城市发展研究,主要是梳理国外典型案例和相关经验性理论,缺乏对国内实证研究,也未能提出中国化理论。

由于社会发展背景和国情的差异,国内研究创意阶层,缺乏规范的统计数据支撑,而且实地调查或访谈也面临诸多困难,因而未来一个时期创意阶层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都市区,也只能从住宅小区或社区或创意园区层面进行个案研究。

当然研究主要考虑创意阶层的形成及其对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或诉求机理等。

四、创意产业与城市互动研究

(一)主要研究方向及进展

国内学界对创意产业与城市互动研究主要集中在

(1)创意产业单向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2)创意产业发展在对城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对外贸易扩大、增加就业、城市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功能及相互反馈,只是对于双向循环作用的机理研究非常有限,未能揭示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刘友金基于创意产业的三大特点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了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耦合模型。

刘友金(2009)认为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耦合系统将经历低级协调共生、协调发展、极限发展和螺旋式上升4个阶段[15]。

(3)段进(2010)提出应该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生产总值和人口、各工业行业的比重变化、各行业的发展潜力、人才等方面分析,确定城市创意集群中每个层次的城市定位,指出城市规划也应关注“创意阶层”需要的多元化空间形态,力求为他们打造理想家园[16]。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看来,由于国内创意产业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因而现有研究对“创意产业与城市互动研究”还显得非常薄弱,集中在创意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单向研究,而且也仅仅围绕产业经济、文化等方面展开。

随着创意产业和创意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对两者关联机理及规划政策响应等方面深入探究。

五、创意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