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教育相关文献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82906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客教育相关文献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创客教育相关文献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创客教育相关文献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创客教育相关文献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创客教育相关文献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客教育相关文献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创客教育相关文献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客教育相关文献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客教育相关文献内容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安德森著作标题中的“Maker”,我国学者将其翻译为“创客”[3]。

克里斯·

安德森在其著作《Maker:

TheNewIndustiralRevolution》中,将“创客”定义为:

“不以盈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变成现实的人”[4]。

创客实践,则一般认为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比特和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FabLab项目。

随着互联网、云平台和开源软件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种“人人皆为创造者”的创客运动正在逐步向高校渗透和发展。

有学者提出可以引入教育中的七种创客理念,分别是将创意变成现实、做中学、乐于分享、协作学习、跨学科、运用信息技术、工匠精神。

1.创新常态化。

2.开源共享精神。

3.实践接入性强。

4.数字工匠精神。

创客教育的类别:

当前中小学创客学习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有两类:

一是在校内以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或兴趣小组等形式开展,二是校外教育机构所开发的商业性课程。

创客的涵义:

美国著名杂志人安德森总结了创客运动的三个特征:

一是人们使用数字桌面工具设计新产品并制作出模型样品(数字DIY);

二是在开源社区中分享设计成果,合作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规范;

三是如果愿意,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通用文件标准将设计传给商业制造服务商,以任何数量规模制造所设计的产品,或使用桌面工具自行制造。

创客教育的理解有两种视域:

一是创客的教育,在这种视域下,创客教育旨在解决如何培养创客;

二是创客式教育,该种视域下是指如何运用创客的理念与方式进行教育变革。

Martinez和Stager提出指出创客教育应该具备八个关键特征(要素),分别是目的和相关性、时间充裕性、复杂性、挑战性、多维关联性、可访问性、共享性与新颖性。

1.创客教育以创新培养为基础2.创客教育以新兴技术为支撑3.创客教育以实物作品为成果

创客(Maker)是指“创造者”或“制造者”。

当前,创客专指利用互联网、3D打印机和各种桌面设备与工具,将自身的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的勇于创新的群体[6]。

祝智庭认为,广义上创客教育是一种以培育大众创客精神为导向的教育形态;

狭义上创客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习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者的创客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DIY教育理念”思想的教育,它的核心观点是“做中学”。

马丁尼兹认为,创客教育中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消费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应用者、创造者,学生真正需要的学习方式是“基于创造的学习”或“在创造中学习”。

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创客教育专委会认为,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

焦建利认为,创客教育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万昆指出,创客教育是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时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秉承在创造中学习教育理念的创新型教育模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6]。

杨现民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1]。

吴俊杰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行为、活动和课程的总和[3]。

目前对于创客的定义多以克里斯·

安德森在《创客杂志》一书中的表述为准,即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6]。

笔者归纳这些学者的观点,认为创客教育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驱动学生兴趣,产生求异思维,勇于实践,乐于分享,最终解决实际问题的教与学的模式。

广义上,创客(Maker)是指“所有把具备相当的技术挑战的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1]。

创新、实践、协作、共享是创客的共同理念。

创客教育的理论基础:

1布卢姆的认知目标理论:

要达成认知目标必须注重循序渐进,记忆、领会、应用、剖释、归纳和评估都非常重要且各有不同侧重。

2斯皮罗的随机通达教学理论:

随机通达是斯皮罗等人提出的,它的中心思想是对同一个知识点、学识或理论,首先要尝试多立场解析学习内容;

其次要在不同情况下带着相异研究目标学习;

再者还要温故而知新,不断刺激大脑皮层形成深刻印象。

创客的重要性:

2017年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了《NMC地平线报告:

2017高等教育版》[1],报告中指出:

“创客文化能够促进学习者真实的学习,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消费者与参与者,而是知识生态系统的积极贡献者,学生在经历了体验、实践和创造等一系列活动之后,他们能够以更具体的和创新的方式展现新技能”,“创客大会”官网上的一系列数据也表明创客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得进行着,2014年全球各地举办了100余次创客大会,这其中包括了日本、中国、美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可见,创客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了关注,各国也都在积极地探索如何来推动创客教育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2]。

“互联网+”时代推动高校创客教育实践,就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趋势的必然要求。

从1997年清华大学首次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并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到国内高校创客空间的纷纷设立,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客教育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2014、2015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创客嘉年华”上均倡议将美国建设成为“创造者的国度”[4],仅美国本土就有大约1.35亿名创客,这个数字大概是美国人口的一半,这意味着参与到创造过程中的人群基数非常庞大[5]。

创客教育的推广:

在基于联盟组织活动的推进策略中,MakerEd作为创客教育推进的非盈利组织,采用培训形式促进教师创客技能的专业发展;

创建连接创客教师、领导者以及社区人员的线上空间和线下社群;

创建与分享有效的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推动创客教育实践这三种策略构成有效的推广体系。

中国创客相关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35年教育应该达到什么程度的现代化,

北京、上海、深圳、青岛和大连等地陆续建立了创客教育实践基地,特别是2015年4月,清华大学联合全国多家高校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性的“创客教育基地联盟”。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及“创客”一词,并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双创”目标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创客教育的发展与创客空间建设的重要性,一系列政策的发布为创客空间与创客教育的发展营造了开放的外部环境。

201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意见》明确强调,高校要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立和完善进阶式课程体系。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使得“互联网+”对教育领域在理论与实践中应有的改革与创新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国务院在2016年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了“推动创客文化进学校,设立创新创业课程,开展品牌性创客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创业;

教育部在2016年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

2016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探索创客教育新模式[6];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2016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贯彻“双创”要求,为创客教育提供装备支持[7];

2017年是我国人工智能的丰收年,国务院在半年内连续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同时一系列国际人工智能会议相继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召开,而这股浪潮也使得创意环境转入到了智能化的新时代,让越来越多的创客脱颖而出。

2017年6月中国教科院发布了《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提出“2029创新行动计划”。

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2017年工作要点》,表明积极探索新理念新方式,持续关注STEM教育和创客等对中小学教育、课程发展的影响,开展移动学习、虚拟现实、3D打印等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2017年3月《中国STEAM教育发展报告》出台,分析了我国科技教育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享取得的成果和案例,展望未来的发展并提出相应策略,从而有效指导我国STEAM教育健康、卓越地发展。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

要求我国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编程教育等课程,完善相关课程体系。

2017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一个名为“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通知里指出:

  “学校要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配套硬件资源与耗材,并积极争取校外活动场所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专用活动室或实践基地,如创客空间等。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创客教育成功的实践:

(空间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培训、政策扶持、理念指导)

创客活动平台

同时,依托两个空间、两个创客教育团队,整合电教馆的新技术新媒体体验中心、培训场室,形成为可参观、体验、咨询、培训为一体的地市级区域性创客中心,指导和服务一线开展创客空间建设和实践活动,加快和促进了创客教育先行者实践路径的形成。

清华大学构建了1.65万平米的创客空间,属世界之最。

[7]此外,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深圳大学等相继创建了创客空间,加强高校创客教育。

某校《服装店铺管理》这门课程中,“校园奥特莱斯”的联合特卖作为其中一个项目。

在实施过程中,由教师带领学生团队负责人联系、承接服装企业,选定特卖品牌,在校内开展各类品牌服装的展示会和特卖会。

学生以小组团队的形式,策划整个特卖流程。

前期,与服装企业进行沟通拟定特卖方案,并利用发放宣传页,在微博、微信等各种媒介向外界进行宣传。

之后,开始现场铺货、销售、盘存、结算等一系列的工作。

最终会以销售业绩和各方面综合的成果来考评学生小组。

学校拥有专门的“创翼”众创空间,有多家公司入驻,众创空间与现有的孵化器、创业园区等共同组成创业孵化链条,帮助学生创新创业,并成功扶持了多个创新创业项目。

时装零售与管理专业所在部门为国内知名丝绸女装企业的校企共同体,校内设有达利丝绸学院店,也为学生的课程项目提供了实践场所。

除了校内实践平台之外,还应联合校外实践平台,如与杭州经济开发区的众创空间或与其他高校的众创空间合作,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力求为学生提供一个低成本、高附加值的创业平台。

美国公共图书馆是最早开展创客教育的图书馆之一,具有丰富的创客教育实践经验。

圣保罗公共图书馆(SaintPaulPublicLibrary)具有两个针对不同对象的创客空间:

①创新实验室(InnovationLab),向18岁以上成人开放,有计算机、相机、3D打印机、激光切割雕刻机、数字化工具、缝纫机、录音棚等设备;

②青少年创意空间(Cre-atech),使用工具,激发创意,采用导师制促进青少年成长,是青少年的物理聚集地。

国外高校均建立了自己特色的创客空间,以MIT的Fab Lab(微观装配实验室)最具代表。

建设方案可以根据学校条件选择配置相应的基础仪器和设备,并根据经费情况合理选择符合要求、覆盖面广的方案。

创客教育的评价:

评价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行为表现、学习态度、学习结果时,采用基于情境的评价、基于计算机的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3],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真实性评价方式[4],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手段,均符合创客教育的本质要求。

表现性评价强调为学生创建真实的评价情境,以评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真实性评价[5];

强调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发展成就[6],是一种形成性评价;

强调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统一性,是一种基于观察和主观判断的质性评价[7]。

创客教育的优势:

一是学生转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

二是成果呈现形式的转变,学习成果的呈现形式由隐性的知识或经验转变为显性的实物或产品;

三是核心价值的转变,由传统的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创新思维的追求

活动创新、突出实践、成果检测

创客教育存在的问题: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者在其研究中指出,发展中国家过于依赖自顶向下的政策支持,且跨部门协作不足,从而导致草根创客对创客活动的重要贡献受到限制并未得到应有的评价。

创客教育目前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从内涵界定不清、师资配备不足、课程缺乏完整体系、推广及普及力度不足等诸多问题。

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创客教育内涵特征及概念辨析、国内外创客研究对比,创客教育理论生成与建构、创客空间建设与创客活动开发、创客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课程设计等方面。

创客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创客教育功利化苗头明显、创客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

教育理念异化导致创客教育沦为高校“面子工程”、创客教育师资缺乏致使创客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创客教育技术化倾向引发高校教育恶性竞争

从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情况来看,均存在着重“造”而轻“创”的问题。

从而使“看得见、摸得着”的操作步骤和制作成品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教学目标的全部,而对于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显得既“无心”亦“无力”。

校外教育机构所开发的商业性课程,往往出于“批量生产”的需要,在学习活动设计与课程实施方面均较为程式化,特别是有些机构受商业利益的驱动,秉持“一定要让家长看到作品”的理念,导致很多学习活动沦为“照着做”。

与创客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设计策略的匮乏,致使主导授受式教学的结果导向的教学设计思维定势乘虚而入,教学设计的重心应当由对学习结果的关注转移到对有效学习过程的支持上来。

适当地经历有效失败对创客教育的学习有效果。

(一)创客教育理念渗透有限(教育意识薄弱、模块教育理念单一)

(二)创客教育所需的软硬实力不足

(三)创客教育缺乏系统性(行政管理不统一、课程和教材不统一)

一是对教育作用的理解过于功利主义。

二是功利主义背景下,对个性培养的缺失。

三是创新教育的缺失。

五是终身教育与学校教育分离的不合理性。

针对创客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1、打造众创教育空间:

实现“互联网+创客教育”的耦合

“众创空间”在中国是一种新态势,是传统创客空间发展到现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在创意转化、孵化、学习与实践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完全符合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要求。

一是构建远程在线互动平台。

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与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在线的创客互动平台。

二是构建虚实结合的共享创客空间,如智慧校园、智慧课堂、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

2、培育创客教育师资:

推动创客教育课程融合发展

高校要尽快出台创客教育教师鼓励措施和相应的培训、考核计划,以提升高校教师参与创客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3、避免教育技术异化:

回归高校创客教育的本质

盲目追求教育技术产品只会让高校成为新技术的试验场,对创客教育的良性发展毫无益处。

并不是规模越大、设备越高端,就显示创客教育做的越好。

创客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本质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本能。

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面向创客群体的数字化教育云资源库,为创客师生提供资源支持服务,推动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建设进程。

一是善于吸收先进理念,基于实践探索提炼教育发展新思路。

二是弘扬精细务实的作风,及时有效地破解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三是抓好师资队伍关键环节,真正让学生在教育质量上获得实惠。

四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注重以法治化思维推进各级教育规范发展。

对于未来在我国有效推进STEM教育,建议从资讯类科普教育、嵌入式课程、项目型课程和整合性学科四个层面同时推进,促进学科内容、信息技术和师资队伍的三维度整合,大力推进STEM教育能力建设和以智慧教育理念引领STEM教育。

四是加强教育在线上线下的融合。

对学生的举措:

问题导向、体验、做中学

1薛瑞昌等[8]将8~14岁年龄的学习者特征总结为“四好”:

好新、好动、好胜、好学。

2创造是小学生创客的天性

3提高小学生的多元智能

4家庭可以激发和培养创客潜能

开展多样化的创客课程,采用普及化的大班课程和个性化的兴趣社团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2.建设符合学生创作需要的创客环境,包括必要的创客空间、工具和教师的技术支持,满足学生各类创新实践的需求;

3.提供充足的学生创客作品展示机会,包括线下创客作品分享、线上创客作品的多媒体展示以及各类组织举办的创客比赛,让学生在成功的收获中享受创新分享的乐趣,实现学生的自我全面发展。

将创客教育对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分为基础性素养、工具性素养和发展性素养

学习者是整个创客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活动的执行者。

在创客教育活动的设计中,应精准识别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和学习需求,可以从年龄特征、认知成熟度、协作学习能力、问题意识、学习策略水平以及数字化技术工具的了解等方面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学习者的群体特征和个性化特征。

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创客型学生,要求学生手、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内化过程

创客教育的推进策略:

(一)倡导创新和分享的创客教育理念

(二)制定保证实施主体有序竞争的引导政策(公司、学校)

(三)创设激发师生全面成长的发展平台(时间、精力、奖励等)

(四)构建全员参与的创客教育支持生态

(五)构建校内外联动衔接系统

具体措施包括:

1.举办创客教育成果展,创客专家主题演讲、创客企业产品展、创客教师课程展、学生创意作品展示与宣讲、产品和课程体验几部分组成。

从整体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形成区域特色创客活动品牌。

2.举办创客主题的公益培训。

3.扶持本地的创客教育支持企业。

创客的培养以经济为基础:

①政府要划拨创客教育专项资金,加大创客教育产品的研发力度,鼓励企业设计、开发更多的创客教育产品。

②政府要出台政策,减少从产品到用户的中间环节,节约学校、社区、培训机构的设备成本。

③鼓励社会、企业捐赠,多渠道吸收资金援助。

④有条件的大学、社区要建立创客空间,服务于创客大众。

⑤加强不同创客空间的协同、协调建设,共同使用,避免重复建设。

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创客空间。

⑦促进创客产品服务于社会并走向市场,反哺创客工厂,形成良性循环。

创客教育要从形式转向深入:

①学校要正确认识创客教育,拓展创客教育的思路。

创客教育不等于机器人教育,创客包括一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活动形式,烘焙、园艺、视音频创作、3D设计等都是创客活动;

②根据学生的特长将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创客团队,这样才能在互动中激发灵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促进创客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创客教育面向所有学生:

目前,创客教育主要限于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小学中的少数学生中开展,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等学校无法开展,这就从另一个层面上造就了教育的不公平与不均衡。

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创客教师

改进教与学方法,促进成绩与能力的提高:

①家庭可以利用技术促进学习变革,发挥移动设备的碎片化学习优势,如接送上学的过程中听些有声阅读、英语听力等,做好零碎时间的充分利用;

②教师可以改进教学方法,将创客教育与课程学习相结合,提高知识的理解力、应用力,而不是知识的机械记忆;

③学校可以改变评价方式,综合运用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等方法,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

创客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以创造性思维的神经机制为科学指导,通过虚实相结合的人机共育模式,全方位培养创造力;

第二,通过创客社区、DIY等方式,以创造过程的丰富体验来培养创造兴趣及自主创造力;

第三,加强低龄阶段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为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形成与创造力发展奠定早期关键基础

2017年12月26日,华东师范大学和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联合主办了“聚焦2035中国教育”教育现代化智库论坛。

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和教育行政管理者分享了他们对2035中国教育的认识、理解与展望;

一是教育形态和学校形态的转变。

二是教育从低维度向高维度的转变。

(多方面的融合)

三是教育从标准性向灵巧性的转变。

(个性化)

创客空间平台组织模式:

提供互动交流界面。

快速资源集聚与迭代。

推动组织形成生态网络。

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并推动创新发展。

机器人的理论:

机器人对应的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