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二年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8207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案二年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教案二年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教案二年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教案二年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教案二年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二年级.docx

《语文教案二年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二年级.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教案二年级.docx

语文教案二年级

1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读13个生字,会书写7个生字。

   2.能力目标:

    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

    在朗读中让学生想象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

    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读13个生字,会书写7个生字。

   2.通过朗读,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

积累“人山人海”等词语。

  三、教学难点:

   1.学会给熟字换偏旁、换部分等方法识字。

   2.理解“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含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升旗仪式的视频片段(含有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画面)

  五、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7个字。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国升旗仪式吗?

(学生结合实际表达。

)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录象。

   2.看了录象资料,哪个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标画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1.自由地初读课文,找出课后的绳子,圈一圈。

   2.分小组自学生字,互相正音。

   3.课堂开火车检测自学生字效果,注意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

  (三)识字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国旗元旦北京广场庄严隆重仪式国旗班护旗队员乐曲口令军乐队护卫队员雄壮

   2.出示不要求写的生字。

    旗旦京广严仪式班护队曲令卫

   3.自学,找出比较难记的生字,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4.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记住“旗、严、曲、式”等。

(部件构成、熟字加减笔画等方法)

   5.生字、新词接龙比赛,巩固读音,强化记忆。

  (四)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广 严 曲 旦 京 众 式

   2.学生认读并组成词语。

   3.分析识记字形。

    

(1)形近字比较法:

广—厂旦—日

    

(2)部件相加:

京—亠+口+小

           众—人+人+人

    (3)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找方法记住生字。

   4.教师重点指导“严、式、曲、广”的书写

    

(1)严:

可用“亚”加一撇,第六笔横要压在中横线上。

    

(2)式:

指导书空笔顺,不要画蛇添足多加一笔,也不要漏掉最后一笔点。

    (3)曲:

不可写成“田”或“由”,中间是一横两竖,第二竖比第一竖长。

    (4)广:

“厂”字上面加一点。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讲评学生书写。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理解内涵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课文中体会升旗的庄严隆重

  教学难点:

理解“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的含义

  教具准备:

升旗视频片段、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这段话共有几句?

   2.找出:

    升旗仪式时间——元旦的清晨;

    升旗仪式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

   3.观看录象资料,体会“人山人海”、“庄严隆重”的含义。

朗读时重点注意这两个词的语气。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第一幅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武警战士、整齐队列、城楼、严肃)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

    旗手——擎着;

    护旗手——身着礼服、肩披绶带、正步。

   3.指名读,体会词语的含义。

    擎:

往上;举。

    绶带:

一种彩色的丝带,用来系官印或勋章,有的斜挂在肩上表示一种身份。

   4.播放护送国旗的录象,体会护送国旗的庄严。

结合动作理解“擎着”、“正步”这两个词语。

   5.指导朗读

    如果你是一名观众,看到这样一支队伍,回怎样想?

如果你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名战士,你会怎样想?

(光荣而自豪!

)带着这样的一种感情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

课文写了哪些人?

他们分别是怎样表现的呢?

    (旗手——庄严接过国旗;军乐队——奏起国歌;护卫队员——持枪礼;军人和少先队员——敬礼;群众——肃立注目)

   2.理解词语:

    肃立:

恭敬严肃地站立。

    庄严:

庄重而严肃。

   3.指导朗读,读出庄严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学校升旗仪式的过程和参加升旗的感受。

   2.当奥运会上中国国旗升起,国歌响起的时候,你在想什么?

   3.小组交流后,班级汇报。

(激励学生表达的热情,适当渗透表达方法。

  (五)本课小结:

     作者按照升国旗的顺序,细致而生动地介绍了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里,我们的祖国就像升腾的太阳,会越来越富强而伟大。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画一面国旗,查找国旗和国歌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1.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旗手——擎着

                         护旗手——身着礼服肩披绶带

                  庄严隆重   军乐队——奏起国歌

                         护卫队员——行持枪礼

                         军人和少先队员——行举手礼

                         群众——肃立注目

2秋天

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诗人何其芳用朴素但又意味深长的语言描绘了三幅农家秋天的场景,即农家丰收,渔民满载而归和少女思恋的景象,创设出一种悠远、宁静却又充满丰收喜悦的氛围。

整首诗就是三幅画面的组合,诗人融情入景,诗歌入情入神,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情怀。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感知课文内容,能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具有秋天特征的景物。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仿写歌词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诗,体会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教师:

1、搜集资料,利用Microsoft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课件。

      2、阅读何其芳的其他诗作,丰富自己的底蕴,为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作准备。

      3、与学生一起在课外收集描绘秋天的诗文,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的秋天,为课堂学习中做到旁征博引做准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人。

    秋天,在多数人的眼里是一个失落的忧郁的季节,清代女诗人秋瑾就有“秋风秋雨秋煞人”的名句,但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眼里,秋天却是胜过春天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那么在现代诗人何其芳的心中,秋天又将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秋天》,去领略诗人笔下的浓浓秋意。

    (板书课题) 

  二、师配乐范读诗歌,指导朗读,生扫清障碍。

    [要求]

    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朗读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过渡)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

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或仿读。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进入诗的意境,要读得深情、低沉。

)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

(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喜欢这首诗吗?

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

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

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

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四、精读诗歌,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

(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研讨方式:

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

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

教师点播引导的方向,明确依语言分析揣摩的一般步骤要求。

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

说说为什么喜欢。

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

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

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

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受到些许的凉意。

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

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

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

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

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

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

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主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美句赏析参照)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