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2010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Word文件下载.docx

以及课堂思考题和课

堂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仪器整理、教师评价三项内容)几大板块内容。

后课时之间还通过“前节知识巩固”板块进行衔接。

部分章节还备有课后家庭小

实验选作,满足学生继续学习的求知愿望。

实验一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并培养动手能力和成就感,激发

学习兴趣。

实验二通过模拟酸雨形成既联系初中所学同时加深学生运用化学知识

解决环保问题的意识。

实验三通过联系生活常见物质与化学指示剂让学生体会化

学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实验四通过不溶性硅酸盐常呈现特殊的颜色让

学生能体会到化学的神奇。

实验五通过学生对自己指纹的鉴定,了解指纹鉴定的

一般方法,并与学生新学内容卤素知识相联系,让学生体会运用知识的乐趣。

验六在复习强化对身边食品成分的鉴定基础上,让学生动手了解食品中成分的变

化及其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实验七让学生亲历氧化还原知识的运用。

实验八从化

学的角度了解身边的食物成分,学会用已学化学知识对食品进行鉴定,增进学生

对物质化学性质和特征反应的认识。

实验九通过一种有机物的认识启示学生还有

许多未知的东西,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实验十则通过课堂抢答加深学生对

化学与环保以及身边的化学的了解。

教材说明:

教材安排为十八个课时的内容,前面十六个课时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

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第十七课时通过课堂分组抢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家庭燃气以及安全环保的知识,第十八课时考核。

每个课时内容大致分为:

背景知识、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问题思考、

相关以及扩展实验,课堂评价几大部分。

化学实验一:

化学“冰箱”与冰袋

化学实验二:

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

化学实验三:

自制酸碱指示剂

化学实验四:

水下公园

化学实验五:

指纹鉴定以及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

化学实验六:

食物中常见元素的测定

化学实验七:

铝器表面刻字以及制备可燃的“胶冻”

化学实验八:

豆腐中钙质的检验

化学实验九:

消字灵的制作

化学实验十:

家庭安全以及环保知识问答

化学实验一化学“冰箱”与冰袋

背景知识:

现代家庭离不开电冰箱,尤其在夏天,储存食物可以长期不腐败。

但外出与

郊游时,需要保鲜食品或致冷饮料就成了难题,本实验使用化学试剂制冷技术,

可在夏季形成0-5℃低温小环境,食物一天不变味,饮料随时取用都凉爽可口。

实验一:

实验原理:

无机盐溶于水的过程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在水分子作用下破坏原有无机盐

的离子晶格,使无机盐的组成离于进入水溶液,这个过程需吸热;

然后离子与水

分子化合形成水合离子,这个过程放热。

无机盐溶解于水时总的热效应就由这两

部分的综合效应来决定。

硝酸铵等少数盐类溶解时吸热特别强烈,因而是常用的

化学制冷剂。

实验用品:

硝酸铵(NHN0)(化肥或试剂)水保温瓶或保温饭盒10号铁丝量筒(100毫

3

4

升)台秤烧杯(200毫升)

实验步骤:

1.将硝酸铵在台秤上称出几份,每份120克,分别装入小塑料袋,封口携

带备用。

2.用10号铁丝弯成一铁丝支架,以备放置待保鲜致冷的食品。

3.使用时先用烧杯盛100毫升水,然后将硝酸铵全部—次倒入烧杯中,不

要搅拌。

4.将上述烧杯放入保温瓶底部,把铁支架架在其上方,最后将饮料、食品

等放在铁架上,盖好保温瓶盖,连续约5个小时瓶内可保持在5℃以下。

5.使用后硝酸铵水溶液可以再生。

方法是将硝酸铵水溶液加热浓缩或在野

外敞口晾晒,使水分蒸发,硝酸铵晶体析出后,可重复使用。

说明:

也可以使用氯化铵等溶解时强吸热性物质作为制冷剂。

实验二、化学“冰袋”

夏季储存食品离不开冰箱,但是如果家中没有冰箱,怎么办?

们可以采取化学方法制造“冰袋”,以最简单、廉价、安全的方法,取得最低0℃

的温度;

外出旅游、郊游时,想致冷饮料和食品更是方便。

还可应用于其他得简

便制冷的场合。

这种便携式“冰袋”最适宜制成商品,创造经济价值。

实验目的:

掌握某些铵盐镕解于结晶水的吸热反应,制造冰袋。

几种特殊的铵盐如硝酸铵、氯化铵等,溶于水时具有强烈吸热降

温的性质,它们还可以从与其相接触的晶体盐中夺取结晶水而溶解吸热,利用这

种性质,可以通过简单地混合两种盐而制冷,制成化学“冰袋”。

硝酸铵(化肥)(NHN0或NHCl)结晶碳酸纳(NaCO·

10HO)聚氯

2

乙烯薄膜小袋蒸发皿铁架台(含铁圈)玻璃棒酒精灯药匙研钵温

度计电子(托盘)天平封口机(或锯条与酒精灯)细绳(讲台上)

实验操作:

1.称取无水碳酸钠20克,加水少许,蒸发结晶得到若干碳酸钠结晶水合物。

2.称取23克硝酸铵晶体并研细。

3.先将制得的碳酸钠晶体装入小塑料袋底部,压紧后,用细绳系住(活结)

塑料袋,将碳酸钠封在袋子下半部;

然后将研细的硝酸铵装在袋子上半部,再用

封口机(或灼热锯条)将塑料袋封闭.即成“冰袋”

4.使用时,只要将细绳解开,用手使袋内两种固体粉末充分混合,便可以立

即产生低温,袋子最低温度可降至约0℃(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将饮

料瓶等用化学冰袋裹住降温,即可凉爽可口。

不能使用无水碳酸钠(纯减)粉末,必须是含结晶水的晶体碳酸钠或成

块状纯碱。

可以将无水碳酸钠粉末溶于水,然后加热浓缩至晶体析出,自制晶体

碳酸钠。

课堂评价:

学习态度:

ABCD(自评打分)

ABCD(教师评价)

动手能力:

实验过程:

ABCD(自评打分)

仪器整理:

背景资料:

酸雨是pH小于5.6的降水,5.6这个数值来源于蒸馏水跟大气

中的二氧化碳达溶解平衡时的酸度。

酸雨主要是人为活动排放的硫氧化物、氮氧

化物等物质,大量扩散至大气层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的。

酸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可造成土壤、岩石中的重金属溶解,流入河川或湖泊,严重时使得鱼类大量死亡。

水生植物和以河川酸化水质灌溉的农作物,因累积有毒金属,经食物链进入人人

体,影响人类的健康。

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公共设施、古迹和金属物质,造成人

类经济、财物及文化遗产的损失。

实验药品:

蒸馏水、98%的硫酸、大理石(主要成分CCO)。

a

实验仪器:

玻璃棒、烧杯、镊子、量筒、胶头滴管。

(1)配置150mL浓度约为0.01mol/l的稀硫酸溶液(注意配制的安全性);

(3)用量筒取50mL溶液,将大小适中的块状大理石用镊子夹住,小心投入

稀硫酸中,观察大理石表面的现象;

(4)再取50mL硫酸溶液,用胶头滴管一滴一滴滴加到大理石的表面,观察

实验现象;

(5)比较步骤3和4的现象异同

问题思考:

1、步骤3的现象:

2、步骤4的现象:

3、配置稀硫酸溶液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请根据已知酸雨形成及危害的资料,提出关于如何治理酸雨的可行性建

议。

A

B

C

D(自评打分)

D(教师评价)

指示剂(indicator)是指用以指示滴定终点的试剂。

在各类滴

定过程中,随着滴定剂的加入,被滴定物质和滴定剂的浓度都在不断变化,在等

当点附近,离子浓度会发生较大变化,能够对这种离子浓度变化作出显示(如改

变溶液颜色,生成沉淀等)的试剂就叫指示剂。

如果滴定剂或被滴定物质是有色

的,它们本身就具有指示剂的作用,如高锰酸钾。

适用于各类滴定反应的指示剂有以下几种:

①酸碱指示剂。

指示溶液中H

+浓度的变化,是一种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其酸性和碱性具有不同的颜色。

K

示剂酸HIn在溶液中的离解常数=[H][In]/[HIn],即溶液的颜色决定于[I

-

+

n]/[HIn],而[In]/[HIn]又决定于[H]。

以甲基橙(=10)为例,溶液的

-3.4

pH<3.1时,呈酸性,具红色;

pH>4.4时,呈碱性,具黄色;

而在pH3.1~4.4,

则出现红黄的混合色橙色,称之为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不同的酸碱指示剂有不同

的变色范围。

②金属指示剂。

络合滴定法所用的指示剂,大多是染料,它在一定

pH下能与金属离子络合呈现一种与游离指示剂完全不同的颜色而指示终点。

氧化还原指示剂。

为氧化剂或还原剂,它的氧化形与还原形具有不同的颜色,

在滴定中被氧化(或还原)时,即变色,指示出溶液电位的变化。

④沉淀滴定指

示剂。

主要是Ag与卤素离子的滴定,以铬酸钾、铁铵矾或荧光黄作指示剂。

实验原理

许多植物的花、果、茎、叶中都含有色素,这些色素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

里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实验用品

试管、量筒、玻璃棒、研钵、胶头滴管、点滴板、漏斗、纱布。

花瓣(如牵牛花)、植物叶子(如紫甘蓝)、萝卜(如胡萝卜、北京心里美萝卜)、

酒精溶液(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稀盐酸、稀NaOH溶液。

实验步骤

1.取一些花瓣、植物叶子、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后,各加入5mL酒精溶

液,搅拌。

再分别用4层纱布过滤,所得滤液分别是花瓣色素、植物叶子色素和萝

卜色素等的酒精溶液,将它们分装在3支试管中。

2.在白色点滴板的孔穴中分别滴入一些稀盐酸、稀NaOH溶液、蒸馏水,然后

各滴入3滴花瓣色素的酒精溶液。

观察现象。

3.用植物叶子色素的酒精溶液、萝卜色素的酒精溶液等代替花瓣色素的酒精

溶液做上述实验,观察现象。

1、写出你知道的其他的酸碱指示剂以及他们的变色范围

2、画坐标图(横轴:

醋酸的量纵轴:

溶液pH的变化)描述往氢氧化

钠溶液中缓慢滴加醋酸后溶液pH的变化

3、带上pH试纸,回家后测定一种你熟悉易得的植物作为指示剂的灵敏

度即变色范围,把它与酚酞的变色范围做对照,填充下表。

指示剂

变色范围

8~10

参考资料:

石蕊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是植物提取物。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还

有:

百里酚甲基橙甲基红溴百里百里酚酚酞

酚蓝

百里酚

3.1~4.4~6.2~8.0~8.0~9.4~

1.2~4.4红6.2红7.6黄9.6黄9.6无10.6

2.8红变黄

变黄

色变红无色变

D(自评打分)

可溶性硅酸盐如硅酸钠与可溶性重金属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与水的硅酸盐

沉淀,这些不溶性硅酸盐常有特殊的颜色。

氯化亚钻、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镍等这些

小晶体与硅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结果生成紫色的硅酸亚钻、蓝色的硅酸铜、红棕

色的硅酸铁、淡绿色的硅酸亚铁、深绿色的硅酸镍、白色的硅酸锌。

这些小晶体

和硅酸钠的反应,是非常独特而有趣的化学反应。

当把这些小晶体投入到玻璃缸

里后,它们的表面立刻生成一层不溶解于水的硅酸盐薄膜,这层带色的薄膜覆盖

在晶体的表面上)然而,这层薄膜有个非常奇特的脾气,它只允许水分子通过,

而把其他物质的分子拒之门外,当水分子进入这种薄膜之后,小晶体即被水溶解

而生成浓度很高的盐溶液于薄膜之中,由此而产生了很高的压力,使薄膜鼓起直

至破裂。

膜内带有颜色的盐溶液流了出来,又和硅酸钠反应,生成新的薄膜,水

又向膜内渗透,薄膜又重新鼓起、破裂……如此循环下去每循环一次,花的枝叶

就新长出一段。

这样,只需片刻,就形成了枝叶繁茂花盛开的水下花园了。

硅酸钠溶液、大烧杯、镍子、氯化亚钻、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

硫酸锌、硫酸镍的晶体

1、先在烧杯中盛多半下无色透明的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

2、然后投入氯化亚钻、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镍等几

种能溶解于水的有色盐类晶体。

不一会儿,就会在玻璃缸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枝条来,纵横交错地伸长着,绿

色的叶子越来越茂盛,鲜艳夺目的花儿也开放突起!

一座根深叶茂、五光十色的

水下花园,即刻展现出来。

其他方法(原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在侦探小说中,经常看到利用“指纹”来破案的情节。

现代

的许多国家都是建立了自己的指纹档案库,装入了本国居民和一些国际犯罪分子

的指纹档案。

这为通过在现场找到的指纹找到犯罪嫌疑人提供了一个破案的工

具。

指纹鉴定的科学基础就在于,指纹人各不同,终身不变;

而且只要物体表面

有足够的光滑度,人手接触物体,必然留下指纹。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指纹"

因人

而异"

的特性,并将它用于个人识别,如文书契约、断案等方面。

我国民间又有"

一斗穷,二斗富"

之类的说法,可见指纹是分成不同类型的。

用肉眼观察,指纹

就可分1000多类。

指纹的不同形状是由纹线(乳突线)组成,纹线分叉或中断

的地方叫细节点(特征点),有100个左右;

细节大致又分4种:

分叉、结合、

起点、终点,它们都因人而异。

仅仅机械地计算这一差异,就有4的100次方,

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加上点与点之间的不同关系,说是"

人各不同"

,是毫无问题

的。

在现代社会中,指纹鉴定已被保安部门作为鉴定人物身份的有力武器,就在

需要高度戒备或保密的地方也被作为一个人进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

我们通常会认为鉴定指纹是专家才能做的事情,其实我们也可以成

为这样的专家。

扩展实验:

【碘蒸气法】指纹鉴定

实验原理:

碘受热时会升华变成碘蒸气。

碘蒸气能溶解在手指上的油脂等

分泌物中,并形成棕色指纹印迹。

每个人的手指上总含有油脂、矿物油和水。

手指在抵面上按的时候,指纹上的油、矿物油和汗水就会留在纸面上,只不过人

的眼睛看不出来。

当我们把这隐藏有指印的纸放在盛有碘的试管口并加热时,碘

就开始升华——变成紫红色的蒸气(注意,碘蒸发有毒,不可吸入)。

由于纸上

指印中的油脂、矿物油都是有机溶剂,因此碘蒸气上升到试管口以后就会溶解在

这些油类物质中,于是指纹也就显示出来了。

实验用品:

试管、橡胶塞、药匙、酒精灯、剪刀、白纸、碘。

实验步骤:

1.取一张干净、光滑的白纸,剪成长约4cm、宽不超过试管直径的纸条,用

手指在纸条上用力摁几个手印。

2.用药匙取芝麻粒大的一粒碘,放入试管中。

把纸条悬于试管中(注意摁有手

印的一面不要贴在管壁上),塞上橡胶塞。

3.把装有碘的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微热一下,待产生碘蒸气后立即停止加

热,观察纸条上的指纹印迹。

小提示:

【硝酸银溶液法】

向指纹印上喷硝酸银溶液,指纹印上的氯化钠就会转化成氯化银不溶物。

过日光照射,氯化银分解出银细粒,就会象照相馆片那样显示棕黑色的指纹,这

是刑侦中常用方法。

这种方法可检测出更长时间之前的指纹。

(原理说明: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外,碘和人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个成人的体内大约含有20~50

毫克的碘,主要集中在人的甲状腺内。

人如果缺少了碘,舍引起甲状腺的肿大,

俗称“大脖子病”。

在我国,许多地方的食品和水中都缺少这种碘元素。

因此在

建国后,我们加强了预防,主要是多供应含碘的食物。

现在我国使用的食盐中都

加入了碘元素,叫做碘盐,这也是为了预防甲状腺肿大症。

此外,多吃海带也可

以加强人体对碘的吸收。

相关实验:

检验含碘食盐成分中的碘

含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KIO),除此之外,一般不含有其他氧化

性物质。

在酸性条件下IO能将I氧化成I,I遇淀粉试液变蓝;

而不加碘的食

盐则不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试管、胶头滴管。

含碘食盐溶液、不加碘食盐溶液、KI溶液、稀硫酸、淀粉试液。

1.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含碘食盐溶液和不加碘食盐溶液,然后各滴入

几滴稀硫酸,再滴入几滴淀粉试液。

2.在另一试管中加入适量KI溶液和几滴稀硫酸,然后再滴入几滴淀粉试液。

3.将第3支试管中的液体分别倒入前2支试管里,混合均匀,观察现象。

碘的性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写信

在白纸上用无色试液写字,晾干后看不到字迹,再用能与这种

无色试液作用显示一定颜色的试剂来处理,就能显示出所写的字迹。

例如:

酚酞

遇氨水变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紫色等。

①取一张白纸,用酚酞试剂写一封信,晾干后放在盛有浓氨水

的试剂瓶口熏,立即显示出红字迹。

放在通风处,稍等一会又变成无色。

可以反

复若干次。

②用稀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字,干后无字迹,用碘水(碘和碘化钾的水溶液)

涂抹,显出蓝色字迹,放在火焰上方烘,蓝色又褪去,也可以反复若干次。

化学实验是六:

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从事正常活动除需要碳水化合物,脂肪、蛋

白质、维生素等,还需要许多种化学元素,如钠、镁、铁、钙、锌、铜等等。

些化学元素都要从食物中获取。

1.加热食物:

实验步骤及现象:

取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热,直至开始燃

烧;

(1)碳水化合物,如淀粉或糖;

(2)脂肪,如奶油;

(3)蛋白质,如

肉类。

注意它们在燃烧时气味的不同:

燃烧的碳水化合物有种焦糖的气味,燃

烧的脂肪发出一种能使人流泪的丙烯醛气味,加热蛋白质生成类似氨的化合物。

它们散发出不同的气味。

2.将氧化铜与食物共热

2CuO(s)+C(s)2Cu(s)+CO(g)

CO(g)+Ca(OH)(aq)→Ca

CO(s)+HO

将一小块馒头加热至变黑,剩下碳渣。

用研钵研细,与

氧化铜充分混合后,装入硬质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用导管将生成的气体通

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产物为二氧化碳。

同时试

管中有红色的铜生成。

3.将碱石灰与食物混合加热

将肉末或压碎的奶酪与碱石灰混合后放入试管中加热。

注意从试管口散发出的氨的刺激性气味,用湿润的石蕊试纸检验,该气体能使红

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食物与碱石灰共热产生氨气,而氨中的氮一定来自食物。

化学实验七铝器表面刻字

以及制备可燃的“胶冻”

铝器表面刻字

硫酸铜晶体、氯化铁、易拉罐、毛笔、汽油、油漆、稀盐酸、棉

花球

①配制腐蚀液

向150mL水中加入30g硫酸铜晶体与50g氯化铁,搅拌制成溶液,此溶液能

腐蚀铝。

2Al+3CuSO==Al(SO)+3Cu

Al+FeCl==AlCl+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