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可编辑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0959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可编辑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可编辑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可编辑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可编辑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可编辑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可编辑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可编辑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可编辑版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治庸问责活动心得体会可编辑版Word文件下载.docx

我们在座的这群人,担负着全省畜牧兽医事业发展重任,是全省畜牧兽医事业的领头羊、司令部,理所当然应该比系统下面市、县的同志视野更开阔、素质更全面。

省直机关的干部,用对市、县干部的要求来要求自己,就显得不够了。

能做一般人做的事情、有一般人的觉悟、具备一般人的素质是不行的,所以庸是个相对的概念。

二,庸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庸表现为一种能力状态,对于每一个人,作为一种能力状态,我认为庸是绝对的。

在座的每一个人,从我开始,肯定是庸的,庸是绝对的,不庸是相对的。

为什么这样说?

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相对自己的职位,庸是有变化的。

我当这个局长,是称职还是不称职,不称职肯定是庸的,即使称职,相对于省委、省政府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在座各位更高的期望,相对于我们这个系统广大养殖户的更高期盼,我还是不够的,还是庸的。

更不用说你是在做(熟悉的)这些事情,如果你换了做另外一些(不熟悉的)事情呢?

那更是庸的,所以说,我们每个人,庸是绝对的。

不要以为自己有多能干,不要以为自己现在做这些事情(做的)有多好,说这个意思不是打消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目的在于让大家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不要认为治庸怎么会治到我的头上?

我肯定不庸,这是不对的。

鸿忠书记这两年一直在强调,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职位,都是一个能力席位,这个席位不是说谁都能坐的,它要能力来支撑,没有一定的能力,坐这个位置,那不是庸是什么?

没有能力是庸,能力不够是庸,能力今天够,明天不够也是庸。

所以庸相对于职位来说,是绝对的。

从管理学上来说,很多东西可以佐证这个东西。

西方管理学有“三层论”,即:

每一个组织,都有高层、中层和基层。

我们这个组织也是一样,局领导算高层,处级干部算中层,科级干部是我们机关的基层。

当然,把我放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我又算是中层。

对于我们这个组织来说,对每一层要求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处在高层的,就是应该突出高层概念(思维)上的能力,概念(思维)上的能力就是你的思维要有认识、有看法、有思想、有思路,能提出工作上战略性的(新)观念。

湖北省畜牧兽医事业,一个阶段往哪儿去?

走到什么程度?

要靠高层来谋划。

如果你没有这个谋划能力,提不出来,一年如此,两年如此,五年还是一个样,那么高层这些人就是庸。

对中层来说,大家希望你有(协调好)人际关系的能力,高层提出了看法、想法、思路,如何落实这些工作,要靠我们中层去领会,去执行。

执行就涉及到方方面面,既要同上级沟通,又要与基层沟通,还要与横向的社会环境沟通。

这种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对中层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对基层来说,就是一个技术、技能上的问题,思路、思想有了,怎么执行有了,创造的好环境有了,具体的落实、技术工作,就该我们基层的同志做了。

对这三个层面来说,每个层面应该有不同的能力,你能力不够,承担不了,就是庸。

当然,实际工作中没有这么绝对的界限,也都是相对的。

日本在这方面也有个“三才论”:

高层是通才,中层是专才,基层是干才。

这与西方的理论是相通的,通才无非是知识面要丰富一点,想问题能想得宽,站得高,看得远一点;

但对高层来说,你既然通了,你就专不了,深不了,这就靠中层来专,专了以后怎么干,靠基层。

台湾(的理论)在这方面说的更形象:

高层是清清楚楚

page的含含糊糊。

也就是说,提出的一些概念、战略、想法、思路、看法是清楚的,要做什么是清楚的,要达到什么目的是清楚的,但怎么实现这些目标,可能一时还没有想清楚,一时没有想通,或是说的不完整,表达的是模模糊糊。

高层就是应该在战略上多动脑筋,在具体实践上,想不到那么细。

中层是清清楚楚的清清楚楚。

他理解高层的这种思路、战略是清清楚楚的,虽然他想不出来,但说出来他懂,而且高层想不出来的具体东西,他想得出来,他知道怎么去落实,这就是对我们处长们的要求,要听得清楚,想得清楚。

对基层来说,与高层正好倒过来,基层是含含糊糊的清清楚楚,他可以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不一定理解,但是,处长们交代怎么做的时候,他有能力做好,能把它做好。

这些是相通的。

有时候我表达的一些想法可能是不成熟的、不完整的,我就是希望处长们能通盘理解,进行完善,然后施行。

最近搞农畜产品交易所,红颂同志钻研得深一点,对我来说,我知道要做这个事,但具体怎么做,我也不知道,我也说不清楚,那靠谁做?

靠处长们做。

我们要搞股权投资,我们要扩展我们的发展空间,我只是想得到呀,我即使会做能做,精力也顾不过来,(最后)还是要靠处长们去做,去拿方案,咨询政策,申请报批,组建落实。

现在回想一下,这些道理是相通的,人家说的都是有道理的,希望大家认真体会。

相对于我们的责任来说,我们是庸的,大家都是庸的。

这点没有必要讳言,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永恒的过程。

相对于自己的同事,我们也能发现自己的庸,我们互相之间,都能发现自己的庸,与陈局长、张局长相比,我身上的庸多不多?

我觉得很多,每个人都必须正视这一点。

只有有了这种认识,你才有动力,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骄傲自满,固步自封。

我们说庸,不代表每个人都是不称职的。

与岗位相匹配的,叫能力匹配,有什么样的能力,在什么样的岗位,你要不满足这个现状,你就要提高自己。

我们在座的,应该来说整体上有四种人:

第一种是有能力、有知识、有追求、有抱负的。

毫无疑问,领导对这种人肯定是授权、放权的。

他既有能力承担,同时他又愿意承担,(对)这样的人,当然要放权,这样的人,就具备承担更重任务的基础;

第二种是有能力、有知识,但没有抱负、没有追求。

这种人,他无所谓、无所求。

对这种人,我们要鞭策、要督导,让他参与到工作中来,(最好是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能力;

第三种是能力或知识结构有欠缺的,但有抱负,有追求。

这样的人就要大力引导,在座的总体上都是有抱负、有追求的,能力知识上有差别,有的在某方面知识欠缺一点。

比如局里非畜牧兽医专业干部这个群体,他们到畜牧兽医局后,养猪、养鸡、给动物看病等方面肯定有所欠缺,和我一样。

但只要有抱负、有追求,那么我们就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迅速融入畜牧兽医事业中来。

我们在华农办班学习,这些同志非常踊跃,积极参加,这种好学的精神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这也是我们办这个培训班的初衷;

最后一种人是知识能力有欠缺,抱负追求也没有的。

这种人,拨一下动一下,那我们只能是拨一下算一下,就要经常去“拨”。

相对于我们同事,我们互相之间也是庸的。

相对我们事业的发展,我们庸不庸?

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我们产业发展这么迅速,大家都适应了吗?

都跟得上吗?

我时常问自己,我跟得上吗?

就是陈局长、张局长这样的大专家,就跟得上吗?

也有跟不上的时候,在座的每个人都要问自己,相对于我们的事业发展来说,我们要认识到自己是庸的。

相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也是庸的。

这与相对同事是同一个道理,只要有决心,只要想进步,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应该说,庸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体。

治庸,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永恒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平时强调学习的原因。

省委、省政府开展治庸问责,是“治”在点子上!

治庸,只有始点,没有终点。

(二)“懒”。

懒就是怠惰,与勤相对。

无论如何它都是一个贬义词。

本质上指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外在表现是我们的行为方式,表现为工作懈怠,效率低下,工作质量不高,不推就不动,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是大推小动,这样的现象应该来说还是普遍存在的。

懒,纯粹是一种主观性的东西,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是可以立即改正的。

懒,在工作中、生活中都有。

上午祝厅长讲自己,讲洗碗,谈到自己在家庭中的懒。

我也是一样,做饭做不到,碗也不洗,也是一种懒。

家里懒会互相包容,工作中的懒就不行。

家里互相包容,没有什么严重后果,工作中的懒,后果就比较严重,其后果不仅由你自己承担,还要由全局人承担,由全系统承担,由事业发展承担,因此,工作中容不得我们“懒”。

(三)“散”。

散是指没有约束、松散、分开的,分离的、零碎的。

是一种物质分布状态。

总体上是中性词、偏贬义。

延伸到精神状态,就是散漫,是贬义词。

就是我们精神散了,时间散了,自由主义严重,精力不集中,时间没有保障,一天工作8小时,可能有4小时在晃荡,心在打野、开小差,干这件事想那件事,干好干坏无所谓,工作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

这种精神状态,怎么能做好工作?

(四)“软”。

软与硬相对,是精神上的懦弱,容易被动摇。

体现在工作状态上,就是没有心劲,主观上不敢得罪人,主要是不愿意得罪人,不愿意承担责任,做人滑头,做事象个泥鳅,滑溜。

治庸问责,问责就体现在这个“软”上面。

省委、省政府用这四个字来说明活动的主题,治理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对机关是对症下药。

这四个方面,庸相对独立,与个体紧密联系,庸有传染性,但不大,庸主要体现在自身能力状态。

另外三个方面,则具有很强的外部传染性。

我做事,你在那儿读书看报,时间长了,我也不想做了;

我做事,你在那儿喝酒,谁愿意去做?

做事不承担责任,有功劳往自己身上揽,有责任往别人身上推。

当领导不敢承担责任,遇到难题,环顾左右而言它,说了半天也没有个明白话,这样的处长谁愿意跟你干?

“懒散软”具有传染性,一个机关有四分之一的人偷懒,耍滑头,就散了,就会蔓延到其他人,这也是我们机关病周而复发的原因。

这也正是省委、省政府开展这样的活动的必要性、紧迫性、针对性之所在。

有鉴于以上的认识,我建议,我局这次活动的方针是“四治四转变”,即,一是长期治庸,实现由碌碌无为到能干会干的能力转变;

二是坚决治懒,实现由懒惰懈怠到勤勉勤奋的状态转变;

三是立即治散,实现由散漫无序到规范严谨的精神转变;

四是强硬治软,实现由软弱滑头向勇于担当的责任转变。

二、为什么要治“庸、懒、散、软”“庸、懒、散、软”危害事业的发展、危害组织的形象、危害个人的成长、危害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地位,这四种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警醒我们: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胡总书记着眼全局,提出“四个危险”警醒全党,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

“庸懒散软”问题就是“四个危险”在作风方面的具体体现。

(一)“庸懒散软”危害事业发展“完成非常之事需要非常之人”。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提出:

湖北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推进农业强省建设。

按照胡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我局提出要建设为畜牧强省,实现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局当前的“非常之事”。

党员干部作为推动我省实现畜牧兽医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非常之人”,是事关全省畜牧兽医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第一投资环境,必须具备非常之精神、非常之能力。

今年以来,通过开展“三万”活动,我局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系统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总体上是好的。

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少数党员干部在精神状态、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上,还存与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发展要求不适应、与建设畜牧强省不相融合的问题,如果不治,我们就不能担当起事业发展的重任。

(二)“庸懒散软”危害组织形象鸿忠书记所说的“能力平庸、业绩平庸、思想懒惰、工作懒惰、纪律作风松散、班子软弱涣散”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在我们有些处室和单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主要表现为:

有些干部精神萎靡不振、暮气沉沉,制定目标缺乏豪情、干事创业缺乏激情、履职尽责缺乏热情;

有的干部能力不强、本领不大,办事拖拉、效率低下,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有的干部懒于学习、懒于思考,热衷于吃吃喝喝、拉拉扯扯、吹吹拍拍;

有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遇到问题就躲、见到矛盾就推,不敢担当、怕背责任;

有的干部纪律观念淡化,上班时迟到早退、谈“股”论“基”,开会时无故缺席、随意顶替;

有的干部不讲政治、不讲大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原则不坚持、有规定不遵循、有要求不落实,等等。

这些庸、懒、散、软的思想和行为,必须要治,而且要严治。

(三)“庸懒散软”危害个人成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庸懒散软”现象如果得不到治理,就会助长一些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谋人不谋事”,甚至投机钻营的心理,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挫伤那些敢抓敢管、埋头干事干部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庸懒散软”往往与不正之风、消极腐败连在一起,背后有不正当利益的羁绊,表现为工作作风上的疲沓。

因此,治庸问责,就是治病救人,治小病可以避免干部得大病,治大病可以帮助干部避免牢狱之灾,甚至避免走向根本性的毁灭。

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坚决治理“庸懒散软”现象,严格问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干部,不让那些踏实干事、作出贡献的人吃亏,不让那些品行不端、投机钻营的人占到便宜。

(四)“庸懒散软”危害执政党形象和执政地位有人认为,懒惰是人的本性,平庸更是多数人的共性,我们政府官员是人,党员干部也是人,是人存在懒惰平庸的现象是很正常的。

但是,试问政府官员是做什么的?

党员又要起到什么作用?

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党则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一个身为人民公仆,身为共产党员,必须要走出常人的观念,真正成为一名能担当的起人民托付的人。

在我们的工作中,容不得平庸,容不得懒惰,容不得散慢,只有敢于负责、勤奋工作,追求卓越、追求效率,我们的党才会基业长青。

三、如何做好治庸问责工作治庸问责工作拓展开,落到实处,就是要进行“四治”:

长期治庸,坚决治懒,立即治散,强硬治软。

(一)“三深入”以长期治庸。

庸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永远的过程。

半年之内,治当前的庸;

半年之后,治以后的庸。

治庸是连续的、不间断的、长期的行为。

关键是把功夫用在平时。

一要深入开展学习。

要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习的频次和强度,学习要有检验标准:

半年至少读一本书、记1万字读书笔记、写一篇文章,并在支部大会上做一次报告,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二要深入基层实践。

勤下基层,多闻多问,发现问题,思考解决的办法,并及时总结经验。

这也要有检验标准:

既然是深入实践,就需要有适当的时间作保证,一次实践工作完成了,就应该有一份书面的调查报告或工作建议。

三要深入查漏补缺。

要查思想上的平庸,查知识上的欠缺,查工作上的漏洞。

检查标准就是:

工作中要有新思路,行动中要有新举措,效果上要有新提升。

按局的《治庸问责工作实施方案》,每个人要有一篇自查报告、一套整改方案,结合工作,大家现在就要开始着手查找。

(二)“三克服”以坚决治懒。

懒是可以马上改正的,不洗碗,有强大的压力,马上就可以洗,根本不需要过渡;

洗得干净不干净,那是能力问题。

但懒这个态度,是可以立即改变的,所以要坚决治懒,实现由懒惰懈怠到勤勉勤奋的根本转变。

一要克服思想的麻痹。

要经常解剖自己,查找自身的不足,以提神鼓劲、振奋精神。

它的标准是:

笨鸟要先飞,快马再加鞭;

当日事当日毕;

要有团结、合作、协作的意识和精神。

二要克服懒惰的惯性。

要自加压力,自寻动力,借助外力。

工作日程清晰(知道要做什么),工作措施有力(知道怎么做),工作沟通及时(想办法做的更好)。

三要克服盲目的攀比。

要见贤思齐,向我看齐。

做到与否的标准是:

今天比昨天做得好,自己比别人要做得好,事后结果比事前预料的好。

(三)“三严明”以立即治散。

散漫这种精神状态,也是可以实现即时性转变的,开会,坐得歪七竖八的,马上可以改正,坐得端端正正。

说到底,是一个心态问题,是一个精气神问题。

一是严明精神境界。

要有奉献精神和较强的自我约束意识,要树好国家公务员的形象。

它的标准就是:

工作有激情,工作有干劲,行为知荣耻。

二是严明工作纪律。

有完善的制度,有纪律意识,有违规惩戒。

它的检验标准就是,有良好的机关秩序(办公、作息、生活),有舒畅的工作氛围,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三是严明行为规范。

即举止得体,行为得当,言语有度。

有规范的言行举止,有和谐的同事关系,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单位要有家的意识和概念)。

(四)“三强化”以强硬治软。

软弱不像“懒”、“散”那样马上可以治好,它不仅仅是能力的问题,还取决于个人的品质和性格。

有的人在品质上就不愿意承担责任,总想好事揽到自己头上,坏事推到别人身上;

有的人在性格上就比较软弱,这不是马上可以改正的。

但“软”又涉及到我们事业的责任问题,必须采取强制性的措施,不能得到改正,长期软下去,就必须让位,让硬的人来担当。

一是强化职责意识。

做到职能职责明确、清晰、准确。

标准是:

人人身上有担子,没有扯皮拉筋、揽功推过现象,权利、责任基本对等。

二是强化追责问责。

对失职失责行为和个人一追到底,是谁的责任跑不了,要有人负责,敢于负责,负责到底。

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责任买单制,责任终身制。

三是强化奖优罚劣。

鼓励负责的,奖励担当的,惩戒失责的。

荣誉归于负责的,晋升优选负责的,惩戒给予失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