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69177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80103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0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组织设计69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69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69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69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施工组织设计69177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组织设计69177Word文件下载.docx

《施工组织设计69177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69177Word文件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组织设计69177Word文件下载.docx

根据曹妃甸浮标测站观测资料统计,该区常风向为S向,出现频率为9.16%,次常风向为SSW向,出现频率为8.28%。

强风向为NW向,次强风向为ENE向。

全年各方向≥7级风的出现频率为1.48%,详见风频率统计表(表3-1)及风玫瑰图(图2-1)。

风频率统计表

表2-1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6级

7级及以上

合计

N

0.33

0.84

1.17

1.21

0.91

0.17

0.02

4.66

NNE

0.38

0.98

1.37

1.02

0.50

0.15

0.05

4.46

NE

0.31

1.05

1.66

1.18

0.70

0.27

5.49

ENE

0.37

1.04

2.01

1.65

1.19

0.88

7.47

E

0.40

1.23

1.84

1.91

1.07

0.51

0.09

7.05

ESE

0.45

1.42

2.15

0.32

5.80

SE

1.70

0.19

0.01

4.55

SSE

1.79

3.47

1.62

0.06

0.00

7.77

S

0.43

1.88

3.86

2.45

0.49

9.16

SSW

1.57

3.35

2.44

0.04

8.28

SW

0.34

1.40

3.13

2.39

0.39

0.03

7.68

WSW

0.28

1.10

2.49

2.26

0.71

0.10

6.96

W

0.93

1.75

1.32

0.69

0.11

5.13

WNW

0.26

0.67

1.51

0.29

0.12

4.97

NW

0.22

0.86

1.13

0.48

6.12

NNW

0.81

0.89

0.95

0.08

3.92

C

0.54

0.54

总数

5.66

18.87

33.39

25.16

10.96

3.95

1.48

100.00

图2-1曹妃甸风玫瑰图

e、雷暴

多年平均雷暴日为29天,多数雷暴日出现在6~8月。

每个月份出现的次数见下表:

表2-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0

2011

2012

平均日数

0.0

1.7

5.3

6.0

7.0

1.3

0.7

f、相对湿度

平均相对湿度为64%

最大相对湿度97%

最小相对湿度8%

相对湿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如下:

表2-3

曹妃甸工业区

60

70

56

58

66

76

69

63

62

59

(3)水文

a、潮位

2000年10月16日~2001年10月15日,在曹妃甸港区水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潮位观测,实测资料统计分析如下:

潮位特征值

该海区潮汐性质属于不规则日潮,其(HO1+HK1)/HM2=0.81。

(本报告中的潮位值均从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起算)

年最高高潮位:

3.38m

年最低低潮位:

0.14m

年平均高潮位:

2.47m

年平均低潮位:

1.07m

平均海平面:

1.77m

年平均潮差:

1.40m

年最大潮差:

2.74m

设计水位

设计高水位2.91m

设计低水位0.53m

极端高水位4.46m

极端低水位-1.27m

乘潮水位

全年乘潮水位表

频率(%)

延时水位

(m)

80

85

90

95

乘潮一小时

2.30

2.19

2.13

2.04

1.82

乘潮二小时

2.24

2.07

1.98

1.76

乘潮三小时

2.14

1.89

1.68

乘潮四小时

2.02

1.92

1.86

1.58

b、波浪概况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曾于1996年~1997年在曹妃甸南侧水域水深-26m处投放DS14型遥测浮标进行一年的波浪观测,青岛环海海洋勘察研究院于1999年3月~12月使用SZF-Ⅱ数字温波仪、Seapac2100h和HAB-2型岸用光学测波仪进行了为期近一年(冬季因冰停止观测)的波浪补充观测。

据以上实测资料统计:

该海区常浪向为S向,出现频率为10.87%,次常浪向为SW向,出现频率为7.48%。

强浪向ENE向,该向H4%≥1.5m出现频率为1.63%,次强浪向NE向,H4%≥1.5m出现频率为0.97%,观测期间未出现平均周期大于7.0s的波浪。

详见波高频率统计表2-3和波高玫瑰图(图2-2)。

 

图2-2波高玫瑰图

波高频率统计表

波高(H4%)

波向频率

(%)

0.1-0.8(m)

0.9-1.2(m)

≥1.3(m)

合计

0.70

0.19

2.79

1.17

0.57

0.43

2.17

3.11

0.73

1.21

5.07

0.89

2.28

5.31

3.80

1.35

1.34

6.48

2.74

0.40

3.85

5.94

0.84

6.97

3.45

0.74

0.30

4.47

7.81

2.27

0.79

10.87

3.66

1.22

0.28

5.15

6.15

7.48

2.98

0.95

0.65

4.58

3.09

0.41

4.23

2.52

0.48

0.36

3.36

3.04

1.19

1.30

5.53

1.16

0.44

2.01

19.68

74.33

14.57

11.11

100

c、地形、地貌

曹妃甸一带为古滦河三角洲平原海岸,具有双重岸线特征,其中内侧大陆岸线为沿古滦河三角洲发育的冲积海积平原,沿岸多盐田,潮滩发育,宽3~5km;

外侧岛屿岸线与大陆岸线走向基本一致,由哈坨、腰坨和曹妃甸沙岛群构成,为沙质海滩,其南段的曹妃甸沙岛由12个小沙岛组成,西南段的最大,高程3km左右(当地理论基面起算,下同),最高处长有少量沙生植物。

内外岸线间为宽阔的浅水泻湖,低潮时大片出露,东西两侧潮沟最大水深分别为-10~-15m和-2~-5m。

曹妃甸沙岛位居渤海湾北岸岸线转折处,尤如矶头和岬角,紧贴渤海湾-20~-30m深槽,滩槽的稳定性对在本地建港至关重要。

(4)工程地质

参考相关工程野外钻探和土工试验成果,该区域土层分布较有规律,自上而下主要有:

①粉细砂、②粉质粘土、③粉土或粉砂、④粉质粘土或粘土、⑤粉质粘土或粘土、⑥粉土、⑦粉砂。

现将土层分布情况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粉细砂

灰色,松散~密实状,饱和,含贝壳碎屑和少许的云母,颗粒较均匀。

局部夹粉土或粉质粘土透镜体。

该层层位稳定,分布连续,上软下硬。

该层层底标高在-7.55m~-18.84m之间。

平均标贯击数N=16.9击。

②粉质粘土

灰~深灰色,软塑~可塑状,中~中下塑性。

混较多粉砂团,夹粉砂薄层,土质不均匀。

该层层位稳定,分布连续。

层底标高在-15.95m~-21.68m之间,部分孔未穿透该层。

平均标贯击数N=4.0击。

③粉土或粉砂

灰色,可塑~硬塑状,低塑性。

含大量粉砂团(如果含砂量过高则为粉砂)。

该层层底标高在-18.75m~-23.4m之间。

粉土平均标贯击数N=13.8击。

粉砂平均标贯击数N=15.3击。

④粉质粘土或粘土

灰色、深灰色、褐灰色,可塑~硬塑状,中上塑性,局部夹砂斑。

局部为粘土。

平均标贯击数N=10.3击。

⑤粉质粘土

褐色、灰黄色、黄褐色,可塑~硬塑,中~中上塑性,含褐黄色铁锈斑,局部夹粘土层,呈透镜体状分布。

平均标贯击数N=14.2击。

⑥粉土

褐色,黄褐色,硬塑~坚硬状,低塑性,局部夹粉细砂薄层。

⑦粉砂

灰色,浅灰褐色,黄褐色,密实~极密实。

(5)地震

根据河北省工程地震勘测设计院2001年2月《京唐港曹妃甸港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曹妃甸港区场址的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为0.166g。

(6)工期要求及质量标准

工期要求:

绞吸挖泥船20日历天;

质量标准:

合格。

第三章施工布置

3.1施工部署

该项目施工根据现有工程量以及工期要求,我公司计划投入2500方/小时绞吸船、拖轮、锚艇和测量船各1条用于液体化工码头通航水域清浅施工。

3.2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详见附件施工总平面图。

3.3施工准备

(1)开工进场后,我项目部将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作进一步的深入细致的调查。

在此基础上,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合同文件、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资料。

(2)对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等进行复测,并对测量控制点进行加密、加固和保护。

(3)抓紧施工营地的建设,落实施工三通一平。

(4)确定试验检测机构,选择供料单位。

对工程用材料,进场后及时进行试验,并将试验结果合格的材料报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单位审批。

(5)根据施工准备工作的进度及现场条件,合理安排施工人员进场,及时调遣船机设备,填报开工报告,准备全面开工。

3.4临时设施布置

(1)项目部建设

在吹填区西侧设项目经理部,并设办公用房、宿舍、食堂、洗浴室、卫生间、停车场等。

(2)供水、供电

生活用水由水车运输并储入罐内、生活区用电采用发电机发电。

(3)交通

施工、生活用路借用现有道路,在需要的地方项目部修筑临时施工道路。

(4)通讯

项目管理人员全部配备手机,项目部办公室视条件配备传真设备,各施工船配备高频对讲机和电话与项目部调度人员保持联系。

3.5现场临时设施布置

(1)施工水域警戒标志设施

为保证施工期作业船舶与往来船舶的安全,减少干扰,有利施工,拟在施工水域两侧,设置警戒标志。

标志间距为200米/组。

(2)施工区控制线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项目部在每艘挖泥船上均配备GPS对船舶进行定位,便于及时了解船舶动态及产量。

第四章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

4.1施工测量

本工程拟采用GPS-RTK测量技术和常规测量结合的方法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

施工细部放样采用全站仪、经纬仪进行,高程采用水准仪。

本工程平面控制采用动态实时差分GPS技术和全站仪测量,GPS主要用于轴线定位、边线定位、定位船定位、RTK自动化成图水深测量。

施工前采用业主单位提供的高程和平面控制点,在适当位置建立基准站。

施工中使用的GPS、全站仪、经纬仪和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具有年度检验合格证,精度符合施工要求。

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及GPS基准站建站结果以书面报告形式及时上报工程监理部,经监理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方可投入使用。

4.2港池清淤施工

采用2500方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施工。

(1)施工准备 

项目部按照施工总体部署方案,施工人员到岗到位;

船舶设备按计划调遣进行给养、检修;

助航设施布置到位;

办理水上水下施工许可证和航行通告的发布;

临时设施的搭建;

各种开工手续的报签及相关证件的办理等及时做好施工前的各种准备工作。

(2)工程测量 

a、控制测量 

首先对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控制网(点)进行校核测量,并将复测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

线的布设采用全站仪测设,按照《水运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根据业主或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控制网(点),结合本工程的场区地形及施工特点合理布置满足工程需要的导线点,与业主提供的控制点相结合,形成施工平面控制网。

施工用水准点利用业主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引测,根据施工现场条件设置1个潮位观测站,安装潮位遥报装置,提供准确的潮报数据供挖泥船使用,并根据施工需要设立标志、水尺等,作为控制挖深的依据。

施工船舶用信标机等平面定位设备由测量工程师定期进行校核,保证设备定位精确,运行正常。

根据现场条件,所有的平面、高程控制点标桩等均选布在地基坚硬、沉降和位移小,不受交通车辆影响,便于保存的地方,并加以保护,设置明标。

并对水准点、三角网点等树立易于识别的标志,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后,完整地移交监理工程师。

控制网布设完成后,立即将测量数据及点位等全部的测量标记资料根据批准的格式报监理工程师复验,在得到认可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定期进行复核、检测。

b、浚前测量 

在船舶进场施工前,项目部按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坐标对施工区域进行浚前测量,进一步掌握施工范围内的水深情况,将测量结果形成电子版本形式提供给施工船舶,便于船舶定位施工。

浚前测量采用GPS平面定位,回声测深仪测水深,计算机数据处理,绘图仪联机绘图。

浚前测量时应提前通知监理工程师及业主代表参加,所有测量资料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

浚前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

测图比例应根据工程性质、规模和要求及现场条件,按规范规定选用,暂定1:

2000。

疏浚区的测量范围,应包括疏浚区及其边坡线外图上30mm范围内的水深和地形。

测量前应对平面控制点、水准点、水尺、验潮设备进行检查复核。

测量的方法和精度以及所用的仪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的规定。

c、施工期测量 

施工中的测量是控制工程质量的关键,起到检测施工船舶前一阶段的施工情况,同时指导船舶下一步的施工。

施工中测量除按浚前测量的要求外,尽可能的进行加密测量,便于项目部和施工船舶全面掌握水深、平整度以及工程进度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和进度目标,同时应按规范或业主要求的比例绘制成果图以报送监理和业主,使施工情况处于良性控制状态。

测量时严格执行《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及《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JTS258-2008)。

正常施工中的水深检查测量计划每5~10天进行一次,必要时可根据施工情况随时安排检测,测量结果及时提交给施工船舶,报送监理工程师,重要的测量邀请监理工程师和业主代表参加。

d、竣工自检 

工程全部完工后,项目部首先进行竣工自检,为了确保验收测量通过,竣工自检在常规标准的基础上加密断面,并加密点距。

采用GPS平面定位,回声测深仪测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绘图仪联机绘图。

竣工测量时提前通知并邀请监理工程师及业主代表共同参加。

所有测量资料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

e、验收测量 

项目部竣工自检达到质量要求后,即可通知监理安排复测(验收测量),验收测量严格执行《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及《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3)施工技术措施

a、严格按照交通部颁《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水运工程测量质量检验标准》(JTS258-2008)、《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的要求进行施工和施工监测。

b、采取有效的定位、定深措施,严格控制超挖,减少超挖废方,提高施工效率,并经常性进行测量检测,合理安排施工重点,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c、采用分层、分带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合理安排施工力量,确保节点进度要求,尽可能使疏浚区域水深同步、均匀增深。

d、施工船舶要注意船舶搁浅,与海事等建立联络系统,保证工程顺利安全进行。

e、不具备计量条件和GPS定位系统的挖泥船不得参与施工。

f、疏浚施工船舶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观察,一旦发现有其他障碍物(如沉船等),应立即停止在该区域的疏浚施工,并通知监理、业主和设计等相关部门,待协商确立施工方案后,方可进一步施工。

4.3吹填施工

该项目吹填施工吹填量约20万立方米,采用2500方绞吸式挖泥船进行施工。

排距约4.5km。

(1)排泥管线架设 

a、陆地管线铺设 

①陆地管线沿现有围堤平直敷设,若遇道路可建坡道或在路下埋设,以不碍道路畅通。

②陆地管线由单节长6米,Φ85cm的钢管和不同角度的弯头及部分胶管组成,接头采用法兰加胶垫圈连接,螺栓加固采用空压机带动的风动扳手进行加固,以保证管线连接密封,确保管线不发生漏泥。

管底的基础、衬垫物、支架必须牢固。

③管线入口高程设在平均大潮高潮位之上并便于与浮管连接。

排泥管进入吹填区的入口远离排水口,以延长泥浆流程,创造较好的沉淀条件。

吹填区内排泥管口间距控制:

围堤与排泥管口之间为25~30m,干管口之间为400m,支管口之间为180m。

随着吹填区吹填高度的增加而不断接长管线。

b、水上管线组装方法 

本工程的水上管线采用2+1的组装方式,即2节钢管+1节胶管。

钢管规格为6m×

Φ85cm,胶管规格为2m×

Φ85cm。

进行浮管抛设作业时,由绞锚艇协助进行。

根据水流、风向布设成平滑的弧线并抛锚固定。

在水陆管线连接处设锚加以固定。

同时水上管线夜晚装灯显示,锚设锚漂显示。

所有接头全部采用法兰加胶垫圈连接。

在吹填的过程中,根据挖泥船移动的需要,由锚艇对浮管锚进行调整,使得浮管满足施工的需要。

(2)定位及抛锚 

a、当挖泥船由拖轮拖至挖槽起点后,拖轮减速、停车,待船速消除后再下定位钢桩,抛设横移锚。

移船时严禁在挖泥船行进中下放钢桩。

b、抛锚后,应重新定位、校正船位,确认绞刀处于挖槽起点位置。

(3)工艺流程 

根据管线布置的长度和挖泥船的吹填能力,本工程绞吸挖泥船采用钢桩定位扇形横挖法直接绞吹,即绞吸船施工由船艉两条钢桩(左桩和右桩)固定船位,通过锚艇抛设80~120m的施工锚,通过绞锚机收放施工锚缆移动施工船舶,施工船舶根据操作需要,确定左桩或右桩为主桩,另一条为辅桩协助船舶交叉前进,施工时以主桩为中心通过绞缆左右圆弧形摆动开挖。

施工通过下放绞吸船施工桥梁使挖泥器具绞刀头(通过液压马达传动旋转)进入开挖泥层破土,由离心式泥泵利用负压将绞刀绞松的泥土吸入泥泵,再由船舶输出泵通过船艉水上(下)管线和陆地管线输泥到吹填区。

该种施工工艺具有具有施工操作简便、挖槽平直、进桩距离易于控制、槽底不易漏挖等优点,

(4)分条、分层

a、分条 

绞吸挖泥船分条宽度是钢桩中心到绞刀头水平投影的长度,其最大挖宽≤1.1~1.2倍船长。

故绞吸船开挖单条标准宽度小于80m~90m,考虑边坡,上口线宽度平均约为210米,故本工程分条宽度取70米,分条相邻的开挖分条重叠不小于2米,以免漏挖形成土埂。

b、分层 

根据施工土质及泥层厚度的情况,本工程绞吸船淤泥按1.2倍绞刀头直径(3.6m)进行分层均匀开挖,粘土按1.5m分层开挖,分层至设计深度,每层均分条施工。

施工时,上层宜较厚,以保证挖泥船的施工效率;

在开挖最下一层土时,厚度宜薄一些,并应适当放慢横移速度,使泥土能吸干净,以保证工程质量。

(5)开挖方法 

绞吸船疏挖采用钢桩定位扇形横挖法,即以右定位桩为主桩,作为横移摆动中心,利用左右缆交替收放,摆动挖泥。

主桩前移的轨迹始终保持在挖槽中心线上,使绞刀的平面轨迹始终保持在设计开挖线内前移,每次前移不超过3m,以保证绞刀轨迹连续不断,避免重挖和漏挖现象。

绞吸船施工的平面控制采用GPS,实时电脑屏幕显示并监测平面开挖位置;

采用潮位遥报仪接收潮位和船舶挖深控制仪确定绞刀下

放的深度,同时利用水砣随时跟踪水深测量,控制挖深,并定时采用测深仪进行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