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七章酸碱盐72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考前训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9570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七章酸碱盐72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考前训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七章酸碱盐72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考前训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七章酸碱盐72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考前训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七章酸碱盐72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考前训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七章酸碱盐72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考前训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七章酸碱盐72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考前训Word格式.docx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七章酸碱盐72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考前训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七章酸碱盐72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考前训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七章酸碱盐72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中考前训Word格式.docx

中和反应_____是复分解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_____为中和反应

12.碱十某些盐→_____(_____反应)

条件:

碱和盐必须_____且生成物应有沉淀。

13.盐十金属→_____(_____反应)

_____;

_____

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以后金属间发生置换反应:

14.盐+酸→_____(_____反应)

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反应:

泡沫灭火器工作原理:

15.盐+碱→_____(_____反应)

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氧化钠:

生成两种沉淀的复分解反应:

16.盐+盐→_____(_____反应)

17.溶液酸碱性:

属于化学性质,由_____试验。

18.酸性: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的性质。

(H+)

包括:

酸溶液、酸性氧化物溶于水、盐溶液(NaHSO4、KHSO4)

19.碱性: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_的性质。

(OH-)

碱的溶液、碱性氧化物溶于水、盐溶液(Na2CO3、K2CO3)

20.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简称酸碱度,由_____表示:

①pH为一数值,范围:

②pH大于7,显_____性,越大,碱性越_____,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

pH小于7,显_____性,越小,酸性越_____,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

21.溶液pH测定——pH试纸

(1)显_____色,测定出的pH范围:

_____,且为整数。

(2)测定时,应把待测液滴在试纸上,且不能预先用水润湿

22.正常雨水pH约为_____←水中溶有_____。

pH<

_____的雨水成为酸雨。

二、单选题

23.每种植物都有适宜自己生长的酸碱性环境。

下表为四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

作物

水稻

茶树

玉米

马铃薯

pH

6.0~7.0

5.0~5.5

7.0~8.0

4.8~5.5

某土壤浸出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该土壤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A.水稻B.茶树C.马铃薯D.玉米

24.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C.AB段有沉淀生成D.F点溶液的pH>

7

25.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

A.FeB.CO2C.Fe2O3D.NaCl

26.下列各组物质,其化学性质不相似的是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B.锌、铁

C.氢氧化钙、氢氧化钠D.稀盐酸、稀硫酸

27.下列常见物质的pH大于7的是

A.食醋B.食盐水C.氨水D.柠檬水

28.下列反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

B.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氧化钙与水反应

D.铝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29.质量为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钾溶液和质量为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A.小于7B.等于7C.大于7D.不确定

30.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液体,生成白色沉淀。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

B.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D.该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

31.下列清洁用品中,碱性最强的是

A.洁厕灵pH=1B.油烟净pH=13C.肥皂水pH=10D.牙膏pH=8

32.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在氯化钠溶液中:

Zn2+,SO42﹣

B.在稀盐酸中:

Ag+、NO3﹣

C.在硫酸钾溶液中:

Ba2+、Cl﹣

D.在硝酸铵溶液中:

K+、OH﹣

33.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CuCl2B.Y可能是H2O

C.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X>YD.Y可能是Na2SO4

34.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

A.NH4Cl、K2CO3、NaOH、Na2SO4B.MgSO4、NaCl、Ba(NO3)2、FeCl3

C.KOH、Na2SO4、HCl、NaHCO3D.HCl、NaNO3、K2SO4、NH4Cl

35.在pH=2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Ba2+、HCO3﹣、SO42﹣B.Ag+、Mg2+、NO3﹣

C.K+、OH﹣、CO32﹣D.NH4+、Fe2+、Cl﹣

36.两瓶标签损毁的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下列试剂中能够用来区分两种溶液的是.

A.锌粒B.氯化钡溶液C.紫色石蕊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37.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无法将其一一区别的是(  )

A.HCl、Ba(NO3)2、KCl、Na2CO3

B.H2SO4、NaOH、Ba(OH)2、CuSO4

C.BaCl2、Na2SO4、K2CO3、NaNO3

D.HCl、H2SO4、BaCl2、K2CO3

38.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

B.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

D.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39.将一定质量的硫酸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加入到盛有锌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关于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最多有三种物质

B.若滤液呈无色,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

C.滤液的质量可能小于原混合溶液的质量

D.若滤液中含有硫酸铜,滤渣中可能有两种物质

三、综合应用题

4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碱和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图24所示实验(忽略空气中CO2对本实验的影响)。

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内容。

(1)步骤一:

关闭K,向下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并轻轻振荡锥形瓶,使二氧化碳全部进入锥形瓶,并与m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转化为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轻轻振荡锥形瓶的目的是_____.

步骤二:

打开K,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到乙中溶液进入甲。

(2)上述实验过程中,甲中溶质总质量变化情况如图25所示,B点对应的溶质总质量为(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可以不化简)_____克。

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BC段溶质总质量下降的原因是___.

(3)步骤一和步骤二结束后,将甲和乙中的物质全部转移到烧杯中,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

结合图25中C点的值确定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41.甲、乙两组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分别做了如下相同的四个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D中的现象是____。

(2)以上实验中,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

(继续探究)

实验结束后,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将本组A、B、C、D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各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

①甲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

②乙组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红色,则上层清液中一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

(拓展延伸)

甲、乙两组同学共同讨论后一致认为两个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为同一物质,请写出本实验过程中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写一个即可)。

五、科学探究题

42.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酸为专题,对酸的五种化学性质进行探究、总结及应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1)酸的化学性质①一一酸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酸的化学性质②,图中M所代表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

黄金是一种常见饰品,现实生活中,少数商贩用黄铜冒充黄金出售,可以用化学的方法加以鉴别。

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成分,将60g稀HCl分三次加入到盛有10g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下表,则该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实验次数物质质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加入稀盐酸质量/g

2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8.7

7.4

6.4

(3)酸的化学性质③一一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盐酸可用于金属制品表面除锈等。

(4)酸的化学性质④一一酸碱中和反应。

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重点以“酸碱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探究。

小宇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

同学们纷纷对实验烧杯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实验的烧杯中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

溶质中只有Na2SO4

猜想二:

溶质中可能是Na2SO4和NaOH

猜想三:

溶质中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宇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不变红色

猜想一正确猜想二不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加B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正确

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

_________

[方案评价]同学们对小宇上述的方案讨论后认为:

①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能够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并讨论除此方案外,还可以向烧杯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碳酸盐等物质进行证明。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学科渗透]如图所示,小宇同学在进行溶液导电性的实验时,将电极两端插入稀H2SO4溶液中,闭合开关,小灯泡正常发光,然后逐滴向稀H2SO4中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请推测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酸的化学性质⑤一一酸与盐的反应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来验证CO2气体的性质,要证明CO2与NaOH溶液能够发生反应,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再加盐酸,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方法感悟]在化学实验中,可通过验证反应后生成物的存在,来验证某化学反应的发生。

参考答案

1.化合物交换新的化合物CB+AD没有不变

【详解】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可表示为:

AB+CD→CB+AD,该类反应一定没有单质生成,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一定不变。

2.氢离子(或H+)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是由酸、碱、盐溶于水产生的离子决定的。

相同的离子决定了相同的化学性质(通性),不同的离子决定了不同的化学性质(特性),酸的溶液有通性(即酸的溶液的共性),是因为酸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或H+)。

3.红不变色

酸的溶液一定显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4.盐+氢气置换大于浓硫酸和硝酸

酸+金属→盐+氢气,如镁和硫酸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是由一种化合物和和一种单质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的置换反应;

金属活动性比氢的强(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

该反应规律中的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5.盐+水复分解氧化钙、氧化钠等碱生成的碱碱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如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

氧化钙、氧化钠等;

实质是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碱;

②金属氧化物+水→碱(可溶),如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氧化钠和水生成氢氧化钠;

可溶金属氧化物溶于水后,溶质为生成的碱,溶液显碱性。

6.盐+水复分解

酸十碱→盐+水,如氢氧化铜和硫酸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

7.新的酸+新的盐复分解

酸十某些盐→新的酸+新的盐。

如:

盐酸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盐,如碳酸钙,和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碳酸,但是碳酸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最终得到的是盐和二氧化碳、水),属于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

8.氢离子(或H+)

9.蓝红可溶性

碱的溶液一定呈碱性,与指示剂作用: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碱性是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性质,不溶的碱,不能形成碱性溶液,故要求碱为可溶性碱。

10.盐+水不属于能

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水,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因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碱能溶,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11.盐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一定不一定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或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和碱都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

12.新的碱+新的盐复分解能溶于水

碱十某些盐→新的碱+新的盐,属于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

碱和盐必须都能溶于水且生成物中有沉淀。

13.新的金属+新的盐置换大于能溶于水Fe+CuSO4=FeSO4+CuCu+2AgNO3=Cu(NO3)2+2Ag

盐十金属→新的金属+新的盐,属于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置换反应;

金属和盐的反应条件:

单质中的金属,其活动性比盐中金属的活动性强,参加反应的盐必须能溶于水;

湿法炼铜就是利用比铜活泼的金属和含有铜的可溶盐反应得到金属铜,通常是指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生成的铜附着在铁的表面(铜树),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如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14.新的酸+新的盐复分解CaCO3+2HCl=CaCl2+H2O+CO2↑灭火器倒立时,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盐+酸→新的酸+新的盐。

盐酸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盐,如碳酸钙,和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碳酸,但是碳酸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最终得到的是盐和二氧化碳、水),属于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

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泡沫灭火器内有两个容器,分别盛放两种液体,它们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两种溶液互不接触,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平时千万不能碰倒泡沫灭火器)。

当需要泡沫灭火器时,把灭火器倒立,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15.新的盐+新的碱复分解Na2CO3+Ca(OH)2=CaCO3↓+2NaOHBa(OH)2+CuSO4=BaSO4↓+Cu(OH)2↓

盐+碱→新的盐+新的碱,属于复分解反应;

实验室制取少量氢氧化钠常用碳酸钠和石灰水,原理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反应方程式为:

Ba(OH)2+CuSO4=BaSO4↓+Cu(OH)2↓。

16.一种新的盐+另一种新的盐复分解

盐+盐→一种新的盐+另一种新的盐,如BaCl2+Na2CO3=BaCO3↓+2NaCl;

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17.酸碱指示剂

溶液酸碱性:

属于化学性质,由酸碱指示剂试验。

向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

若变蓝,证明溶液呈碱性;

不变色(紫色),说明溶液呈中性。

18.红

酸性: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性质。

实质是H+的性质;

酸溶液、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如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某些盐的溶液(NaHSO4、KHSO4)。

19.红

碱性: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性质,实质是OH-的性质;

碱的溶液、碱性氧化物溶于水(如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盐溶液(Na2CO3、K2CO3)。

20.pH0—14碱强越大酸强越大

溶液酸碱性强弱程度简称酸碱度,由pH表示:

①pH为一数值,常见溶液的pH范围:

0—14;

②pH大于7,显碱性,越大,碱性越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越大;

pH小于7,显酸性性,越小,酸性越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越大。

21.一定0—14pH偏大pH偏小

(1)测定溶液pH的方法:

用玻璃棒蘸取或用胶头滴管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呈现一定的颜色,然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取pH,测定出的pH范围:

0—14,常见的pH试纸是广泛pH试纸,测定结果精确到整数;

(2)溶液的酸碱性,与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有关。

测定时,应把待测液滴在试纸上,且不能预先用水湿润。

溶液被稀释,溶液的酸碱性变弱,测酸性时,pH偏大;

测碱性时,pH偏小。

22.5.6碳酸(或H2CO3)5.6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碳酸电离产生氢离子,使雨水呈酸性。

正常雨水的pH小于7,约为5.6。

当空气中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时,形成的雨水酸性较强,雨水的pH<

5.6时称为酸雨。

23.D

【解析】

土壤浸出的液体能使石蕊溶液显蓝色,说明土壤显碱性,水稻、茶树、马铃薯等适合在显酸性的土壤中生长,玉米适合在显碱性的土壤中生长,该土壤最适宜种植的作物是玉米。

故选D。

24.B

【分析】

图中发生反应的顺序:

2NaOH+H2SO4=Na2SO4+2H2O,2NaOH+CuSO4=Cu(OH)2↓+Na2SO4。

A、据图判断A点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反应,溶液中的溶质有CuSO4和Na2SO4等2种,故正确;

B、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CuSO4和Na2SO4等2种,故错误;

C、AB段有Cu(OH)2沉淀生成,故正确;

D、F点氢氧化钠过量,溶液的pH>

7,故正确。

故选B。

25.B

A、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错误;

B、二氧化碳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正确;

C、氧化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错误;

D、氯化钠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错误。

26.A

A、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则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似,故正确;

B、因锌、铁是金属,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错误;

C、因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在水中产生的阴离子全为氢氧根离子,化学性质相似,故错误;

D、因稀盐酸、稀硫酸在水中产生的阳离子全为氢离子,化学性质相似,故错误。

故选:

A。

27.C

A、食醋属于酸,其pH小于7;

故不符合题意;

B、食盐水属于盐,其pH等于7;

C、氨水属于碱,pH大于7;

故符合题意;

D、柠檬水中含有柠檬酸,pH小于7;

故选C

28.B

A.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铁和水,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固体逐渐溶解,有明显现象;

B.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有明显现象;

D.铝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铝的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有明显现象。

29.A

根据反应

可以看出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时氢氧化钾需要量大,而反应中氢氧化钾和硫酸的质量相等,则硫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pH小于7。

故选A。

考点: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溶液的酸碱度

30.D

A、BaCl2+2AgNO3=2AgCl↓+Ba(NO3)2AgCl↓是白色沉淀,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也可能是氯化钡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HCl+AgNO3=AgCl↓+HNO3,当加入的稀盐酸过量时反应后的溶液呈酸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也可能是BaCl2+Na2CO3=BaCO3↓+2NaCl,但是BaC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