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 主观题专项课讲义 简答论述专题篇心理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7781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 主观题专项课讲义 简答论述专题篇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考试 主观题专项课讲义 简答论述专题篇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考试 主观题专项课讲义 简答论述专题篇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考试 主观题专项课讲义 简答论述专题篇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师招聘考试 主观题专项课讲义 简答论述专题篇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 主观题专项课讲义 简答论述专题篇心理学.docx

《教师招聘考试 主观题专项课讲义 简答论述专题篇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 主观题专项课讲义 简答论述专题篇心理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 主观题专项课讲义 简答论述专题篇心理学.docx

教师招聘考试主观题专项课讲义简答论述专题篇心理学

一、特点类

1.简述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是:

有意识记迅速发展,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词的抽象记忆能力进一步发展,记忆水平接近高峰值。

(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不断提高,到16岁趋于成熟;

(2)同一年龄的中学生,受所记材料性质的影响,记忆效果不一样;

(3)中学生短时记忆的广度随着年级的升高而不断增大;

(4)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效果都不断提高,但有意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5)中学生以理解记忆为主要记忆手段;

(6)抽象记忆在中学阶段占据主导地位。

2.简述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及教育。

(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①情感体验的内容日益丰富。

②情感表现的深刻性逐步增加。

③友谊感逐渐发展。

④情感的动力特征明显。

⑤高级情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直到入学以后,儿童的各种高级情感才真正发展起来,逐渐形成比较稳定而深刻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这是小学生情感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

⑥情绪、情感的稳定性明显增强。

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逐步从冲动性、易变性向平衡性、稳定性方向发展。

一般来讲,小学三年级是这种转变的转折点。

⑦情绪、情感的自控力不断增强。

(2)根据小学生情感发展特点,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①提高认识能力,促进其情感的发展;②创设情境,陶冶小学儿童的情感;③在教育、教学中正确地运用移情。

3.学习困难儿童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知识水平上的特点:

①知识背景贫乏;②概念水平差;③基本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差;④知识结构水平差。

(2)认知方面:

①注意力差;②感知觉能力差;③记忆不良;④阅读困难;⑤言语落后;⑥思维水平低;⑦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差。

(3)非智力因素方面:

学习动机缺失、学习志向水平低、学习兴趣淡薄、自我效能感差、学习态度不良、消极情绪干扰、意志薄弱、性格不良、不良归因倾向、心理健康问题。

4.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良好行为习惯(自觉纪律)的养成在小学品德的发展中占据显著地位。

(2)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形象性。

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尽管原则性、抽象概括性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生活经验的特点,容易受到行为情境的制约,离不开直观的感性形象的支持,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处于由具体形象性到抽象逻辑性发展的过程中。

(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过渡性。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过渡性主要体现在:

由简单、低级向复杂、高级过渡,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概括过渡,由生活适应性水平向伦理性水平过渡,由依附性向独立性过渡,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由服从向习惯过渡。

(4)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表现为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

①品德心理各种成分之间的协调。

就整个小学阶段而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等是协调的、一致的。

②主观愿望与外部要求、约束的协调。

二、影因类

1.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学习材料的性质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以及意义性。

(2)系列位置效应。

所谓系列位置,是指在系列学习中,学习材料处于系列记忆的不同位置。

位置不同,回忆效果也不同。

(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一般来说,材料过多、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

(4)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一般来说,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则容易遗忘。

(5)识记的方法。

研究表明,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6)时间因素。

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

(7)情绪和动机。

学习者的情绪和动机等也影响遗忘进程。

2.简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017·河南)

(1)遗传与营养。

遗传素质是智力发展的生物前提,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和自然条件;胎儿及婴幼儿的营养状况也会影响智力的发展。

(2)早期经验。

研究表明,早期阶段获得的经验越多,智力发展得就越迅速,不少人把学龄前称为智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

(3)教育与教学。

智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和教学对智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4)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5)主观努力。

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只能机械、被动地影响智力的发展。

如果没有主观努力和个人的勤奋,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智力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

3.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与发展的。

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因素。

①家庭教养方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

(3)个人主观因素。

4.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1)学习材料的特点;

(2)原有的认知结构;(3)对学习情境的理解;(4)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5)学习策略的水平;(6)智力与能力;(7)教师的指导。

扩展:

简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

(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是决定新的学习与保持的最重要因素。

(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概括化理论,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能概括出两种学习存在的共同原理,也就是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效果。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对迁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5.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4)已有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另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以及问题的特点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扩展:

什么是思维定势?

其对解决问题有哪些影响?

思维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做出反应。

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6.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

请简述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因素。

(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以及社会文化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2)智力,创造性的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并非成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呈正相关趋势。

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3)个性,一般而言,创造性与个性二者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7.班级规模是如何影响课堂管理的?

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1)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

(2)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就越大;(3)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4)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

扩展:

简述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

(2)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3)班级的性质,不同的班级往往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教师不能用固定不变的课堂管理模式对待不同性质的班级,而应该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掌握班集体的特点。

(4)对教师的期望,学生对教师的课堂行为会形成一定的期望,期望教师以某种方式进行教学和课堂管理,这种期望必然会影响教师的课堂管理。

如果教师的实际行为与学生的期望不一致,学生就会不满。

三、培养类

1.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任务

(2)充分准备、周密计划、提出观察具体方法

(3)加强对学生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培养观察习惯

(4)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写出观察报告、日记

(5)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结果

2.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在教学发展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

①要扩大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储备

②教师要帮助学生真正弄懂描述中关键性词语以及实物标志的含义

③教师要唤起学生对教材的想象,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①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③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④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⑤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述)

(1)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4)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5)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

(6)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4.意志品质的培养(论述)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行为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

(3)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4)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挫折。

(5)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6)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7)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5.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

(2)要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

(4)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6)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

(7)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

6.学生优良性格的培养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7)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7.简述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表达明确的期望;

(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

(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7)有效地运用表扬;

(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8.请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理的目标

(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4)训练归因

9.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5)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6)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10.简述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扩展:

如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运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养成主动解决问题、主动提问和质疑的习惯。

另外,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对发现问题会有很大帮助。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假设,且不对这些想法做过多评判,以免使学生的思路过早地局限于某一方案。

(3)鼓励自我评价和反思。

要求学生反复推敲、分析各种假设与方法的优劣,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

11.创造性的培养(论述)

(1)培养创造性认知能力:

①培养创造性的知识基础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