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必备高考化学无机板块备考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7714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3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必备高考化学无机板块备考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名校必备高考化学无机板块备考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名校必备高考化学无机板块备考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名校必备高考化学无机板块备考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名校必备高考化学无机板块备考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必备高考化学无机板块备考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

《名校必备高考化学无机板块备考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必备高考化学无机板块备考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校必备高考化学无机板块备考的实践与思考Word文档格式.docx

20

非金属元素、氮、硫及其化合物

19

通过对三年江苏卷分析无机板块两大题一般是18分,一道为无机框图题,一道为物质结构题,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复习时,做好针对性的训练。

一.直击高考

1.综合应用各类元素及化合物的不同性质,合成或推导未知元素及无机物。

此类试题属较难题,对考生的知识要求及能力要求均较高。

2.能将实际问题(或题设情境)分解,并结合自己存储的知识进行迁移应用。

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辨别新信息、接受新信息、应用新信息及知识重组与综合应用的能力。

3.无机框图以Ⅱ卷中的无机部分填空试题为主,有时也涉及到Ⅰ卷中的选择内容。

在选择部分,一般以无机推断的形式出现。

二.难点突破

1.方法与技巧

(1)循序渐进法

当框图中给出了起始物质时,可利用框图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分析递变过程而获解。

(2)题眼扩展法

当框图中未给出起始物质时,可通过题中的文字说明和框图中的实验现象等,找出解题的突破囗,也即“题眼”,题眼可以是一种物质,也可以是一类物质,再从题眼中的物质向前或后扩展,找出其它物质。

(3)试探法

当通过题中文字说明和框图中的变化无法找到相应物质时,此时,可通过题中规律,将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代入试探,如发现试探的物质不符合时,再代入其它物质,直至获得结果。

(4)迁移类比法

当框图中的物质不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时,可依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递变规律,将学过的物质的性质迁移到新物质中,而进行类比分析。

2.解题注意点

一看:

看清题中的文字说明,列出解题的关键字词。

二找:

找出框图中的实验现象,找出框图中的变化规律。

三查:

查框图中的物质、查反应条件、查反应过程。

四答:

答非所问是考生解答此类试题经常出现的错误。

以此在答题时必须注意:

答名称,还是答符号、化学式;

答离子方程式,还是化学方程式;

答现象,还是答结论;

答规律,还是答具体物质或具体内容。

3.命题趋向

框图题是高考化学试卷中的必考题型。

此类试题跨度大、思维强,对考查考生的知识与能力特别有效,因而倍受命题者的青睐,将会进一步出现在未来的高考试卷中。

三.例题评析

例1.(05江苏化学22).(10分)右图中,A、C是工业上用途很广的两种重要化工原料,B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H、G是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H是一种重要的能源,J是一种耐高温材料,K是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图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没有列出)

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G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

此题信息量大,主要考查学生辨别新信息、接受新信息、应用新信息及知识重组与综合应用能力。

试题中尽管没有信息能直接推出具体的物质、但可从H、G是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H与Cl2反应得G考虑,知H是CH4,G是CCl4。

再利用“B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和“J是一种耐高温材料”,且B能与A、C这两种常见化工原料反应得到同一物质E,且所生成的另一种物质D和F能反应生成一种高温能分解的物质,可知B应是Al。

最后利用元素守恒和信息进行验证得出答案。

A:

HClB:

AlC:

NaOHD:

AlCl3E:

H2F:

NaAlO2G:

CCl4

H:

CH4I:

Al(OH)3J:

Al2O3K:

Al4C3

例2.A、C、E、H是常见单质,B、F是常见氧化物,D是无

色液体,I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它们之

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

(1)写出化学式,B    、

C       。

(2)写出反应式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评析〗本题中三处高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为本题的思维展开作处了铺垫。

联系D是无色液体、E、H是常见单质。

B是常见氧化物,不难确定反应1为铝热反应。

I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则G的溶液中含有钠离子且G的溶液能溶解Al2O3正向推出G为NaOH,再通过H+B生成E+D,进一步验正以上推测的正确性。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基本反应的联系和运用,是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道好题。

例3(2004年高考江苏化学试题):

下图中,A是一种无色液体,G是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Y是胃酸的主要成分,K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反应⑤是工业制X的主要反应之一。

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E,F,Y。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3)1molB通过反应②得到1molF,B中F的质量分数为72%,则B的化学式为:

〖评析〗抓住题中某一条信息可立即推出G是NH3、Y是HCl、K是AgCl。

再根据G是氨气可逆向推得A是水、D是H2、C是O2、E是N2,正向推出J是NO(跟“反应⑤是工业制X的主要反应之一”相吻合)。

这里要求解题者在推理过程中能够敏捷地抓住题给信息从不同方向作出有用的判断,测试思维的灵活性。

由K是氯化银、Y是盐酸可推出I是硝酸银,进而可得出X是硝酸。

所以H是二氧化氮,F是单质银。

这里主要测试解题者能否在一个全新的问题背景中,运用已掌握的元素化合物基础知识作出判断。

综合以上信息可得知,B物质中含有银、氮两种元素,利用题给数据可计算出B的化学式为AgN3。

这一问难度较高,这是下面三个原因:

第一,这一问是建立在前几问的基础之上的,若答不出前几问,就无法回答这一问;

第二,需经过定量计算才能作出判断;

第三,“AgN3”是高中化学中没有出现过的一种物质,有的考生想不到或不敢相信自己的计算结果。

物质结构也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每一年高考都有涉及。

四.直击高考

1.了解原子组成及同位素的概念。

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第1、2、3周期的元素为例,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3.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含义;

理解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了解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了解分子间作用力;

初步了解氢键。

4.了解几种晶体类型(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及其性质。

5.以上知识在高考命题中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五..难点突破

1.方法与技巧

(1)原子结构

构成原子和离子的各基本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原子的和外电子排布知识,是解决有关原子结构问题的基础,复习时应注意理解。

(2)分子结构

①简单分子结构的确定

简单分子的结构可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和各种原子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时所需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数确定,也可结合分子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加以确定。

②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

分子的极性由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结构共同决定。

对于ABn型分子,若中心原子A的化合价的绝对值等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则该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③分子中各原子是否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判断

一般地,在ABn型分子中,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化合价的绝对值=8”,则分子中该原子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3)晶体结构

掌握几种典型晶体(如氯化钠、氯化铯、金刚石、二氧化硅、干冰、石墨等)的空间结构特征,构成晶体的基本粒子及其相互间的作用力,每种晶体的主要物理性质。

通过这些具体物质的“化学事实”解决其他类似晶体结构问题。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后者该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

(2)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没有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3)对不熟悉物质的晶体类型的判断,要根据物质的性质加以判断。

原子结构和同位素的考点,常以重大科技成果为题材,寓较于考;

化学键类型与晶体类型的判断、成键原子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各类晶体物理性质的比较、晶体的空间结构等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六、例题评析

例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表中所列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1)上述元素的单质中熔点最高的可能是(填字母);

dh4比gh4稳定,其原因是。

(2)f和a所形成的物质的沸点在f相应主族元素的同类型化合物中比较高,其原因是。

(3)在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分别由a、e和a、f元素组成的两种游标态化合物,它们的分子皆为18个电子微粒,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即产生e的单质和a2f。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i、j可组成离子化合物,cxij6,其晶胞(晶胞是在晶体中具有代表性的电小重复单元)结构如下图所示,阳离子c+(用○表示)位于正方体的棱的中点和正方体内部;

阴离子ij6x-(用●表示)位于该正方体的顶点和面心。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评析〗

(1)根据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合物质熔点规律可知d形成的单质熔点是最高的。

CCl4比SiCl4稳定,其原因是碳元素的蜚金属性比硅元素的非金属性要强;

(2)H2O的沸点比同主族其他元素的氢化物沸点高的原因是分子间形成氢键;

(3)据元素位置和分子皆为18电子微粒,可知两种液态化合物分别为N2H4和H2O2,则反应为N2H4+2H2O2=N2+4H2O;

(4)在1/8晶胞中,含有阴、阳离子的数目比为1:

3,则化学式为Na3AlF6。

答案:

(1)dd、g元素的非金属性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减弱;

(2)物质的分子之间容易形成氢键;

(3)N2H4+2H2O2=N2+4H2O;

(4)Na3AlF6

例5(04江苏化学22)1919年,Langmuir提出等电子原理:

原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的分子,互称为等电子体。

等电子体的结构相似、物理性质相近。

(1)根据上述原理,仅由第2周期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中,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______和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

(2)此后,等电子原理又有所发展。

例如,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微粒,只要其原子数相同,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同,也可互称为等电子体,它们也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

在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中,与NO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解答本题需掌握原子结构、元素周期中的基础知识,实现在新情境中的迁移和应用。

(1)在同周期内,位于中间的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其左右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和的一半,根据此特点,可以得到N2和CO;

如果在N2和CO上各加上1个O原子,其原子数、电子总数仍然相同。

(2)NO2–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如果在同周期内互换,把1个族序数小的原子换成1个族序数大(右邻)的原子,那么分(离)子少1个负电荷,因此可以写出O3;

因S和O为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SO2也是NO2–的等电子体。

例6.(06江苏化学19)卤素互化物是指不同卤素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XX’型卤素互化物与卤素单质结构相似、性质相近。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卤素互化物BrCl能发生下列反应

H2O+BrCl===HBrO+HCl

KBr+BrCl===KCl+Br2

①写出KI与IBr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②写出苯与(C6H6)与ICl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卤代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右图是部分卤素单质和XX’型卤素互化物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图。

它们的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⑶试推测ICl的沸点所处的最小范围______________。

[说明]本题为信息给予题,要求学生通过对“卤素互化物的结构与性质”信息的接受和加工,对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及其性质变化的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并加以应用。

⑴小题通过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查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和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及处理、加工能力,而⑵、⑶两小题则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及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形成结论的能力。

本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有利于引导中学化学教育重视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

“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既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又是复习的方向。

临考前的二轮、三轮复习中应以两纲为依据,有的放矢,明确两纲中“理解”、“掌握”层次的内容。

它们是化学学科思想和科学素养的基本内容,是对“了解”层次内容的提升,是“综合应用”层次内容的基础,是整个中学化学知识的核心。

由这些核心知识分类延伸便形成了中学化学各章节的主干知识。

在复习中只有明确和理解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形成知识链,才能进行横向联系,逐步构建起化学的知识网络体系,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得心应手地应用知识。

因此复习时建议对照两纲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进一步理清各章节基础知识,同时查缺补漏,多纵横联系,多前后比较,多角度反思,多及时总结,由此,书才能读到“由厚变薄”的境界。

07年高考无机板块题预测

【预测1】下图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已知:

A、B、I都是XY2型化合物,且阳离子相同,A、B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都是1∶1,但I晶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是2∶1,I常用作干燥剂。

⑴G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⑤在空气中发生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C的燃烧热是1300kJ·

mol-1,表示C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根据上图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及题中所给信息判断,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答案】⑴

⑵Ca(ClO)2+CO2+H2O=CaCO3+2HClO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黑烟CH≡CH(g)+

O2(g)→2CO2(g)+H2O(l);

ΔH=-1300kJ·

mol-1(热化学方程式中数据与本答案不同不给分)⑶CaO2

【预测2】以下各物质均为中学阶段常见的化合物,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若在通常情况下能发生如图所示转变关系,

且常温下X为气态,A为非气态,则符合关系的有:

(请填写化学式)

X

A

(2)若X+A→Y+Z在常温下能进行,Y→X在

一定条件下进行,且A、Y为单质,则符合关系的有:

(请填写化学式)

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

(3)若X+A→Y+Z,Y→X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且A、Y为单质,则符合关系的有:

(请填写化学式,可以不填满,也可以补充)

第三种情况

第四种情况

【答案】

(1)

NO2

H2O

(2)

HI(HBr)

H2S

Na

F2

Cl2

……

(3)

CO2

Fe3O4

SiO2

CuO

C

Fe

Mg

Al

H2

(其它合理答案同样给分)

【预测3】有A、B、C、D四种短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其单质也可分别用A、B、C、D表示),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按B、D、C、A顺序增大,D、C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相邻。

在一定条件下,B可以分别和A、C、D化合生成甲、乙、丙化合物,C和D化合可得丁。

已知乙、丙两个分子中各含有10个电子,并且甲、乙、丙、丁、戊有如下的变化关系:

请填写下列空格:

(1)甲的浓溶液与一种黑色粉末共热可得A,则甲为_______,乙为___________。

(2)戊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DB4+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3)丙+丁→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是一种治理污染的好办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标明电子转移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甲:

HCl乙:

H2O⑵H-O-Cl

12e—

⑶4NH3+6NO=5N2+6H2O

【预测4】

(1)新型离子化合物[HC60]+[CB11H60Cl60]-是一种功能材料。

它可以用超酸H(CB11H60Cl60)和C60反应,使C60得到质子来制取。

该反应类型跟中学课本中的一个化学反应类似,课本中的这个反应是(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2)在两种中学化学常见的无机钠盐的透明溶液中分别加入稀盐酸时都能生成沉淀,其中酸过量时沉淀溶解的是,沉淀不溶解的是。

(填写化学式)

(1)NH3+HCl=NH4Cl

(2)NaAlO2;

Na2SiO3

【预测5】甲、乙、丙、丁四种单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X、Y、Z、W四种化合物,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又知:

①甲、乙、丙均为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态,丁是日常生

活中的常见金属;

②常温下,X是无色液体,Y是黑色固体;

③丙在乙中燃烧发生苍白色火焰,丁在乙中燃烧生成棕色烟,W的

水溶液呈黄色。

请填空:

(1)丁在甲和X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容易被腐蚀,写出电子反应式:

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饱和W的溶液滴入到热的X中煮沸几分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丁分别Y、Z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丙时,消耗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⑷3:

4

【预测6】A、B、C、D、E是五种中学化学常见的单质,已知A、B、C、D在常温下均为气态,E为金属。

其中D能分别跟A、B、C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生成对应的化合物为X、Y、Z,其中常温下,Y为液体,X、Z为气体。

有关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⑴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⑵写出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Z和W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C和Y,这是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反应,可以消除W对环境的污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将过量的E加到N的稀溶液中,若过程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3.01×

,则参加反应的E的质量为________g;

⑸将Z与N反应后的产物溶于水中,则常温该溶液的pH___7,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3NO2+H2O==2HNO3+NO;

 

Δ

⑷14⑸< ;

【预测7】下图中,A、B、C、D、E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

已知A、B、C、D、E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依A、B、C、D的顺序,该元素的化合价逐渐升高。

C为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

它们相互转化时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与E发生化合反应时,能观察到空气中形成大量白烟。

①试写出以A与C反应实现减少大气污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与E反应的产物经小心加热,生成一种气体(与CO2分子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的电子数)和一种无色无味液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与E反应可生成B和C,且反应③为工业上生产E的主要反应之一。

①写出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提出在现行的工业生产中,减少C排放的一条有效的措施

(1)①4NH3+6NO=5N2+6H2O②NH4NO3=N2O↑+2H2O

(2)①H2S+H2SO4(浓)=S↓+SO2↑+2H2O②工业用煤进行脱硫处理,或向燃料煤中加入生石灰

【预测8】

(2005年苏州市高三教学第二次调研测试·

22)有一固体X它由两种常见元素组成,其中金属元素与另一元素的质量比为14:

1。

在一定条件下X可发生下列转化,有的反应标出全部产物,有的反应标出部分产物。

P为混合物气体,R是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为红褐色物质,M为常见金属单质。

试填空:

⑴X的化学式为▲。

⑵N最好选择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

a.KMnO4b.HNO3c.H2O2d.C12

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D+G▲;

H+C▲。

⑷B+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⑴Fe3C⑵cd⑶Fe3O4十8H+==Fe2++2Fe3++4H2OFe3++3NH3·

H2O==Fe(OH)3↓++3NH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