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及部分现场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7699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3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及部分现场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及部分现场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及部分现场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及部分现场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青岛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及部分现场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及部分现场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青岛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及部分现场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及部分现场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及部分现场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心之何如,犹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

除了自渡,他人望尘莫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春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行“关机一小时”的寒假感悟实践活动,倡议学生抛开

网络和手机,和父母进行面对面的“爱的交流”。

B.未来三年内,青岛将围绕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协作体系,努力实现北

船重工、黄海造船等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C.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又推出一档语言类节目——“中国谜语大会”,

吸引了广大观众观看并参与,希望继续推出此类节目。

D.《20世纪30年代青岛教育界作家群研究》全方位地展示了一个时期一座城市教育界的作

家群发展、生成、衰落的历史进程,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汉字文化的当下意义

张颐武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以音定字的流行,在汉字书写变得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也出现一个很严重的后果:

很多字我们能认,但是却搞不清楚如何来写。

这是因为我们对汉字本身的了解不深刻,对汉字背后蕴藏的文化不熟悉。

现代以来,汉字经历了两次书写工具的巨大变革。

一次是硬笔取代了软笔,使得书法艺术变为了毛笔存在的理由,毛笔退出了日常生活。

一次是电脑的普及,其所带来的汉字输入方式的变革使得笔的存在也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淡化。

两次变革都使得书写更加方便,但同时也带来了书法由一种普及性的文化变为一种独特的“小众”艺术的变化。

我们应该在承认和尊重变化的同时,也珍惜和传承关于书写文化的那些弥足珍贵的遗产。

汉字的简化是历史的趋势。

目前使用的简化字多数都有传统的渊源,现代以来汉字简化的努力也一直没有中断过。

而且今天的简化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同时也有了自己的国际性的影响,如新加坡就使用简化字。

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文化的多数文献是以简化字来写作的,而且古籍文献多数也都有了简体字版,方便了人们的阅读和理解,其意义和价值也是不能抹煞的。

当然繁体字自有其文化传承的价值,但其和简化字并没有绝对的断裂,而是历史延续和发展的不同方面。

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文字有很长的演变过程,里面包含着很多文化的意蕴,需要我们体悟。

手写汉字是接触中国文化核心的重要方式,也是最直接面对我们自己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是丰富多彩且博大精深的。

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

中华文明能够持续发展,从未中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汉字文化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过程,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有汉字的贡献和影响,即所谓的“书同文”。

汉字的书写本身是一门艺术,方块字造就了一种文化上的美感,在艺术上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它不光是一个文化的符号,本身还具有独特的、独立的价值。

这是其他文字,比如拼音文字很难达到的。

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划,精妙组合;

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

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现在我们往往觉得写字简单,一个字还不会写吗?

但是一表达就会出问题,就拿140个字的微博来说,很多人的表达都非常的单调,只会赞,只会拍砖,这是简单地表现好恶情绪,但是说不出一个子丑寅卯来。

会认字,但是不会用,这种情况很多,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太具有表现力。

我们需要加强书写方面的训练和汉字知识的普及,汉字如果写不好,对汉字的基本知识缺少了解,遣词造句方面就很难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对运用文字的能力提升就会造成障碍。

所以,不仅仅专注于汉字本身,同时也要多学一点相关的汉语知识,不论是语音、语法还是词汇、修辞,都会对今后的表达有益处。

(节选自2013年2月19日《光明日报》,有删减)

6.下列表述,不属于“汉字文化当下意义”的一项是

A.承认和尊重汉字书写方式的变革,珍惜和传承关于书写文化弥足珍贵的遗产。

B.既尊重繁体字具有的传承价值,又珍重简化字的现实功能和已经形成的现实价值。

C.体悟汉字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充分认识汉字独特、独立的审美价值。

D.加强书写方面的训练和汉字知识的普及,学习汉语知识,提升运用文字的能力。

7.下列对“汉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既是文字符号,又是文化符号,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

B.汉字历史漫长,承载许多历史记忆,中华文明持续发展,从未中断,与汉字发展密切相关。

C.汉字是一门艺术,具有文化上的美感,在艺术上具有其它文字所不具备的审美价值。

D.汉字是表意文字,一点一划,精妙组合,都有自己的内涵和演化传承。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计算机的普及和以音定字的流行,很多字我们虽能认,但是却搞不清楚如何写。

B.两次书写工具的变革,使得书写更加方便,但也使得笔在日常生活中日渐消失,书法文化变为“小众”艺术。

C.当代文献以简化字来呈现,古籍文献使用简体字出版,这些都方便了人们的阅读和理解,自有其意义和价值。

D.只要我们多认识汉字,多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就会提高使用汉字遣词造句水平与表达能力。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留侯①论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

世人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获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

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故曰:

“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庄王曰:

“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

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呜呼!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古文观止》卷之十)

[注]①留侯:

即张良,字子房,他辅佐刘邦平定天下,被封为留侯。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卒:

突然

B.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特:

特地

C.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敝:

疲惫

D.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疑:

猜想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不拘于时,学于余

B.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不赂者以赂者丧

C.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夫晋,何厌之有

D.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良能“忍”的一组是

①而逞于一击之间②其间不能容发

③孺子可教也④油然而不怪者

⑤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⑥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之人,遇到突发情形毫不惊慌,无缘无故受到别人侮辱也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胸怀宽广,志向高远。

B.依苏轼之意,圯上老人并非“鬼物”,而是秦代有远见卓识的隐君子,他出现的目的不在于

授书,而是有意试探张良的隐忍度。

C.楚庄王攻打郑国,郑襄公裸露上身并牵羊迎接。

楚庄王认为他能够委屈自己,一定值得信

任,可以为自己效力,就此放弃对郑国的进攻。

D.苏轼并不赞同司马迁的观点,他认为正因为张良有能忍之大度,所以尽管他状貌如妇人却

能成就大业,这正是张良与众不同之处。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

(5分)

 

②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南乡子•冬夜黄升

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①近五更。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

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起看清冰满玉瓶。

[注]①稜稜(l†ng):

冷硬,像有棱角一般。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绘冬夜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2)对词的下阕,明代李攀龙评曰“以梅花为故人,便见不孤”,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评语的理解。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诗经•氓》)

(2)子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3),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韩愈《师说》)

(5),小弦切切如私语。

(白居易《琵琶行》)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五、(12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电影《爸爸去哪儿》火爆的原因,不超过45字。

(3分)

春节期间,仅用5天拍摄完成的电影《爸爸去哪儿》十分火爆。

在这之前,同名称的综艺节目如飓风一般狂卷中国,在每个周五的晚上培养了一大批忠实观众。

既然已经有了很强的品牌凝聚力,那延伸到电影上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同时,中国人春节期间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过年方式和娱乐方式。

是不是标准电影,大多数观众都不会考虑;

喜庆不喜庆,才是他们衡量春节时电影价值的标杆。

如果我们再深层次剖析一下,不难发现这是一部“接地气”的亲情电影,它用真人秀的方式“讲述”爸爸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欢乐时光”,而这恰恰是一些所谓的大制作、大投入电影所没有“涉及”的。

17.即将举行的青岛世园会,旨在倡导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绿色生态低碳发展的理念,请根据右

图,说明此次世园会吉祥物“青青”形象设计

的寓意。

18.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3年调查发现,我国18至70岁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25本,是世界

上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物质匮乏的上世纪80年代,新华

书店每天人头攒动,年轻人几乎没有人不读舒婷、北岛和顾城。

对于上述现象,你有怎样的看

法?

请写一段话来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

至少使用两种修辞。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旅行的欲望

(德)赫尔曼•黑塞

①时值隆冬。

天空不是飘雪,就是刮燥热的风;

忽而冰封大地,忽而遍地泥泞。

田间的路无法行走了。

我和邻居的地方已经隔绝。

在寒冷的清晨,湖面上升腾着白色烟雾,湖水四周结出一圈光洁易碎的薄冰。

可是,待到燥热的风一吹,湖水便又翻起深色波浪,顿时活跃起来;

对着东方,它又会像在春天阳光明媚的日子,变得蔚蓝蔚蓝的。

②我坐在暖烘烘的书斋里,读并非必需读的书,写并非必需写的文章,进行并非必需的思考。

不过,总得有人阅读年复一年创作和出版的作品。

只因无人想读,所以我就读。

我这样做,半是出于兴趣和友情,半是为了使自己在读者和书堆之间充当评论者和替罪羊的角色。

实际上,许多书写的很好,充满智慧,值得一读。

尽管如此,我也会怪自己多此一举,觉得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完全是错误的。

③我常常去卧室呆一会儿。

那儿的墙上挂着一张很大的意大利地图。

我的眼光贪婪地扫视波河和亚平宁山脉,穿过托斯卡纳的绿色山谷,掠过黄色的海滩和蓝色的海湾,斜扫西西里岛,最后迷失了方向,眼光一闪,落在科孚岛上,到了希腊。

啊,这许多许多的地方彼此离得多么近啊!

人们很快就可以到处游逛一遍。

我兴奋地吹着口哨,回到书斋,读并非必需读的书,写并非必需写的文章,进行并非必需的思考。

④去年,我旅行六个月,前年旅行五个月。

其实,这对一个一家之父、园丁和乡下人来说够多了。

前不久,我在旅途中病倒在异国他乡,动了手术,在床上躺了一段时间。

回到家里,我觉得应该是——虽不能说是永远,但可以说很长时期内——安静下来,享受家庭生活之乐的时候了。

可是,身体还在日渐消瘦,疲劳尚未消除,我与书打交道和写作,还没有几个星期,心又开始动了。

有一天,太阳似乎又充满青春活力,把灿烂的光芒洒在公路上;

一只深黑色小船,扬起雪白的大帆,荡漾在湖水上。

我不由得想到人生的短暂。

突然间,一切决心、愿望和认识又统统化为乌有,

惟一留下的是强烈的无法满足的旅行欲望。

⑤啊,真正的旅行欲望不是别的,它无异于这样的危险欲望:

无畏地思索,彻底让世界翻过来,对所有的事情、所有人都能做出回答。

它靠计划、靠书本不会得到满足。

它要求的东西更多,它要求付出的代价更大,它需要呕心沥血才能满足。

⑥燥热的西风掠过深色湖水,吹过我窗前。

它没有目的,没有目标,然而却带着激情呼啸而过。

它不断消耗自己,它不能抑制,无法满足。

真正的旅行欲望,任何认识与经历都满足不了的求知欲望和体验欲望,亦是如此不能抑制,无法满足。

这种欲望远比我们强大,远比任何锁链坚实。

它控制了谁,它就想一再要求谁作出牺牲。

不是有人疯狂追逐金钱,追逐异性喜欢,追逐达官贵人宠信,竟然发展到敢冒最大风险和不惜自我毁灭的地步吗?

⑦现在,我们怀有旅行欲望的人,追求的是:

了解和亲眼看看母亲大地,和她融为一体,全部拥有渴望拥有的,彻底奉献自己的一切。

也许我们的这种追求和激情,与赌徒、奸商以及到处钻营者的追求没有多大区别和好不了多少。

但是,面对黄昏,我觉得我们的追求较之他们的追求更美

好,更有价值。

⑧每当大地呼唤我们,每当回归之路招呼我们漫游者回家,每当床榻示意我们不知疲倦的人休息,我总觉得,一天的结束绝对不意味着告别和畏惧屈从,而是让人怀着感激之情,贪婪地品味最深的体验。

我们对大地无处不感到好奇:

南美洲,未发现的南海海湾,地球的南北极,还有风,江河,闪电,山崩。

然而,我们对死,对最后和最勇敢地经历的死,更是感到无限好奇。

因为我们知道,在所有的认识和经历中,惟独我们乐意为之奉献出生命的认识和经历才是理应获得和令人满意的。

(选自《文苑》2013年第5期)

19.文章第①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0.文中②③两段为何都写到“读并非必需读的书,写并非必需写的文章,进行并非必需的思

考”?

21.请分析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①有一天,太阳似乎又充满青春活力,把灿烂的光芒洒在公路上。

②它要求的东西更多,它要求付出的代价更大,它需要呕心沥血才能满足。

22.从全文看,你怎样理解“旅行的欲望”?

请简要回答。

七、(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时间都去哪儿?

”面对央视记者的提问,路人给出了各种回答:

“以前总感觉自己年龄还不大,孩子高中开学那天,忽然觉得自己真的老了。

“时间都去哪了?

应该都在回忆里吧。

如果能重新来过的话,我还是想再上一遍大学。

“时间过得真快,早上和太阳赛跑,晚上数着星星回家,日子就这样过去了。

以后,我还希望自己能这样干下去,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活!

“我不再是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不再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不再为去哪里玩纠结,不再有大把的时间用来挥霍,我要成为父母的依靠。

……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体特征鲜明。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403)

一、(15分)1.C2.A3.B4.B5.A

二、(9分)6.D7.A8.C

三、(12分)9.B10.D11.D12.C

13.(10分)

①在韩国已灭亡时,秦国正很强盛,(秦王嬴政)用刀锯、油锅对付天下的志士,那些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灭族的人,不能够数尽。

评分标准:

5分,重点词“方”、“以”、“平居”、被动句、“胜”,各1分;

译错一处扣1分。

②那个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但是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脾气,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

5分,重点词“以为”、“而”、“忧”、“深折”、“就”各1分,译错一处扣1分。

14.(8分)

①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角度描绘夜阑人静、布衾冷硬、沉香已尽、残灯如豆的画面;

写出了冬夜寒冷、寂静、凄清的特点。

角度3分,特点1分。

②词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梅花人的情感,“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不仅他在想着梅花,梅花也怜念起他来了;

词人与梅花成为一对知心好友,精神相通,互相鼓励,所以“不孤”。

拟人手法分析2分,分析“不孤”2分。

15.(6分)

(1)夙兴夜寐

(2)诲人不倦(3)造化钟神秀

(4)犹且从师而问焉(5)大弦嘈嘈如急雨(6)濯清涟而不妖

每句1分,错一处该句不得分。

16.(3分)

示例:

同名综艺节目具有品牌凝聚力(或“培养了一批忠实观众”);

迎合国人春节期间看电影的心理;

亲情主题很“接地气”。

每点1分;

超字扣1分。

17.(4分)

“青青”造型中翻卷的浪花、飘逸的祥云、灵动的树冠,表现青岛自然风貌,寓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青青”面带笑容,扬起手臂,寓意对来自世界五大洲宾朋的诚挚邀请和热烈欢迎。

其他答案:

整体造型为变形的“木”字,寓意保护树木,与自然和谐相处。

每点2分;

其中第1点中每个元素1分,答出2点可得2分;

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18.(5分)

示例1:

面包有了,水仙花却没了,你不感到痛心吗?

示例2:

钱袋子鼓了,脑袋却瘪了,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沉思。

与所给材料密切相关,观点明确2分;

正确使用修辞2分;

语言生动准确1分。

19.(4分)

写出了此地气候变化剧烈、自然景物变化丰富的特点,与室内工作无聊、单调形成对比。

表现了对自然细腻的观察与感受,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表现对旅行的渴望,为下文做铺垫。

每点2分。

20.(4分)

第②段表明这些事情并非自己所追求,只是应付而做;

第③段既与上文照应,表明心情的变化,也是强调旅行才是自己的根本。

或者总体回答:

两处重复,强调许多事情并非必须做,反衬旅行对自己很重要。

21.(4分)

①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自然的美丽,侧面表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表达内心对旅行的渴望。

②运用排比的手法,突出表现真正的旅行是非常困难的,进一步说明实现真正旅行的重要性。

每句2分,其中手法1分,作用1分。

22.(6分)

无畏的思索,彻底的认识世界;

满足求知欲望与体验的欲望;

与自然融为一体,欣赏世界的美好,全部的拥有与全身心地奉献。

七、(60分)

23.参考2013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