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提纲带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7646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提纲带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提纲带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提纲带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提纲带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提纲带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提纲带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提纲带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提纲带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复习提纲带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的纬线;

北回归线是23.5°

N的纬线;

南回归线是23.5°

S的纬线;

北极圈是66.5°

南极圈是66.5°

S的纬线。

5.地球仪的经线有无数条,为了区分每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叫经度。

6.经度的划分:

国际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定为0°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度数由0°

经线向东西两侧逐渐增大,最大值为180°

,由0°

经线向东到180°

为东经,用“E”表示;

由0°

经线向西到180°

为西经,用“W”表示。

180°

的经线只有一条,叫180°

经线。

7.两条相对的经线就组成一个经线圈,例如:

70°

E和110°

W就组成了一个经线圈;

43°

W和137°

E就组成了一个经线圈。

8.国际上规定,用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东西半球的判断:

看经度,经度大于160°

在西半球,小于20°

在东半球;

经度在20°

--160°

之间的,东经属于东半球,西经属于西半球。

 

9.从南北半球看:

中国位于北半球。

从东西半球看:

中国位于东半球。

【经纬网】

1.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

2.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既准确又方便。

因此,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3.利用经纬网定位:

(看右图)

(1)写出图中A、B、C、D的经纬度:

A的纬度是50°

N,经度是75°

W。

B的纬度是10°

N,经度是45°

C的纬度是50°

S,经度是15°

E。

D的纬度是20°

S,经度是75°

(2)写出图中A、B、C、D四点所在半球:

在北半球的是AB,在南半球的是CD。

在东半球的是CD,在西半球的是AB。

(3)图中A、B、C、D四地:

在低纬度的是BD,在中纬度的是AC。

第3课地球的自转

【昼夜更替】

1.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朝向太阳的一半为白昼,背对太阳的一半为黑夜。

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2.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地球表面就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天。

【时间的差异】

1.由于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同纬度地区偏东的地点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

(东早西晚)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更替,时间的差异。

第4课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1.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四季的变化(太阳升落时间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

3.读右下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和在北

极上空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如图箭头)

(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纬

线),北半球是春分日(节气),日期是3月

21日前后;

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

射23.5°

N(纬线),北半球是夏至日(节气),

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

时,太阳直射赤道(纬线),北半球是秋分日(节气),日期是9月23日前后;

当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太阳直射23.5°

S(纬线),北半球是冬至日(节气),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

(3)表示北半球春季的是A→B,月份是3、4、5月,南半球为秋季(季节);

表示北半球夏季的是B→C,月份是6、7、8月,南半球为冬季(季节);

表示北半球秋季的是C→D,月份是9、10、11月,南半球为春季(季节);

表示北半球冬季的是D→A,月份是12、1、2月,南半球为夏季(季节)。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1.读“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

作回归运动。

(2)北半球的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随后直射点北移;

到了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到了北回归线上,之后向

南移;

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回到了赤道上,并继续向

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之

后向北移;

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回到赤道。

至此完成一次回归,并开始进行下一次回归移动。

(3)一年中,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一次;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二次。

2.读右图“太阳光照图”,回答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23.5°

N,日期是6月22日

前后,北半球是夏至(节气)。

(2)在A、B、C、D、E五地中,昼短夜长的是D地,昼长夜

短的是B地,昼夜等长的是C地,有极昼现象的是A地,

有极夜现象的是E地。

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节气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夏至

北回归线

最大

昼长夜短

秋分

赤道

居中

昼夜等长

冬至

南回归线

最小

昼短夜长

春分

【五带的划分】

1.读右图“五带划分示意图”,回答:

(1)划分五带的根据是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2)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名称及范围:

A是热带,纬度范围是0°

-23.5°

B是南温带,纬度范围是23.5°

S-66.5°

S。

C是南寒带,纬度范围是66.5°

S-90°

D是北温带,纬度范围是23.5°

N-66.5°

N。

E是北寒带,纬度范围是66.5°

N-90°

B和D合称温带,C和E合称寒带。

(3)填出五带分界线的名称及度数:

a是北极圈,纬度是66.5°

N;

b是北回归线,纬度是23.5°

c是南回归线,纬度是23.5°

S;

d是南极圈,纬度是66.5°

(4)有阳光直射的是热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寒带(或北寒带和南寒带),热带的气候特点是终年炎热;

温带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变化明显;

寒带的气候特点是终年寒冷。

第二单元地图第1课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和图例和注记。

【地图上的方向】

1.一般方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即: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来定向。

在北极点,四面八方都朝向南方;

在南极点,四面八方都朝向北方。

3.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定方向,一般指向标指向北方。

【比例尺】

1.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2.比例尺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三种表示方法。

写法如下:

数字式

例如:

“1:

1000000”或者“1/1000000”或者“

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或者“一百万分之一”

线段式

3.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反之,比例尺越大。

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

【图例和注记】

记住课本P23页图2.9的常见图例。

第2课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和相对高度】

1.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等五种。

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的特征:

地形类型

海拔特征

地表形态特征

平原

200米以下

地面广阔平坦。

高原

500米以上

地面起伏和缓,边缘陡峻。

山地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相对高度大于100米。

丘陵

不超过500米

相对高度较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盆地

没有一定的标准

四周高,中间低。

【等高线地形图】

1.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

在地图上,将水域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2.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3.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

①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等;

②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全图一致;

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等高线愈密集,则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

地形部位

地形部位特征

等高线特征

如图

山峰

中间高,四周低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标高由外向内递增

图①

中间低,周围高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标高由外向内递减

图②

陡崖

垂直的山坡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图⑥

鞍部

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

山谷线最高处

图⑤

山脊

山顶到山麓凸出高耸的部分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图③

山谷

山脊之间低洼的部分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图④

4.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制作而成的,是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深浅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和海底的起伏状况的地图。

第3课地图的应用

【地图与生活】

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地图有不同的用途,在生活中要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

如:

城区图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目的地的位置,并根据目的地选择快捷的路线;

交通旅游图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方案;

地形图在军事指挥中作用重大,在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中又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线路选址。

【地图家族新成员】

1.今天利用高科技手段,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新型地图,如影像地图,电子地图等。

2.影像地图,电子地图在资源调查、卫星导航、气象观测、天气预报、防灾救灾和军事指挥等方面的用途十分广泛。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第1课海陆的分布

【海陆分布】

1.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29%,而海洋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71%。

概略地说,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

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片陆地。

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

3.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七大洲】

1.世界上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即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它位于北美洲。

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3.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

【四大洋】

1.按照它们的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北冰洋。

3.读下图“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回答问题:

(1)左图代表西半球,右图代表东半球。

(2)根据字母代号填出七大洲的名称:

Ⅰ.A是,B是,C是,D是,E是,

F是,G是。

Ⅱ.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和,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Ⅲ.赤道穿过洲和洲的大陆部分。

(3)根据数字代号填出四大洋的名称:

Ⅰ.①是,②是,③是,④是。

Ⅱ.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

(4)填出大洲分界线的名称:

Ⅰ.亚欧两洲的陆上分界线:

H是山脉,I是河,J是山脉,

⑤是海峡,沟通了海和海。

Ⅱ.亚非两洲的陆上分界线:

⑥是运河,沟通了洋和洋。

Ⅲ.南北美洲的陆上分界线:

⑦是运河,沟通了洋和洋。

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

⑧是海峡,沟通了洋和洋。

陆地地形

大洲名称

地形特征

亚洲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非洲

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欧洲

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南极洲

被冰雪覆盖,为冰雪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北美洲

地形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为山地,中部是平原,西部为山地。

大洋洲

地形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为山地,中部是平原,西部为高原。

南美洲

地形以山地、高原、平原为主,西部为山地,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分布。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亚洲。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它位于南美洲。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它位于南美洲。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它位于南美洲。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它位于非洲。

第3课海陆的变迁

【沧海桑田】

海陆是可以变迁的,其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大陆漂移与板块运动】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的轮廓几乎是吻合的,由此,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2.大陆漂移说认为:

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大陆解体、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在大陆漂移的基础上提出的。

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现象。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3.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

张裂的地方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挤压的地区则出现高山、岛弧或海沟。

4.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

(2)根据字母代号填出板块名称:

A是非洲板块,B是印度洋板块,

C是亚欧板块,D是太平洋板块,

E是美洲板块,F是南极洲板块。

(3)几乎全部在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4)我国的领土主要在亚欧板块上。

(5)喜马拉雅山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隆起上升形成的。

两大山系: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由落基山和安第斯山脉组成的科迪勒拉山系。

【主要火山和地震带】

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第1课天气与生活

【天气与气候】

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多变的。

人们经常用阴晴、气温高低、风力大小等评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

2.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相对稳定性。

【看图识天气】

3.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为云雨区。

白色的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填出下面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天气状况:

【让天空更蓝】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以上

空气质量级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空气质量状况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第2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

1.气温是指大气冷热的程度。

2.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或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3.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

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

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气温,大陆上:

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

2月最高,8月最低。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4.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5.不同地区,气温的年变化不同。

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大。

【气温的分布】

1.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温线。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

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

4.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5.同一纬度地区,气温随着海陆的不同而不同,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6.同一纬度地区,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即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大致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

【测定气温】

1.气温的测定,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一般采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摄氏度”。

2.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

一般在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和2时。

把测得的四次值相加之和,再除以4,就得到当天的日平均气温。

第3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的变化】

1.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3.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类型

典型的城市

降水的季节变化状况

夏季多雨型

北京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夏季少雨型

罗马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全年少雨型

全年各月降水都很少

全年多雨型

新加坡

全年各月降水都很多

【降水的分布】

1.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2.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还受地形的影响。

3.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

(1)赤道附近各地降水多,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以上;

两极地区降水少。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在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5.世界的“雨极”是乞拉朋齐,它位于亚洲印度的东北部。

世界的“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它位于南美洲智利境内。

【测定降水量】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降水量的单位通常用毫米。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2.人们根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的不同,把世界的气候划分成多种类型。

【热带气候类型】

1.热带地区全年高温,但不同的地区降水量差异很大,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2.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和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或一侧

全年高温,一年有干湿两季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的印度半岛(南部)、中南半岛(东南部)

全年高温,有明显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内陆地区

全年炎热干燥

3.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南美洲;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非洲;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非洲。

【温带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六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和气候特征: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

—35°

之间大陆东岸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

—40°

之间大陆西岸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北纬35°

—55°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纬度大陆内部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夏季稍多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

全年温和湿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半球较高纬度地区

冬季慢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

【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1.寒带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两种类型。

冰原气候分布在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一些岛屿上,气候特点是终年严寒,被冰雪覆盖。

苔原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带,气候特点是长冬无夏,地面生长着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

2.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3.读“世界主要气候分布”图,填出气候类型:

(1)填出气候类型:

A是热带雨林气候,如右图图①。

B是热带草原气候,如右图图②。

C是热带沙漠气候,如右图图④。

D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如右图图⑨。

E是亚热带季风的季风性湿润气候,

如右图图⑤。

F是地中海气候,如右图图⑥。

G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如右图图⑦。

H是温带季风气候,如右图图⑧。

I是热带季风气候,如上图图③。

J是高原山地气候。

K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L是冰原气候(或寒带气候),如上图图⑩。

(2)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3)我们石屏所属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5课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