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优秀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74456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优秀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就这样,他怀着信念与梦想,永远在路上行走,流着汗水和鲜血,为后人多流下几条可以走的路,希望有朝一日,能有人找到一条路,通向他心中坚守一生的梦想。

可是,我不禁惭愧了。

今天,我们还有多少人记得先生一生的奋斗,并继承他的精神,继续上路前行呢?

先生死了,仍在行走;

我们是生者,难道可以抛下这行走的责任吗?

不,绝对不能!

我们不能在原地徘徊,沉迷于物质的世界,醉生梦死虚度一生;

也不能循着套路庸碌一生。

前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路,但我们不能仅仅循着那些路前进。

一个民族永远需要孤独的先行者,拆下肋骨当火把,在他们从荆棘中开辟出来的新路上,照耀着人们前行。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责任需要自己去承担,我愿做这样的先行者。

【点评】本文先写“过客与路”,然后写“鲁迅与路”。

“过客”与鲁迅,既存在着文学形象与作者的关系,又有人格上的相似点,两者联系得非常巧妙;

过客所行之“路”,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为鲁迅所行之“路”作了恰当的铺垫。

试想如果把开头两段去掉,效果如何?

也许会大大地削弱对鲁迅这一“孤独的先行者”形象的表现力。

最后几段也是神来之笔,作者联系现实,针砭时弊,写当代人文精神和责任意识的缺失,从反面突出了鲁迅“先行者”的形象,从而升华了本文的主旨。

另外,对鲁迅《过客》一文的演绎,对“救救孩子”和“肩住了黑暗的闸门”的引用,远远超出了一个中学生的正常阅读范围,这说明作者非常崇拜鲁迅的崇高人格和伟大精神。

正因为如此,所以本文感悟深刻,感情真挚,容易让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点评人:

李仁甫)

人与路(墙上的青苔)

墙上的青苔爬得老高了,湿湿的空气了仿佛也夹杂着几许青翠。

这是一条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青石板路,这样的路也许也快要绝迹了吧?

路并不很狭窄,当然更算不上宽敞。

高高低低的石板以及碎碎的石子把蜿蜿蜒蜒的路引向一个又一个拐角。

我忽然想起了戴望舒,想起了他的雨巷,想起了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我也好想撑起油纸伞,独自徘徊在这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条青石板路上,是否也承载过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的优美、踌躇又轻灵脱俗的步履?

几十年前的这条青石板路,是否也如现在这般寂寥与感伤?

一定会有一群顽皮的孩童嬉笑着穿过,我想一定会有几个老奶奶互相搀扶、步履蹒跚地走过,我想一定会有背着绿色邮包的邮递员飞快地骑过,我想一定会有匆匆忙忙的送报少年跑过,我想,还有,一定会有无数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轻盈地“飘”过……

我忽然仿佛听到了一声声响亮又朦胧的脚步声,我仿佛看见了一双红色的高跟鞋,虽明却不艳,她穿着一条红底白花的旗袍,那碎碎的白花竟与白线勾织的披肩那样的相称,她婷婷地走过,脖上的珍珠摇曳,乌黑的卷发是江南如梦的情丝,她走过,遇上了拿着油纸伞,独自徘徊的戴望舒,她走过,走到这条青石板路的尽头却又忽然消失不见……

这样素雅,这样忧伤的青石板路,是否承载过无数文人的心声与愁思?

一定有落魄的书生走过,一定有忧国忧民的文人走过,一定有思乡的游子走过,一定有多愁善感的诗人走过……

我忽然不住地思忖,是那悠然寂寥的青石板路成就了中国人,成就了中国历史,还是那无数文人的吟唱,无数泛着水乡湿湿的味道,又充满温情的普普通通的人物景物构筑了古老又充满意蕴的青石板路?

人与路,究竟有多少斩不断、理还乱的纠葛,究竟有多少萦回缭绕的情愫?

中国的文化史,本是一张张泛黄的、记载着人与路的照片,也许还有湿湿的空气,青翠的青苔……

是路承载着人,还是人构筑路?

答案也许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正是这深沉温婉的路,与这多愁善感的人,才使一部部水乡文化源远流长,才使中国的文化史熠熠生辉,才使中国的历史永远记载着人与路、路与人之间伤感又惆怅的情丝!

【点评】开头不凡,作者先用诗意的笔触,描写了一个关于“青石板路”的特写镜头,而“一个又一个拐角”非常巧妙地引出了在上面走过的一个又一个人。

接着,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表现那些在青石板路上走过的人,既写戴望舒,又写无数文人;

既写丁香一样的姑娘,又写其他无数的行人;

既写一个“高跟鞋”,又写无数个“飘”过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最后作者使用了好几个“是……还是……”的选择问句,不断强化“人与路”的主题。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全文章法之谨严。

设若没有最后三段,本文要逊色许多。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三个选择问句,层层深入,不仅把“人与路”的关系阐释地非常准确,而且把这一问题上升到了“文化”高度来理解,呼应了开篇“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修饰语。

这样的立意,显得独特、新颖、高远。

人与路(微风)

微风。

怀着崇高的敬意登上泰山的石板路,它以亘古不变的沉稳教导我登上山之巅,一路上,有人教我吟诵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细雨。

在轻柔的黄海之滨,以一种旷达的胸襟,踏在波涛冲刷出的洁净上。

是其波澜不惊,是其不择细流,在我人生的道路上铺上“有容乃大”。

清晨的阳光洒在宁静的书上,铺成了一条清幽、无边的路,走在这条宽广的路上,我看到很多,很多。

我看到王维从深林中缓缓走来,带着微笑,带着禅意,轻轻吟诵: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顿时,一轮明月由心中升起,照亮了人生幽暗的道路,一股清泉由心底涌出,洗去了我尘世中的烦躁。

走在这条禅意的道路上,我用深情的宁静俯视它,用恬淡去亲吻它,用真诚去抚摸它,因为,我足下的路——平淡,幽远。

我看到了一位面目丑陋的人坐在古老的钢琴旁。

莱茵河的水流到一条偏僻的路旁,静静地听这铿锵激昂的《命运》,银白的月光泻在旧日的琴键上,轻轻地听贝多芬深情地弹奏着这一曲《月光》。

我,一位懵懂的女孩,走近这伟大的音乐天才,怀着诚挚的热情与景仰。

我看到了一条弯弯曲曲、荆棘丛生的路,一位旷世奇才用其痛苦的一生铺成的路。

尽管的天才征服了世界,尽管维也纳的精英将其视为国宝,尽管皇亲国戚对其礼让三分,他仍用他那睥睨一切的手指弹奏着孤苦的一生,他的鞋已破得上不了街,仍旧,他用其双脚踏成一条通向全世界的路,它叫《欢乐颂》。

怀着感动,泪水不觉湿润了那一张发黄的扉页,我的路,再一次悠远,我的生命之路,更踏实,更坚硬。

走在生命的路上,总是充满了复杂,而这些复杂,最终汇成一条成熟的、充满人生哲理的路。

当徐志摩“挥一挥衣袖”,走在康河的路上,我用其依恋填满了无情;

当史铁生用他的轮椅滚动在通向地坛的路上,我借他的意志摆脱了散漫;

当托翁走在寻找“人性真谛”的路上,他对我说:

“人类的幸福才是最伟大的幸福。

”顿时,我感觉肩上并不是那么轻松。

我要走的路很长,很宽。

我的道路,用一份清幽去洗,用一份毅力去泡,用一双稳重的脚踏下。

薄如蝉翼的阳关洒在身上,百灵鸟啼唱,生命,走在路上,一路芬芳。

【点评】本文联想丰富,想象大胆,字里行间凸显出无数的路:

杜甫所登的泰山之路,王维所走的禅意之路,贝多芬所辟的荆棘之路,徐志摩的康河路,史铁生的地坛路……看起来,这些“路”之间联系不大,作者用笔杂乱无章,但由于有第5段的总纲来支撑,一切又显得合理、紧凑——路“我看到很多,很多”,但都来自“宁静的书上”,原来是作者读书时眼前浮现出了无数的路。

本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诗情画意。

开头先不写自己看“宁静的书”、想“无边的路”,而是展示了微风中的泰山路和细雨中的海滨路两幅诗意浓郁的画,引人入胜。

在表现贝多芬所走的荆棘之路时,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比如写莱茵河的水“静静地听这铿锵激昂的《命运》”、银白的月光“轻轻地听贝多芬深情地弹奏着这一曲《月光》”,这既有美好的视觉效果,又有诗一般的意境。

人与路(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站在喧嚣的历史舞台,叩问际会的风云,聆听先代哲人的足音。

同是华夏文坛上的巨人,陶潜、屈子、李白却走出了不同的人生之路。

究竟后人应沿着何人的路前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

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

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

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

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

“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

”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

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我放弃了归隐之路。

”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

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

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

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

屈子之路虽壮,却承受不了沧桑重荷。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

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

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

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

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

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

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陶潜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志趣的表现;

屈子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个性的张扬。

而李白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乐观的写照!

我将沿着李白的路往前走,无论路上有多少荆棘,我坚信,只要一直在走,脚下总会有一片康庄大道!

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路,我将沿着李白的路……

【点评】杰出的人开辟出路,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获得了路的冠名权:

归隐属于陶潜之路,死节属于屈原之路,达观属于李白之路。

也许一切路都被他们创造了,一切人生模式都被他们代表了。

后人似乎只有“沿着”的份,于是本文的立意就在于“选择”了。

这是本文构思上的独特之处。

作者就是在对陶潜、屈子、李白所代表的三条路的褒贬之中完成了自己的选择和对“人与路”的诠释。

既然“典刑在夙昔”(《正气歌》),那么作者在表达上就大量地引用陶潜、屈子、李白诗文里的话,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考场上能够旁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很不容易的。

弯弯的道路在延伸

当再一次不经意地回首曾经的足迹,我看到的是一行并不笔直的脚印,弯弯曲曲。

脚印印在校园满是雪花的道路上,我想,冬天里的脚印最清晰,难耐日子里的足迹最坚定。

没有东西让我沿着直线行走,毕竟那不是探索。

其实弯曲的足迹也未尝不值得欣喜,只要它们没有中断。

曾经的校园我是那样熟悉,今天的校园如故,虽然树又换了一茬新叶,花又开过了一个春天。

匆匆地行走于求学路上,我从来没有驻足回首,因为匆匆的我只是急急地赶路,却失去了自己的方向。

而今,弯弯的足迹总让我思索。

行走的路上,生活的路上,我们没有一双慧眼让足迹不弯曲,可是我们有力量,我们有心让这弯弯的足迹延伸。

不是吗?

执著坚毅的人总会有志走过属于自己的路。

于是,我又想起了张羽,如今的他已是《东方时空》的主编和主持人,可是有谁知道在进军《东方时空》的路上他是怎样一路地走来。

就读于北大新闻系的他曾经为进入这样的学府而骄傲,然而人才济济的北大学子中,他只是一名不起眼的学生。

他的梦似乎有些破碎,一落千丈的痛心让他漫无目的在求学。

可是人总该面对现实,找到自己前进的路,于是他苦练口语,要想在新闻界立足,他必须有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他进入校园广播站,然而他的压力更大,他试尽了一切方法办好广播站工作,可以说那是一段并不笔直的路,因为他需要不停地摸索,从小小的广播站中求知,磨炼自己,总结经验,成功后的他在回忆那段求学时光时,竟为自己曾经地那股冲劲叫好。

他说,他并没有把握能脱颖而出,可是求学的路本身就不平坦,况且一切的机遇都只能在探索中遇到。

我佩服张羽,他的成功让我看到了其实前方的路值得我们去探索。

可能我也会像他一样有一段弯弯曲曲的道路,和他一样在为自己的目标跌跌撞撞地前行,同时我也会和他一样不顾一切去让我的足迹延伸。

我想求知的路永远是漫长的,我们该怎样走完,这只能依靠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当我们重读一些成功的求知者的历程,我们便会知道那弯弯的足迹所代表的含义。

弯曲中,我们曾经没有停留,我们曾经用尽能力在前行,我们曾经满怀求知的激情。

美在尽力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

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

——毕淑敏

人总是那么奇怪:

茫茫雪原上,留下坚定笔直道路的人总懊悔错过了沿途灿漫的风景,行色匆匆;

一路弯弯曲曲赏尽风景,尝尽生活滋味的人又抱怨自己人生为何走得如此艰难,为何那句“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未渗透人心?

奇怪的人们望着身后的那一串或直或曲,或深或浅的脚印而迷茫而思索。

其实,勿须懊悔,勿须抱怨,抑或笔直而辉煌,抑或蜿蜒而惨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雪原上留下与众不同的那份全属自己的道路,你就坐拥了人生的美丽。

还记得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过他自己走过人生的一句贴心感受: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尽吾志”即尽自己最大努力,则可以无悔矣。

而“力足以至焉”而不至,就会同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

卡特为人嘲笑。

1946年,年轻的吉米·

卡特从海军学院毕业后,遇到了当时的海军上将里·

科费将军,将军让他随便说几件自认为比较得意的事情。

于是,踌躇满志的吉米·

卡特得意洋洋地谈起了自己的海军学院毕业的成绩:

“在全校820名毕业生中,我名列第58名。

”他满以为将军听了会夸奖他,孰料,将军没有,反而问道:

“你为什么不是第一名,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

”卡特满脸惊愕,继而,羞愧得脸红。

后来,吉米·

卡特牢牢记住这句话,每走一步,每铬上一个生命脚印,他都问自己:

“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

”正因为这样,他不再在乎脚印的直或弯、深或浅,只要每一个脚印里留着奋斗的力量,只要每一段人生路上都洒满了努力的汗水,只要蓦然回首人生的时候,能摸着自己均匀跳动的脉搏说一句:

“我努力了”。

他就满足了。

有时候觉得人生总是走得很累,迈步之前要选择岔口,立起航向,每走一步,要调整步伐,要追赶前列,走累了歇歇的工夫里,又忍不住回首看看人生路上的那一串自己的脚印,与他人的一比,或许弯得人心颤,浅得人心酸。

头脑不免闷热,眼前也甚迷茫,那一句“道路该怎么走”扯得神经发酸,那么想想虽然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拾着破烂却能骄傲地说“劳动了就是美的,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就无悔”的叶辛夫妇,那么想想走过高考落榜阴影,尽全力办起芳香四溢的馨园主的孙长亮,那么静心念念那句“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飞过”的佳句。

用真心演绎生活,尽全力走好每一步人生,那你的道路就是美的极致。

人与路(我是人吗?

人与路

我是人吗?

我不是,我是人形的鸟。

我走路吗?

我不走,因为我会飞翔。

本来我想以“零分”结束最后的考试,可是想飞的我看到这个题目心动了。

所以,这作文不能空着,我要放弃倒数“状元”的“耻誉”了。

人要走多长的路才可称之为人?

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哪个哲人能够回答?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这话听得厌了;

“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这话说得怪了。

我说,人的路,没有起点,没有终点,没有曲线或直线,我们脚下踩的是土壤是水泥是柏油是地板,或是一具具被同伴们掩埋的同伴的尸体。

有人说:

人活着干嘛,找出路?

活在这个世界上,去吃去喝,去学习去工作,去出人头地,去生去死,去演绎生命,去……

活着,不代表存在;

感情,同虚幻的梦一样;

真理,是谎言的叛徒;

世界,一个供人们游戏的场所;

人,一种会思考和说话的生物;

路,看不见,摸不着……

谁说得对?

我眼前只想到高考,高考,我放弃,因为它荒唐,我用我的哲学结束这人与路的作文:

  题,好烂好烂

  大学,好远好远

  我的心,好乱好乱

  我的世界,好烦好烦

  今天走的路,好难好难

  往后我的生活,好办好办

  完成最后的考试,好惨好惨

  爸爸妈妈和老师,我不是混蛋!

  (改卷老师,给我零分无所谓。

时间早着呢,接着写。

我还是人形的鸟儿。

我想变人。

所以,今天试着做第一次飞行。

我好害怕。

我害怕翅膀张不开。

管它三七二十一,我飞,想飞就飞,飞得荣耀,飞得漂亮,飞出人样儿。

飞出这试卷,飞出这考场,飞出那“耻誉”,飞出那些“有人说……”!

栽了,栽了,我要栽了,我的羽毛飞离了我的身体,我的翅膀动不了了,身体也变重了,我要栽了……

栽进大海了吗?

栽进峡谷里了?

难道栽到了“路上”?

天啊,我栽进了……里,这太可怕了。

好了,明天试我的第二次飞行。

[简评]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另类作文”,比不上前面的规范的优秀作文,但有教学研究价值。

推荐它,似乎需要一点“勇气”。

匆匆一瞥,这位考生委实有些“玩世不恭”,竟敢在庄严的考场上写这种文字!

细细揣摩,他有自己的“苦心”,他要用近乎“荒诞”、“后现代”的笔墨,来探究一个相当要紧的人生课题——“人要走多长的路才可称之为人?

”是的,“从猿到人”是一条十分漫长的道路。

“石猴”孙悟空想变“人”,变来变去还是夹着一条猴尾巴。

“石兄”贾宝玉在“树倒猢狲散”的封建末世,想直立为人,也不太成功,最后只好“悬崖撒手”,“归彼大荒”。

当今如何呢?

此文提出了几种“有人说……”,足见“变人”的历程还在“进行时”之中!

没有那么多不知“耻”的“人”,就不会倡导全民族向“荣誉”进军!

所以,我们认为此文的立意还是稳当的,可取的,它明确提出了要“飞得漂亮”,要摒弃“耻誉”。

由于作者写作时“跳荡”不已,故在发表时由我们加了一点“连缀词”,使它的思路更清晰一些。

当然,就广大考生而言,这不是“效法”的榜样,因为这是高考作文中的一条“险路”,弄不好真会“栽”了。

(何永康)

人与路(想到路)

想到路,眼前挥之不去的,只有阮籍。

是他,驾着破旧的牛车,一坛酒,独自驶向城郊。

路旁,奇花异草,奇峰怪石,他视而不见,投以白眼。

上方,落单的飞雁凄凉鸣叫。

此时,牛车停了,老牛回过头来,仿佛在说:

“没有路了,该往哪里走?

”他无奈,只有无奈地答道:

“路在哪儿,我怎知道?

”说罢,取瓢捧起浊酒,喝罢,继而大呼,继而大号,最终一把辛酸泪,沿原路而回。

此所谓,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只不过没有路罢了,为何痛哭?

他哭的不是眼前的穷途,而是人生的穷途。

这条路上,笼罩的是东晋司马集团的阴影;

这条路上,洒下了多少眼泪!

为慈母,慈母身亡,他号哭,即使吐血数升;

为好友嵇康,嵇康被斩,为正义而被斩,他开始是沉默,当行刑前,嵇康弹起空前绝后的《广陵散》,他只好大哭,用泪,用心泪为友人送行;

为陌生的兵家女孩,女孩美丽而具才情,未及出嫁,染病身亡,他冒冒失失地奔向灵堂,用泪为美好的生命饯行。

这条路,满是眼泪。

泪流尽了,路上只有沉默,沉默得有些吓人。

当名士裴楷前来拜访,他只报以白眼。

裴楷明白,阮籍的人生之路早已超越了礼义的范畴,而他本人仍在礼义之内,所以裴楷只好,也只能按礼义之数,向阮籍作揖三次,然后离开。

是的,阮籍人生之路上的亲人,旅伴,还有那些美好的生命,都已消逝。

他只能将沉默这件外衣披上,抵御寒风,来自人世的寒风。

接着,踽踽独行,移向自己的路的尽头。

这条路,我们难以体味,只能用“猖狂”将他形容,形容成一个远离尘嚣远离人世的繁杂的陌路人。

世人用冷眼审视着他,看他一个人在路上表演。

然而,我们怎能知道,这出表演包含了多少眼泪,多少辛酸!

在他身后的路上,抛下的是世俗的指责,世俗的猜疑……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希望能坐上他的牛车,同他一道奔向城郊。

还是在青草杂生处,我会跳下,为他拔除野草,拔除他路上所有的杂草。

然后,打一下牛背,让牛载着他在自己的路上继续前进。

而我,在这条路上,会望着他的身影,面向夕阳,诚恳地弯下九十度。

为他,也为这条路。

[简评]今年写“阮籍”的考生老多。

撞车了。

但此文不是“故事新编”,它在夹叙夹议中评说了阮籍的“猖狂”抒写了自己的独立见解,颇有力度和深度。

作者文笔洒脱,“识”、“色”兼备;

结尾的抒情,沉着而又寥廓。

(郁炳隆)

人与路(我带着你的梦)

我带着你的梦,牵着你的遗愿回到了你离开时的小巷,立在你走过的路的一头。

这条巷好深,深得令我心中略显凄凉;

这条路好长,长得令我看不到另一头。

我有些胆怯,有些犹豫,更有些徘徊。

我不清楚,是否因为你的走过,才有了这巷中的深路,也可能因为我的到来这条曾经的路又重现,我决定为自己,也为你走下去,踏上这条寻梦路。

一切照旧,江南依旧鸟语花香,江南雨巷照样迷人。

我竟信了你,撑着把油纸伞,头上戴着玉牙叉,就像陈逸飞的《丽人行》那样。

我走了进去,踏上你来时的路,带着迷惘,四处寻觅。

希望替你寻到那位从雨巷深处走来的丁香一样的女子,告诉她你的梦与愿望。

尔后,依然从我身边走过,来不及回来,丁香一样的女子早已消逝在雨巷的尽头,可我仍站在你走过的小路上,重温着当初你的遗憾。

我踏着你的路,带着你的梦回来了,一切仍是原样。

他们大概看出了我与你的相似,同样青涩的脸庞与深邃的眼神,他们脸上写着惊愕,可他们又摇头了:

“你不是他,他不一样”。

是啊,我怎么可能会是你呢?

你永远是位多情的诗人,为了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抱憾终生。

我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位,因为了解你,深知你,所以愿意替你追寻,走上你的路。

即使我有着与你一样的性情,一样的性格,或许眉宇间也有你的气息,毕竟,你是你,我是我。

你的路,我有何资格重踏?

我的路,仍在等着铺平。

我决定离开,离开你的路,你的江南雨巷,不想看到你的故人看我时那种惊愕而又失望的眼神。

你和我都要明白:

路过的人只是一阵路过的风。

该放下的都让我们放下,你我的路不会有交点,我们永远都是两条平行线,两条孤立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