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复习整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1736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工作复习整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组工作复习整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组工作复习整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组工作复习整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组工作复习整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组工作复习整理Word下载.docx

《小组工作复习整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工作复习整理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组工作复习整理Word下载.docx

[美国]特斯兰德和利瓦斯:

1.组员拥有知情权。

2.明确保密的原则和措施。

3.社工必须经过一定培训和教育。

4.在特定情况下,社工遇到问题时可接受督导和咨询。

5.经过筛选决定组员形成小组后,要确保组员的需求能够在小组中得到满足。

6.社工有责任协助组员达成治疗目标。

7.组员在小组中必须得到保护。

8.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组员。

9.社工不能利用组员来达到个人目的。

10.社工有责任对组员进行及时评估和跟进,以确保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

中国开展要重视:

1.程序性原则。

程序性指的是小组工作者要具备专业知识背景和个人能力。

2.知情的原则。

3.保密原则。

要向组员解释清楚生命权和隐私权之间的关系。

4.尊重组员的原则。

5.理论联系实务的原则。

小组工作实务指南

1.自我洞察力和反思性。

2.量力而行。

3.明确自己设计的小组类型。

4.发展出一个筛选标准。

5.小组开办前,告诉组员小组对他们的期望,鼓励他们制定协约保证实现个人目标。

6.让组员明白在小组中可能会采用的新技术和治疗方法,并要求他们积极参与。

7.明确小组的重点是什么,并围绕重点来选择工作方法。

8.理论联系实际,及时了解小组工作研究动态。

9.要及时告诉组员小组过程中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危险因素。

10.不要将个人的价值观强加给组员,要尊重组员的能力,理解其价值观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并保证组员之间的互相尊重。

(P24)

社工选择技术时的原则:

1.社工要对自己所运用的技术非常熟悉,一定要有过个人体验,或在导师的督导下使用过,知道如何处理由此产生的情绪反应。

2.所用的技术主要是帮助组员发泄其内在的负面情绪,进一步深入自我探索,不能引起组员的不舒服,使他们感到无能。

保密的相对性:

第三章小组工作理论与小组动力

了解需要理论、社会学习理论、镜中我理论、交流分析理论、系统理论等理论知识在小组工作中的运用:

一.需要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帮助小组工作员把握小组的方向。

2.帮助小组工作员明确小组的目标。

3.帮助小组工作员更好地理解组员的互动关系。

对组员需要的重视与满足!

注意对不同层次需要的满足!

“合群”是人的基本需要!

二.社会学习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组员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可以获得改变,形成新的行为方式。

2.小组可以提供丰富的替代化资源。

(组员间分享的经历,经验的材料)3.学习过程中认知的重要性,组员具有能动性。

小组蕴藏较大的潜能和发展的可能性。

三.镜中我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有机体。

2.小组工作所提供的密切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帮助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3.重视首属小组的作用,特别是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四.交流分析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1.对早年经历的探索;

2.小组可以提供一个互动的情境促使成员的积极改变。

五.系统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启示:

小组是不同的互动元素所组成的系统,组员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每一个组员的决定都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活动。

整合、适应、目标维持和目标实现四种功能是小组成功维持的重要原因。

小组总是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

小组具有发展周期。

小组动力的涵义与基本要素:

涵义:

小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参与小组生命发展的各种复杂力量及其交互作用和方式,这个过程包括小组的形成、启动、发展、成熟、落幕、结束、跟进等所有过程。

基本要素:

(一)静态:

1.机构(机构性质、主要服务对象、服务理念、物质资源对小组性质有影响,对小组过程的影响:

通过工作人员来完成)

2.小组特性:

小组类型,小组的原理:

工作开展的理论准备,小组的目标:

小组工作的方向

3.领导者个人特点:

(成功组长的特征)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拥有自爱和自信;

敏锐的自觉;

具有自我肯定;

投入并参与;

个人的协调和表里一致;

愿意做典范;

愿意接触和面对个人的需要;

清楚了解个人的价值观;

信任小组过程的功能;

保重自己,不断更新成长;

个人力量与勇敢。

4小组成员的特性:

社会背景、年龄、性别、人格特质。

(对工作对象的情况进行特别考虑,进行慎重筛选)

(二)动态:

小组的领导方式与形态,小组气氛和凝聚力,,成员的参与,沟通模式,冲突和冲突的解决模式,小组的成文和不成文规范,小组的决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

小组发展的阶段特点和任务、小组的评估。

小组动力的基本观点

1.团体凝聚力:

高凝聚力的团体能提高成员的责任感。

2.团体压力与团体规范:

求同压力对团体成员的影响。

3.个人动机与团体目标:

对团体目标的接受程度会影响成员行为的积极程度。

4.领导与团体功能:

领导方式与团体成员内在活力的调动有密切关系。

5.团体的结构性:

当一个团体在其成员之间的关系安排上获得一种稳定性时就拥有了结构。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

了解三大模式在目标、小组特点、组员特点、工作者角色、优势与局限等方面的区别:

小组工作模式:

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有着特定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式的、相对稳定的、规律性的小组工作存在形式。

一.社会目标模式:

1.目标:

培养社区归宿感,实现社会整合。

意识的唤起、能力的发展、领袖的培养

2.小组特点:

强调通过目标的实现来培养成员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推动社会变迁。

3.组员:

所有社会公民,尤其是弱势边缘群体。

4.工作者:

倡导者、使能者、资源提供者。

5.实践原则:

组员自决、民主参与、成员共识和任务达成。

6.优势与限制:

优势:

符合社工追求社会公正和社会关怀的初衷、能赋权社区。

限制:

过分依赖意识形态、忽视个人。

二.互惠模式:

使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和互相依存中得到满足。

有共同目标的互助系统。

强调平等。

协调者、使能者。

启发组员主动思考问题;

澄清角色,订立契约;

提供信息、协调关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6.优势和限制:

注重成员潜能和互助、利于成员能动性的发挥、避免外界价值对成员的干预。

个别化的关注不够、工作者权力不足。

三.治疗模式

帮助个人通过小组达到心理、社会与文化的适应。

2.小组:

再教育小组。

通常在情绪、行为、人格等方面有些障碍。

教育者、心理学家、临床社工。

对组员资料作详细收集;

订立明确的协议;

确定小组理论倾向;

与小组之外的关系进行联络

6.优势和限制优势:

理论丰富,工作者影响力较强。

限制:

医疗模式过分浓厚

四.发展性模式

宣泄负面情感,发掘内在能力,提高个人社会功能。

2.组员:

有困难的、面临危机的、或者寻求更大自我发展的人群。

3.工作者:

组织者、关系协调者。

4.优势和限制优势:

能广泛运用,组员没有压力限制:

缺乏科学性

社会目标模式:

重视环境对个人问题的在。

互惠模式:

重视人际互动过程对个人的影响。

治疗模式:

重视个人对自身问题的责任。

发展模式:

个人没有问题。

第五章小组的领导

小组领导:

静态:

指小组领导者,即在小组运作过程中,负责组织、带领和引导小组成员走向和达到目标的那个人;

动态:

是指领导小组过程,即带领小组努力达到目标的过程。

小组领导的方式:

1.专权式:

小组领导者以权威自居,将推动小组的主要责任寄托在自己身上,小组的动力大都围绕小组领导者产生。

2.民主式:

小组领导者鼓励组员参与和各尽所能去分担和完成小组的任务。

3.放任式:

小组领导者给予每一位组员最大限度的自由去决定小组的目标和方向。

协同领导与同侪领导:

(一)协同领导:

在小组工作中,由两个工作员分享领导权。

1.协调领导模式:

1)新手模式(学徒模式)2)分担模式:

两位领导者地位平等。

3)交替领导模式

2.协同领导优点:

1)小组成员能够得到更多的注意、了解和照顾。

2)可以彼此互补。

3)可降低偏见发生的可能。

4)可以提供两种性别角色。

5)可能增加小组内在动力。

6)便于示范。

7)彼此可互相支持。

8)可减少自身的盲点。

9)可以同时处理不同的情况。

10)可增加工作的客观性。

3.限制:

领导者必须是可共同相处、互相信任、尊重和喜欢的;

理论方法不互相对立;

能处理好竞争关系;

成本较高。

(二)同侪领导:

从小组成员中产生一位领导者去带领其他组员的方式。

作用:

小组发展过程的成果;

可以激发小组动力;

减少机构的投入;

领导小组的谈话技巧(尤其是促进和干预技巧):

(一)语言运用基本技巧:

语调、语速、声音、吐字、思维等。

(二)基本技巧(支持性技巧):

指工作者通过身体及口头语言的表达,令案主感到被尊重和接纳的一系列技术,主要有倾听、同理心(反映)、澄清、总结、微型演讲、鼓励、自我表露、基调的设定、识别同盟者等。

1.积极倾听:

包括能够专注于说话者的语言和非语言的信息,也包括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途径让倾诉者了解你的倾听和关注。

1)用耳朵听;

2)用眼睛观察;

3)用大脑对听到的、看到的进行分析、判断;

4)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

2.反映:

同感的传达过程,复述成员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并揭示内容背后的情感。

1)对某个组员的反映;

2)对两个或更多组员的反映;

3)对整个小组正在经历的事情的反映

3.微型演讲:

为小组提供信息。

1)有趣的;

2)小组需要的;

3)简洁明了的;

4)信息准确;

4.基调的设定:

小组情绪氛围的设定:

不成功的基调:

敌对、乏味、令人沮丧、混乱。

成功的基调:

温暖、有趣、鼓舞人心、严肃而关怀。

5.眼睛的应用

寻找非语言线索;

帮助发言成员与其他组员进行目光接触

引导成员透露内心世界;

对成员谈话进行控制

6.识别同盟者:

寻找有帮助的合作成员

(三)促进和干预技巧:

引导互动、融合、对质。

二、促进和干预技巧

1.引导互动的技巧

1)联结:

把组员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联系起来,促进他们的沟通与交流。

2)阻止:

避免小组成员某些不适当的言行。

3)设置活动边界:

围绕主题展开活动。

2.融合:

条理化的过程。

1)综合:

通过对组员外在言行的综合分析,挖掘出内在的、所隐藏的东西。

2)摘要与聚焦:

对所讨论过的问题和重点作简明回顾,以增强小组活动的整体感。

3)分类:

对复杂问题进行梳理。

3.对质:

在适当情形下,小组领导者对成员的软弱、盲点、内心矛盾和冲突做直接的接触。

1)对质小组2)对质个人

小组领导容易犯的错误

1.关系陷阱:

单向关系,即工作员给予,组员接受,(实质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2.受伤的工作员:

个人经历的潜在影响。

(工作员的个人经历造成的潜在影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会发生工作者利用机构和案主满足自己需要的情况,造成一些伤害性的关系)

3.自恋的陷阱(不切实际的想法):

渴望治疗所有人、了解所有人、爱所有的人、被所有的人爱。

4.反情感转移:

被案主所激发的潜意识反应。

(小组领导者提高自我察觉能力,避免发生,否则,助人的关系将不再被用来解决成员的问题,而是成为领导者满足自己未被解决的需要和问题的工具)

5.情感枯竭:

麻木、无动于衷的情况。

第六章小组的沟通和冲突

沟通:

两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1.认知层面:

信息的传递过程2.行为层面:

信息的反馈过程。

小组的沟通方式:

1.链状沟通:

组员只能与自己左右的组员进行沟通,初期常见。

反映出小组的组员之间的关系和小组的成熟度。

2.丫状沟通:

组员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反映了一种控制和被控制,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3.轮状沟通:

沟通通过处在核心位置的人来完成,形成了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4.环状沟通:

沟通比较充分,没有一个明显的领导存在,控制关系与领导关系不明确。

5.开放式沟通:

最不具备结构性的沟通,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反映了小组的凝聚力和组员的参与热情,这是小组的最佳沟通模式。

小组的沟通障碍:

1.发讯人

认知层面:

理解有误;

表达有误等。

态度层面:

排斥、仓促、言行不一等。

行为层面:

时间、地点、方式、语气等有问题。

2.收讯人方面

不明语意、自以为是等。

心不在焉、不愿意听等。

身体疲劳、假装听等。

影响小组沟通的主要因素

1.组员在小组中的位置2.小组的座位安排3.小组的工作目标性质4.沟通技巧

冲突:

互不相容的争议性行为。

相互作用的各方由于资源、利益以及价值体系的差异等所引起的矛盾、对立和争斗的过程。

冲突的作用:

1.消极影响:

削弱行动力、削弱小组目标的努力,破坏凝聚力、影响成员情绪。

2.积极影响:

激发创造力;

提高决策水平;

增加小组的向心力;

重新评价自己。

一、解决冲突的一般性策略

1.谈判策略:

协商的方式。

2.顺应策略:

一方牺牲自我(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运用,也不是什么人都会采用)。

3.进攻性策略:

权力支配。

4.妥协式策略:

对各方有利。

5.回避式策略:

冲突微不足道或冲突过于激烈。

二、解决小组冲突的原则(从冲突解决的过程来看)

1.分析冲突原因:

沟通技巧、个人性格、价值观冲突、小组规模与结构等因素。

2.全面了解冲突表现:

谁引起、冲突原因、如何引起、程度怎样等。

3.确定干预冲突策略:

多种策略的运用。

4.帮助组员运用谈判技巧:

让组员说出自己的需要、感受、理由,理解他人的处境和观点,找出能使双方获利的选择,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三、小组工作者解决冲突的个人技巧

1、保持良好的沟通;

2、积极聆听;

3、及时提供反馈;

4、发展有利的关系,即公正、信任与合作的关系。

5、真诚的面对冲突。

第七章小组结构

小组的构成要素(静态结构要素):

静态的结构要素+动态的过程要素(过程决策,领导,沟通,冲突,次小组,角色,孤独者,凝聚力,规范,文化)

静态结构要素:

内部构成要素(小组、成员、工作者、目标、协议、活动节目)+外部构成要素(机构,规模,时间,空间)

内部:

一.小组:

积极作用:

情感归宿;

改变个人;

培养技能;

休闲娱乐;

获得援助

小组研究:

深刻认识小组并评估组员的真实需要。

研究提纲:

小组历史;

小组特征;

小组成员;

工作者和小组的关系;

小组活动节目;

目标;

发展阶段

二.成员:

对成员的认识:

年龄(心理特征、互动方式)、性别因素、问题的相似性、成员的行为等。

对成员的协助:

帮助组员了解行为是否合适;

充分协助组员;

发挥组员领导才能(重视“赋权”);

协助适应困难的组员;

协助组员的转介工作。

三.工作者(专业伦理+专业知识和技巧)(工作者与组员的区别)

1.职责:

提供服务。

2.角色:

根据小组的特点及发展阶段而变化。

3.应具备能力:

评估需求、协调关系、分析小组情况、参与小组活动、处理小组情感、设计和发展小组活动、利用机构和社区资源、评价和总结等能力。

4.素质:

同理心、真诚、公平、保密、尊重、接纳等。

四.目标:

1.小组目标:

融合了机构、工作者、小组成员、小组等多方面的考虑。

2.目标管理:

目标的确立、目标的实施(考核与控制)、目标成果的评估。

五、协议:

目标阐释、达成目标的方法、维持小组活动的承诺、参与活动的规则、费用问题、违约责任等。

提示:

对于封闭式小组来说尤为重要。

六、活动节目

1.需考虑的问题:

节目内容、表达节目的工具、节目的目的。

2.节目设计或选择标准

1)成员:

智力、体力、情绪、社会行为等。

2)小组:

学习发展、目标达成、氛围等。

3)机构:

机构设备、健康与安全等

4)社区:

社区认同、社区关系改善等。

外部:

一、机构

1.机构的种类:

中国:

政府的社会管理机构:

民政部门。

准政府机构:

工会、妇联、共青团等。

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社会福利组织。

国外非政府组织。

2.机构对小组工作的影响

制约小组目标和决策

决定工作方法

提供小组资源

组员资格认定标准之一

决定工作者的地位和角色

机构人际关系影响工作者的情绪和态度

3.工作者和机构的关系

充分了解机构的目标和功能;

了解机构的宗旨、发展过程;

了解机构的政策;

了解机构成员的关系;

积极参加机构活动。

二、规模:

小组确立依据:

1.可以相互看得到对方且能清楚听到声音。

2.小组能够让组员彼此充分参与、认识和互动。

3.能够被工作者所掌握,但又有工作效率。

4.如果小组必须增大,就需进行分化。

5.开放性小组要防止小组离散。

三、时间

小组的期限:

整个小组活动的时间

聚会期的长短:

每次多长时间

聚会的频率:

多久一次

聚会的时间:

时间段的选择

四、空间

1.活动空间:

小组或组员对地理区域的占有。

2.个人空间:

个人和他人之间的距离。

3.空间安排:

围成一圈为宜、对桌子的利用、房间大小合适。

第八章小组的筹备

小组目标的确定:

目标的影响因素:

机构;

社会工作者;

服务对象;

社区;

国家或政府。

目标的类型:

总目标;

具体目标(总目标的具体化、明确化)

协议目标,沟通目标,过程目标,实质目标,需求目标

目标的确定原则:

弹性原则、明确化原则、可测量原则、可行性原则。

组员的筛选:

1.小组的组合

1)组合条件(成员的筛选):

成员的个人特征(结合小组内部结构要素中的“成员”来思考);

需要有共同的个人目标和某些个人特征;

最好是问题具有同质性,需求的层次相当,避免异质性太大,这样才有助于组员分享和互动。

2)对小组结构的控制程度。

3)小组开放程度

4)小组成员是否志愿加入小组

5)小组规模、空间与时间(小组结构)

2.组前宣传、会谈与聚会前的准备

1)开组宣传

2)开组前的会谈:

全面了解组员情况,筛选成员、介绍小组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不适合的成员等。

3)开组准备:

考虑时间、聚会场所、工作安排、通知工作及实施方案。

小组的方案设计:

1.理念阐述

2.目标及分目标

3.组员特点、问题

4.小组特征:

时间、规模、频率等。

5.活动计划

6.招募计划

7.所需资源

8.困难与应变计划

9.预算

10.评估方法

第九章小组过程

掌握小组各个阶段的特点:

一.小组初期:

成员特征:

1.两极情感:

焦虑与兴奋、渴望与人交流与独立.

2.成员过去经验会影响在小组中的分享3.依赖工作者,试探地向其他成员提出问题,由于焦虑会提出问题。

二.小组中期(冲突与成熟):

小组冲突阶段的特征

1.组员自我意识和权力控制意识增强。

2.组员参与小组、希望获取更多主动权的愿望增强,可能会产生对工作者的对质。

3.次小组的形成。

(一个健康的小组都会有若干次小组产生,但健康的小组发展是每一个次小组都认同小组共同目标,而且整个小组虽然有次小组“领袖”,但大家也有一个共同的小组领导;

次小组向坏的方向发展时,就可能出现“派系”,整个小组可能四分五裂,无共同目标和共同领导。

4.协同领导者之间不一致观点出现。

小组成熟时的特点:

1.成员达到理想沟通状态。

2.形成有效管理模式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3.小组有足够的能量达到目标。

4.小组概念更加深入。

5.权力结构趋于稳定。

6.成员拥有更大自主性,但彼此依赖更强。

7.成员与工作者关系更和谐。

三.小组后期

1.正面的、积极的情绪:

组员彼此间互相接纳、个人需要得到满足、对自身的了解增强、对未来充满期待等。

2.负面、消极的情绪:

悲伤、失落;

否认、逃避、行为倒退;

对外面世界的担心。

3.组员之间的联结呈松散状态

掌握小组工作者各个阶段的工作技巧:

工作者(小组)初期的工作任务

1.促进开放与沟通,建立安全感与信任感。

2.明确小组目标。

3.明确小组结构(沟通结构、权利结构、领导结构、角色结构和自然结构)。

4.协商和明确制定小组的契约。

小组契约的主要内容:

说明小组性质、目的和成立原因;

指出小组运作程序、方法与理论;

评估方法;

有关守则、规范和奖惩规则;

明确工作者、成员及小组的角色、权利、义务和责任承担;

保密;

明确个别成员是否可以单独约见小组工作者。

小组契约的形式:

口头、书面。

确定小组规范

例:

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

保守秘密、守信用

不说脏话、不吵架、不使用暴力

按时参加活动

积极参加各项游戏活动

勇于自我改变

6.收集成员的反馈信息。

7.发展小组动力。

8.向机构争取一定的资源。

9.澄清各自的角色。

初期阶段工作者的态度:

同理心;

接纳;

真诚;

温暖

处理冲突的一般工作态度与技巧:

1.包容;

2.冷静与理性;

3.体验他人;

4.稳定(协调矛盾);

5.焦点回归:

让小组自我解决问题;

6.帮助组员澄清价值观,学会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

小组成熟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

引导小组发展方向和成员的成长行为;

促进小组整体目标的达成;

支持小组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成长;

鼓励小组成员的自我探索与自我表达。

小组后期的工作技巧

(一)离别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