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灾评估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8880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灾评估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灾评估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灾评估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灾评估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灾评估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灾评估报告Word格式.docx

《地灾评估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灾评估报告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灾评估报告Word格式.docx

第1章评估工作概述

1.1拟建项目概况

灵山小学位于巴中市平昌县灵山镇灵寨村三社,工程区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07°

17′25.56″,北纬31°

42′50.3″,车辆可通过乡村道路直达评估区,交通方便。

拟建建筑物主要为2F框架结构幼儿园及配套设施;

占地面积378.1m2,建筑面积720m2,±

0.00对应标高为608.00m。

图1-1地理位置图

1.2征地范围

规划的平昌县灵山小学附属幼儿园工程建设用地总用地面积为7364.71m2(约11.04亩)。

征地属性主要为林地、荒地及少量耕地,具体征地范围见《平昌县灵山小学附属幼儿园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平面图》。

1.3以往工作程度

原四川省地质局606队于1976年在巴中片区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和综合水文地质调查,为本次地质灾害评估提供了基础性资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乡基本建设的发展,相继开展了公益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如灾害地质调查、矿山企业环境地质评价等,为本次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工作打下一定基础,收集了各种基础资料如《巴中市巴州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四川省5·

12地震灾区巴中市地质灾害应急排查总结报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8月)等资料,我公司于2015年7月初在本场地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实地踏勘工作,收集了大量现场地质资料,这些基础资料是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主要基础资料。

1.4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1.4.1工作方法

地质灾害评估工作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项目组在充分收集前人调查研究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对评估区采用纵横穿越法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对灾害点及隐患点逐一做好详细填表记录、测制剖面、拍照。

项目组始终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实施,取得了翔实的成果资料,符合和达到评估工作要求。

野外调查工作以实地地质调查与社会调查、询问相结合的方法,选用1:

1000地形图作为野外手图,结合GPS手持机进行实地定点综合调查。

评估工作方法、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均按照国土资源部《技术要求》进行。

评估工作程序按以框图1-1所示进行:

框图1-1评估工作程序框图

1.4.2完成工作量

外业工作于2016年6月2日开始,2015年6月3日顺利结束,首先按业主提供的1:

1000用地平面图进行了地质调查,共完成调查面积约8350.2m2,实测剖面191.2m,调查照片24张。

室内编制综合评估成果平面图、剖面图,并编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完成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提交1:

500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图一张和2张垂直1:

200水平1:

400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剖面图。

内、外业评估工作程度严格按照委托要求及国土资源部相关技术规程的要求。

本次评估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1-1。

表1-1评估工作完成的工作量表

序号

项目

主要内容

单位

工作量

1

资料收集

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气象、水文等资料

3

2

野外调查

对拟建工程部位逐点调查、踏勘

调查评估区工程建设条件

平方米

约8350.2

路线穿越

191.2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点调查

4

资料整理

收集资料

报告编制

编制地质灾害评估报告

1.5评估范围及评估级别的确定

1.5.1评估范围

本次评估范围以业主所提供的用地红线图上所示红线位置为边界,向四周扩展约10~50米(详见评估综合平面图)。

本次评估总面积8350.2m2(约12.5亩)。

1.5.2评估级别的确定

平昌县区域红层丘陵、低山区主要受大巴山弧形构造、川东新华夏系构造及仪陇—巴中—平昌莲花状构造的控制,形成了一系列的褶皱;

由于来自不同方向的构造应力,岩石裂隙相对发育,从而对地下水补给、赋存、运移及富集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县境地质构造介大巴山弧形构造、川东新华夏系构造和仪(陇)巴(中)平(昌)莲花状构造的复合交接部位。

构造形迹以褶皱为主,断裂不发育,褶皱轴线为弧形,岩层倾角变化频繁且有扭曲现象。

场地附近无全新世活动断裂存在。

岩土种类较少,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粘土和白垩系苍溪组(K1c)砂岩组成,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邻近地区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一般,征地区内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地质环境条件简单,见表1-2。

表1-2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复杂

中等

简单(√)

1.地质灾害发育强烈

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

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

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

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较单一

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

3.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良

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注:

5项条件中,有一项符合复杂条件者即划为复杂类型。

拟建灵山小学附属幼儿园主要建筑为教学楼(2F)及其他附属设施建筑,总体建设规模较小,属于一般建筑用地的民用建筑,为一般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见表1-3。

表1-3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项目类型

项目类别

重要建设项目

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放射性设施、军事设施、核电、二级(含)以上公路、铁路、机场,大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较重要建设项目(√)

新建村庄、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一般建设项目

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依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和川国土资发(2004)240号要求,结合建设项目重要性及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确定该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见表1-4。

表1-4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

复杂程度

分级评估

项目重要性

一级

较重要建设项目

二级

三级

一般建设项目(√)

三级(√)

第2章地质环境条件

2.1气象及水文

平昌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征是:

温暖湿润,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

冬干春旱,夏秋多雨,无霜期长,日照较少。

平昌气象站1971年至2004年34年观测,多年平均气温为16.7℃,最高年平均气温17.5℃,最低年平均气温16.2℃。

年平均日照时数1365.5小时,多年平均蒸发量1045.1mm,夏半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冬半年蒸发量多于降水量。

全县多年平均降水1203.2mm,降水最多年1782.8mm(1982),最少年679.7mm(1997)(表2)。

最多年与最少年相差1103.3mm。

月最多降水量766.5mm(1982.7),年内月降雨量7月最大,1月最小(见表2),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9%;

雨型多为暴雨,一小时降雨量100mm(根据佛楼乡实测),一日最大降雨量282.2mm,三日最大降雨量352.1mm;

山区气候垂直分带十分明显,主源为太平洋温气流夹带的大量水汽,在大巴山的阻滞和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

年降水时空分布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和地形条件的制约,随高程的增加从西南向东北递增。

据平昌、风滩、七里沱、响滩、澌滩、得胜等雨量站资料,东北部为1130~1782.8mm,中部为1100~1170mm,西南部为1035~1230mm。

评估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表层第四系覆盖层整体较厚,下伏砂岩,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弱发育。

2.2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平昌县石垭乡,交通方便;

场地处于缓坡坡腹地带,呈阶梯型分布;

地貌形态属于丘陵缓坡地貌。

(照片2-1,2-2)

照片2-1场地地形地貌(镜向北)

照片2-2场地地形地貌

2.3植被

评估区内植被茂盛,其北、南、西三面均为自然林地,以柏木为主,东侧分布有少面积耕地,植被以农作物为主。

2.4地层岩性

通过实地调查并查阅区域地质资料及我公司对现场的工程勘察,评估区范围内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形成的粉质粘土(Q4dl+el)、下伏基岩为白垩系苍溪组(K1c)砂岩。

区内地层结构由新到老描述如下,并见评估区地质剖面图1-1'~2-2'。

第四系全新统(Q4)

(1)粉质粘土(Q4dl+el):

第四系残坡积成因。

灰褐色,棕黄色,稍湿~湿,可塑状,粘土中局部夹少量泥岩块碎石。

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约1.8~6m。

白垩系苍溪组(K1c):

(2)砂岩(K1c):

属沉积岩相,场地内均有分布,白垩系苍溪组,青灰色、褐色,中厚层状构造,细粒结构,承载力较高,层位较稳定,岩层产状193°

∠3°

,岩层倾角较平缓,中风化岩体较完整。

2.5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

2.5.1地质构造

评估区域红层丘陵、低山区主要受大巴山弧形构造、川东新华夏系构造及仪陇—巴中—平昌莲花状构造的控制,形成了一系列的褶皱;

场地及周边无断层分布、发育,仅存在层间裂隙。

场地稳定性较好。

2.5.2地震及区域稳定性

本区属地震波及区。

评估区地表无断裂发育,稳定程度较好,就区域地壳稳定性来说,地壳稳定,拟建建设场地位于低山缓坡地带,属抗震有利地带。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C18306-20011:

400万)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C50011-2010),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评估区位于稳定的区域构造区,新构造运动活动轻微。

图2-1巴州区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图

2.6工程地质条件

区内岩土根据其工程地质特性可划分为二个岩土组:

(1)、土体:

主要为第四系残坡积层粉质粘土。

该类岩土结构松散,粉质粘土具有一定承载力,评估区均有分布;

(2)、基岩:

白垩系苍溪组中风化砂岩,青灰色、褐色,中厚层状构造,细粒结构,承载力较高,层位较稳定。

建设场地内土体分布范围较广,层厚较薄,下伏基岩,场地处于浅丘缓坡地带,地形起伏较小,结合拟建建筑物性质,建筑物基础一般可能以下伏中风化泥岩、砂岩作为持力层,因此,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总体为良好。

2.7水文地质条件

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表层第四系覆盖层整体较厚,下伏砂岩,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及基岩裂隙水,弱发育。

2.8评估区斜坡及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特征

评估区西测为自然陡坎边坡,坡体岩性完整,无明显裂隙,下伏基岩稳定,无不良地质灾害。

2.9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评估区场地处于缓坡坡腹地带,呈阶梯型分布;

地貌形态属于丘陵缓坡地貌,区内农耕及在建(拟建)工程活动频繁,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一般。

第3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的发育形成是致灾地质作用和受灾对象相遇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

在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是地质灾害产生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降雨、地震、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当地质灾害产生的基本条件与主要诱发因素发挥作用时,即可能发生地质灾害。

根据《巴中市巴州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资料表明,该区内地质构造较为简单,新构造运动活动轻微,物理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

3.1地质灾害类型

地貌形态属于丘陵缓坡地貌,地形起伏较小,地质灾害弱发育。

征地范围内人类活动频繁,分布秧田、及耕地,植被发育较好;

平台间整体过渡平缓,部分出现陡坎的地方高度约0.8~2.0m,场地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评估区西侧斜坡较发育,坡度约55°

~65°

,覆盖层厚约4.0m,岩层产状193°

,岩层倾角较平缓;

坡脚前缘未见鼓胀现象,坡体岩性完整,无明显裂隙,坡体中部及后缘也未发现剪切及张性裂缝,滑坡地质灾害不发育;

同时由于斜坡表层覆盖层薄,亦未发现崩塌地质灾害。

综合上述情况,现状条件下该场地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弱发育,危险性小,属于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3.2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小结

根据3.1节相关阐述,评估区内地形起伏较小,地质灾害弱发育,现状条件下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按照《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对地质灾害的划分标准,其危险性可分为危险性大、中等、小三个级别(见表3-1)。

表3-1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确定要素

危险性分级

地质灾害发育程度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

危险大

强发育

危害大

危险中等

中等发育

危害中等

危险小(√)

弱发育(√)

危害小(√)

根据现状评估可知,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弱发育,危害程度轻微。

因此,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级别属危险性小级。

第4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是在对地质环境因素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建设特点和地质灾害现状评估结果,对工程建设中可能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和危险性作出预测评估,对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和危险性作出预测评估。

地形起伏较小。

通过本次评估调查以及对已有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评估区人类工程活动较频繁,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简单,现状地质灾害弱发育,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小。

4.1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评估

评估区属浅丘缓坡地貌,地形起伏小。

拟建建筑物因基础的修建将对场地进行较大规模的挖方,弃渣不合理堆放形成的临时性斜坡在地表水、降雨等条件下可能诱发表层土体的滑塌,形滑坡等地质灾害;

在降雨等工况条件下,可能发生表层土体不稳定因素。

对拟建建筑物及施工作业人员造成的危害程度小,预测评估其危险性小。

同时,工程施工场地为半挖半填场地,填土边坡因自身稳定能力较差,在暴雨、地震等不利工况条件下,可能出现面层或局部失稳从而诱发滑坡地质灾害,其规模为小型,威胁对象主要为拟建建筑物,预测评估其危险性小。

填土质量的不合格,施工方式的不合理,可能致使拟建建筑物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的不良地质现象。

4.2工程建设及运营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的预测评估

征地范围南侧紧靠灵山小学,结合报告4.1相关分析说明,工程建设及运营期间可能遭受由南侧斜坡、填土边坡、自身诱发及建设诱发的临时性弃渣边坡失稳产生的滑坡地质灾害;

同时由于整个工程场地为半挖半填场地,填土质量的不合格,施工方式的不合理,可能致使拟建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的不良地质现象。

4.3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小结

(1)、评估区内工程建设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滑坡地质灾害,临时性弃渣边坡在地表水、降雨,岩体卸荷等条件下诱发的滑坡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小,危险性小。

(2)、工程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可能遭受自身诱发及建设诱发的临时性弃渣边坡失稳产生的滑坡地质灾害,灾害危险程度小,危险性小。

同时,填土回填质量的不合格可能致使拟建建筑物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3)、在加强工程防范的条件下,工程建成后,诱发崩塌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

工程建设过程中只要做到采取合理的开挖方式、支护措施、排水措施,完全可以将地质灾害降至最低。

第5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与防治措施

5.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综合防治分区评估原则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以工程建设改变后的地质环境为主要考虑对象,以评估区中各类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为基本依据进行分区。

自然状态下评估区内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以灾害点数量为基本统计内容的量化法基本上不适用,报告在分区上采用定性方法,分区时充分考虑目前地质灾害现状调查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中的种类,以此为基本依据划分地质危险性分区。

5.1.1综合评估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工程建设为本,确保生命、财产和工程安全;

(2)、同时考虑地质灾害的现状危害和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危害;

(3)、评估的时间着眼于现在,同时对建设用地建设期和使用期亦需充分考虑;

(4)、兼顾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类似的地段划为一个区。

5.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综合以上的现状评估及预测评估结果,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及危险性分级,将整个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区一个区段。

该区在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不发育。

但工程防治措施简单,易于治理,工程建设诱发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危害程度小。

5.3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

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基本不设计防治工程的,建设用地适宜性为适宜;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防治工程简单的,建设用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

地质灾害危险性大,防治工程复杂的,建设用地适宜性为适宜性差,详见表5-1。

表5-1设用地适宜性分级表

级别

分级说明

适宜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

基本适宜

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变化较大,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中等,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险性中等,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适宜性差

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软弱结构发育区,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防治难度大。

根据上述规定和分区评估结论,评估区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综合分析,该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适宜。

5.4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治应针对工程的特点,采取“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特征、分布活动的规律、形成条件、控制因素、危害程度的不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采取科学的设计方案,仔细勘察、合理设计、优化施工,并结合生态建设工程综合治理。

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第24条的相关规定,对经评估认为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

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评估区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北侧斜坡、临时性弃渣边坡失稳造成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1)基坑开挖边坡失稳的防治措施:

基坑开挖、基础工程施工和土方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施工中应防上地面水流入槽、坑内、以免边坡塌方;

同时还应做好地面排水设施,避免边坡附近土体勺积水,而造成边坡塌方。

改变边坡外形,将边坡修缓或修成台阶形,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减小基坑边坡的下滑重力,设置基坑边坡混凝土护面,为增加边坡护面的抗裂强度,内部可配置一定的构造钢筋。

(2)弃渣不合理堆放的防治措施

对于挖方(如平整场地的切坡开挖、拟建物的基础基坑开挖等、挖填方平衡后的弃渣),应将土方分别外运,且须选择适宜的弃渣场地,合理堆放,并采取有效的拦挡措施,避免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若就地堆放,应置于相对低矮及平坦的区域,堆放高度应有控制标准,避免受坡面地表水冲刷、搬运,造成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对临近工程建设产生的弃渣边坡,应严格控制安全距离及堆放高度。

(3)地基土不均匀沉降防治措施

建议工程建设前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场地内软弱土层的分布厚度及范围情况,工程建设施工中清除受浸染的耕植土,对堰塘内分布较厚的淤泥质土进行换填处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第6章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1)、《平昌县灵山小学附属幼儿园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完全按照国土资源部的有关文件、技术要求工作。

(2)、平昌县灵山小学附属幼儿园工程建设用地拟建工程项目属一般建设项目,其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其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三级。

(3)、本次平昌县灵山小学附属幼儿园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