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68372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全文围绕哪个词语在写?

全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作者写钱塘江大潮奇观时是按照什么顺序?

重点写了什么?

5、重点内容又是按什么顺序在写?

【围绕奇观巧设计】

一、观看大潮奇观,激发神游欲望

同学们,大自然奥妙无穷,她鬼斧神工,巧夺天工;

她惊天动地,气吞山河;

她清新秀丽,美不胜收。

人与自然亲近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人直接投入其中,身临其境,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这种方式叫旅游;

另一种是通过阅读名人大家的文章间接感受自然美,接受自然的恩惠,如同在高明的导游指点下把江山美景尽收眼底,这种方式叫神游。

不知同学们旅游了哪些地方?

神游过什么名胜?

现在就让我们与钱塘江大潮来一次亲密接触,感受一下号称“壮观天下无”钱江涌潮!

播放《钱塘江大潮》课件。

板书课题,揭题:

1、观潮

看课题,结合课文思考:

作者观潮的顺序是什么?

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二、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在小组内介绍搜集的钱塘江大潮资料。

2、各小组开火车分段读课文,看看是否读准了字音。

3、小组交流: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个人展示本课生字、新词。

三、研读课文品味奇观

课文哪些语句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

句子中的哪些重点词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

怎样读出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观?

小结板书:

听到:

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风号浪吼、震得大地颤动

看到:

一条白线、白浪翻滚、万马奔腾、浩浩荡荡、飞奔而来,漫天卷地

朗读提示:

要表现“潮声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近、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朗读时语音应由低到高,语气应由轻到重,语速应由慢到快。

四、梳理脉络学表达

1、作者写钱塘江大潮奇观时是按照什么顺序?

重点内容又是按什么顺序在写?

小结:

先总的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然后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描写听到、看到和感到的壮观景象。

潮来之时:

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抓住潮声、潮形写出了潮来时的惊心动魄。

2、按作者表达的顺序背诵4、5自然段。

五、拓展与延伸

1、链接资料袋,思考钱塘大潮形成原因。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潮来了,作者先听见远处传来_______________,好像。

过了一会儿,浪潮越来越近了,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

当潮头奔腾西去后,江面依旧。

3、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用序号表示。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

()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

()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

()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板书设计:

(时间先后)(空间方位)(声)(形)

潮来前远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越来越响横贯江面

潮来时

近山崩地裂白色战马

风号浪吼漫天卷地

潮退后观

恢复平静水涨两丈

自主探险自悟方法

——《2雅鲁藏布大峡谷》学习导航

【教材分析抓“神奇”】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层次清晰,作者通过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神奇和生物的多样性,表达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和心中无比自豪与喜悦的感情。

在介绍时作者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

对比、列数字、举例等,细致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罕见奇观。

【学情分析抓“好奇”】

“雅鲁藏布大峡谷”就像一位久藏闺阁的美丽少女,刚刚掀开盖在头上的面纱一角,便激起学生的好奇。

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小组合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对神秘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很感兴趣,他们急于想知道“神奇的大拐弯”、“谷底谷内的截然不同的景色”、“九个垂直的自然带”等等。

因此学习本文时,要充分利用和保护孩子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目标制定扣“神奇”】

1、朗读课文,能准确认读“穆、玛、涓、脉、卉、罕”6个生字,并能口头组两个不同的词。

能借助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词句理解“涓涓、花卉、罕见、咫尺为邻、一争高下”的意思。

2、感受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与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

【教学理念顺势而导】

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好奇心就是最大的学习动力。

既然学生对神秘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兴趣盎然,对峡谷内的一切景物充满好奇,教学就要顺势而导,放手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

大胆地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自己处理信息,合作完成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探险任务。

【课前准备搜集处理信息】

1、朗读课文,圈出文中“穆、玛、涓、脉、卉、罕”6个生字,画出生字所在的新词,连词联句多读几遍;

2、借助字词典,结合课文中的词句理解“涓涓、花卉、罕见、咫尺为邻、一争高下”等词语的意思。

3、分组搜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有关信息,并进行整理。

一组:

地理环境;

二组、三组:

气候条件;

四、五组: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重点搜集“九个垂直自然带”);

六、七组:

环境特点(重点搜集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

【过程设计重探险】

一、激起探险的兴趣

上节课我们神游了钱塘江大潮,感受了它的雄奇与壮观。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去欣赏她那美丽的风光;

去考察她的地理环境、环境特点、气候条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去探究她的形成原因。

二、在文本的世界探险

1、自读课文2—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画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语。

(温馨提示:

第二自然段是地理特点;

注意第四自然段开头一句是什么句?

作用是什么?

2、自我整理,小组交流。

地理特点:

最高(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最长(504千米)方法

最深(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6009米)列数字、做比较

美丽风光:

雪山冰川、原始森林、万年冰雪、沸腾的温泉

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直插入云举例子

皑皑白雪、神来之笔

生物多样性:

植物博物馆动物王国举例子

3、在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美丽的风景时,具体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分别找出具体的句子。

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

三、在网络和书籍的世界探险

1、分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按图片、文字归类整理后展示到黑板。

影像资料等讲解时播放。

2、展示交流。

(分地理环境、环境特点、气候条件、动植物资源、形成原因等进行展示。

地理环境(险峻)环境特点(壮丽)

气候条件(潮湿、多雨雪)动植物资源(丰富、罕见)

3、亲身经历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有何感想或感受。

a、马蹄形大拐弯

b、大峡谷

c、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

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下游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大峡谷核心无人区河段的峡谷河床上有罕见的四处大瀑布群,由下游往上分别是:

绒扎瀑布群、秋古都龙瀑布群和藏布巴东瀑布群。

其中,藏布巴东瀑布群包括藏布巴东瀑布Ⅰ和藏布巴东瀑布Ⅱ等两个瀑布群。

藏布巴东瀑布Ⅱ最大,高35米,宽62.57米。

一些主体瀑布落差都在30—50米。

峡谷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9个垂直自然带,麋集了多种生物资源,包括青藏高原已知高等植物种类的2/3,已知哺乳动物的1/2,已知昆虫的4/5,以及中国已知大型真菌的3/5,堪称世界之最。

d、茂密的森林、丰富的植被

四、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写导游词。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最高(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最长(504千米)

列数字作比较

最深(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6009米)

列数字、做比较

涓涓细流、帘帘飞瀑、滔滔江水、直插入云

举例子

植物博物馆动物王国

 

以读为主学习表达

——《3鸟的天堂》学习导航

【教材分析抓动静】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

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整个小岛,独木成林,乘小艇从远处,就成了浮在水面上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近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

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

巴金爷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重点写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

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

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

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

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

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目标制定扣动静】

1、朗读课文,能读准“榕、暇、抛”的读音,并能口头组词,能结合词语查字典理解“暇”的意思;

能书写“灿、烂、竿、茫、桨、规、律、支、株、缝、隙、耀、梢、寂”,并能用这14个字组两个不同的词。

2、细读课文,认识大榕树奇特、美丽的特点,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情景,认识静态与动态描写。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4、感受文中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

5、难点目标

理解本课重点语句:

①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榕树,树干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②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③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理念读为主】

以读为本,读中感受情景,读中想象画面,读中理解语句,读中体会情感,读中揣摩写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用画面再现情境,用导语创设情境,用朗读感受情境,渲染情境,引领学生进入境界,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以此优化全文的教学情境。

【课前准备重能力】

祝贺你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掌握了落实字词目标的方法!

请你运用所学的方法独立完成“生字、新词”的预习任务。

下面是能力目标的预习任务,看看你能独立完成多少?

1、查字词典,结合课文思考:

题目中“天堂”原本指什么?

在本课指什么?

2、“鸟的天堂”指什么?

为什么称它为“鸟的天堂”?

3、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各是什么时候去的?

每次都看见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写大榕树的特点的?

哪些句子写得好?

有何不理解的问题?

疑难句子预设: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伸进泥土里。

(友情提示:

树大,根多)

(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空隙。

枝叶茂密)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

充满生机与活力)

5、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榕树的?

抓住了哪几方面写榕树?

其中哪一部分写得最详细?

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突出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这种描写方法叫静态描写。

6、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

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笔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把体会写在书的空白处?

【教学设计入境入情】

一、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同学们,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不是在钱塘江观潮,就是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大家感觉如何?

想不想到位于新会市的一座小岛上去看看鸟的天堂啊?

播放录像“鸟的天堂”。

教师解说:

同学们预习了课题,谁来解释课题的意思?

《鸟的天堂》一课,重点写了什么?

二、读中感受榕树的静态之美,学习静态的描写方法

1、抓住重点读文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1)作者在描写大榕树时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榕树的?

(2)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

哪些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笔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2、全班展示互动

教师引导:

(1)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抓住榕树的枝、根、叶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其中“枝”、“叶”写得最详细。

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好,从中体会到什么?

(2)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如何读才能表现榕树的“大”?

(3)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空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抖。

在学生感受到树叶的翠绿美、光泽美之后,重点理解“新的生命在颤动”指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地各抒己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

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如此茂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树木吗?

怎样读才能表现榕树叶子茂密、满生机与活力?

(4)如果你是作者,你怎样赞美这棵大榕树?

读出你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是在傍晚,鸟的归巢了,因此,他们只看见一株大榕树。

于是,作者按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对榕树的“根、枝干、绿叶”进行了静态描写,重点写了“枝干和绿叶”,把榕树“硕大无比、枝干不可计数、绿叶茂密、充满勃勃生机”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读中感受鸟儿的动态之美,学习动态的描写方法

1、作者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从中体会到什么?

怎样读才能表现鸟的自由自在、生活快乐?

小组展示互动。

2、作者写小鸟是按照“由一两只”到“一群”再到“一只画眉鸟的顺序,尽管小鸟千千万万,写来一点不乱,井然有序。

这就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我们再好好读读,用心揣摩。

作者写鸟的部分采用的是动态的描写,这样动静搭配来写,更加突出了鸟的自由自在、生活快乐。

因此,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赞叹: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鸟的天堂”,第一个指什么?

第二个指什么?

作者为什么称这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呢?

合作者一起发出你内心的感叹!

(读)

四、拓展练习

1、请你为保护野生动物写一段公益广告词。

2、填空: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了,到处都是(),到处都是()。

(),(),(),(),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起来,有的在()翅膀。

依照本文写法,用几句话写“课间十分钟”时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玩耍欢快热闹的场面,要求用上句式“有的……有的……有的……”。

大榕树大茂盛生机勃勃

鸟的天堂(静态)(和谐留恋)

鸟多欢快自由自在

(动态)

晚霞在“变”中绚丽课堂在“动”中精彩

——《4火烧云》学习导航

【解读文本抓住“变”】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向我们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消失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全文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全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内容丰富,富于变化;

语言富有韵律美,清新动人。

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

【学情分析促观察】

人人都看到过火烧云,却很少有人仔细的观察过火烧云。

更不会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那么丰富的想象。

因此,可采用电教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反复观察火烧云的颜色美、形状美、变化美,大胆想象表达美。

【目标制定扣住“变”】

1、朗读课文,能读准“檀、盈、凶、庙、惚”字音,并能口头组两个不同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从变化中抓特点。

(重点目标)  

3、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难点目标)  

4、使学生感受到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理念靠自主】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朗读、自主想象、自主表达,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预习围绕“变”】

1、朗读课文,在文中圈出生字“檀、盈、凶、庙、惚”,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连词联句多读几遍。

2、读课文,圈出文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形状变化的词语。

3、读课文,圈出火烧云上来后,大地上人与物变化的词语。

4、把以上三个变化用词语按顺序整理出来,想象当时的景色。

【教学设计突出特点】

1、创设情境,引导观察

(播放课件:

火烧云)

老师解说: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看,她的颜色多丰富啊!

有红彤彤的、有金灿灿的、有镶嵌着金边的……她的变化多快啊!

一会儿红的似火、一会儿黄的如金、一会儿半紫半黄……再看她的形状,正可谓千姿百态,变化多端。

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现代女作家萧红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感受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

板书课题:

4火烧云

2、展示整理的词语,想象当时的景色

a、大地上人与物变化的词语:

()

感情朗读温馨提示:

读第1、2自然段,可把文中“了”字的读音适当延长,读成近似“啦”的读音。

b、火烧云颜色变化的词语:

读第3自然段,颜色变化又多又快,要读出急切的语气,速度可稍快些。

c、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词语:

读第4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时,随着一种形状的出现到模糊、消失,要读出先惊喜、后惋惜的感情。

3、抓住重点悟特点,展开想象学表达

(1)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

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a、你认为下面句子那一种写法好,好在哪儿?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红通通的、金灿灿的、半紫半黄……

 从“一会儿……一会儿……”中体会________________特点。

b、从“还有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句话你想到了哪些颜色?

(2)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

你是从哪儿感悟到的。

  a、你认为下面句子那一种写法好,好在哪儿?

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

马是跪着的。

第一句,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写,不仅使文章生动、具体,还突出了火烧云的变化美。

b、教师点拨:

作者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时,按“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个顺序,并融入自己的想象,在瞬息万变中,捕捉了清晰、印象深刻的造型,动静结合,寓情于物,强化了火烧云的变化性和趣味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写出了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让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了火烧云的美。

c、指导观察,发挥想象,进行表达

“其实火烧云就像一幅幅抽象画,只要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天空中就什么都有。

(播放火烧云录像)观察、想象:

它们像什么呢?

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顺序进行交流。

4、发挥想象、拓展创新。

小练笔。

以《多变的云》为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对天空中的云进行描写。

颜色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 

一会儿……美

特点多、快

马:

形状 

狗:

(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狮子:

《语文园地一》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

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

3、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

课前准备

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

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

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

这几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