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开发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4721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7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渗透油田开发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低渗透油田开发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低渗透油田开发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低渗透油田开发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低渗透油田开发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渗透油田开发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低渗透油田开发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渗透油田开发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低渗透油田开发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60)

一、国内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现状

1、低渗透油田的划分

世界上对低渗透油田并无统一固定的标准和界限,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不同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石油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而制定。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特征,按照油层平均渗透率把低渗透油田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一般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50×

10-3μm2,油井一般能够达到工业油流标准,但产量太低,需采取压裂措施提高生产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第二类为特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1~10.0×

10-3μm2,一般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必须采取较大型的压裂改造和其他相应措施,才能有效地投入工业开发;

第三类为超低渗透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为0.1~1.0×

10-3μm2,油层非常致密,束缚水饱和度很高,基本没有自然产能,一般不具备工业开发价值。

2、国内低渗透油田储量动用情况

2004年,我国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52.1×

108t,动用的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约26.0×

108t,动用程度为50%。

从我国每年提交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看,低渗透油田地质储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1989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9989×

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27.1%。

1990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21214×

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45.9%;

1995年探明低渗透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为30796×

104t,占当年总探明储量的72.7%,年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中大约三分之二为低渗透油层储量。

可见,今后低渗透难采储量的开发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如何经济有效做好难采储量的评价、动用和开发理论技术的研究是我们攻关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从我国近些年来对低渗透油田的研究和开发水平看,有了较大的进展和提高,但与中高渗透油田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我国低渗透油田平均采收率只有21.4%,比中高渗透油田(34%)低12.6个百分点。

目前有五十多个油田(区块)年开采速度小于0.5%,这些低速低效油田(区块)的地质储量约3.2×

108t,其平均采油速度仅0.27%,预测最终采收率只有15.5%。

3、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现状

(1)国外开发技术

从目前国外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看,主要是以室内研究与现场试验为主(如美国应用各种先进技术,发挥地质、地震、测井、试井、压裂增产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取得了不少新的认识)。

由于受经济效益的制约,进行工业开采动用的较少。

目前动用的低渗透油田,其储层渗透率都10×

10-3μm2以上,如喀尔巴阡地区油田储层渗透率平均20×

10-3μm2,十月油田渗透率10~80×

10-3μm2。

国外开发象大庆外围油田储层渗透率只有1~2×

10-3μm2和丰度只有20×

104t/Km2的实例很少。

(2)国内开发技术

低渗透油田油藏工程理论研究方面:

目前国内油藏工程理论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对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的机理性问题还不十分清楚,总体上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

大庆应用储层的各向异性的特征,应用矿场资料求取启动压力梯度,并应用油藏工程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了渗流阻力、有效驱动距离和井距、排距等界限,同时以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井网整体优化设计、长跨距合采分抽技术和简易多功能组合地面流程为重点,开展了系列配套技术攻关。

低渗透油田的注水开发技术现状:

总结低渗透油田理论研究与开发实践,认为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以油藏工程理论为基础,以多学科工作组的方式进行综合技术集成。

(1)地震、地质、测井多学科油藏综合描述技术

大庆外围低渗透油田断层密集、砂体规模小、油水分布复杂,在实践中从地震、地质、测井等方面优化组合成了一套多专业协同配合作业的综合技术。

地震解释技术方面:

应用高分辨率开发地震技术已能识别出小至10m的微幅度构造和断距小至5m的断层,扶杨油层砂体预测符合率分别达到了85%和80%以上。

测井解释技术方面:

总结出多参数“逐步判别法”、“最小孔喉半径法”、“含油量损失法”,使含钙、低阻、薄互层油水层解释符合率达到85%以上。

地质特征描述技术方面:

建立了以油砂体为基本研究描绘单元,地质-地震-测井技术综合应用的综合描述技术,使大庆外围油田开发井的钻井成功率由80年代初的79%提高到90年代的95%以上。

(2)早期注水和早期分层注水技术

针对油层天然能量小,导压性能差,采取早注水,以达到保持地层压力、减少渗透率损失的目的;

针对较大的层间矛盾,采取采取早期分层注水,提高油田储量动用程度。

(3)沿裂缝注水向两侧驱油注水技术

对于存在着裂缝的水驱油藏,注采井点同时布置在裂缝系统上时,注入水将沿裂缝向生产井突进,造成油井过早见水或暴性水淹;

注水井布置在裂缝系统上,沿裂缝注水拉水线,向裂缝两侧驱油,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改状况注水开发效果。

如朝阳沟油田1992年开展此项技术研究与应用,转注83口采油井,使油田平面和层间矛盾得到改善。

(4)增效、简化、实用的“二降”工艺技术

针对外围油田渗透率低、油层薄、产能低的特点,开发初期进行降低投资、降低成本、增加单井产量的攻关研究。

一是从钻井到基建投产各环节,简化工艺流程和地面集输,降低投资。

二是采用提捞采油、螺杆泵采油和活动注水等开采工艺,降低成本。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

与中高渗透油田相比,我国低渗透油田平均采收率只有21.4%,比中高渗透油田(34%)低12.6个百分点。

如何提高采收率是衡量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关键。

(1)热力采油蒸汽吞吐技术

2002-2004年共对2口井实施了两个周期蒸汽吞吐采油试验。

两个周期累积注汽量6768t,累积增油量为2405.0t,增产油汽比为0.36,高于稠油油藏的油汽比0.15这一指标;

突破了国内蒸汽吞吐采油技术的界限,使渗透率下限由200×

10-3μm2降到5-10×

10-3μm2;

形成的“高温隔热管柱+环空注氮”隔热技术和地层预处理技术,减少了热损失和保护套管,抑制了粘土的膨胀和分散运移,保证了蒸汽吞吐效果。

(2)混合气吞吐采油技术

使用“高温混合气体注气装置”产生蒸汽燃气混合气,其成份为:

水蒸汽50%,氮气40%,二氧化碳10%。

将产生的混合气注入到油层中,现场应用4口井,吞吐后取得了较好增油效果。

措施前后对比日增油5.5t,有效期290天,累积增油1085.1t,平均单井271t。

(3)开展微生物采油技术

微生物对原油具有降解作用,使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增加,同时其代谢物产生表面活性剂能使原油粘度降低,改变油水界面张力,促进滞留原油的流动。

对于油井可以通过微生物和原油有效作用,解除近井地带有机堵塞,而增加产量。

2003年在朝阳沟油田共进行52口井微生物吞吐,有效率70%左右,累积增油3110.8t,平均单井累积增油60t。

(4)水平井开采技术

采用水平井开采技术开发单井产量是直井的1.5倍。

研究认为:

水平井采油井垂直裂缝采油,水平井注水井平行裂缝注水,水平井的合理长度应为注采井距1.0—1.2倍。

从目前国内低渗透油田动用情况和开发状况看,面临外围油田老开发区含水逐渐上升产量下降,新区地质条件和储量品位逐渐变差,油田开发的难度和风险性将更大,对开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必须不断解放思想,进一步完善发展已有开发技术,努力处理好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资源储备和有效利用的关系,千方百计地节省投资,找准油田开发中的技术关键,大力研究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更新体制、更新机制,加强科学管理,不断提高“三低”油藏开发技术水平,力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二、低渗透油田地质特点有那些?

低渗透油田一般具有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与中高渗透油田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低渗透油层连续性差,砂体发育规模小,井距过大,水驱控制程度低;

二是储层渗透低,流度低,孔隙喉道半径小,存在“启动生产压差现象”,渗流阻力和压力消耗特别大;

三是低渗透油层见水后,采液和采油指数急剧下降,对油田稳产造成严重威胁;

四是储量丰度低,含油饱和度低,自然产能低,压裂投产后产量递减较快,无稳产期。

目前我厂共管辖朝阳沟油田、双城油田、肇源油田,含油面积227.69km2,地质储量16751×

104t。

1、朝阳沟油田

朝阳沟油田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朝阳沟阶地及长春岭背斜带上,由朝阳沟背斜、翻身屯背斜、薄荷台和大榆树两个鼻状构造组成,为受断层、构造、岩性多种因素控制的复合型特低渗透油藏。

开发面积216.4km2,地质储量16168×

104t,渗透率12.67×

10-3um2,孔隙度15.7%,原油粘度10.4mPa,采油速度0.5%,采出程度10.53%,年注采比2.8,累积注采比2.56。

朝阳沟油田各类区块基本情况表

分类

储量(104t)

油层

中深

(m)

有效

厚度

空气

渗透率

(10-3um2)

孔隙度

(%)

含油

饱和度

流度(10-3um2/mpa.s)

采油速度

一类区块

3551

900-1000

9-12

15.4-22.5

17-19.3

57-59

>

1

0.65

二类区块

6576

1000-1100

8.0-9.5

5-12.6

15-19.3

51-58

0.5-1

0.6

三类区块

6041

1100-1200

8.0-12.0

2.6-5

14.8-16

51-54

<

0.5

0.31

可采储量(104t)

原始地

层压力

(MPa)

目前地

地层原油

粘度

(mpa.s)

含胶

含蜡

储量丰度

(104t/km2)

断层密度

(条/Km2)

888

8.4

8.0

8.5

12.8-23

20.6-23.4

73.1

0.4

1184

9.2

7.87

10.4

15-22.3

21.6-23.4

63.1

1.68

906

9.9

6.63

12.6

17-27.7

21.6-23.5

65.1

0.97

2、双城油田

双城油田为构造—岩性油藏。

2001年提交预测地质储量3653×

104t,含油面积132km2。

储量丰度28×

104t/km2。

2003年提交控制地质储量2596×

104t,含油面积56km2。

储量丰度58×

2003年提交探明地质储量203×

储层水敏性较强。

储层平均孔隙度17.9%,平均空气渗透率7.3×

10-3μm2,为低渗透储层。

原始含油饱和度为52%,地面原油粘度31.7mPa.s,地层原油粘度7.7mPa.s。

双30区块含油面积3.5km2,探明地质储量203×

,共有油水井63口,其中采油井总数50口,年核实产油2.34×

104t,累积产油7.94×

104t,采油速度2.23%,采出程度3.91%,综合含水6.24%;

注水井总数13口,年注水4.11×

104m3,累积注水12.77×

104m3,月注采比1.51,年注采比1.35,累积注采比1.22。

3、肇源油田

肇源油田为断块—岩性油藏。

肇源油田西块提交预测储量3050×

104t,含油面积90.3km2;

东块提交控制储量3599×

104t,含油面积118.3km2。

油田储量丰度低,平均为32×

104t/km2。

2004年提交探明储量901×

104t,含油面积16.5km2,储量丰度为54×

肇源油田储层属低孔、特低渗透储层,平均孔隙度12.4%,空气渗透率1.7×

裂缝发育程度比头台、朝阳沟差。

储层原油性质差,地面原油粘度36.5mPa·

s以上,地层原油粘度8.8mPa·

s,流度低平均仅0.21×

10-3μm2/mPa·

s,是典型的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储量丰度低“三低油藏”。

目前没有成型的经济有效开发模式。

因此通过开展先导性开发试验,确定经济有效的开发模式,试验区选取了源121-3、源35-1、源151三个区块,含油面积4.27km2,地质储量218×

104t,设计四种井网进行开发试验。

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研究布署合理井网,开发设计为大井距、小排距的菱形井网;

二是水井上采取大规模压裂(穿透比为0.8-1.0)以形成沿裂缝向两侧驱油的坑道注水;

三是实施了全过程的油层保护技术;

四是优化地面设计,降低地面投资。

肇源油田试验区于2004年7月陆续提捞生产,8月开始抽油机生产,10月进入注水开发阶段。

目前油井76口,水井24口,初期达到了设计产能,初期井口平均日产油量为2.3t,采油强度0.22t/d.m,采油速度2.6%,但由于储层物性及原油物性较差,产量递减较快,目前平均井口单井日产油0.7t,采油强度0.07t/d.m,采油速度0.80%,开发难度较大。

肇源试验区地质储量及开发井部署结果

区块

面积

(km2)

储量

(104t)

井网

方式

(m×

m)

密度

(口/km2)

设计

开发井

(口)

实钻

井数

已钻

注水井

投注

采油井

投产

取消

建成

产能

源121-3

3.0

162

54

350×

100

29

67

64

18

15

46

45

3

3.1

源35-1北

0.39

16

41

250×

80

50

17

5

4

12

0.67

源35-1南

0.51

22

43.1

40

13

0.78

源151

0.37

48.6

150

19

7

6

合计

4.27

218

51.1

26

109

105

28

24

77

76

4.92

肇源油田储层物性及原油物性分析

孔隙度

含油饱和度(%)

(10-3μm2)

地层粘度(mPa.s)

地面粘度(mPa.s)

流度

肇源油田

12.9

52.8

1.40

8.0

30.6

0.18

11.7

47.9

0.95

30.4

0.12

38.3

11.9

 

0.50

35.8

0.06

50.4

1.2

33.8

0.15

三、朝阳沟油田目前开发现状、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对策

目前我厂共管辖朝阳沟油田、双城油田、肇源油田,含油面积227.69km2,动用地质储量16751×

均为低渗透-特低渗透扶杨油层。

就我厂而言,新老区块的地质特点不一样,面临的矛盾不一样,对策也不一样。

朝阳沟油田各类区块基本情况表

油层中

深(m)

有效厚

度(m)

空气渗透率

有效孔

隙度(%)

含油饱和

度(%)

流度

(10-3um2/mpa.s)

可采储量

原始地层

压力(MPa)

目前地层

粘度(mpa.s)

可采储量采

油速度(%)

目前采出

程度(%)

储采比

标定采

收率(%)

提高采收

率目标(%)

14.4

20.76

7.1

25

9.4

10.2

10.6

0.73

3.3

4.95

30.3

0.33

1、老开发区块――朝阳沟油田

朝阳沟油田开发面积216.4km2,地质储量16168×

104t,目前已全部动用,渗透率12.67×

10-3um2,孔隙度15.7%,地下原油粘度10.4mPa。

目前采油速度0.5%,采出程度10.53%,年注采比2.8,累积注采比2.56。

(1)目前开发技术现状

朝阳沟油田是大庆外围开发最早的特低渗透油藏。

1984年开始筹备开发建设,1986年开发试验区投入开发,1992年产油量达到100×

104t以上,1997~1998年产油量达到141×

104t,目前年产油量保持在90×

104t水平。

朝阳沟油田20年的开发历程,是大庆油田开发外围特低渗透油藏不断探索的过程,不仅对大庆油田的稳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也积累了一些成熟、有效的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①早期注水、早期强化注水、分层注水技术

一是针对油层天然能量小,导压性能差,采取早注水或同步注水,以达到保持地层压力、减少渗透率损失的目的;

二是针对低渗透油层水驱油过程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问题,为了尽快恢复地层压力、保持油井生产能力,投产初期采用高注采比注水;

三是针对较大的层间矛盾,采取采取早期分层注水,提高油田储量动用程度,减缓含水上升速度。

②储层裂缝研究与注采系统调整技术

储层裂缝研究表明,朝阳沟油田轴部地区裂缝主要发育方向为近东西向,即NE850,与注水井排基本一致。

注水开发后,水井排油井含水上升快,针对油水井排间平面矛盾加剧的情况,开展了注系统调整工作,通过转注水井排的高水淹井,转成沿裂缝注水向两侧驱油的线性注水。

累计转注83口,水驱控制程度由67.5%提高到76.0%,使轴部地区采油速度保持在1.5%以上稳定产8年。

③井网加密调整技术

朝阳沟油田二类区块井网适应性差,主要表现为砂体发育零散,300m反九点井网水驱控制程度低;

井网与裂缝发育方向不匹配,二者存在一定的夹角;

储层渗透率低,300m井距下油水井憋压严重,难以建立有效驱动体系等,因此研究并完善了加密调整技术。

确定合理井网密度为20.7-22.7well/km2,合理井距为210-220m,同时研究确定了“3、2、1”和“三角形重心”两种加密方式。

目前已加密6个区块,加密面积64.77km2,储量4064.6×

104t,加密606口,建成产能43.79×

104t,目前加密区块产量达到全油田产量的20.4%。

采油速度由0.52%上升到1.44%,注采比由3.5下降到2.1,预计加密区采收率可由16.3%提高到24.3%,增加可采储量305×

104t,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④周期注水技术

针对朝阳沟油田储层裂缝发育,油层非均质性比较严重,层间矛盾逐渐加剧,油层动用状况变差的矛盾,开展了周期注水工作。

周期注水使流体在地层中不断重新分布和层间交换,促进毛细管渗吸作用,增大注水波及系数及洗油效率,提高最终采收率。

目前周期注水每年应用数量在100口井左右,年少注水量在20×

104m3以上。

⑤注水井深调剖技术

针对轴部地区由于裂缝较为发育,层间平面矛盾较为突出,为了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尤其是裂缝发育的中高含水区块的注水效果,开展了深度调剖技术研究和现场试验。

2002~2003年共进行调剖10口井,单井调剖剂注入量0.02-0.03PV,施工排量1.5~3.0m3/h,单井注入调剖剂1388~2043m3。

调剖后,注水压力升高0.9MPa,含水下降,累积降水20407m3,产油量增加,累积增油3824.2t,有效期15-18个月。

目前已经形成每年应用10口井的规模。

在不断应用完善上述注水开发技术的同时,近几年,朝阳沟油田相继开展了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试验工作,一是蒸汽驱油技术,目前累积注汽6050t,预计今年9月份能看到注汽效果;

二是微生物驱油技术,已经完成了两个周期注入,取得了含水下降、增油70%以上的初步效果。

(2)目前存在的主要开发矛盾

一类区块开发面积48.6km2,地质储量3551×

104t,目前主要矛盾是:

水驱采出程度较高,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高(目前剩余可采储量150.6×

104t,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14.2%),进一步稳产的难度大;

二类区块开发面积98.5km2,地质储量6576×

104t,目前已加密6个区块,加密面积64.77km2,储量4064.6×

104t,当前主要矛盾是剩余储量没有加密潜力,同时在已加密区缺少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

三类区块开发面积69.3km2,地质储量6041×

104t,主要矛盾是存在3000×

104t无法有效动用,这部分储量平均空气渗透率仅为1.0×

10-3μm2,流度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