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县中医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3041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安县中医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德安县中医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德安县中医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德安县中医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德安县中医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安县中医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德安县中医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安县中医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安县中医院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2011年实现业务收入2240万元,同比增长了1001万元。

二、两院顺利完成整合搬迁,医疗资源整合优势凸显。

(一)整体搬迁工作顺利完成,环境设施得到彻底改善。

两院整合是县委、县政府在2008年作出的一个重要决策,是集中医疗卫生资源、加快中医事业发展的一项新举措,该项工作历时两年多,于2011年3月1日实现了医院整体搬迁。

搬迁过程中,广大职工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各司其职,夜以继日,实现了新老医院业务的平稳过渡和无缝对接。

新的中医院占地26.8亩,建筑面积15571平方米,开放床位170张;

开设了8个临床科室,11个职能科室,4个完整病区(原医院只有占地2.8亩,建筑面积只有3200平方米,开放病床只有60张)。

病房内都装有空调、彩电、热水器、中心供氧、中心吸引、中心呼叫等设施。

新中医院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就医环境。

(二)两院整合,科室建设更加完善,技术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两院的整体搬迁标志着两院合并工作全面完成,合并后的新中医院医疗资源得到了最大的利用,实现了优势互补:

一是弥补了整合前部分临床、医技、管理人员不足带来的压力,使医院各项工作得到了协调发展;

二是妇产科实力不断壮大,该科除了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疗技术,还不断引进了新技术、新项目,现已能够开展子宫肌瘤剔除术、经阴经腹微创子宫切除术、卵巢肿瘤切除术、子宫脱垂修复术、输卵管吻合术及无痛人流术等手术;

特别是产科危急重症,如重度妊高征、产后大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DIC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同时开展了优生优育咨询、孕产妇保健、妊高征监测与筛查、妊娠异常糖尿病筛查、整体护理、术后镇痛、婴儿游泳等一系列便民服务。

2011年3月—12月收治住院分娩产妇1137人,人工药流1330人次,宫内节育环放置术253人次,无痛人流987人次,剖宫产及其它手术450余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新组建了儿科病区,儿科自2011年3月份成立以来,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服务宗旨,该科克服人员少(4名医师,一名外出进修,9名护士)、任务重等困难,承担着门诊住院的繁重任务,全年共收治住院患儿800余人次,门诊5000人次,全年收入150万元,同时创造了全年“0”事故纠纷率。

儿科的成立不仅完善了医院的科室设置,同时也丰富了医院的内涵,成为了医院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内科住院人数首次突破1000人次,业务收入也大幅提升,达到420余万元;

病床使用率达83%;

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普遍提高,住院病种较往年增加了许多;

五是外科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也在积极研究、开展新技术、新业务,2011年,在运用腹腔镜技术和引进输尿管镜诊疗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成功开展了腹腔镜手术近500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及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手术20余例。

这些业务的成功开展,不仅增加了医院的业务收入,更加提升了社会效益。

三、申报“二级甲等”医院如期达标,医院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员参与创“二甲”。

我院首次通过“二级甲级”中医院的评审工作是在2000年11月,2008年省卫生厅就开始启动“二甲”复审工作,当时由于我院正在进行两院整合及整体搬迁工作,导致“二甲”复审工作进展缓慢。

2011年是复审的最后一年,若不如期申报、验收,将撤销我院原“二级甲等”医院的资格。

2011年7月县换届调整后,新的院领导班子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度重视医院“二甲”的创建工作,迅速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全员参与,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分设了院务组、医务组、医疗组、护理组、医技组、药事组、财务组等;

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层层抓落实;

把握重点,攻克难点,寻找差距,落实整改,全院职工发扬“5+2”、“白+黑”的工作精神,奋战100天,于2011年12月25日顺利地通过了市卫生局组织的评审、验收工作,后又通过了省卫生厅的复审。

(二)强化全员医疗安全意识,促进了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2011年,我们始终把医疗质量管理放在首位,建立健全了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及规章制度,落实了医疗质量定期检查考评制度;

强化落实了首诊负责制,中医病历讨论、疑难病例、查对制度等核心制度,各科建立了疑难、危重手术病人会诊和术前讨论登记制度;

加强了病历管理,严格执行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医疗文书书写质量缺陷进行了监控,定期进行检查、分析、总结;

制定了整体护理实施方案并明确了职责,对每日新入院危重、抢救、手术病人实行严格的护理床头交班制度;

加强晨、晚间护理工作,加大了护理查房和督导检查力度,坚持每月召开护士长例会,每日护理检查一次;

坚持每季度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对督导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加以整改;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

按要求进行了消毒无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监测及高压无菌生物监测,每季度汇总反馈并督导整改;

重视手卫生管理,改善手卫生设施,加强了医疗废弃物管理,督促保洁中心严格按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规范化管理;

强化院感知识培训,培训率达95%以上,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感染管理、手卫生、职业防护等知识的认识,有效地防止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三)以评促改,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2011年我们在创建“二甲”医院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查找差距,改进管理措施,使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1、在院务管理方面,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优势互补的办院方针,完善各项制度,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成立相关管理组织,坚持院务公开、财务公开,定期召开院长办公会,实行院科二级核算,加强了人力资源等方面管理。

2、在医疗管理方面,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健全了院内外会诊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临床医疗技术准入、监督、评价及医患沟通制度,执行了传染病防治、报病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及持续改进方案,建立了住院病历质量控制制度,加强继续教育及各类培训。

3、在财务与审计管理方面,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公开收费标准,实行住院患者一日清单制,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开展成本核算,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执行政府采购及招投标制度,保持国有资产增值,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效益分析,建立完善了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和医院信息管理制度。

4、在总务、设备管理方面,2011年总务后勤工作90%实施社会化,制定完善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推行了多项包括食堂送餐、流动保洁、便民饮水等措施,确保后勤工作有效为临床服务;

设备科重点加强了设备的保养、采购、安装、调试、验收等管理制度的落实,有效的提高了医疗设备的功能,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为临床的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提供了全面有力的保证。

5、在药事管理方面,2011年药剂科开展了临床用药四项通报制度和处方点评工作,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工作,有效地降低了药占比,规范了临床用药管理,提高了临床药学水平,全年药占比44%,同比下降7%,基药使用金额占总药品收入30%以上。

(四)以评促建,技术服务能力得到不断夯实。

1、医院整体搬迁为产科急救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达标创造了基础性条件,在医院的高度重视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投入资金50余万元,补充急救设备,添置必备设施,对照标准,加班加点,2011年11月产科急救中心的工作得到市局的充分肯定。

医院对消毒供应中心投入资金150余万,按标准要求配置设施,派人员外出学习,历时8个月,于2011年12月初通过市局的验收,我院成为全市仅有两个消毒供应达标的县级医院。

2、投入300余万元用于设备更新及引进,2011年初医院购置急救车一台,并制定了相关的救护车管理规定,规范了院前急救,病人转院及日常使用的相关行为。

对急诊医师进行了相关培训,极大提高了急诊科急救能力。

3月份投入200万元新购500MAX光机一台,手术床、器械柜等的一批设备。

10月份利用200万元国家专项资金购置腹腔镜、酶标洗板工作站、尿沉渣仪及抢救康复器材等设备;

投入100余万元更新了中西药房药柜、调剂台、煎药机等设施;

投资50余万元更新了医疗管理系统及设备,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极大满足了临床业务开展的需要,降低了医疗安全风险,提升了综合竞争实力。

3、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医院年初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培训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制度,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一是请进来讲学,2011年邀请省中医院、二附院、省妇保院专家来院会诊、查房、讲课,全年累计约20余次;

二是派出去进修、学习,2011年共派出6名医师到省中医院、省妇保医院、儿童医院进修,派出护理人员短训16人次,不定期派出骨干医师外出参加学术交流及会议达10人次。

4、开展科技“大比武”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建立合理的梯队人才队伍,2011年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临床技能培训和大比武活动,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全院医务人员在技术能力上得到了一定提高。

(五)提升了服务水平,构建了和谐医患关系。

1、开展创建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工作。

医院护理部制定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和相关的奖惩措施,2011年该项活动率先在外科推行。

活动开展过程中,外科护理部严格执行《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基础护理服务规范》、《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等操作规范,认真学习和培训,不断创新与改进,得到了患者一致的好评。

2、建立和完善病人投诉处理制度。

对外向社会公布医院投诉电话,对内设立院长接待日,在门诊大厅设置投诉信箱,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有效的加强了医患沟通,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3、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导诊台,开辟绿色服务通道。

医院整体搬迁后,加强了优质服务的建设,在门诊大厅设置了便民服务导诊台。

在医院对危重病患实行先入院、先接诊、先抢救,后办手续的“三先一后”的绿色通道政策;

对困难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及社会流浪人员等实行减免费用的惠民政策;

在相关科室开展了接送病人检查、免费邮寄化验单等服务项目,一系列便民、惠民政策的实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

四、坚持了中医办院方向,中医文化氛围初步形成

1、发挥中医特色,加强了专科建设

中医特色专科是中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是发挥中医特色的具体体现。

医院整体搬迁后,着重加大了这方面工作力度,一是制定了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加强了中医内涵建设,对特色病种制定了常规诊疗及优化诊疗方案,在急、危、重症救治中应用中医技术,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和辩证施护以及中医健康宣教;

二是集中力量、重点培养,将我院传统优势明显,发展势头良好,已形成特色的学科,在人力、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

2011年骨伤科通过了省重点专科验收,针灸康复科正在加紧建设中,将成为我县具有强力优势的特色重点专科。

2、加大了中医硬件建设的投入,加强了中医人才的梯队建设。

一方面医院为现有的中医骨干力量提供倾斜性政策支持,制定了一定的激励机制,提供各种学术、培训、学习的机会,确保骨干力量有更大的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选派具有发展潜质的青年医师外出进修培训,形成中医人才的储备;

三是每年招收中医类本科毕业生充实到临床一线,采取带教、师承等方式,培养新鲜人才血液,逐步形成中医人才的梯队建设,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011年派往省中医院进修4人,参加学术交流、短训16人次,引进中医毕业生4名。

2011年在中医学科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全面启动针灸康复科病区的装修及设备设施的采购;

投资40余万元用于骨伤科设备的更新及添置;

投入近3万元用于各科中医类报刊、杂志的订阅及专业书籍的购置,这些投入极大的改善了中医工作环境,丰富了中医建设的内涵,从而提高了中医工作积极性。

3、中医文化建设已初具雏形,中医文化氛围已初步形成

新院建成以前由于受条件制约,中医文化建设工作迟迟没有启动,2011年医院整体搬迁后,特别是新的领导班子到任后,深刻认识到了中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启动了这项工作。

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专人负责落实;

二是制定了详尽的规划方案和实施细则;

三是全院各科积极配合,全员参与。

目前已完成的有:

部分宣传画上墙(包括:

古代名医宣传画13块,中医养生格言宣传栏3块);

制作中医保健、中医预防知识宣传栏12期;

中医入院宣教4000余人次,规划中的其它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五、开展了专项整治,促进了医院医德医风和行风建设的根本好转。

1、开展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

4月下旬医院召开动员大会,邀请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到场进行专题讲座,会后与临床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与重要岗位人员和重点医师进行戒勉谈话,与所有药品、器械、后勤物资供应商签订廉政自律协议书,并为每位工作人员及供应商建立廉洁档案,推进了专项治理工作的长效建设。

2、开展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专项整治。

9月份医院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了专项整治的动员会,下发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文件,组织各科室学习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知识,调整了医院抗菌药物的品种。

2011年通过专项整治,有效地降低了医院的药占比和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对降低患者投诉、医患纠纷、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实现了医德医风和行风的根本好转。

六、加强医院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各项工作中的作用。

(一)深入扎实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

1、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活动。

通过推荐、审议等程序,确定了外科为示范岗,童宣进等十名党员先锋岗,通过此两项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激发了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和责任使命感,促使党员发挥带头作用。

2、组织党员公开承诺,认真践诺。

党总支、党支部、共产党员都分别作出了公开承诺。

活动领导小组经常深入支部、科室督察党员履行承诺的情况,鼓励党员爱岗敬业,发挥党员的旗帜作用,使得创先争优活动不是停留在写材料、走形式的表面工作上,而是真正成为党组织坚强的政治保证。

3、村建帮扶工作:

我院村建帮扶点是宝塔乡岳山垅村,新农村建设帮扶点是磨溪村,2011年下到帮扶点实施帮扶工作共计40个工作日,投入帮扶资金约2万余元,得到了被帮扶单位的高度好评。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造廉政型医院。

1、强化内部监督。

一是规范招投标工作程序,对医疗设备、药品卫材采购等实行公开招标;

二是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活动,院党总支分别与各支部、科室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经反商业贿赂认真自查自纠,未发现医务人员违纪问题。

2、强化社会监督。

院党总聘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共6名)作为医院行风监督员,邀请他们不定期到医院明查暗访,医院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及时收集监督员意见反馈,虚心听取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及时改进了工作。

3、强化职工监督。

院党总支坚持职代会制度,每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让职工代表参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重大改革事项等决策的制定;

设置院务公开专栏,及时公开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增加了医院工作的透明度。

七、综合治理及安全保卫工作

2011年医院加强了综合治理与安全保卫工作的管理,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领导小组经常性深入临床一线科室及时发现矛盾、主动解决矛盾,避免矛盾的扩大化、严重化,2011年度全院未发现一起内部纠纷及其它安全事件;

同时积极协助医疗纠纷调解小组开展调解工作,圆满有效地化解了两次医患纠纷;

在安全治理方面还加强保卫科值班人员的管理与培训,增加夜间巡逻次数,并在院内重要位置安装了监控和报警设施,实现人防、技防、物防的多方位保安措施,实现了2011年度全院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的良好佳绩。

因此我院的综治工作得到县政法委的高度肯定,荣获2011年全县综治目标考评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八、计划生育工作

一是健全了组织机构,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的院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力度;

二是加强了宣传教育,提高对职工计划生育工作的认识;

三是全面落实医院妇检工作,全院48周岁以下已婚育龄妇女环孕检率达100%;

一年来均未发生计划外生育的现象;

四是落实县里下达的计划生育服务任务,全年完成人工、药物流产1330人次,上环253人次,结扎163人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一番艰辛,一片绿洲,通过全院上下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2011年我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回顾工作、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具备中医资质的人才匮乏;

二是专科特色不明显;

三是科研水平不高;

四是中医文化建设薄弱,这些问题都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将都要亟待解决。

 

二0一二年工作部署

2012年是国家推进新一轮医改的重要之年,也是“十二五”中医发展的关键之年,同时又是医院整体搬迁的第二年,更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一年。

今年我院工作的整体思路是: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医办院方向,走中西医并重,打造名医名科,彰显中医特色之路,实现医院的科学管理、优质服务、主要业务指标呈现30%的增长,实现院业务年收入过3000万元,为此我们在2012年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医药工作的信心力。

近些年,中医工作国家虽然很重视,如国务院为配套新医改制定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而后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配套印发了《关于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我们省也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但是我们的中医工作发展仍然非常滞后,呈现萎缩之势,中医西化,一切利益化,有些中医院根本没有像样的中医科室,没有几个像样的中医,没有几项突出的中医药诊疗技术,中医药使用率极低,就拿我们中医院,2010年中饮片收入40万元,约占药品总收入的10%;

2011年中医收入70万元,虽然有所增加,但仍然占不到药品总收入的10%。

就像有人讲,到了中医院,认不出中医门,看不到中医字,听不到中医声,闻不到中医味,辩不出中医人,再这样下去中医将彻底西化。

所以当前,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办好中医院是我们中医人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上来,认识到办好中医院必须打造名医名科,发挥中医特色,显现办中医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医和西药在治疗显效上虽然存在差异,如在急诊、抗炎等方面西医较好,但中医在慢病治疗、保健、调理、养生等方面有独特的疗效。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是我们的瑰宝,我们中医人首先要提高对中医疗效的认识,现在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中医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要树立信心,加大宣传,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尽好中医人的责任心,同时我们应利用一切西医文明成果,采取中西医并重的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将德安县的中医药文化事业发扬光大。

二、继续巩固“二甲”成果,全面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

通过创建“二甲”医院使我院的综合管理、医疗质量、服务水平等各项工作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巩固取得的成果,提升应对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力,今年我们将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医疗质量的管理力度,提高医疗安全的防范意识,加强医疗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坚持核心制度的执行与监督,重点督促入院告知书、授权书、各种知情同意书等医疗文书的书写,加强对死亡病例、危重病例的讨论以及各种交接班记录、会诊记录的管理等,定期下临床对有缺陷的病例进行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并加以解决,做到举一反三,杜绝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是继续强化职能科室的管理水平,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以及请专家指导的方式提升现有职能科室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意识,严格遵从医院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制定奖惩措施,强化部门科室执行力,进而实现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多解释、多安慰、多理解、多温暖、多帮助,改人治向制度化管理转变,改他控为自控,改被动为主动,从整体上进一步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三、坚持中医特色,打造名医名科,彰显中医文化特色力。

1、完善针灸康复科的建设,形成品牌专科

继续加大针灸康复科的硬件投入,制定完善的后期运营计划,派出人员学习引进新技术,拓宽现有的服务项目,定期邀请专家讲课,把现有的优势病种的治疗手段规范化,提高科研水平,加强对科室及学科带头人的宣传,与省中医院联手共建,逐步将针灸康复科打造成我市县级的一流品牌专科。

2、设立国医堂,带动全院中医特色的整体提升

医院今年计划在住院部1—2楼西侧,挪出用房设立国医堂,精心设计装修,开设中医皮肤专科、中医消化专科等,集中我院现有的名老中医轮流坐堂。

采取倾斜政策扶持,利用平面媒体多方位宣传,与电视台合作开辟中医专栏,宣教中医文化、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与社区组织合作进行中医保健知识的讲座,从而有效的推动国医堂的影响力,同时在各科加强中医治疗的手段,推行中医护理和宣教,进而带动全院中医治疗氛围的形成。

3、完善中医文化建设,优化中医文化环境

今年医院将着力于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及《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文件精神,将加强中医院文化建设列入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继续完善去年制定的中医文化建设规划方案,着重从以下方面强化医院中医文化建设工作。

(1)在去年已完成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对门诊1—3楼和住院部的走廊、大厅、电梯内醒目位置设立中医名家名言,中医知识宣传栏,对中医类重点科室进行古典式装修。

(2)在门诊前面花坛内设立古代名医雕像一座,介绍他们的生平及主要成就,利用医院西侧的护坡设立百米中医知识宣传长廊,系统全面介绍中医的起源、沿革、发展及中医的治疗成果。

(3)在医院的后山休闲广场绿化区内及医院四周绿化带内种植常用药用植物,冠名为“神农百草园”,旁边立牌介绍各药用植物的科属、性状、药用部位、功效等知识。

四、以学科建设为重点,加大人才培训,夯实医院发展保障力。

要实现我院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人才和学科建设,今年医院将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学科发展,邀请专家来院指导,筛选一批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在现有的部分学科内选出几项具有技术特色和优势的课题上报;

派出骨干力量外出学习,引进2—3个新项目、新技术。

通过高薪聘请等手段引进1—2个学科带头人,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科带头人与科研人员,从而全面提升我院的科研水平,逐步实现我院人才立院、科技兴院、特色强院的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