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天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2178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天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敬天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敬天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敬天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敬天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敬天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敬天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天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敬天阅读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18、根据文意,下列对天坛建筑高这一特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渐次升高,表示对上天的挑战。

b.节省占地面积,突出幽静之美。

c.高入云霄,表达羽化登仙的愿望。

d.突出崇高感,强化敬慕上苍的心情。

19、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请你根据文章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也从审美角度,用三个双音词概括一下故宫的建筑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你认为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所概括的高、圆、清三点中的哪一点关系最大?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c答案)c[解析)a项错误,以气势取胜的是故宫,不是天坛;

b项错误,最高的建筑应是天坛的祈年殿;

d项错误,不是所有的天坛的琉璃都采用蓝色;

c项观点在文章第五段能找到依据,故选c。

18.[答案)d[解析)a项对上天的挑战一语错误,象征天,尊崇天,怎能挑战;

b项节省占地面积有误;

c项错误,没有表达羽化登仙的愿望;

d项敬慕上苍的思想贯穿全文,也是天坛建筑追寻的原则,在第3段最后一句更是一语道破,故d项为正确答案。

19.雄伟(雄壮、雄浑),威严(庄严、森严厚重(凝重)

20.与清关系最大。

大面积的树木突出了天坛青rsquo;

色的整体色调,伺时增加了空灵之美。

【篇二:

《杜立德,字纯一》阅读答案及翻译】

ss=txt>

杜立德,字纯一,直隶宝坻人。

顺治元年,以顺天巡抚宋权荐,授中书科中书。

二年,考选户科给事中。

疏陈:

治平之道有三:

一曰敬天。

君为天之子,当修省以迓天休。

今秦、晋、燕畿水旱风雹,天心示警。

凡开诚布公,懋德敦行,皆敬天事也。

一曰法古。

古者事之鉴,是非定于一时,法则昭于百代。

故合经而后能权,遵法而后能创。

凡建学明伦,立纲陈纪,皆法古事也。

一曰爱人。

自大臣以至百姓,宜一视同仁。

且无论新旧,悉存弃短取长之心。

凡亲贤纳谏,尚德缓刑,皆爱人事也。

上以其有裨治理,深嘉纳之。

初,睿亲王多尔衮摄政,给事中许作梅,御史吴达、李森先、桑芸等交章劾大学士冯铨奸贪状,疏上旬日,未下廷议。

立德请令满、汉大臣集议,以伸公论,鼓直言之气;

并及马士英、阮大铖、宋企郊等,在前朝或纳贿招权,或煽恶流毒,今并逋逃,宜急捕诛,以彰法纪。

下刑部,以事在赦前,寝其议。

世祖亲政,铨既黜,立德因言作梅等前以劾铨为所切齿,又佥都御史赵开心素为铨所忌,相继构陷去官,乞矜察。

由是开心等俱起用。

立德治狱仁恕,上闻其用法平,深嘉之。

尝入对,既出,上顾左右曰:

此新授刑部尚书杜立德也!

不贪一钱,亦不妄杀一人。

三籓事起,立德与李霨、冯溥参预机务。

从容整暇,中外相安。

广东平,所司具正杂赋税之数以闻。

立德言:

广东杂税多尚之信所加,为民间大累,非朝廷正额。

今变乱甫定,宜与民休息。

其除之便。

上从之。

云南平,议颁恩赦,立德告病未与议,遣大臣持诏旨就其家谘询,俟还奏乃下诏。

一日,上顾阁臣,谓在廷诸臣谁堪大用者,立德面疏数人以对。

比退,人讶其不稍引嫌,答曰:

自筮仕以来,惟此心可邀帝鉴。

他非所计也。

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谥文端。

三十九年,帝南巡,其子恭俊迎驾三河,上问立德葬所,手书永言惟旧四字赐之。

恭俊官广信知府,好义,善济人急。

(选自《清史稿杜立德传》有删节)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修省以迓天休迓:

迎接,顺应

b.上以其有裨治理裨:

裨益,好处

c.宜急捕诛,以彰法纪彰:

表彰,表扬

d.以事在赦前,寝其议寝:

停止,搁置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现杜立德在为官方面有才能的是()(3分)

①凡亲贤纳谏,尚德缓刑,皆爱人事也

②立德请令满、汉大臣集议,以伸公论

③立德与李霨、冯溥参预机务。

从容整暇,中外相安

④遣大臣持诏旨就其家谘询,俟还奏乃下诏

⑤自筮仕以来,惟此心可邀帝鉴

⑥官广信知府,好义,善济人急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③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立德因为宋权的推荐做了官,他上疏提出要想天下太平,需要做到三点:

敬天、法古和爱人。

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b.杜立德处理案件有仁爱宽恕之心,皇帝听说他执法公平,非常满意。

曾经当面夸赞他不贪一文,而且不曾随便杀过一人。

c.杜立德对皇帝忠心耿耿,为人坦荡无私。

他曾在回答皇帝询问时,向皇帝推荐数位可堪大用的人,一点没有避嫌。

这令其他人感到惊讶。

d.杜立德死后被赐予文端的谥号,皇帝南巡的时候,还曾经询问杜立德的墓地在哪里,并亲手书写了永言惟旧四字作为赏赐。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又佥都御史赵开心素为铨所忌,相继构陷去官,乞矜察。

(5分)

译文:

_

(2)今变乱甫定,宜与民休息。

【篇三: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吉林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lass=txt>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香文化肇始于神农尝百草。

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居家等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香料和出香方式而进行的文化活动和生活举止,进而演绎出中国特有的香文化体系,即由文化现象升华为文化理念,并由此伴随中国人特有的宗教观、文化观、生活观,融汇于中国传统的哲学体系之中。

概括起来说,中华传统香文化的构成是:

香料品鉴,制香出馨,香席施礼,驱瘟避秽,参香悟道。

中华传统香文化不仅仅是摆香席“展示”香料的味、意、韵这么简单,还需要我们“揭示”其来龙去脉,特别是要看到中华传统香文化所承担的教化和养生的重要职责。

“养礼”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职责,代表着中华传统香文化的高度。

“养心”引领着人们进入心性领域的探索,代表着中华传统香文化的深度。

“养生”则关注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代表着中华传统香文化的广度。

所谓“养礼”,即礼教用香。

中国自古即被尊为礼仪之邦,这个礼就是在制度化、程序化的仪式中恭敬天地君亲师,仪式中的主要内容是焚香祭拜,让香烟传递人间对天地君亲师的祷告。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朝礼行香”。

黄帝“诏使百辟群臣受德教者,先列珪玉于兰蒲席上,燃沉榆之香”(《拾遗记〃卷一》)。

这些香文化活动所养之礼,就是古人所要达到的统一思想的主要目的。

唐代“每仗下,议政事,起居郎一人执笔记录于前,史官随之。

其后,复置起居舍人,分侍左右,秉笔随宰相入殿;

若仗在紫宸内閤,则夹香案分立殿下”(《新唐书〃卷四十七》)。

显然,焚香在神圣庄严的我国古代朝廷政治生活中象征着君王秉受神谕,意味着贯穿天人之际的通达智慧和尊贵。

敬天祭祖的中华传统香文化,其礼教机制就是通过香席仪礼一招一式的解读,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规范,把“礼义廉耻”作为人的日常言行的观照,让人们拥有一个共同遵守的道德标准和秩序。

香文化“养心”,是根据香的自然属性来发挥作用的。

香的“四气五味”所表达出的不同气味会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因此香的“养心”就是把香本身的味道经过提炼,使每一款香表现出不同的味道来,以寄托不同的情思,这就是一种以香为媒的交流,体现了香的味道、

韵味和意义。

宋明文人士大夫把围炉品香、以香为媒介进行的心意互动,发展为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活动,这一行为后来又被日本继承发展为日本的香道。

自神农尝百草、遍识百草香以来,香药同源就一路支撑了香的“养生”功能。

香材本身性味归经的特点,能让人的身体产生生理上的反应,达到理疗治病、除烦解郁的功效。

特别是汉代和合香出现以来,香料不仅可以通过“养性”作用于人的身心,还可以直接入药治病。

从香文化的内容、形式到香具的配制,乃至香文化理论的发展来看,宋代的香文化达到了中国香文化史的顶峰。

宋代士人高雅的“四般闲事”——点茶、焚香、挂画、插花,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日本的“茶道、香道、花道”。

遗憾的是,今天许多人在对历史的无知中放弃了祖先的文化首创权和话语权。

可以说,承载着中华民族哲学观的中国传统香文化,是对世界香文化的特殊贡献。

(选自黄海涛《访古识香——浅谈中华传统香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香文化源流悠远,涉及领域广泛,有着富于特色的体系,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哲学

观,承担着教化和养生的重要职责。

b.中华传统香文化中敬天祭祖的仪式是制度化、程序化的,焚香祭拜是仪式中的主要内

容,香烟成为人间传递祷告的载体。

c.在唐代,君臣商议政事之时,起居舍人负责拿着香立于殿下,这有着象征君王秉受神

谕、智慧和尊贵贯穿天人的作用。

d.香席仪礼的一招一式,有着特定的内涵,礼教用香可以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促使人们遵守共同的道德标准和秩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充分理解中国传统香文化,不能仅仅摆香席“展示”香料的味、意、韵,还需要结合

中国人特有的宗教观、文化观和生活观。

b.中华传统香文化构成完备,并以“养礼”“养心”“养生”分别关联着民族优秀传统

文化基因、心性领域以及日常生活,有着特定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c.香文化的“养心”,基于香的自然属性即气味对人的情绪的影响,是一种以香为媒介的

交流,体现了香的味道、韵味和意义。

d.宋代士人高雅的“四般闲事”作为一种香文化,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为日本人所

继承发展,形成了所谓的“茶道、香道、花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的香料不仅可以起到“养性”的作用,而且可以直接入药治病,这是因为有

“香药同源”说法的支撑。

b.中国的香文化在宋代达到顶峰,这是以香文化的内容形式、香具的配制以及香文化理

论的发展状况为判断依据的。

c.我国传统香文化的形成,既需要充分利用香自身的自然属性,更是人们在燃香活动中

附着了特定的文化内涵的结果。

d.由于对香文化历史的无知,今天的许多国人放弃了华夏祖先在香文化方面的首创权和

话语权,这是中国文化的遗憾。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

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

王僧辩之讨侯景..

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玚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从僧辩救徐文盛于武昌。

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备。

俄而侯景兵至,日夜攻围,玚督所部兵悉力拒战,贼众奔退。

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征玚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

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玚助防张世贵举外城以应之,所失军民男女三千馀口。

周军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风纵火,烧其内城南面五十馀楼。

时玚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玚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

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矫授玚柱国、郢..

州刺史,封万户郡公。

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

及闻大军败王琳,乘胜而进,周兵乃解。

玚于是尽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而谓之曰:

吾与王公玚功名素著,深委任焉。

太建四年,授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出镇公安。

玚增修城池,怀服边远,为邻境所惮。

后主嗣位,复除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

后主频幸其第,..

及著诗赋述勋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

又为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侍中如故。

玚事亲以孝闻,于诸弟甚笃睦。

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

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

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时兴皇寺朗法师该通释典,玚每造讲筵,时有抗..

论,法侣莫不倾心。

以年老累乞骸骨,优诏不许。

祯明元年卒官,时年七十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

b.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

c.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

d.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翰,指书牍文扎。

翰,可指毛笔或文章,“翰林”即可指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b.矫授,指矫诏授官。

矫诏也称矫制,指假托君命行事,出于歹意矫诏者会获罪。

c.嗣位,指继承君位。

“履至尊”“登九五”“践阼”等词都可指帝王登基即位。

d.释典,指佛教典籍。

著名的佛典有《金刚经》《南华经》《心经》《坛经》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玚指挥有度,抗敌有功。

北周军队日夜攻打郢州城,纵火烧城。

孙玚率军登城把守,

他亲自抚慰巡视,敬酒劝食,深得军心,周兵终不能破内城。

b.孙玚审时度势,率众归降。

他曾受王琳上表推荐做戎昭将军、宜都太守,后又被王琳征

召任职,王琳兵败后,他尽占长江中游之地,最终归附陈朝。

c.孙玚颇受恩宠,屡得封赏。

高宗因他功绩名望一向显著,对他非常信任倚重。

晚年他

以年老的理由请求辞官,后主下达褒奖的诏书,对他加以挽留。

d.孙玚博学多才,颇受赞誉。

后主多次到他的宅邸,品鉴他呈上的叙述功勋恩德的诗赋,赞

赏他能守臣节;

他关于佛学经义的看法也很受僧侣们敬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

(2)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道州①郡斋卧疾寄东馆②诸贤吕温

东池送客醉年华,闻道风流胜习家。

独卧郡斋寥落意,隔帘微雨湿梨花。

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道州:

位于今湖南。

元和三年(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吕温被贬为道州刺史。

②东馆:

指东宫。

③东池:

位于今山东。

习家:

指习家池,位于今湖北。

二者均曾是风光秀美的大型园林。

8.苏轼诗的前两句用了哪些手法描绘暮春图景?

请简要分析。

(4分)

9.两首诗都写到了梨花,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阿房宫赋》中,杜牧用“,”两句,对秦统治者的巧取豪夺、挥霍无度发出了强烈的

诘问和严厉的谴责。

(2)《劝学》中,荀子用蚯蚓说明用心专一的成效后,又指出:

“,”,是心浮气躁的缘故。

(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概述琅琊山春夏之景特点的两句是,。

(4)《蜀道难》中,李白以瑰丽之笔写蜀道之高之险:

上有阻碍太阳运行的峰巅,下有回旋

激荡的水流,“,”,山势萦回,道路曲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叶朗:

美学指向人生

李扬

叶朗在美学热潮席卷学界的上世纪五十年代考入北大哲学系,那场关于“美的本质”的大讨论,让青年叶朗对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6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全国之先,建立了美学教研室,已确立了学术方向与目标的叶朗也在此时毕业留校,成为美学教研室七名初创成员之一。

1985年,《中国美学史大纲》一书出版,从中国美学史通史的意义上说,这是国内第一部中国美学思想史。

他从中国古典美学的经典表述中抽出“意象”和“感兴”两个概念作为研究线索,这个理论核心显示出一种统摄力,不仅能贯穿古代的材料,也能与20世纪以来的西方哲学思潮相呼应,还能广泛地解释艺术、审美现象。

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叶朗深深感到当时学术界通用的美学基本理论的框架过于狭窄和陈旧,一些人对中华美学遗产和“五四”以来前辈学者的理论成果十分隔膜,使美学发展成为无本之木。

1985年开始,叶朗组织一批年轻学者进行现代美学体系研究,写成《现代美学体系》,突破了在50年代美学讨论的基础

上形成的美学基本理论的框架,使美学基本理论的建设向前跨出了一步。

2009年,他的《美学原理》一书出版。

书中,叶朗提出了“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这个理论框架由意象、感兴、人生境界三个概念构成一个理论核心,突出心灵世界和精神价值,突出人生境界的提升。

1993年到2010年,叶朗在北大做系主任和院长,多样的社会工作和社会活动,使他在人文学科、人文教育、艺术教育和文化领域有了全方位的观察、反思。

叶朗认为,“从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统治下拯救精神”,是美学所面对时代的问题。

中国当代文化中创造力的匮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种现实的、意识观念的阻滞,让人们失去了心灵的自由。

要重新焕发创造力,文化建设的重心就要回归到中国的艺术、美学、哲学中去。

2012年,他经过十多年酝酿,编选出版了荟萃古今中外学者文人经典作品的《文章选读》。

他写道:

“我编这本文选,目的不仅是引导读者去追求写出一手好文章,更在于引导读者去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文风问题,趣味问题,不仅是一个文章技巧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人的胸襟、气象和精神境界的问题。

在推动美育方面,叶朗先生始终不遗余力。

不久前,由教育部引领,北大艺术学院牵头联合国内一批著名学者做了一门面向全国大学的网络共享课,名为“艺术与审美”,叶朗讲两讲,一讲是美育,一讲是人生境界。

这门课受到大学生热烈欢迎,短时间内已有200多所大学的学生选了这门课。

2007年,叶朗先生开始举办“美学散步文化沙龙”,促进多学科领域在美学层面的交流、融合与对话。

叶朗希望营造一种自由、活泼、宽松的文化氛围,讨论艺术、科学、哲学、文化等各种有趣的问题。

他引用钱学森先生的话指出,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就是要推动文理交融,推动科学与人文、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在2014年底举行的“美感的神圣性”沙龙中,94岁的哲学家、北大教授张世英先生脱稿作了半个多小时的演讲——他认为,美和美感涉及一种神圣性,或者说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并提出要以“万物一体”的诗意境界为最终追求的目标,以美的神圣之光照亮我们的世界。

(选自《文汇报》)

相关链接

“文革”期间,如果先生不是怀着对文化、学术的强大信念,如果不是内心充盈着不可遏抑的“正能量”,很难想象一个立身未稳的青年学者不会被那种严酷的环境击倒,甚至还能以幽默感去慰藉那些同受苦难的老一辈的师长。

(孙焘《心地光明的当代君子——我眼中的叶朗先生》)

我们要在生活中表现出浓郁的审美人生意趣。

待人接物,读书论学,都要“有趣”。

我认为,一个人“无趣”,是其人生的很大缺陷,因为“趣味”是来自于跳出小我而复归于人生世界的整体感。

一个人只有具备这种基于自我与人生世界的统一感,才能赋予他在跨越各人生阶段时始终保持着一种新鲜活泼的人生意趣,而且感染着、影响着与他接近的人们。

这正如王羲之诗所说的: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叶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