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青岛版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9978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青岛版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青岛版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青岛版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青岛版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青岛版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青岛版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青岛版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青岛版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青岛版教案设计文档格式.docx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正确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1、弄清算理

2、学会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教学建议

1、灵活运用富有童趣的情境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

教材中的3幅情境图展现了“小小运动会”的种种情境。

教学时,教师不要让学生静止地“观察”,机械地回答”,要灵活运用情境图。

有的情境图如运动会报名、投沙包比赛,可组织学生模拟活动,引导学生学习。

领饮料的情境图,可通过看图讲故事,启发学生学习。

学生们有了经历和体验,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就有积极性。

2、注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特性,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说等学习活动探索口算方法。

在教学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后,教师要让学生先自己想,然后借助小棒等学具来摆一摆,发现“点数法”、“凑十法”等多样化的算法,再互相交流,在交流和对比的基础上让学生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3、构建开放的课堂,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材在“你说我讲”栏目中虽然设计了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用这些“问题”和“方法”限制学生提问的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应创设开放、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问,开展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探索。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由于个性不同、思维特点不同、经验基础不同,对同一道题目可能会提出许多不同的口算方法,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自我反思,让学生充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同时,教师不要在教学之初就急于统一限定一种口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培养学生有个性地学习。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式进行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学生应熟练掌握的计算技能。

按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末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8~10题。

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练习题要精选,不搞机械重复;

练习形式要丰富多彩,如用“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形式,这样能吸引学生;

练习过程重要尊重差别,逐步提高要求,对口算比较慢或计算又困难的学生,首先弄清原因,然后给予关心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练习开始时只要求掌握口算方法,能够正确口算;

在正确的基础上再要求迅速。

练习方法,开始可看卡片口算,逐步过渡到听题口算,最后可进行开火车或口算抢答。

5、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法,还应考查学生是否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情况,同时还要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和积极性的表现情况。

■课时安排

共5课时

教学内容课时

运动会报名-----9加几的进位加法1

领饮料----8加几的进位加法1

投沙包比赛------7、6加几的进位的加法1

回顾整理1

综合练习1

合计5

1运动会报名-----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97页信息窗1,运动会报名-----9加几的进位加法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提示

创设运动会报名的情景,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并通过多种练习形式熟练计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本信息窗呈现是一个班运动会报名的情境。

图中主要的信息有:

9个小朋友报名参加赛跑,6个小朋友报名参加投沙包比赛;

9个男生志愿者、7个女生志愿者。

借助问题“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引入对“9加几”进位加法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够自主探究“9加几”的算法,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类推出“9加几”与“几加9”结果是相同的,能正确口算“9加几”与“几加9”的算式,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2、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2、创设运动会报名的情景,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并通过多种练习形式熟练计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利用所学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

小棒、小正方体、圆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

师:

同学们,通过观察93的情境图,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出示课题:

运动会报名)

下面请每组选出的运动员上台。

(每组的运动员上台。

小组的同学能够选你们当我们班参赛的运动员,说明大家是非常信任你们的,老师也相信你们。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开展小小运动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师:

凡是参赛的运动员每人都要佩带一个号码,大家想一想,一共需要多少个号码?

生:

只要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运动员就知道了。

那么,怎样才能知道运动员的人数呢?

生甲:

可以计算赛跑的和投沙包的一共有多少人。

列式:

9+6=

生乙:

刚才这个问题也可以列式:

6+9=

生丙:

其实,要算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算一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人。

1、探索9+6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演示来进行。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

我用数一数的方法......

生乙:

我先把6分成1和5,9+1得10,10+5得15。

我把9看成10,10+6=16,16-1=15。

......

师:

刚才这些同学说的都不错,说明同学们都动脑筋了,这值得表扬.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最简便,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一分钟)

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吗?

2、探索6+9的算法。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技术2一下6+9得多少。

(1)让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3)组间交流,教师对于由9+6=15想出6+9=15的同学要大加表扬和鼓励,向学生进一步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数学思想,并提高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积极性。

3、探索8+7、7+8的算法。

刚才有个同学提出了要求“需要写多少个号码”,还可以算算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个。

用这种方法又该怎样列式呢?

(指生回答,并且说说算法。

4、小结与回顾:

过刚才我们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计算了“需要多少个号码,并研究9+6、6+9、8+7、7+8的算法。

这也是课本第72页、第73页的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书,一边看书,一边回顾刚才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将书上的方框、括号填完整。

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探索9加几的算式,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教师要进行计算方法的优化,就是凑十法,教会学生。

(三)巩固新知:

一、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用完整的一、两句话说明图意,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

把正确的列式填在书上,同位说一说算法。

二、算一算,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得数。

师计时,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订正时,引导学生看板书寻找规律。

说出下面几道题的得数。

9+55+37+34+43+96+27+98+9

5+43+62+81+79+85+96+43+6

三、自主练习第2题,是通过给出的实物图和相应的算式,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意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熟悉“凑十”的过程。

在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算出得数。

练习过程中,不必只让学生局限于用“凑十法”,应让学生经历计算多个算式的过程,逐步体会“凑十法”的优势。

三、第6题,是一道看图计算的题目。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道理。

四、第3题,是一道用“凑十法”计算的专题练习。

在练习时,通过每组两个式子的对比,进一步练习巩固对“凑十法”的理解和应用。

使学生进而对“凑十法”使用熟练有序。

五、第9题,是通过找朋友连线,巩固9加几以及相应的几家9的进位加法。

在练习时先让学生明白小袋鼠和小猫为什么连起来了,知道得数相同的是朋友,然后独立地进行招朋友连线。

也可采用多种方法,把这些题目制作成算式卡片,在同学之间进行类似的找朋友游戏,可使学生练得更有趣。

审题的意识和能力必须从小开始培养,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

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做题前必须先审题以及怎样审题,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审题。

六、第7题,是一个“9加几”和“几加9”的对比练习。

在练习时,引导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几加9”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七、第11题,是解决问题的题目。

在练习时,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训练。

在这道题目中重点进行转化训练,由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再由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算式的训练。

如:

第6题中的生活问题就是“两只兔子一共拨出了多少萝卜”,转化成数学问题就是“9和5的和是多少,转化成算式就是“9+5”。

在练习过程中,重点放在第一个转化上。

八、第12题,是解决问题的题目。

第12题中的生活问题就是“一共有多少只蜜蜂”,转化成数学问题就是“9和8的和是多少,转化成算式就是“9+8”。

九、第13题,是提供了一幅小朋友在游乐场里游玩的情境图。

图中有9个小朋友在玩滑梯,4个小朋友在玩荡船,另外还有树木、花、太阳灯其他信息,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

在练习时,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可先解决“一共有多少学生”的问题,由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棵树”、“一共有多少株花”……引导学生讨论解答,逐步培养学生自觉提问题、独立解答问题的能力。

(四)达标反馈

一、【基础平台】

□○□=□□○□=□

二、【能力检测】

1、

2、

参考答案:

一、9+5=149+7=16

二1、9+3=129+7=16

3+9=127+9=16

2、9+5=14(个)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各种练习,掌握9加几进位加法,学会用凑十法进行九加几的计算方法,更好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哪些方面你对自己很满意?

我学会了9加几计算方法。

我知道什么事凑十法。

我知道凑十方法计算最快。

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参考答案

补充习题

参考答案:

1.15,15;

17,17;

18,18;

16,16。

2.11,13,15,17;

11,13,15,17。

3.9+5=14(个)

4.

(2)9+4=13(个);

(2)略。

■板书设计1运动会报名-----9加几的进位加法

(1)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2)一共有多少名志愿者?

9+6=15(名)9+7=17(名)

教学反思

本课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了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加法,在巩固这一方法的过程,主要采用了以下措施:

第一,注重让学生说计算过程,从例题学习到后面的自主练习,学生计算后都让其独立或同桌互说计算过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说”进一步理解和政我计算方法,特别是对困难学生尤其重要。

也学这一节课的这一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快计算9加几的加法,但只要掌握了计算方法,通过练习加快计算速度相对来说就简单多了。

第二,通过圈一圈。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第三,自主练习的第五小题,通过对每一组题目的个位数字和第二个加数的比较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本课练习根据教科书提供的练习题目,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练习有关“九加几”与“几加九”的计算题目。

在练习过程中,练习题目由易到难,使学生能够有序的一步步理解“九加几”的计算方法,进而更好的理解“凑十法”的简便与应用。

总体来说,整个一节是练习巩固课,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敢于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学会选择最佳最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知识。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易错举例:

例计算9+7=

错误答案:

9+7=17正确答案:

9+7=16

错题分析:

用凑十法计算时,算理理解不透彻而造成计算错误。

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把另一个加数分成1和几,9和1凑成十,10在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计算9加7,把7分成1和6,9和1凑成十;

计算10加6=16,容易算成10+7=17.。

说课设计1运动会报名-----9加几的进位加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1号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一册上册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9加几》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想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大的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认识和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数的分解组成、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是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在本单元甚至小学整个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进行简单的9加几计算,熟练掌握“凑十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问题情境,经历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进行9加几计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情景图中的事物有好奇心,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动手操作、学会进行9加几的计算。

而理解“凑十法”,并用完整的语言来概括其思考过程,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尝试中,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逐步感知算理。

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交流、合作比较中灵活地掌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此外,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特做了以下教具准备:

红圆片、黄圆片等。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详细来说说自己对本课的教学构想。

本课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教学活动开始时,出示学生喜爱的兔博士,用兔博士带来的口算题进行复习:

9+()=1010+5=10+3=3能分成()和()8能分成()和()

通过兔博士引入课题,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习9加几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

谜语导入,探索新知

在这个环节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这也是课本第93页、第94页的内容。

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探索9加几的算式,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教师要进行计算方法的优化,就是凑十法,教会学生“同学们对于以前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作为奖励,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小谜语: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

打一动物”。

学生很快猜出是鹅。

接着出示一幅鹅的情景图。

让学生观察,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猜谜语”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学生通过观察情景图,可能会发现:

有9只白鹅,3只黄鹅。

有两只张开翅膀的,10只不张翅膀的。

有4只头朝左的,8只头朝右的。

……

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给予鼓励。

接着让学生帮忙来解决一道数学题:

白鹅和黄来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的表达可能不够规范,不够严谨,只要学生表达出凑十的想法即可。

如果学生没有出现所期望的“凑十法”也没有关系,我会以参与者的身份来提示学生“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试着让学生摆弄圆片去做,若还是不行,我就边演示边向学生介绍“凑十法”的方法。

即“先从3里面拿出1个与9凑成10,10再加2得12,有能力的学生可以直接理解3能分成1和2”

第三步:

归纳算法,选择最优

“同学们真了不起,小小一道题,竟然想出了这么多的解题方法。

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呢?

”及时引导学生对几种方法进行比较,让他们体会到用“凑十法”计算起来又对又快,在对比中感受数学的简捷之美。

第三环节: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算一算部分,通过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向日葵、枫叶图,培养学生看图解加法算式的能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本题重点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练一练第一题,通过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熟悉计算方法,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二题采取游戏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竞争意识。

第3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先让同桌互相以讲故事的形式弄清楚画中的内容,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列式计算。

这些题从具体的图到算式到应用,步步提高,具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性。

第四环节:

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通过让学生谈论这节课的收获,巩固新知,进行小结。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板书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图文并茂,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力求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观察,提高教学效率。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