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涵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5665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框架涵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框架涵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框架涵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框架涵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框架涵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框架涵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框架涵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框架涵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框架涵施工作业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及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施工准备

设置项目部管理人员专职办公室及住所,并配备办公设施及用品,为便于施工人员就近施工提供安全、且利于休息的环境住宿,同时在施工现场设技术人员值班房一个,24小时提供技术支持。

3.技术要求

3.1框架涵砼施工砼拌合全部在拌合站集中拌合。

3.2施工前按设计提供的配合比进行室内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3.3钢筋加工在工区钢筋加工场地加工。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组织顺序:

施工准备→清表→地基处理→挖基→框架涵砼施工

4.2施工工艺流程

(见下页)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测定基坑中心线、方向和高程;

按地质、水文资料环保要求,结合现场情况,制定施工方案,确定开挖范围、开挖坡度、支护方案、弃土位置和防、排水等措施。

5.1.1基坑开挖

技术员对基底进行平面位置、基底标高检查,基底几何尺寸应满足施工与设计的要求。

5.1.2基坑护壁

基坑可采用放坡开挖、支撑加固或其它加固的开挖方法。

挡板支撑,根据土质经检算,可采用横、竖向挡板与钢(木)框架支撑坑壁。

基坑每层开挖深度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不宜超过1.5m,边挖边支;

支撑结构应随时检查,发现变形,及时加固或更换,更换时应先撑后拆;

支撑拆除顺序应自下而上。

待下层支撑拆除并回填土后,再拆除上层支撑。

挖出土时,应有防护措施,不得碰撞支撑。

5.1.3基坑排水

基坑四周设制排水沟及汇水井,根据水量大小选用适当的水泵进行排水。

基底自检合格后立即报请检验,待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迅速进行基础施工。

5.1.4碎石垫层施工

碎石垫层厚度30cm,碎石采用未风化的干净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其含泥量不得大于5%。

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

5.2钢筋骨架加工及安装

5.2.1骨架制作

钢筋骨架制作须焊扎坚固。

多层钢筋焊接时,可采用侧面焊缝,使之形成平面骨架,焊缝设在弯起钢筋的弯起点处。

如斜筋弯起点之间的距离较大,应在中间部分适当增加短段焊接,以便有效地固定各层主筋。

5.2.2钢筋接头

钢筋绑扎接头要求:

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设计范围:

Ⅰ级钢筋不小于30d,Ⅱ级钢筋不小于35d。

钢筋的焊接采用搭接式电弧焊接,搭接时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10d。

5.2.3钢筋骨架的拼装

拼接骨架时,用样板严格控制骨架位置。

骨架的施焊顺序由骨架的中间到两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并应先焊下部后焊上部,相邻的焊缝应分区对称地跳焊,不可顺方向连续施焊。

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在钢筋骨架与模板之间错开放置适当数量的水泥砂浆垫块、混凝土垫块或钢筋头垫块,骨架侧面的垫块应绑扎牢固。

5.3模板制作与安装

在满足强度要求前提下,对砼的外观质量须严格要求。

模板,应采用组合钢模板。

要求安装模板接缝不大于1mm,接缝处相邻两模板高差小于1mm,模板平整度小于2mm。

安装前根据其轴线中桩,端头桩等按设计用全站仪放出墙身线,并在基础上弹出墨线。

沿墨线架立钢模,模板沿轴线方向每隔1.0米设一道拉杆,竖向每隔1.0米设一道拉杆,以防止模板下部变形,各拉杆通过蝴蝶扣与模板背侧钢管连接,拉杆均用双螺帽固定,以防止拉杆滑丝移位。

模板内侧用墙身同宽的木方水平支撑模板,其间距不大于80cm×

80cm,以确保模板钢度、垂直度和稳定性要求。

按模板高度分上、中、下在模板两侧设置木制斜撑。

两侧墙身平行模板之间设置水平面支撑,以保证涵洞净空准确。

5.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施工前将模板内积水及杂物清理干净。

一切支撑及拉杆等固定就位后,自检模板平整度、垂直度以及稳定性,涵洞净空等,并请监理工程师现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砼浇筑

5.4.1底板一次整体浇筑,不留施工缝,用振动棒、平板振动器捣实,罩塑膜保湿养护。

5.4.2边墙当底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浇筑边墙,边墙必须一次浇筑。

浇筑前,边墙与底板砼接榫必须凿毛清理干净。

两边墙对称、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40cm以内,并阶梯式斜面推进,竖向一次浇筑完成。

混凝土落高超过2.0m时采用串筒;

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动棒插点间距≯50cm,快插慢拨、振动到表面泛浆无气泡为止;

分段设专人振捣,队技术人员跟班作业,避免欠、漏捣。

砼振捣应充分密实为止。

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现象为止。

每次砼浇注完毕后,用抹子将顶面抹平拍平压光,防止顶面松散。

5.4.3顶板

在两侧边墙浇筑后自中部向两端、全断面一次整体浇筑完成。

混凝土浇筑时铺设走道板,施工人员不得踩踏钢筋。

采用振动棒、平板振动器捣固混凝土,罩塑膜保湿养护。

混凝土达70%(跨径>8m时需达到100%)设计强度自跨中向两侧拆架。

5.4.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立即进行养护。

在养护期间,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防止雨淋、日晒和受冻。

初凝后用草帘等物覆盖保湿养护,养护的时间应不少于7天。

5.4.5沉降缝及防水层

各边墙的施工缝不得在同一水平面上,涵身之间及涵身与门洞节间沉降缝必须按照图纸设计要求施工。

沉降缝填塞前,缝内应轻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水。

沉降缝表面质量应达到缝宽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外表光洁。

防水层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施工

5.4.6八字墙与踏步、涵洞内浆砌片石的修筑

砌筑前对每一石块进行洗净并彻底饱和,石块砌于抹砂浆之上,并保证石块固定就位,砂浆饱满、无空缝,石料按层砌筑,八字墙表面勾缝达到美观牢固,洞口翼墙和涵身应做到分离有序,其间采用砂浆填塞。

6.劳动组织

劳动力组织方式:

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职安全员由施工企业正式职工担任,并可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工人。

7.材料要求

碎石:

碎石垫层应采用未风化、级配良好的碎、砾石填料,含泥量不大于5%,其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

钢筋:

其钢号及规格均应符合设计的规定,钢筋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国标的规定。

钢筋进场时应有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

钢筋在工程中使用前应作力学性能及化学分析复验。

钢筋进场后,应根据钢筋的钢号、规格分别存放,不得混放。

存放钢筋不得直接接触地面。

防水材料及沉降缝所用材料要符合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

8.设备机具配置

涵洞工程配备发电机、MGJ-50型旋喷钻机、60型天津高压注浆机、砼运输车、自卸汽车、小型震动夯机、挖掘机、电焊机等小型机具设备。

9.框架涵质量验收标准

9.1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验数量

1

±

50

测量检查

2

+50,-200

9.2基础施工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检查方法数量

基础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

50mm

测量检查每边不少于2处

测量检查不少于5处

9.3框架涵各部位允许偏差

允许偏差mm

轴位偏线

20

流水面高程

+20

孔径

涵顶高程

15

涵长

+100,-50

涵身厚度

+10,-5

涵身接缝错台

3

9.4防水层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面平整度

3mm

卷材搭接长度

-10mm

尺量检查

9.5保护层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1m靠尺检查

分隔缝平直

3mm

拉线尺量检查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10.1.1运输道路、临时用电线路布置、各种管道、仓库、加工车间,工地办公、生活设施等临时工程安排,均要符合安全要求。

10.1.2工地人行道、车行道坚实平坦,保持畅通。

场内运输道路频繁交叉处,必须设有明显警告标志,或设临时交通指挥。

10.1.3各类材料堆放不得超过规定高度。

严禁靠近场地围护栅栏及其他建筑物墙壁堆置,且其间距应在50cm以上,两头空间应予封闭,防止有人入内,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10.1.4施工现场除应设置安全宣传标语牌外,危险部位还必须悬挂按照GB2893—2001《安全色》和GB2894—1996《安全标志》规定的标牌。

夜间有人经过坑洞等处均设红灯示警。

10.2环保要求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管理。

严格贯彻执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环保原则。

彻执行《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针对工程及环境特点,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建立完整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保证体系,保证环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