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议论文阅读文档格式.docx
《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议论文阅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知识点议论文阅读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定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进步,我们要把抽象的大目标简化成实际的小目标。
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但目标也不可定得太低,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基础上对目标进行及时调整:
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提高;
如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调低。
达成一个目标后,可以再制定更有挑战性的目标。
⑧美国作家威廉·
福克纳说过:
“你应该在乎的是,你要比现在的你强。
”了解自己,努力不懈地追求进步,让自己的今天胜于昨天,这样才能获得成功,才能成为更好的你自己。
1.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D)(考点一)
A.怎样才能成功。
B.成功就是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C.成功就是要做感兴趣和有激情的事。
D.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2.在第④段的(甲)处选择一个道理论据,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C)(考点三)
A.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B.子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子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第①段画线句中的“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
作者告诉我们,要成功就不能跟别人比,只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就是成功。
B.第②段虽然只有一个句子,却不可缺少,它起着过渡段的作用。
C.第③段论述“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一分论点,在该段的最后,作者强调了“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体现了论述的严密性。
D.文章除了运用引用论证之外,还运用了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考点二)
(解析:
A项作者告诉我们的是:
成功不是要和别人相比,而是要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比昨天更好。
)
4.结合④—⑧段的论述,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下列看法错误的一项是(C)
A.在生活中有人干一行爱一行,这体现了他们对职业的“爱”。
B.在生活中也有人改行,甚至多次改行,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说明他们对新行业有兴趣和激情。
C.作者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只有做自己感兴趣和有激情的事,才能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
D.第⑧段引用名言再次证明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
C项作者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对该领域有激情时,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发挥出所有的潜力。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错爱子女意味着毁灭
①年轻时读曾国藩家书,最不能理解的是他对后辈的态度。
比如家教五个字:
书蔬鱼猪竹。
他特别反感孩子们睡懒觉,要求他们赶紧起床读书、种菜、养鱼、喂猪、种竹子去。
女孩子还要纺线、做饭、洗衣,家务事自己做。
不但如此,他竟然写信通知他弟弟:
我将来绝不给子女留钱,做官的人给子女留钱“可羞可恨”。
②此举容易让人理解为,做父母的不疼爱子女。
然而,曾国藩的解释是:
只有勤奋才能保持家人向上、家族兴旺;
后代如果没出息,钱财就成了作恶工具,全家将跟着蒙羞。
深细思之,才觉这样的对子女之爱“道似无情却有情”,可谓爱到了点子上,亦可谓明智。
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的这首词读来总让人会心一笑,因为他把天下父母的内心写得纤丝毕现。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在亲情中,护雏舐犊乃人之常情,这是生物学规律,人的一种本能。
望子成龙则是其必然延伸和社会性升华,在重视家庭伦理的中国尤其如此。
假如说有人竟亲手把子女推进火坑,一步一步让他犯罪坐牢,为人父母者是否觉得匪夷所思、无法想象?
④令人唏嘘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蠢事并不少见。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利令智昏,全家齐动员大搞腐败,刘铁男、李达球、郭永祥、赵少麟无不如此。
本来他们拥有世人少有的辉煌成功,最终却折了老子、赔上儿子、殃及孙子,甚至为了减轻罪责互相诿罪,亲人成了仇敌,等待他们的只有黑洞般的痛苦寂寥,人生悲剧莫过于此。
发人深思的是,亲情竟何以至此?
父母爱子女,何以沦为如此结局?
⑤古人云: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不能说刘铁男们的“爱子”不“计深远”。
当初刘铁男让儿子在关联单位拿干薪,一定不是为了积累犯罪证据,一定以为是讨了大便宜。
然而,把不劳而获、违法乱纪当作爱和智慧,必然在损害人民利益的同时,亲手毁灭自家的幸福,可谓饮鸩止渴,愚不可及。
刘铁男在法庭最后陈述中,泣不成声地说他对不起儿子,一语戳中了这一类父亲难以启齿的痛处,正是“可羞可恨”!
⑥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爱是无罪的,溺爱则是毒药;
有的事错了可以重来,错位的爱则意味着毁灭。
有的家庭因为这样的溺爱与错爱,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事稼穑”、好逸恶劳。
有的父母为孩子走关系、谋位子、贪财富,甚至不惜违纪违法,滑向犯罪的深渊。
如此之爱,容易使孩子养成诸多不良品质,失去了独立成长、发展的能力,看似为孩子“计深远”,实则误其前程、断其生路。
⑦周恩来不让子侄透露亲属关系,杨善洲不给子女安排工作,多少老一辈革命家把一生积蓄全部交了党费、不留给子女。
这些领导干部为后人树立了如何爱子女的榜样。
惟有树良好家风,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才能真正许子女一个美好的未来。
5.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D)(考点一)
A.望子成龙是亲情社会性的升华。
B.父母何以将子女推向深渊?
C.爱是无罪的,溺爱则是毒药。
D.只有严格要求子女,才能给子女美好未来。
A项是文中的论据之一;
一般情况下,疑问句、比喻句均不宜作论点,故排除B.C。
6.第⑥⑦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考点二)
A.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B.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C.引用论证道理论证
D.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这两段主要通过举出“有的家庭”“有的父母”的例子与举出的周恩来、杨善洲等例子作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注意看题干中的“主要”。
7.下列各项不能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B)(考点三)
A.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未有不败。
(吴楚材)
B.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
C.严是爱,宽是害。
(俗语)
D.贫贱子弟易成者,习于严束也。
(陈荩)
B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表达的是母子之间的深情。
8.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曾国藩认为,不勤奋就不能保持家人向上、家族兴旺;
后代如果没出息,钱财就成为作恶工具,全家蒙羞。
B.在重视家庭伦理的中国,父母将子女亲手推进火坑,让他们一步步犯罪坐牢,这种事情不会发生。
C.“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给子女留下巨额财产是不明智的行为,不如培养他们健康的价值观、财富观和正直善良的品行,教会他们有担当。
D.有些事情错了可以重来,但错位的爱意味着毁灭,不可能重新开始。
B项说法绝对化。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①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
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
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②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
③担当是一种责任。
玄奘西去印度,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始终牢记取经的职责,行程五万余里,终于将佛教圣经带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
【甲】由此可见,责任是我们拥有担当精神的首要条件,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有志之士身处困境时,都是依靠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的。
④担当是一种勇气。
鸦片祸国之际,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销烟;
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毅然拒绝他人劝他逃跑的建议,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以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变法思想。
由此可见,勇气是我们拥有担当的重要条件,我们只有有了勇气,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
⑤担当是一种境界。
古往今来,有许多义士仁人,心怀天下苍生,向我们诠释着担当的境界。
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
【乙】孔子曾经说过: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由此可见,境界能使我们的担当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当我们从“小我”的世界走出,拥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被注入时间的防腐剂,流芳千古。
⑥担当是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
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
9.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D)(考点一)
A.君子的担当。
B.若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有所担当。
C.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D.我们应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由首段“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以及②至⑤段“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可知本文是围绕“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来写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我们应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10.从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B)(考点三)
①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依然坚持写作,创作出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
②在痛苦失意中,李白并没有丧失信心,依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虽然茅屋被秋风吹破,境遇困苦的杜甫仍心怀天下,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虽然有高官厚禄的诱惑,庄子还是选择在濮水边悠然垂钓,享受山林中晴岚落日的美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甲】对应第③段围绕担当是一种责任,有志之士身处困境仍依靠责任感克服困难。
①句中的“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创作出《史记》”,可知司马迁强烈的责任感。
【乙】对应第⑤段围绕担当是一种心怀天下的境界。
③句中杜甫自己遭遇困苦依然心忧天下,符合心怀天下的境界。
故选①③,即B。
11.选文第⑤段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有(C)(考点二)
A.举例论证对比论证B.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C.举例论证道理论证D.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12.下列对本文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A.本文采用分总的结构,采用设问的方式有问有答地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有担当精神,最后得出结论“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
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观点,然后从三个方面正反论证怎样才能有担当精神,最后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C.文章第③④⑤段是并列关系,论证担当精神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D.文章第①段引出中心论点“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第②-⑤段论述了怎样才能有担当精神,第⑥段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A项本文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B项文章没有采用正反论证;
C项文章第③④⑤段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
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
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
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
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
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
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
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
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
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
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
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
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
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读书可以防止浮躁贪婪,让心灵宁静淡泊。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
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老子说: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孟子说:
“养心莫善于寡欲”;
诸葛亮说: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
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
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
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
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
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
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B)(考点一)
A.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
B.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C.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
D.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
A.C.D项都是文章的分论点,中心论点应为B项。
14.下面的两则材料如果作为论据,应该放在文章的哪一段(D)(考点三)
①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
司马迁遭受宫刑,愤而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②读《唐诗三百首》,让自己徜徉在古人所营造的多种情思的画卷中;
读《水浒传》,任自己游走在各路英雄好汉的世界里。
A.②③B.③④C.②⑤D.⑤③
通过对比文章内容可以得知,材料①论述的是“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分论点,材料②论述的是“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的分论点,进而得出答案为D项。
15.文中第③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A)(考点二)
A.比喻论证举例论证B.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C.比喻论证道理论证D.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16.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考点二)
A.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一种论证方法。
B.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句中加点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A项“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一种论证方法”说法有误,该段主要列举了“我”的事例,明显是举例论证;
B项“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句中加点词‘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说法有误,应该是从书中体悟;
D项“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说法有误,本文语言没有诙谐的特点。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
优秀教师之家,获取更多免费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