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际金融与贸易第一章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3576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费国际金融与贸易第一章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免费国际金融与贸易第一章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免费国际金融与贸易第一章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免费国际金融与贸易第一章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免费国际金融与贸易第一章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免费国际金融与贸易第一章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文档格式.docx

《免费国际金融与贸易第一章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费国际金融与贸易第一章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免费国际金融与贸易第一章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文档格式.docx

第一节比较优势理论

这一理论体系按其发展过程及深度分为三个理论:

绝对优势说、比较优势说、要素禀赋说。

一、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绝对成本说)

亚当·

斯密(1723~1790):

被公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创始人。

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严复最早译为《原富》)一书蜚声于世。

1723年生于苏格兰的柯科迪,出生几个月后丧父。

1737年(14岁)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数学和哲学。

1740年转赴牛津大学学习。

1746年回故乡。

1748~1750年冬在爱丁堡公开讲学,内容有修辞学、历史和经济学。

1751年1月受聘为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次年改任伦理学教授,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格拉斯哥大学。

1759年(36岁)出版《道德情操论》任教期间,参加市长组织的、讨论贸易的俱乐部。

在那里结识一些大商人,接触到详细的贸易材料,有利于日后写《国富论》。

在其影响下,该市商人不久即赞成谷物的自由贸易。

1763年受聘为布克莱希公爵的私人教师。

次年,陪同公爵出游欧陆。

在巴黎会晤重农学派的F.魁奈和A.-R.-J.杜尔哥。

这对斯密的经济思想有一定影响,41岁开始经济学研究。

1766年回国。

在1767年5月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前,已返乡致力于《国富论》的写作。

此书于1776年(经过12年,于53岁)出版。

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出游欧陆期间,在日内瓦会晤启蒙运动思想家伏尔泰。

在巴黎时,除魁奈、杜尔哥外,还晤及哲学家P.-H.-D.de霍尔巴赫、银行家兼政治家J.内克等人;

而与A.莫尔莱的深交,使之成为《国富论》的法文译者。

斯密处于英国从工场手工业向工厂制转变的时期,国内还存在着相当多封建经济,贵族地主在政治上还处于支配地位,这就决定《国富论》在反对重商主义的同时,必须反对封建主义。

因之,该书既攻击特许公司的垄断,也攻击地主阶级的不劳而获。

斯密深知,不这样便无法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路。

《国富论》出版不久,便对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影响。

1778年和1780年英国先后开征房产税和麦芽税,似受它的启发。

他认为筹集资金应主要靠税收,而不是公债发行,因税收主要向富人征收,而公债面向所有大众;

而最著者则为1786年的英法商约。

其互减关税的规定,与重商主义的作法大相径庭,显系符合斯密的自由贸易主张的。

1784年对东印度公司建立政府监督的法案,则以其限制特许公司的权力而受到他的赞扬。

1777年斯密被任命为苏格兰海关和盐税专员,移居爱丁堡。

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

1790年(67岁)逝世,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

性格腼腆,终身未婚。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

有时也因此发生糗事,例如亚当斯密担任海关专员时,有次因独自出神将自己公文上的签名不自觉写成前一个签名者的名字。

亚当斯密在陌生环境发表文章或演说时,刚开始会因害羞频频口吃,一旦熟悉后便恢复辩才无碍的气势,侃侃而谈;

而且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起来相当专注、热情,甚至废寝忘食。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主要包含两个理论:

“看不见的手理论”和“绝对成本说”

绝对成本说提倡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应本着发挥各国优势的原则。

“在苏格兰,也可以在温室中种植葡萄,甚至可以酿造出上等的美酒。

但它的成本要比国外高出30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为了鼓励苏格兰生产葡萄酒而禁止外国酒的进口,显然是愚蠢的行为。

绝对成本说主要内容:

各国都有适合其生产的、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

如果各国都按各自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生产和交换,各国都将获得节约社会劳动和增加社会财富的利益。

先天优势:

巴西咖啡豆;

意大利橄榄油

绝对优势

后天优势:

瑞士手表;

中国羊绒

斯密认为,两国间贸易的基础是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

如果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效率(或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更低(或有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拥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而获利。

例如:

中国在小麦生产上,印度尼西亚在橡胶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例子:

假设:

①只有两个国家开展贸易,并只生产两种商品(2×

2模型);

②只有劳动这一要素投入(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不算);

③劳动力在国内能自由流动,在国与国之间不能。

国家

酒产量(单位)

年所需劳动人数

毛呢产量(单位)

英国

1

120

70

葡萄牙

80

110

2.7

190

2.375

70(-50)

1.7(+0.7)

1.375(+0.375)

80(-30)

劳动生产率比较:

英国毛呢:

1/70÷

1/110=1.57(倍)√

葡萄酒:

1/120÷

1/80=0.67(倍)

葡萄牙毛呢:

1/110÷

1/70=0.64(倍)

1/80÷

1/120=1.5(倍)√

劳动成本的比较:

70÷

110=0.64(倍)√

120÷

80=1.5(倍)

110÷

70=1.57(倍)

80÷

120=0.67(倍)√

结论:

只有实行自由贸易,才能获得国际分工的好处。

因此,斯密主张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贸易越自由,国际分工越彻底,从国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越大。

所以这一节的贸易理论属于自由贸易理论,与后面的保护贸易理论是截然对立的。

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重商主义盛行的时代,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底特(FredericBastiat)通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压倒了保护主义者。

他在1845年虚构的法国蜡烛工人请愿的故事中说到:

 

我们正在经受着无法形容的外来竞争,他看来有一个比我们优越得多的生产条件来生产光线,因此可以用一个荒谬的低价位占领我们整个国内市场。

这个竞争对手不是别人,就是太阳。

斯密的理论有其局限性,未能指出如果一国经济不发达,技术落后,生产两种商品都处于劣势状态,这是会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如果发生国际贸易,处于劣势的国家能不能从贸易中获得利益呢?

不少发展中国家完全可能在两个领域都比发达国家落后,这种情况下要不要把落后国家排除在国际贸易之外呢?

中国的电信行业和汽车行业

另一个著名的古典经济学家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做出了回答。

二、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大卫·

李嘉图简介:

(1772年4月18日-1823年9月11日),英国政治经济学家,对系统经济学作出了贡献,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古典经济学家。

他也是成功的商人,金融和投机专家,并且积累了大量资产。

李嘉图出生在伦敦的一个犹太移民家庭,在17个孩子中排行第三。

14岁时,他跟随父亲进入伦敦证券交易所,在那里开始学习金融运作。

这一开端为他将来在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1岁时,李嘉图与一名非犹太教女子的婚姻导致了他与家庭关系的破裂(与亚当斯密的性格截然相反)。

他拒绝了家庭的正统犹太教信仰,加入了贵格会。

很可能他的母亲从此再没有与他交谈过。

差不多在同时,他成为了一神论派信徒。

由于他熟悉有关金融方面的业务,,善于把握时机,善于经营,26岁时已成为英国金融界的富有人物。

1799年的一次乡村度假里,他阅读了亚当·

斯密的《原富》,由此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

李嘉图在证券交易所的工作使他非常富有,1814年42岁时便退休了,潜心研究学问,1817年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1819年,李嘉图在英国议会上院购买了一个代表爱尔兰的席位。

他占据这个席位直到去世。

作为议员,李嘉图支持自由贸易和废除《谷物法》,要求实行选举改革,主张言论、结社和集会自由,反对宗教专制。

他在51岁那一年在自己的庄园里去世。

犹太人当中的名人:

爱因斯坦、海涅、佛洛伊德、伯恩施坦、基辛格、马克斯。

全美100名诺贝尔奖得主中犹太人占到一半;

全美名牌大学教授中犹太人占到1/3;

全美律师中犹太人占到1/4;

全美一流的文学、戏剧、音乐作家犹太人有60%。

犹太人崇尚知识、学者、书籍、智慧。

世界上流行一句话:

“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智慧装在华人的脑袋里。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的“比较优势论”,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完善了国际分工理论,发展了自由贸易理论,敦促英国政府废除了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谷物法”。

“比较优势论”的主要内容:

在一国所有产品的生产都处于劣势或优势的情况下,各国仍然可以按有利最大、不利较小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获得比较利益。

但是前提必须是自由贸易。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lawofcomparativeadvantage),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都处于劣势(即无绝对优势),两个国家也有可能进行互利贸易。

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这是其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例子:

李嘉图将比较优势原理建立在如下假设之上:

(1)两国和两种商品;

(2)自由贸易;

(3)一国之内的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而国家间无劳动力流动;

(4)生产成本固定;

(5)没有运输成本;

(6)没有技木革新;

(7)商品价格由劳动这一唯一生产要素决定。

  100

  90

2.2

220

2.215

170

100(-20)

1.2(+0.2)

1.125(+0.125)

80(-10)

比较劳动成本:

毛呢:

100÷

90=1.11(相对少)√

英国

酒:

120÷

80=1.5

90÷

100=0.9

酒:

80÷

120=0.67(更少)√

相对劳动生产率比较:

英国:

毛呢:

1/100÷

1/90=0.9(相对高)√

1/120÷

1/80=0.67

葡萄牙:

1/90÷

1/100=1.11

1/80÷

1/120=1.5(更高)√

所以,葡萄牙选择优势更大的酒生产,英国选择劣势较小、就是具有相对优势的毛呢生产。

一个人既擅长炒股,又擅长打字如何利用比较优势呢?

萨缪尔森认为比较优势理论和期权定价理论是经济学的两大发现

比较优势理论在生活、经济方面的应用:

1)约会中如何发挥比较优势:

两个女孩都漂亮,是带还是不带女伴?

不带。

因看不出你的比较优势;

两个女孩都丑,是带还是不带女伴?

带。

因看得出你的比较优势,见怪不怪,增加了成功的机会。

既具有显性特征(脸上有块胎记),又具有隐性特征(谈吐不凡),是带还是不带女伴?

通过在一起比较看得出你在谈吐方面的比较优势;

室友既具有显性特征(脸上有块胎记),又具有隐性特征(谈吐不凡),是带还是不带女伴?

因在单独被评价的情况下,可显出自己的优势。

2)商品销售中如何发挥比较优势:

敌强我弱,选择不同的销售渠道;

低弱我强,选择相同的销售渠道;

己方产品具有难评价特征(如电脑内存大),对方产品具有易评价特征(如外观漂亮),选择相同地点销售,争取被比较评价;

己方产品具有易评价特征,对方产品具有难评价特征,选择不同地点销售,避免被比较评价。

3)影片《美丽的心灵》有一幕:

由四位美女和一位真正的绝色美女走进酒吧,纳什与三个男士在一起,三个男士跃跃欲试,纳什便出主意该怎样开展攻势。

正常情况下,四个男士同时追求那个绝色美女,但纳什认为这样的策略并不聪明,因为假如所有的男生都去追求同一女生,互相牵制,到头来一个也不会如愿。

假如四个男生被绝色美女拒绝后再去找普通姿色的女生,肯定一样被拒绝,因被比较作为第二选择而发火。

为避免两头落空,纳什给出的策略是让这些男生一起冷落绝色美女,转而追求普通姿色的女生。

因为肯定追不上,追求其中一个普通姿色的女生会比较有利;

再说,这样绝色美女被冷落后,在被比较的情况下会感到有种失落感,不会再那么高傲,说不定那个男生追求其中一个普通姿色的女生未成,转而追求绝色美女反而成功,现实生活中不乏此例。

三、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H-O理论)

在前面的讨论之中,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是给定的。

现在,我们要将比较优势内生化,就是分析比较优势是怎样产生的。

H-O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H-O理论的一般均衡特征可以由下图来概括。

它清楚地表明所有经济力量是如何共同确定最终商品价格的。

H-O定理把各国生产所需要素的实物可用量或供给量的差异作为各国相对商品价格的差异及贸易发生的原因。

具体来说,俄林假设各国需求偏好(以及收入分配)是相同的,这使得各国对最终产品和生产要素的需求相等。

因此,不同国家对各种生产要素有不同供给就成为导致各国相对要素价格不同的唯一原因。

要素相对供给量的差异所导致的要素价格差异和商品价格差异用双线表示。

俄林1933年出版代表作:

《域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77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H-OTheory包括两个理论:

一是所谓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继续深入研究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另一个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

1.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主要内容:

第一、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各国生产要素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其原因在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丰缺程度不同;

第二、为获得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各国应生产和出口本国生产要素相对丰裕的产品,进口本国生产要素相对稀少的产品。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eckscher-Ohlintheorem):

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衡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用前面的术语来说,这意味着A国出口商品X是因为X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而且劳动是A国比较丰裕和便宜的要素。

同样的,B国出口商品Y是因为Y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而且资本是B国比较丰裕和便宜的要素。

注意: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解释了比较优势产生的原因,而不像古典经济学家只是假设它成立。

2.要素价格均等定理

它是H-O定理的推论。

表述为:

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

这样一来,国际贸易就成为国际要素流动的替代。

国际贸易会使贸易各国的同质劳动(即有相同水平的训练、技能和生产力的劳动)获得等量工资。

同样地,国际贸易会使贸易各国同质资本(即具有同等风险和生产力的资本)获得均等收益。

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会使A国和B国的工资相等,会使贸易各国的利率相同,会使相对要素价格和绝对要素价格相等。

在上面对于H-O理论所作的说明之中,我们知道在没有贸易的条件下,A国商品X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因为A国的劳动价格,即工资率比较低。

当A国分工生产商品X(劳动密集型商品)并减少Y(资本密集型商品)的产量时,对劳动相对需求就会上升,从而提高工资率。

同时对资本的相对需求下降,引起利率的下降。

而在B国所发生的一切与A国相反。

即B国分工生产Y并降低X的产量时。

对劳动的需求下降,从而引起工资下降,对资本的需求增加,从而提高了利率。

实际上,我们可以进一步证明国际贸易不仅倾向于缩小同质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异,而且在满足所有假设的前提下,必定会使各国相对要素价格完全相等。

这是因为只要相对要素价格不同,相对商品价格就会不同,从而使得贸易进一步发展。

而这又会缩小两国要素价格的差异。

这样,国际贸易将继续发展直到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即两国相对要素价格完全相等为止。

汇率=1美元∶100日元

产品

技术系数

要素价格

P=W·

A+I·

C

劳动(A)

资本(C)

(工资W)

利息(I)

单位价格

日本

纺织品

0.75

0.25

40(日元)

200(日元)

P=80(日元)

机器

P=160(日元)

美国

1(美元)

P=1(美元)

显然,P美劳动〉P日劳动;

P日资本〉P美资本

美国出口机器,日本出口纺织品。

进一步说,两国的贸易会使两种商品价格趋同。

(日本劳动力价格低只是相对于美国,其实劳动力也很缺乏,“6038”部队;

300年后只剩两个人。

经济没法景气,消费量不断下降,不想中国企业销售量的预测排除主观因素一般都是上升的)。

评价:

进一步深化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即比较优势的原因在于要素的丰缺程度和要素价格,所以也属于比较优势理论体系。

对今天的意义:

要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十六大报告指出: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李嘉图认为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而且劳动在一国之内都是同质的,即所有的劳动都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

事实上,第一,劳动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和其它的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各种要素成本都构成商品成本;

第二,劳动不是同质的。

同质性是指劳动者跨行业移动,劳动效率是一样的。

例如。

在英国毛呢行业分工前100人生产1单位毛呢,分工后将酿造行业的120人转移过来还是100人生产1单位毛呢。

这是不符合实际的。

机会成本实际是递增的。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一种商品所放弃的另一商品的最大数量或利益。

选择原则:

机会成本小的,即付出代价小的。

针对李嘉图理论的缺陷,奥地利经济学家哈伯勒於1936年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了比较优势理论,也称比较成本原理。

机会成本递增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见后图)。

-△Y

H-OModel

1.贸易中有两个国家(A国与B国),两种商品(X与Y),两种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

222Model

2.两国在生产中都使用相同的技术。

3.在两个国家中,商品X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商品Y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的。

5.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

6.两国需求偏好相同。

7.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与两种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8.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要素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9.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它壁垒。

10.两国资源均得到了充分利用。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

假设的含义

关于假设1,也就是我们考虑最简单的情况。

关于假设3,也就是在相同的要素价格下,生产商品X的劳动/资本比率(labor-capitalratio)要高于生产商品Y的这一比例。

我们也可以说生产商品X的资本/劳动比例(capital-laborratio)要低于生产商品Y的这一比例。

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生产商品X的资本/劳动比例是相同的,而是在各国生产X的资本/劳动比例都低于该国生产Y的资本/劳动比例。

关于假设5,它蕴含,两个国家都是“大国”。

关于假设7,注意perfectinformation是perfectcompetition的最为关键的假设之一。

现代经济理论的主题之一就是研究信息的作用,尤其是研究asymmetricinformation所造成的后果。

关于假设8,它说明国际要素流动(internationalfactormobility)为零(即国与国之间没有要素流动),因而在不存在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国际要素收入差异将会永久存在。

关于假设11,它意味着世界贸易平衡。

对于H-O模型的说明

见下面图形。

由于我们假设两国需求偏好相同,无差异曲线I是两个国家共同的无差异曲线。

它与A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切于点A,与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切于点A’。

这两个切点确定了两国的孤立均衡相对商品价格。

A国为PA,B国为

(见下图)。

容易知道,A国在商品X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商品Y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开展贸易(见图)后,A国在B点组织生产,能够用X交换Y,最终达到E点的消费组合(见贸易三角形BCE)。

B国在B’点组织生产,通过用Y交换X,最终达到E’点的消费组合(与E点重合)。

两国都在贸易中获利,这是因为它们都达到了更高的无差异曲线Ⅱ.

X——劳动密集型产品;

Y——资本密集型产品

一、比较竞争优势理论的缺陷分析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比较优势理论越来越不能充分合理地解释新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比较利益理论的一些前提条件已不存在。

无论是以劳动生产率差异为基础的比较成本说,还是以生产要素供给为基础的资源禀赋说,其比较利益的前提是各国的供给条件、生产条件不可改变,资源、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流动。

在这种假设条件下,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及其产品才可能具有垄断优势。

但当今生产要素和资源可以在国际间加快流动,自然资源可以被改良和再造,也可以被新材料所替代,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的提高,又可克服劳动力数量不足的矛盾。

(2)比较利益理论所讲的比较成本是对本国的产品进行比较而言的,不意味着本国比较成本低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就一定具有竞争优势。

(3)比较利益理论只注意了经济因素而忽略了非经济因素,忽视了经济安全。

(4)比较优势仅仅注重了静态的比较利益,而忽略了动态发展优势。

(5)比较优势理论片面地强调了资金的重要性,而忽略了信息、知识、人力资本的培养,实际上这些因素对于IT技术创新更为重要。

(6)比较优势论证了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如果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就可以实现稀缺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显然,这种理论的解释忽视了企业作为竞争主体的作用。

首先,缺乏技术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资源禀赋比较优势难以为继。

例如,按照比较优势理论,中国拥有几乎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这对于中国而言,发展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