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1043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

上升。

每负担一位退休职工的在职职工人数,在20多年中缩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城市地区的情况更为严重。

(二)人口结构和规模变化对养老保险的间接影响。

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可能

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产生间接的影响。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和过高的养老保险缴费会对我国的劳

动力成本和产业竞争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广泛

的调整,不少产业部门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了很大加强,近年来我国各类产品的

出口仍然以较快速度增长。

但是应该承认,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产

品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比较优势归根到底来源于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低

廉的劳动力成本。

实际上,劳动力成本不仅包括工资,还包括为养老保险和其他社会

保险税费。

通常在劳动力成本中社会保险税费所占的比重会随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而相

应增加。

其次,人口老龄化还会对消费需求产生影响。

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发现,人口老

化会导致储蓄的减少和消费的增加,因为储蓄资金主要是工作年龄人口提供的,而老

年人主要是消费人群,储蓄能力有限。

当然,同年轻人口相比,老年人口的消费水平

也是较低的,比如年轻人口结婚时或者结婚后一般要购买一套住房,生育孩子后要增

加对孩子的各种抚育和教育投资,从而促进社会的消费,而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却要

少得多,老年人口需求最多的是医疗和护理。

当然,人口老化还可能对人口与劳动力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尤其当

知识更新加快和信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大的大趋

势下,人口老化对经济繁荣和收入增人口老化对经济繁荣和收入增长的影响会变得更

加明显

(三)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龄人口增长过快客观上成为企业、社会的沉重包袱,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快

速发展。

“我国目前的老年抚养比为0.11左右,即大约9个多劳动年龄的人就要供

养1个老年人。

如果根据中死亡率方案推算,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

2.49,比2000年增长54.5%,大约6个人供养1个老年人;

若根据低死亡率计算,

我国2020年的老年抚养比将上升为0.19,比2000年增长72.7%,差不多5个劳动年

2

龄的人就要供养一个老年人。

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抚养比将分别上升为0.37与

2.50,劳动人口供养老年人的负担将是2000年的3.4倍与4.1倍”。

我国目前的养老方式:

一是由政府承办的社会基本养老;

二是传统的家庭养老;

三是以个人储蓄为主的自身养老。

随着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老

年人对社会养老的需求和意愿必将进一步扩张和强烈。

事实上,年轻的一代已缺乏为

长辈提供各种养老资源的能力,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但老年人口超速

增长,又进一步表明社会养老负担的日益加重和基金积累难度更为加大,从而对养老

保险基金的增长产生强烈的掣肘作用和后续影响。

国家在经济不发达的基础上,社会

福利及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远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使得政府用于老人的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负担加重。

因此,这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目前我国的社会社会保障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

1、城镇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到2002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1128.8万人,占城镇就业人

员的44.9%。

针对养老保险中出现的空账运行问题,2005年提出“十一五”期间要逐

步做实个人账户,逐步提高社会统筹层次,真正实现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转

变;

以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进一步扩大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养老保险的投入力度。

2、农村养老保险在规范整顿后逐步恢复

1992年《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开始试点,在各级政府的

推动下,发展较为迅速。

“十六大”以后,中央逐步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

在这一大背景下,部分东部地区开始探索恢复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个人缴

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原方案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了政府财政补助。

到2006年底,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5374万人。

3、城镇医疗保险努力实现全覆盖

3

城镇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部分。

1998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推行城镇医疗保

险,其保障对象包括城镇所有用人单位。

到2008年6月底,参保人数为24907万人。

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也于2007年开始试点,截至12

月底,全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68万,其中88个试点城市参保人数

2583万,已有62万参保居民开始享受待遇。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进

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从试点阶段转入全面推进阶段。

到2007年底,全国

已有2451个县(区、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7.3亿人,参合率达到

2.51%。

5、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

在继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制度之后,1999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失业保险条例》,

这标志着具有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和促进其就业的双重功能的我国新型失业保险

制度开始建立。

保障对象由最初的城镇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进一步扩大到了个体工

商户及其雇佣人员及合同制农民工。

2007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1645万人,

占城镇从业人员的39.7%到2008年6月底,参保人数为12010万人。

2003年《工伤保险条例》颁布实施,其保障范围为所有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其

职工。

到2007年底,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2173万人,占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

41.5%;

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3980万人。

到2008年6月底,参保人

数为13025万人。

1994年劳动部颁布实施《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保障范围为城镇企业

到2007年底,全国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7775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

26.5%。

到2008年6月底,参保人数为8452万人。

6、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开始全面推行。

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自2007

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截至2007年底,已有3451.9

4

万人(1572.5万户)享受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同期增加1948.2万人,增长

2.52%;

平均保障标准为70元/人、月;

全年共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04.1

亿元,人均补差37元/月,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3.8元,增长11.5%。

(二)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覆盖面低

我国上世纪80年代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本应遵循广覆盖原则,可是,

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做到应保尽保,而是覆盖面非常有限。

2004年全国参加基

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64亿,占总人口数的12.57%,2005年为1.74亿,占总人口数

的13.38%。

虽然覆盖面有所上升,但是远远低于国际劳工组织规定的20%的最低线。

事实上,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全排斥了8亿农村人口,基本排斥了1亿农民工

群体,广大农民及农民工仍然依靠自我保障。

2、现行的家庭养老方式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养老方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

家庭养老方式。

但是,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和抚养系数比上升将

使得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困难。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普遍产生了“四位老人、一

对年轻夫妇以及一个未成年小孩”这样一种家庭结构模式,另一方面,它也导致老年

扶养比从1964年的6.3%逐渐上升到2000年的10.1%以及2050年的33%。

在人口流

动频繁的今天,这两种情况必然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

重缺乏,依靠现有的居家养老方式难以实现养老目标。

3、我国养老金支付能力低

为了解决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存在的矛盾与困难,我国实行了“个

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度。

但是,这种“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措施”

的养老金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然产生“空账”问题,2000年我国养老金“空账”

还仅仅为360多亿元,到了2005年底,“空账”已经达到8000亿元。

4、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

5

老年人是一个容易患病的特殊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他们对医疗保险的

需求将会急剧增加。

2000年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离退休人员为924万人,2001

年为1815万人,2004年增加到3359万人,当年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到862亿元,

比2003年上涨31.6%。

由于我国目前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由国家与单位共同负担,

因此,在离退休人员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对整个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提出

了严峻挑战。

四、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的经验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的过程中,尤其日本在老龄化速度快、社会负担重的

情形下,美国、日本仍然能取得经济的较快发展,这其中有许多协调人口老龄化与社

会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注重法律法规的建立完善

由于老龄化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美国政府高度关注老龄化问题,设

立了管理老龄问题的机构,包括老人问题管理署、政府老龄问题顾问委员会和社会保

障总署。

1935年通过了以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法案》。

之后又颁布了《美

国老年人法》和《禁止歧视老年人就业法》,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提高

了社会保障支出津贴,修正了《禁止歧视老年人就业法》,取消了强制性退休的法律

条文,禁止强制70岁以下的雇员退休。

1999年美国政府强调了21世纪社会保障制

度建设的重要性,主张把大部分财政预算盈余投入到社会保障事业。

为了处理好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日本政府将老龄工作纳入社会经

济发展规划,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

1963年制定了《老人福利法》,1973年成立老

人对策计划小组,1983年制定了《老人保健法》,1986年颁布了《长寿社会对策大

纲》,1989年制订了《促进老人健康与福利服务十年战略规划》。

20世纪70-80

年代,日本政府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颁布了促进老年人雇佣与就业的法律法规。

本的某些机构负责管理老人问题,如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

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教育、辅导就业与制定雇佣政策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

年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权益。

韩国政府给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社会保障服务。

1973年12月制定了《国民福利

养老保险法》,由于1974年经济状况恶化,适用对象仅是公务员和教师。

1988年经

6

过修改、制定了《国民养老保险法》,适用对象首次普及到企业员工。

1995年7月

实施了农渔民养老保险制度,农民、渔民以及居住在农村地区的自营业者均成为养老

保险的适用对象。

(二)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老年事业

美国除了政府、国会高度重视老龄问题,而且积极争得学术界的配合和群众的广

泛参与。

日本也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如政府设立9月15

日为敬老日,促使国民关心老年人,关注老龄问题。

日本企业界对老年事业的发展予

以极大支持,资助举办与老年人、老龄化相关的学术会议。

当韩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后,社会各界,从理论界到决策层,均予以广泛关注。

政府深刻意识到人口老龄化对

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改革与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美国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社会保障退休金计划与私人退休金计

划相结合的措施;

制定了提高法定领取退休金年龄的政策,即领取退休金的法定年龄

每年提高两个月,平均退休年龄上升到67岁;

废除了强制退休的年龄规定,这不仅

为老年人发挥才智做出了贡献,在扩大就业的同时也减少了社会抚养比,从而减轻了

人口老龄化对美国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

日本在1941年制定了《雇员年金保险》,这是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首次立法。

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在国民年金保险中,国家负担管理费和年金

开支的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

1970年日本步入老年型国家后,为提

高年金覆盖率和解决养老基金财政问题又对原有制度进行了改革。

1985年,为了使

21世纪老龄社会的养老金制度更加公平和稳定,制定了新的养老金法。

日本政府还

出台了其他政策来解决老年人的照料和护理问题。

如1989年制定了推动老年人保健

福利事业发展的“黄金计划”,决定10年内投入6亿日元,增加老年人的社会福利

设施和为低收入老年人提供家庭照料和护理服务。

在1995年日本公布的《重新构建

社会保障体制》的报告中建议引入护理保险,把护理服务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

而韩国则通过《国民福利养老保险法》、《国民养老保险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

将大部分国民纳入到养老保险的对象。

特别是1995年开始实施的农渔民养老保险制

度,为农民、渔民以及居住在农村地区的自营业者的就业解决了后顾之忧。

7

(四)总结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日本和韩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趋严重,甚至于比我国先一步进入了人

口老龄化社会。

他们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等都对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保障体

系的建设有一些启示。

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问题时,可以加强宣传,营造敬老爱老养老的道

德风尚;

充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

加强法制建设,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老年人就业和生活提供保障;

大力发展老年产业,满足老年人

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五、老龄化的背景下,建设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

针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对于本身还未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来说,冲击

是显而易见的。

在第四次审议过后,2010年10月28日,《社会保险法》草案终于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获得通过它,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中国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险

制度,体现了统筹城乡的原则。

那么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

系可以采取一下几点措施。

(一)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最初只覆盖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及其职工,要努力扩大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特别是对于农村养老保险的建设。

首先,可以降低缴费水平,

刺激企业积极参保,把基础养老金计划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国有企业、城镇企业、外商

投资企业中方职工和私营企业所有员工中来。

其次,为农民普遍建立基于国家财政和

个人缴费的养老金计划,让广大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二)加快构建社区养老服务平台,促使家庭养老社会化

社区养老既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补充了家庭结构变化后单纯由家庭养老的不

足,具有独特的优势。

政府在给予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优惠的同时鼓励社会参

与,创办一些适合农村乡情的非营利性的养老院、托老院、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医疗

保健中心等服务机构,使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养、医、乐、学”服务,同时可以

动员低龄老年人参加社区养老助老活动,为高龄老人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帮

助,使其老有所为。

8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保障机制

一是加快公共财政改革步伐,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

二是依法划转部分国有

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三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并提高征缴率。

四是逐步健全社会保障法规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法律意识,对于一些

特殊行业和企业实行强制性保险。

五是建立基金管理公司,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该让更多的养老保险基金在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下进入证券市场,改变过去养老保险

基金只能投资于政府公债、存入国家银行获取利息,实际收益率不高的局面。

六是加

快商业养老保险公司的建设。

国家独立支撑的养老保险体系转化为由国家、企业、个

人三者共同承担已成为政府必然的选择。

(四)加快医疗保险的改革步伐,提高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水平

通常老年人患病,尤其是罹患重病,通常会给患病老人的家庭成员带来沉重的压

力。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医疗惠民的政策,但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未能得

到有效解决。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水平,提高其家人在老人患病时抵御风险的

能力,应在制度框架内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例如针对城镇低保老人的医疗救助,

以及提高农村地区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