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母语》第九册计划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0918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亲近母语》第九册计划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亲近母语》第九册计划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亲近母语》第九册计划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近母语》第九册计划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近母语》第九册计划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亲近母语》第九册计划和教案.docx

《《亲近母语》第九册计划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亲近母语》第九册计划和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亲近母语》第九册计划和教案.docx

《亲近母语》第九册计划和教案

株董路小学2012年下期五年级三班校本教学计划及教案

执教者:

郭江南

一、指导思想:

以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宗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之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材。

让学生读有趣的故事,做爱读书的人,爱语文、广读书、读好书,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大多数偏重于喜欢漫画类,科幻类的书籍,因为它们文字少,图画多,确实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

但对于学生的文化积淀很有限度。

所以我们采用教育部规定的必读书目《亲近母语》为授课教材,估计学生开始时的阅读兴趣不会很高。

但是我们相信其中有一批喜爱阅读的应该慢慢地会喜欢上这门课程。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亲近母语》等经典阅读这一课程,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学生在经典名家名作、精美时文的阅读中受到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熏陶,感受母语的厚重与韵味。

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加强语言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得到精神和文化的双重提升。

2、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同时也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水平。

3、通过阅读一篇篇情节感人,主题鲜明的文章,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使他们与人相处更加和谐友善。

4、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积累能力,表演能力,创作能力,辨别能力。

使他们更加热爱学习,青睐活动。

四、具体措施:

1、经典文章的诵读要求学生大声诵读,不要求背诵,强调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于不知不觉中达到熟能成诵、成背。

每天早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十五分钟的诵读。

还可开展亲子诵读活动,让孩子在与家长的共同诵读中不仅学习了语言,还增进了母子或父子的亲情关系。

2、实现课内外阅读的衔接与整合,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师要潜心指导学生阅读,真正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大语文教学境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3、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注重阅读兴趣的引导。

不能一味追求数量不求质量,硬性规定学生一定读多少本书,读什么书;或每天一定要摘抄多少名言佳句,这种只求“量”不求“质”的做法,只会扼杀课外阅读的兴趣,摧残阅读的个性,让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4、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利用资源营造读书的环境和氛围。

比如:

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悬挂读书名言、提供读书展示台等。

号召家长在家庭为孩子营造读书氛围,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为保证读书的“质”与“量”而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

5、在阅读的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采蜜本,学习积累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读后感、仿写的诗歌、给故事配插图等活动。

五、内容安排及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幸福和痛苦1课时

第二单元:

父亲1课时

第三单元:

思故乡1课时

第四单元:

《夏洛的网》

(一)1课时

第五单元:

战争与和平1课时

第六单元:

心中的感动1课时

第七单元:

艺术人生1课时

第八单元:

《夏洛的网》

(二)1课时

第九单元:

天地之初1课时

第十单元:

星星闪闪1课时

第十一单元:

开口一笑1课时

第十二单元:

《史记》

(一)1课时

第十三单元:

发明与创造1课时

第十四单元:

我的动物朋友1课时

第十五单元:

我想知道的奥秘1课时

第十六单元:

《史记》

(二)1课时

六、评价安排:

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设计相关的表格,多方参与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

七、实践活动安排:

1、学生自编采蜜本、诗歌比赛。

2、开展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3、举行文学常识竞赛。

2012年9月

 

一、幸福和痛苦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幸福,我们应该追寻什么幸福。

但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有觉得痛苦的时候,怎样排遣自己的痛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幸福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话语,很多时候我们都能感到幸福,说说你的幸福经历。

今天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幸福的诗,在这首诗中又是怎样谈到幸福的呢?

二、阅读《幸福》。

1、要求:

读通读顺读好全诗。

想想,文中的幸福在哪些地方?

2、研读全诗。

面对这些地方存在的幸福,作者呼吁我们怎么做?

为什么要这样?

你从这首诗中感悟到了什么道理?

3、按照这样的表达方式你也来写一节。

全班展示交流。

三、继续阅读《蜗牛的悲哀》和《一块烫石头》。

1、边读边思考:

你怎样理解蜗牛最后的感悟?

老爷爷为什么不愿意把烫石头砸碎?

许多年过去,人见过这块石头,但石头依然没有被砸碎,为什么?

2、学生交流感悟。

3、幸福是什么?

怎样对待痛苦?

四、拓展延伸。

1、围绕幸福的含义你也来想像一个较完整的故事。

2、仿写诗歌《幸福》。

五、教师小结。

1、幸福是一种感觉,即人一种满足感幸福其实是很简单的幸福是无处不在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要自己去发现把握。

遇到痛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聆听温馨的音乐,外出散心愉情,看看生活的风景,也是一种惬意快活的方式。

多和朋友出去走走逛逛,交流交心交情。

日子不可能总是阳光明媚的,有酸甜苦辣,有忧有愁,郁闷寂寞,人生才多姿多彩。

2、推荐阅读:

《爱的教育》

 

二父亲

教学目标:

1、引导孩子认识到父爱是家庭教育中的特有力量,父爱如山。

  

2、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体会父母无私的亲情,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正内涵。

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努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世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世上最深沉的爱是父爱。

有了这两种爱,我们的人生才有了幸福的方向。

可能我们关注得最多,体会得最深的是母爱。

其实父爱也常萦绕在我们身边,读读下面这篇短文,你定会感慨颇多。

二、读《对儿子的祈祷》

1、读通读顺读好全文。

想想,文中的父亲在儿子身上寄托了哪些美好的愿望?

2、研读课文。

文中的父亲希望长大后的儿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了解“真正的伟人也要、、、、、、”这一段话的真正含义。

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继续阅读课文《父亲的爱》和《父亲的味道》。

1、边读边思考:

想想,文中写了多少个“我”和父亲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

用小标题的形式写出来。

然后和同学交流。

文中写了父亲的哪些味道?

重点写的是哪一种味道?

文中的F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2、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3、填空:

(1)、世上有一种情最深,那就是();世上有一种爱最深沉,那就是()。

(2)、父爱似乎很难在(《》)一文中的父亲身上寻觅到,其实父亲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爱护着自己的儿女。

(3)、《爸爸的味道》这篇文章中,F爸爸的身上有一股浓烈的()味,他曾经非常()这种味道,后来却觉得这种味道是那么()。

(4)、你爸爸的工作是(),他的身上有一股(),你()这种味道,因为()。

四、拓展延伸

1、在你的父亲身上又存在着怎样的味道?

你平时又是怎样看待的?

2、积累好词好句在采蜜本上。

 

三、乡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他乡遇故知。

”多少年来,乡情就是游子书写的题材。

今天,有一位台湾老人,他写下许多思念祖国的诗篇,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

二、精读课文。

1、初读《乡愁》,读通读顺读好全文。

想想,文中的乡愁表现在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上面?

2、研读课文。

文中的每一种事物分别承载着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3、学生交流、诵读。

三、略读课文《乡愁四韵》和《故乡的烤红薯》。

1、读通读顺读好全文。

想想,文中的乡愁又表现在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上面?

2、文中详细写的是哪件事?

一个有趣的细节描写是什么?

文中结尾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3、学生交流。

4、练习:

(1)、《乡愁》、《乡愁四韵》这两首诗都是台湾著名乡愁诗人()的作品,在他的眼里乡愁是()、()、()、()……你还知道的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古诗有()、()。

(2)、《故乡的烤红薯》的作者是(),与其说作者想念烤红薯,不如说作者是在想念()。

已故著名高邮籍作家汪曾祺也曾经写过类似的文章《咸菜慈姑汤》。

四、拓展延伸

请你回忆一件与故乡特产有关的故事。

说给同学们听。

 

四《夏洛的网》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提炼的中心问题引发学生的交流,体会夏洛和威尔伯之间演绎的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

2、享受读书乐趣,激发读书热情。

教学目标:

一、课前谈话,导入。

1、有一个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这部作品一问世就受到了少年儿童的欢迎,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风行世界五十年,发行千万册,并搬上了银幕。

这部童话故事就是著名的《夏洛的网》。

2、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夏洛的网》中的几个小故事。

板书课题。

二、阅读课文《早饭前》。

1、学生自由阅读。

思考:

费恩是怎样对待小猪的?

他的爸爸妈妈的态度又怎样?

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会怎样去做?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二、略读《坏消息》和《威尔伯说大话》。

1、学生自由读。

2、思考:

当威尔伯得知自己将被杀掉,变成熏肉火腿,它是怎样的表现?

这是,夏洛对威尔伯说:

“我救你!

”从夏洛这简单的三个字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威尔伯说大话:

“我要想结网也能结”,它是怎样展示自己的“才能”的?

在夏洛的眼中,“他们只是在桥上走过来走过去,老以为有更好的东西”,“人类每一分钟都向前冲啊,冲啊,冲啊,”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话?

3、学生交流。

三、拓展延伸:

1、夏洛会怎么救威尔伯呢?

请你继续编下去。

2、学生积累。

有关坚忍不拔方面的谚语: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十年寒窗,衣带渐宽。

其进愈难,其志愈坚。

不知长途,不知骏马。

不受挫折,不长知识。

久练为熟,久熟为巧。

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推荐阅读《夏洛的网》全书。

 

5战争与和平

教学目标:

1、了解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给孩子,给家庭带来的种种磨难。

2、学习小女孩身处逆境时那种永不绝望的顽强意志。

3、教育学生我们的世界渴望和平,我们不要战争。

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和平的学习生活。

2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2、今天我们来学习几篇关于战证的文章,板书课题—战争与和平。

二、阅读诗歌《刽子手》。

1、理解什么是刽子手?

2、学生阅读诗歌《刽子手》,反复朗读。

3、说一说,读后心情是怎样的?

感悟到了什么?

4、学生交流,

5、再读感悟。

三、略读《一颗面包做的心》和《安妮日记节选》,

1、学生自由阅读。

2、思考:

读了《一颗面包做的心》后,感悟到了什么?

从哪知道的?

《安妮日记》中的小女该对战争和和平有怎样的理解?

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3、学生读后交流。

四、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