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冬小麦生产农业气象服务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0445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阳冬小麦生产农业气象服务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信阳冬小麦生产农业气象服务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信阳冬小麦生产农业气象服务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信阳冬小麦生产农业气象服务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信阳冬小麦生产农业气象服务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阳冬小麦生产农业气象服务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信阳冬小麦生产农业气象服务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阳冬小麦生产农业气象服务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阳冬小麦生产农业气象服务手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日平均气温高于20℃播种常使低位蘖缺失,并引起穗发育,不利于安全越冬。

温度超过30℃根系生长受到抑制。

(2)土壤相对湿度>85%,地表板结或土壤湿度过大时,往往因缺乏氧气而影响种子萌发,甚至霉烂;

即使勉强萌发,长势也很弱;

土壤相对湿度<60%,土壤水分不足,不利于小麦出苗,即使勉强出苗根易早衰。

3.田间管理

(1)播前准备

①精细整地。

为保证种子萌发时有充足的氧气,麦播前整地要达到深、净、细、实、平的标准。

秋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深耕、耙地保墒。

②每年9月底、10月初根据年、季气候预测结果,决定是否选用耐旱品种。

灌溉条件好的地区或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区则可选用水肥需求量大的高产小麦品种。

③土地翻耕前如果土壤相对湿度<80%,且未来一段时间无明显降水,有条件的地区就应灌溉底墒水,使10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

充足底墒使100cm深土层有效蓄水达到约200mm以上,可满足冬小麦全生育期约45-53%的耗水需求。

④每年9月份玉米收获后进行秸秆粉碎还田。

随着农村经济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型农机具大量进入农村市场,秸秆粉碎机等农机具已经使用较多。

利用秸秆粉碎机可直接将玉米秸秆粉碎成1-10cm的小段进行还田。

⑤增肥土壤,以肥调水。

具体措施是:

第一,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性能;

第二是增施磷肥,达到以磷促水,以根调水的目的。

同时由于粉碎还田的秸秆在腐烂过程中需要耗氮,所以需要增施氮肥。

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施肥前进行土壤肥力测定,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不同品种、不同产量水平对肥力的要求,进行配方施肥。

⑥深耕打破犁底层,可降低地温,减小土壤容重,增加降水渗透深度和土壤蓄墒,同时达到秸秆翻压还田的目的。

可利用大型农机具对农田进行深耕,耕作深度应大于30cm。

⑦播前种子处理:

播种前进行拌种,可提高出苗率,防虫防病。

拌种应在播种前一天进行,可选用市场上销售的包衣制剂或拌种剂。

(2)播种-出苗期管理

播种-出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

在全苗匀苗的基础上,促根、促弱控旺,培育壮苗,协调幼苗生长和养分储备的关系,保证麦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增穗增粒打好基础。

主要措施:

①及时破除地面板结。

播种后遇雨或浇蒙头水后,要及时采取松土通气措施破除板结,以利出苗。

②及早查苗补种,疏苗移栽,确保苗全苗匀。

小麦出苗后常发现缺苗断垄现象,若发现得早,可用种子催芽补种。

(二)三叶-分蘖期

我省大部冬麦区在正常播期条件下,出苗后15-20天开始分蘖,并随主茎叶片的增加而增加,很快进入冬前分蘖高峰期。

越冬前≥0℃积温500-600℃,有利形成壮苗;

冬前积温<350℃,一般无冬前分蘖。

(1)日照充足能促进新器官的形成,分蘖增多。

(2)出苗至分蘖出现需要220-240℃积温,日平均气温6-13℃,利于分蘖,出蘖平稳、粗壮。

分蘖生长最快的温度是13-18℃;

一般在适宜分蘖期内,每70℃积温可产生一个分蘖。

(3)适宜分蘖的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

(1)日平均气温<6℃,分蘖受抑制,<3℃不会发生分蘖;

日平均气温>18℃分蘖快,易引起徒长。

(2)土壤相对湿度<55%,会抑制分蘖的产生;

土壤相对湿度>90%,则因土壤缺氧,也常常造成黄苗,分蘖迟迟不能生长。

3.田间管理

(1)对由于土壤肥力基础好、基肥施用量大、墒情充足、播期偏早等形成过旺麦田,可连续深锄断根,控制旺苗;

播量偏大形成的徒长苗,冬前要及早疏苗、间苗,疏苗后出现脱肥的麦田应酌情追肥浇水,促其健壮生长;

由于播量大而造成群体过大、根系发育不良的麦田,一般不宜深中耕,发现有旺长现象,可采取镇压措施,以控制主茎和大蘖徒长,控旺转壮。

(2)对因基肥不足、土壤干旱或过湿而形成的弱苗,要抓住冬前温度较高、有利于分蘖扎根的时机,优先管理。

当进入分蘖以后,先追肥后浇水,及时中耕松土,对促根增蘖、由弱转壮有明显作用;

晚播弱苗主要是积温不够,不应急于追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发苗,可浅锄松土,增温保墒;

对稻茬麦的弱苗,加强中耕松土,促苗早发;

对整地质量差、地虚、坷垃多、墒情不足的晚播弱苗,冬季可进行镇压,压后浅锄,以提墒保墒。

(3)对已分蘖仍有缺苗的麦田,可从分蘖后到封冻前进行移苗补栽。

(4)土壤湿度>90%,应开沟排水,争取分蘖早生快发。

(三)越冬期

冬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分蘖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1月份平均气温徘徊在0℃左右的麦区,冬季仍有少量分蘖增加。

(1)温度条件:

日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22--24℃。

(2)水分条件:

土壤相对湿度>50%。

(1)冬季严寒或温度降幅过大易发生冻害。

(2)越冬期间气候严寒,若土壤相对湿度<50%,土壤悬虚,可能发生死蘖现象。

(1)适时冬灌,安全越冬,做到春旱早防。

冬灌可缓和冬季地温的剧烈变化,防止冻害死苗,并为翌年返青保蓄水分,做到冬水春用。

冬灌要根据温度、土壤墒情、苗情、降水等因素适时适量进行,以保证冬灌质量。

(2)及时防治苗期病虫害。

清除田边杂草,消灭越冬病媒和灰飞虱、蚜虫等害虫的传播媒介。

(四)返青-拔节

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2-3℃时,小麦开始返青并恢复生长。

返青后,当气温回升至10℃以上时,新的分蘖又会大量发生。

(1)返青期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3-7℃。

(2)光照充足。

(3)土壤相对湿度为70-80%。

(1)干旱:

小麦返青后需水量增加,春季降水少,极易出现麦田干旱,土壤相对湿度低于55%时,将影响单株有效穗数和穗部性状发育。

(2)早春冷空气活动频繁,温度起伏大,易造成低温冻害。

(1)中耕。

开春后要及时中耕,尤其是浇过水的麦田,在返青期至拔节前都要及时进行中耕划锄,以破除板结,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发育和分蘖生长,增强小麦的抗旱能力。

(2)因苗制宜,浇水追肥。

一类麦田起身期喷施壮丰胺等调节剂,缩短基部节间,控制植株旺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到小麦拔节中后期再追肥浇水;

二类苗应在起身中期之后再追肥浇水,如果返青期已经进行了追肥浇水,可等到小麦拔节期再结合浇水,同时每亩追施尿素8~10kg;

三类苗应以促为主,分两次追肥。

第一次在返青期5cm地温稳定在5℃时开始追肥浇水,每亩施用5-7kg尿素和适量的磷酸二铵,促进春季分蘖,巩固冬前分蘖,以增加亩穗数。

第二次在拔节中期施肥浇水,以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穗粒数,并为提高粒重打基础;

对旺长苗首先起身期喷施调节剂,控制株高,促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

其次对无脱肥现象的旺苗麦田,应早春镇压蹲苗,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到拔节期再结合浇水亩施尿素10~12kg。

最后对于有脱肥症状的假旺苗,应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防止旺苗转弱苗。

(3)预防倒伏。

对于旺长麦田,在起身期每亩使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30-50g,加水50kg均匀喷雾;

或深锄7-10cm断根控长;

也可结合适当镇压控制旺长。

(4)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重点是地下害虫、纹枯病、蚜虫、麦蜘蛛等。

(五)拔节-抽穗

(1)小麦拔节期适宜温度为12-14℃,孕穗期为15-17℃,抽穗开花期最适温度为18-20℃。

(2)拔节到孕穗期的需水量约100-120mm,占全生育期的1/3-1/4,50cm以上土层的土壤相对湿度要维持在60-80%。

(3)拔节期光照充足可使穗部发育健壮,小花数增多,提高小花成花百分率。

(1)冬小麦拔节后日极端最低气温<0℃时易出现晚霜冻害。

(2)拔节期光照不足、连阴雨天气易引起小花退化。

(3)土壤相对湿度<50%,小花大量退化,小穗结实率降低。

(4)连阴雨大于6天引起湿害,湿害发生时由于田间湿度大,经常伴随白粉病、锈病和纹枯病的蔓延。

(1)施拔节肥:

一般在群体叶色由绿转淡时施用。

对叶片肥宽柔软、分蘖很多的旺苗,不宜追施氮肥,应采取控水控长措施;

对叶较长而色青绿的壮苗,可施适量或少量氮肥;

对叶色黄绿的弱苗,应适当多施氮肥,拔节前苗已发黄或叶尖枯萎的,可早施。

矮秆、耐肥、抗倒的品种,可适量多施;

高秆、不耐肥品种,要少施。

一般以每亩10kg尿素为宜,超500kg的高产田以每亩12-15kg尿素为宜。

施肥方法宜采用条施或穴施,深施覆土,趁雨或结合灌溉施肥。

(2)施孕穗肥:

小麦孕穗期某些田块可能出现后期脱肥的情况,需要施肥。

应在小麦旗叶露尖前后追施,每亩施用5-10kg硫铵或3-5kg尿素,趁雨撒施或兑成1-2%的尿素水溶液浇施。

(3)拔节末期,对于长势正常、返青期未管理的麦田,追施尿素7.5~10kg/亩,随即浇水。

要普遍进行一次白粉病防治,用20%粉锈宁乳油150ml/亩或12.5%禾果利粉剂150g/亩,加水50kg,对准小麦基部喷雾。

(4)抽穗开花期耗水量较大,缺水会造成叶片暂时凋萎,光合强度下降,并消耗已经合成的物质。

所以要适时浇水,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70-80%。

(5)预防“倒春寒”和晚霜冻害。

如果气温下降到零下3℃以下,持续6~7小时,已经拔节的麦苗就会发生冻害。

在寒流来临之前及时浇水,可预防冻害发生;

春季冻害发生后,要在低温后2~3天及时观察幼穗受冻程度,发现茎蘖受冻死亡的麦田要及时追肥,促其恢复生长。

茎蘖受冻死亡率在10%~30%的麦田,可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4~5kg;

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30%的麦田,亩追施尿素8~12kg,以促进高位分蘖成穗,减少产量损失。

(六)开花-籽粒形成

一般小麦抽穗后3-5天开花、传粉、受精,全穗开花时间约持续3-5天,全田开花可达6-7天,开花高峰为上午9-11时和下午3-6时。

1.适宜气象条件

(1)晴朗微风,空气相对湿度70-80%利于开花授粉。

(2)开花后10天光照充足,利于提高结实率。

(3)开花最适温度因品种熟性略有差异,具体见表1-1:

表1-1 

小麦开花期最适气温(℃)

品种熟性 

开花始期 

开花普遍期

春性 

15.2-19.7 

14.9-19.8

半冬性 

16.2-20.2 

16.1-20.4

冬性 

16.7-20.5 

16.0-20.4

(1)小麦开花期怕高温、干旱,小麦开花最低温度为9-11℃,最高30℃,高于30℃且土壤水分不足或伴随干热风时,影响授粉而降低结实率。

(2)开花期空气相对湿度<20%影响正常授粉,但湿度太大时,花粉粒易吸水膨胀破裂。

(3)连阴雨天气造成麦穗的缺粒率增加,对小麦籽粒形成影响很大。

(4)小麦开花后10~12天,籽粒的轮廓就已基本形成,在籽粒形成期间,如遇高温干旱、低湿阴雨、锈病等灾害,均会造成光合产物减少,养分运转积累受阻,影响籽粒形成,造成缺粒减产。

本期田间管理主攻目标是减少小花不孕,提高结实率。

引起小花不孕的原因除内部生理上的以外,还有外部原因,如温度过高或过低,空气干燥,土壤干旱,光照不足,缺少养分,肥水施用不当等,应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

(1)对中低产麦田,由于地薄苗弱,于抽穗前供给充足的水分,并喷施叶面肥。

(2)肥水较高麦田,必须改善光照条件,不需浇水施肥,保持合理的群体结构,促使植株健壮。

(七)灌浆-乳熟

这一时期是小麦千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

河南小麦灌浆持续时间约20天左右。

(1)灌浆最适温度为20-22℃。

在23-25℃时,灌浆时间缩短5-8天;

在平均气温15-16℃条件下,灌浆期延长。

(2)在灌浆末期往往会出现一个灌浆强度猛增的阶段,历时2-3天,称为灌浆强度小高峰。

灌浆末期日均温度为20-24℃时,有利于小高峰的形成。

(1)温度低于12℃时,光合强度减弱,影响灌浆。

(2)灌浆后期降水,特别是高温之后的降水过程,或日降水量超过10mm时,雨后青枯常导致籽粒灌浆停止,灌浆强度小高峰就难于出现。

(3)此期易出现干热风、大风与冰雹灾害。

干热风将引起小麦灌浆期缩短,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易造成小麦倒伏或机械损伤。

(1)及时浇好灌浆水,灌溉适宜期和灌水量,视土壤质地、墒情和苗情而异。

对于土质肥沃、底墒较好的麦田,在成熟前20天左右可提早停水,不浇麦黄水,后期多雨的豫南地区应适当控制灌水次数和水量。

对保墒性差的土壤,特别是高岗沙地,应根据土壤墒情适当增加灌水次数,以满足灌浆需要。

后期如需浇水,一定根据天气预报,掌握风雨前不浇、有风雨停浇的原则,科学运筹肥水,预防倒伏。

(2)可以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其他生长调节剂等多种措施,以延长叶片功能期、保持小麦根系活力、防止早衰、减少干热风等。

叶面喷肥一般在孕穗至灌浆前中期进行,可用2%左右的尿素溶液(每亩用1kg尿素兑水50kg),或每亩用200g磷酸二氢钾兑水50kg进行叶面喷洒,也可结合防治病虫害进行根外追肥,但应注意随配随用。

(3)此期主要病虫害有麦蚜虫、条锈病、杆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叶枯病等。

(八)乳熟-成熟

我省小麦从乳熟至成熟,干物质积累量不多,籽粒含水量下降到20%左右。

乳熟和成熟期最适气温见表1-2:

表1-2 

冬小麦乳熟和成熟期最适气温

乳熟 

成熟

15.2-20.2 

18.7-23.2

19.7-23.3 

21.6-26.0

19.3-23.3 

21.9-25.6

抽穗-成熟的适宜土壤湿度指标见表1-3:

表1-3 

小麦抽穗到成熟的适宜土壤湿度指标(%)

墒情等级 

褐土 

潮土 

砂姜黑土 

黄褐土 

风沙土

0-30cm 

0-30cm

重旱 

≤8 

≤11 

≤9 

≤8

轻旱 

9-14 

12-17 

10-14 

9-12

适宜 

15-21 

15-19 

18-21 

15-20 

13-19

偏湿 

≥22 

≥20 

≥21 

≥20

冬小麦收割期适宜气象指标:

晴好天气,无连阴雨;

无大风,风力≤3级。

小麦灌浆-成熟前的不利气象指标:

连阴雨天气>5天;

日平均气温<20℃;

日最高气温>32℃;

干热风;

降水量>30mm。

冬小麦收割期不利气象指标:

连阴雨>3天;

风力≥5级。

适时收获 

小麦籽粒成熟包括蜡熟期和完熟期。

蜡熟期除茎杆上部节仍保持绿色外,其它各部节均变黄,穗下节间呈金黄色,籽粒背面绿色消失,胚乳变成蜡质状,籽粒可用指甲切断,蜡熟末期是最适宜的收获时期,此时小麦的千粒重最高,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也最优。

完熟期籽粒加快脱水,体积缩小,胚乳已变硬,不能被指甲切断,茎叶全部变黄,穗也变黄,芒炸开,此期收获,易导致断穗落粒,造成损失。

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的适宜时期应为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

收获后的麦秸应粉碎还田,以培肥地力。

表1-4 

全省分区冬小麦平均发育日期

  

播种 

出苗 

分蘖 

越冬 

返青 

拔节 

抽穗 

豫北 

10月9日 

10月17日 

11月12日 

12月15日 

2月16日 

3月30日 

4月24日 

5月18日 

6月5日

豫西 

10月12日 

10月20日 

11月15日 

12月6日 

2月21日 

4月3日 

5月23日 

6月7日

豫中 

10月13日 

11月16日 

12月27日 

2月15日 

3月23日 

4月15日 

5月17日 

5月30日

豫东 

10月21日 

11月14日 

12月19 

3月21日 

4月22日 

5月16日 

6月3日

豫南 

11月1日 

12月7日 

1月3日 

2月20日 

3月22日 

4月18日 

5月15日 

5月28日

二、冬小麦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一)干旱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从而使作物种子无法萌发出苗,或者使作物体内水分亏缺,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导致产量下降甚至绝收的气候现象。

冬小麦生育期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发生干旱。

1.秋旱

9-11月份为冬小麦播种、出苗、分蘖期,以旬降水量≥30mm或日降水量≥20mm为透墒,否则为干旱。

2.冬旱

小麦越冬期(12-2月上旬)降水比常年显著偏少,也会发生干旱。

3.春旱

自2月中旬为后,小麦开始返青,并逐渐进入起身、拔节、孕穗期,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干燥、风大等使土壤蒸发加快,同时冬小麦返青后,生长加快,叶面积指数迅速增加,易发生春旱。

4.初夏旱

入夏后气温高,大气蒸发力强,小麦正处籽粒发育的关键时期,若遇到无雨天气或少雨天气,对小麦灌浆和籽粒增重有重大影响。

表1-5 

土壤含水量适宜指标和干旱指标(相对湿度/%,深度0-50cm)

发育期 

指标 

砂土 

壤土 

粘土

播种∣出苗 

60-85 

63-88 

67-90

52.5-60 

53-63 

63-67

中旱 

45-52.5 

45-53 

52-63

≤45 

≤52

出苗∣返青 

55-85 

58-88 

63-90

50-55 

52.7-58 

60.5-63

40-50 

42-52.7 

50.4-63.2

≤40 

≤42 

≤50.4

返青∣抽穗 

60.4-88 

71-90

50-60 

55.4-60.4 

63.2-71

43-55.4 

≤43 

抽穗∣成熟 

62-85 

63.8-88 

70.3-90

45-62 

53.5-63.8 

61.3-70.3

40-45 

43-53.5 

47.3-61.3

≤47.3

5.防御措施

(1)根据年型,选用适宜品种。

每年9月底、10月初根据年、季气候预测结果,决定是否选用耐旱品种。

(2)灌足底墒水。

土地翻耕前如果土壤相对湿度小于80%,且未来一段时间无明显降水,有条件的地区就应灌溉底墒水,使10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

(3)增肥土壤,以肥调水。

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性能;

增施磷肥,达到以磷促水,以根调水的目的。

(4)深耕。

深耕打破犁底层,可降低地温,减小土壤容重,增加降水渗透深度和土壤蓄墒。

(5)返青、拔节期进行有限灌溉。

通过对土壤水分的实时监测和小麦生长状况的系统监测,综合考虑未来天气状况,利用土壤水分预报模型,根据有限灌溉指标(返青拔节期土壤相对湿度是否低于55%)进行灌溉决策。

小麦常采用的节水灌溉方式有:

喷灌、滴灌、间歇灌(又称波涌灌或涌灌)、长畦分段灌和小畦田灌溉等。

(6)拔节、灌浆期喷施防旱剂。

常用的防旱剂有SA型保水剂、FA旱地龙、多功能防旱剂等。

(7)生长后期喷施防干热风制剂。

目前防御干热风的简便有效途径是喷施磷酸二氢钾、草木灰水等制剂,可提高小麦抗旱或抗干热风的能力,促进小麦结实器官的发育,增强光合作用,减少叶片失水,加速灌浆进程。

(二)雨涝与湿害

1.秋涝

以月降水≥150mm,月雨日≥15天或连续两个月降水量≥300mm,9-11月雨日≥30天为秋涝指标。

2.初夏涝

主要影响夏收夏种。

3.苗期湿害

由于播种期和幼苗生长期雨水过多、土壤湿度过大造成的。

苗期湿害,叶尖黄化或淡褐色,根系伸长受阻,分蘖力弱,植株瘦小,往往成为僵苗。

小麦苗期相对较耐湿,排水后能很快恢复生长。

4.拔节—抽穗期湿害

拔节抽穗期湿害茎叶黄化或枯死,根系暗褐色出现污斑,茎秆细弱,成穗率低,穗小粒少。

抽穗期小麦既需水又怕涝。

尤以孕穗期对湿害最为敏感。

拔节孕穗期对湿害敏感,很快出现萎蔫。

有“寸麦不怕尺水,尺麦怕寸水”之说。

5.灌浆期湿害

灌浆期湿害旗叶提前枯死,根系早衰,严重时还会腐烂发黑,灌浆期短,粒重降低。

6.雨涝与湿害措施

麦田湿害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多雨造成土壤水分过多,产生“三水”(地面水、潜层水、地下水)的危害,特别是潜层水的危害更重,是出现湿害的直接原因。

因此,除湿的中心是治水,促使土壤水气协调的作法都是防御小麦湿害的有效措施。

(1)搞好排水工程,实行沟渠配套,使内河水位能控制得住,田间水挡得住,田内水排得快,畅通无阻。

(2)在豫南易出现湿害的地区,要做到田内“三沟”配套,排除“三水”,整地播种阶段起好田内“三沟”(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