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农业气象服务手册详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26001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棉花农业气象服务手册详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棉花农业气象服务手册详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棉花农业气象服务手册详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棉花农业气象服务手册详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棉花农业气象服务手册详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棉花农业气象服务手册详述.docx

《棉花农业气象服务手册详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棉花农业气象服务手册详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棉花农业气象服务手册详述.docx

棉花农业气象服务手册详述

 

前言

棉花为锦葵科,棉族,棉属植物。

棉属共有4个栽培种,即陆地棉、海岛棉、亚洲棉(中棉)和非洲棉(草棉)。

棉属植物多为一年生亚灌木和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全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是国家主要商品棉基地。

自1994年以来,连续保持单产、总产、品级和商品量四项全国第一。

棉花喜温、喜光、较耐旱、较耐盐碱,在它生育过程中对热量有较高的要求,它适宜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而在热量不足、无霜期短的地区不宜种植。

巴州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开发条件优越。

焉耆盆地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86~3085小时;库尔勒、尉犁、若羌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802~3123小时;轮台、且末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658~2700小时。

平原农区热量最丰富的是库尔勒和若羌地区,焉耆盆地较差。

≥0℃的积温:

焉耆盆地3670~4114℃,尉犁、轮台、且末地区4483~4716℃,库尔勒、若羌地区4815~4870℃;≥10℃的积温:

焉耆盆地3523~3652℃,尉犁、轮台、且末地区4013~4250℃,库尔勒、若羌地区4350~4411℃;无霜期:

平原农区库、尉、轮和若羌地区无霜期最长,达198~215天,且末地区次之,为193天,焉耆盆地最短,为187天左右。

全州现有耕地370多万亩,可开垦优质荒地2000多万亩,大小河流50多条,地表水年径流量106亿立方米,地下水可采量21.7亿立方米。

特殊的资源,为巴州发展特色种植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巴州是新疆的主要产棉区,棉花一直是巴州主要农产品之一,库尉轮地区光热水土条件最丰富,非常适宜棉花生产,可以种植陆地棉甚至是长绒棉,焉耆盆地热量条件较欠缺,属次宜棉区,可以种植早熟品种棉花。

截至2012年,全州棉花种植面积27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3%,其中,南五县棉花种植面积为226万亩,焉耆盆地北四县棉花种植面积约为46万亩。

一、棉花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

(一)播种-出苗期

棉花一般播种在4月5-20日,焉耆盆地最早播种在4月中旬。

1.适宜气象条件

(1)棉花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10~12℃,即膜内5cm地温稳定通过12℃即可开始播种,最高气温25~30℃,晴朗无风适宜播种。

(2)棉花出苗的下限温度15℃,最适宜温度18-22℃。

(3)棉花播种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55-65%,对出苗和苗期生长有利。

盐碱地需较高的土壤湿度才能顺利出苗(当土壤含盐量在0.1-0.2%,要求田间持水量70%,当含盐量达0.2%以上时,要求田间持水量90%)。

晚播时由于地温升高,相应土壤湿度也要提高,以70-75%为宜。

2.不利气象条件

(1)当最高气温高于36℃,或地面最高温度高于55℃时不宜播种,当风速≥5m/s时不适于播种。

(2)气温低于10℃棉籽不能出苗,低于12℃会造成烂种、烂芽,低于17℃幼苗生长缓慢,推迟现蕾。

(3)棉花播种后出现降水天气容易出现土壤板结,造成棉花出苗困难,苗期的降水容易形成碱害。

(4)播种出现大风天气,可导致地膜吹坏、揭起,棉苗被风吹折、吹干。

3.生产措施

(1)棉种粒选包衣

播种前把瘪籽、破籽、毛籽、机械损伤籽、杂物等经过粒选包衣能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减少烂根、烂芽和早期立枯病的发生,可提高田间出苗率。

(2)播前灌水

春灌地播前灌水量100~120立方米/亩。

已秋翻冬灌地,若墒情较好,不需再灌;跑墒严重,墒情较差时仍需春灌。

盐碱较重的地块,播前灌水量增加到150立方米/亩以上。

(3)播前整地

冬灌地在春季解冻后,机械能进地时立即耙耱保墒,防止耕层水分蒸发。

用圆盘耙切地,切地深度10~15厘米。

秋翻前没有施基肥的,切地前将基肥施入。

播前整地质量达到“齐、平、墒、碎、净、松”六字标准,要求土壤上虚下实,便于提高播种质量。

(4)提高铺膜播种质量

播种深度3厘米左右,沙土地4厘米,粘土地2.5~3厘米;播种量5~6公斤/亩,保持播深一致,播行端直,行距准确,下籽均匀,覆土1.5~2厘米,无漏行漏穴现象。

塑膜要拉紧,紧贴地面,压实膜边,空穴率应低于3%。

播种时要注意整地播种机械配套作业,确保在适墒期播种。

沙性大、易跑墒的地块和有风天气,要随整随播,避免跑墒,确保一播全苗。

(5)做好护膜防风工作

播种后要及时查膜,用细土将穴孔封严,将膜面清扫干净,每隔5~10米压一条护膜带,防止大风将地膜掀起。

(二)苗期

播种后一般10天左右(4月15-30日)出苗,对于膜下条播或膜下点播地块待出苗率达到60-70%既可开始放苗。

1.适宜气象条件

棉花苗蕾期的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18-25℃,适宜的土壤湿度为占田间持水量的55-70%。

2.不利气象条件

(1)低于17℃,幼苗生长缓慢。

(2)最低气温≤0℃,出现霜冻导致棉苗植株生长点被冻死。

(3)当日最高气温≥28℃时,地膜内棉苗发黄或烫死,出现苗期热害。

(4)苗期降雨容易土壤返碱形成碱害,降水过多也会造成气温偏低,棉苗推迟生育期,甚至影响根系发育,形成烂种、烂芽及苗期病害。

(5)苗期出现大风天气,可导致地膜吹起,棉苗被风吹折、吹干。

3.生产措施

(1)放苗

采用膜下条播的地块,出苗后待子叶由黄转绿时,按计划株距及时破膜放苗,棉株茎部孔口用土封严,晴天放苗应避免中午。

如有寒流大风将至,要推迟放苗。

膜上穴播遇雨土壤板结,要及时破壳,助苗出土。

(2)定苗

棉花显行后应立即间定苗,选留大苗、壮苗、匀苗,去除病苗、弱苗,一般要求留单株,缺苗处可留双株,定苗时期应选在出苗现行后或一叶一心期,最迟不超过两叶一心期,避免因晚定苗“高脚苗”。

定苗时如遇大风、低温等天气,可适当推迟定苗时间。

风口地区可先间苗后定苗,4片真叶定苗结束。

(3)中耕

播种后至现蕾期用机械中耕松土,中耕3次以上,深度15厘米左右,中耕破除板结,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抑制盐分上升。

(4)揭膜

灌头水前揭去地膜,机械或人工开沟,深度15厘米,不得过早揭膜,以免受旱。

(5)化控

采用缩节胺拌种的地块,4片真叶前一般不需化控;6~7片真叶时,生长正常的田块用缩节胺0.5~1克/亩,旺苗用缩节胺1~2克/亩化控一次。

针对弱苗、僵苗等棉田应采取喷施叶面肥的调控措施。

(三)现蕾期

当棉株花蕾的苞叶宽达3mm时(肉眼可见),称为现蕾,现蕾期一般在5月15日~25日。

1.适宜气象条件

现蕾适宜温度为24~25℃,土壤相对湿度为65~75%。

2.不利气象条件

(1)日平均气温低于19℃棉花不现蕾,高于30℃,顶芽生长过快,侧芽生长受抑制,现蕾迅速减慢。

(2)若夜温低于15℃或高于32℃,花芽分化延迟,每一花序的花数较少,花亦较小,并容易脱落。

3.生产措施

(1)除草、追肥、中耕松土

浇头水前将空行杂草除净,并中耕松土,然后按细流沟灌或沟灌要求进行开沟追肥,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追肥深度8~10厘米。

用开沟追肥机械在宽行内开沟、追肥、松土一次完成。

(2)去叶枝

当第一个幼蕾出现后,将第一果枝以下的叶枝幼芽及时去掉,称为去叶枝。

肥力高及施肥多的棉田,“脱裤腿”可作为控制旺长的手段。

去叶枝要做到早:

能分辩出果枝和叶枝时就要去掉叶枝,以节约养分供果枝生长。

去叶枝是控制棉花旺长夺取高产的手段之一,弱苗和缺苗处的棉株可以不去叶枝。

去叶枝在现蕾初期进行。

一般株型松散的中熟品种需要去叶枝,株型紧凑的早熟品种可不进行此项工作。

(四)花铃期

棉花开花期是指全田50%的棉株基部果枝第一朵花开放。

开花期一般在6月10日~20日。

开花至吐絮为铃期,一般为50-70天,需≥15℃活动积温1300~1500℃。

7月15日以前的成铃为伏前桃,7月16日至8月10日间的成铃为伏桃,8月11日以后的成铃为秋桃。

伏前桃是棉花早熟、稳长的标志,结有伏前桃,棉花不易发生徒长;伏桃是棉花产量的主体桃,铃大、纤维品质好,生产上应争取多结伏桃;秋桃品质稍差,但一定数量的秋桃不仅可增加产量,还是棉花不早衰的标志。

1.适宜气象条件

(1)开花授粉时的气候条件,一般以天气晴朗,风力4级以下,温度在25-35℃之间最为适宜。

(2)棉铃发育所需的温度在20℃以上,适宜气象条件是日平均气温25~30℃。

(3)花铃期是棉花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多。

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

(4)开花后25-30天棉纤维伸长,开花后25-50天棉纤维充实,需日平均气温维持在20℃以上。

2.不利气象条件

(1)开花期间气温20℃以下,花粉生活力下降;最高气温35℃以上,影响正常授粉。

(2)开花时遇雨,花粉粒吸水膨胀破裂而丧失生命力,其次是花粉发芽所必须的柱头分泌物被淋洗。

棉花的花朵多在上午7-9时开放授粉,若上午下雨,当天开放的花朵脱落率高达90‰以上,而夜间降雨则影响很小。

(3)铃期温度33℃以上,影响受精,铃重下降;低于20℃干物质积累缓慢,降至18℃以下,纤维强度、断裂度均较差,棉铃增重急剧下降,16℃以下,棉纤维形成停止。

(4)铃期与夜温的关系特别密切,夜温对铃期的作用大于昼温。

夜温低于20℃纤维伸长减慢,长度减短。

3.生产措施

(1)浇水前化控

棉花化学控制要根据当时的气侯条件、棉花长势状态、品种对缩节胺的敏感程度以及地力情况、灌水日期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掌握“早调、轻调和勤调”的原则。

早调:

当棉花有旺长趋势时就应进行,棉花已旺长了再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轻调:

化学控制要求对有旺长趋势棉花的生长进行适当的抑制,不能控过头。

勤调:

“少量多次”,轻调与勤调相连,切忌不能控过头,否则会导致严重减产。

灌头水前后是棉田化控的关键时期,头水前、后由于重施了花铃肥,此时气温偏高,“水、肥、温”三者碰头,而此时棉花又处在初花始期。

(2)适时浇水

头水要晚浇,一般浇头水时间在6月上中旬,头水在中午棉花叶片缺水症状明显进方可进行,最好等到棉田有10%的植株见花时再浇头水,灌头水时水量要小,亩灌水量50~60立方米。

开花后3d内的棉铃,对水的反应更敏感,一旦缺水,则会导致幼铃脱落。

二水、三水间隔时间10~15天,以地面不出现裂纹为度,亩灌水量70~80立方米。

(3)施花铃肥

生长正常的棉田,追肥量为全期氮肥的30%-50%,磷素含量低的土壤可将全部磷肥的20%-30%留作追肥用。

弱苗棉田要早施肥,施肥后及时灌水;旺苗棉田迟施或水后施肥(棉花进入盛花期,单株平均成铃1-2个时追施)

(4)适时打顶

一是打顶尖。

根据常年初霜期往前推80-90d,即为打顶适期(后期现的蕾,因气温降低,从开花至吐絮的需80d左右),一般打顶时间在7月5~15日,7月20~25日结束,打顶时应带一片展开叶。

地瘦宜早打,地肥宜晚打,苗壮迟打,密度大宜早打,反之宜迟打。

(5)整枝

水肥条件好、棉株长势旺或有严重封行趋势的棉田,打群尖可控制封行时间和程度,改善光照条件,减少无效花蕾,促早熟,减少烂铃;水肥条件差、棉株长势弱或没有封行趋势的棉田,可不打群尖。

高水肥、低密度、棉株长势强的棉田,常有大量赘芽发生,结合打顶随时抹除赘芽。

对于郁闭的棉田,为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蕾铃脱落及烂铃的发生,可由下向上分期打掉主茎老叶;对有早衰趋势的棉田,可保留一些赘芽。

(6)打顶后化控

棉花打顶后,果枝和赘芽的生长较快,易形成田间荫蔽。

打顶后5~7天,应用缩节胺化控一次,每亩缩节胺用量6~10克,同时进行叶面追肥。

(四)裂铃吐絮期

吐絮期是指开始吐絮到枯霜来临、生育结束的一段较长的时间,一般在8月25日~9月5日,持续70~80天,是棉纤维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

1.适宜气象条件

棉花吐絮的适宜温度是平均气温25~30℃,土壤相对湿度55~70%。

高温晴好天气有利于吐絮。

2.不利气象条件

(1)阴雨连绵加重棉花烂铃、冷秋年份使棉花贪青迟熟,纤维发育不良等。

(2)吐絮最低温度为16℃。

3.生产措施

(1)打无效花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