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手册剖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2354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手册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手册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手册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手册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手册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手册剖析.docx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手册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手册剖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手册剖析.docx

冬小麦农业气象服务手册剖析

冬小麦

农业气象服务手册

若羌县气象局

—二年七月

、八

前言

若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塔里木盆地东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

总面积199222平方千米,是中国县域面积第一大县。

县城距州府库尔勒

444千米。

全县辖一个管委会、三镇、五乡、一团场,总人口5.6万人,有维、汉、回、东乡等1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数占40%。

若羌县境内高山、盆地相间,地形多样。

北部有塔里木盆地及东天山的北山部分,东南部和南部为昆仑

山——阿尔金山山地,阿尔金山巍峨雄伟,气势磅礴,山势陡峻,昆仑山是青藏

高原的一部分。

主要河流有:

若羌河、瓦石峡河、塔什萨依河、米兰河、塔特勒克布拉克河、车尔臣河、塔里木河、孔雀河;玉苏普阿勒克河、阿提阿特坎河、依协克帕提河、色斯克亚河、阿其克库勒河、喀夏克勒克河,均属于内陆型河流,年总径流量11.76亿立方米。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

小麦的营养价值很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1%—14%(高的可达17%—18%),高于一般谷类作物。

小麦类型和品种繁多,分布广,对土壤、气候条件适应性强,耐寒、耐旱、稳产、高产。

小麦适于机械耕作,生产成本低,劳动生产率较高。

冬小麦利用秋末及冬季低温季节,既可以与夏播作物复种,还可以与冬、春、夏作物带状间作、套种,对改革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都有重要意义。

若羌县平原农区属暖温带大陆性荒漠干旱气候,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适合各种粮食作物的生长,冬小麦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全县冬小麦种植面积3万亩,种植品种主要是新冬18号、新冬20号、新冬22号、等优良品种。

一、冬小麦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

(1)播种-出苗期

确定冬小麦的适宜播种的时期,可根据当地气象资料推算。

在正常情况下,

冬小麦从播种到长出2—3个分蘖需>or的积温520C左右。

在一个地区,从当地气温稳定降到0C,往前推算到积温为520C的日期,便是当地播种的最适宜的日期,一般来说,这个日期是当地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C期间。

库、尉、

轮地区和且、若地区在9月15日至10月10日,北四县在9月11日至9月16日左右。

1.适宜气象条件

(1)日平均气温》15C的终日是小麦适宜播种的温度指标之一。

小麦适宜播种

的温度指标为日平均气温15-20C。

(2)播种至出苗需110C-120C积温。

(3)播种时要求土壤相对湿度为65%-80%。

在适宜的土壤水分下,小麦不仅出苗快,出苗齐,而且能促进冬前分蘖。

(4)种子发芽最低温度1-2C,最适为15-20C,最高为35-40C。

2.不利气象条件

(1)冬前积温<350C,—般无冬前分蘖;日平均气温高于20C播种常使低位

蘖缺失,并引起拔节,不利于安全越冬。

(2)土壤相对湿度大于85%或小于60%则不利于小麦出苗。

(3)但在地表板结或土壤湿度过大时,往往因缺乏氧气而影响种子萌发,甚至

霉烂;即使勉强萌发,长势也很弱

4)土壤水分不足则根易早衰,水分过多土壤空气不足,根系也受抵制

3.生产措施

(1)播前准备

1播前整地:

灌底墒水后,适耕状态耕后耙耱,做到地边整齐、土地平整、土地松碎、上虚下实、田间清洁、墒度适合。

2选用优良品种:

选用丰产性、抗逆性好的。

新冬18号、新冬20号、新冬22号、等优良品种;播前每100公斤种子用200-300克的多菌灵或15%的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病害。

3灌足底墒水:

要求灌匀灌透、不冲不漏、每亩灌量不少于80-100立方米。

每年9月份玉米收获后进行秸秆粉碎还田。

随着农村经济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大型农机具大量进入农村市场,秸秆粉碎机等农机具已经使用较多。

利用秸秆粉碎机可直接将玉米秸秆粉碎成1-10cm的小段进行还田。

5施足基肥:

按照测土配方结果,以降低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

一般底肥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000-2000公斤、尿素10公斤、三料磷肥20-30公斤或磷酸二铵15-20公斤、钾肥5-10公斤翻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结合翻地施入。

6适期播种:

播种过早,麦苗徒长形成旺苗;播种过晚,冬前生长量不足,形成弱苗。

旺苗和弱苗的抗寒能力都不如壮苗。

7及早查苗补种:

小麦出苗后常发现因种种原因造成的缺苗断垄现象,若发现得

早,可用种子催芽补种。

(二)三叶-分蘖期

冬小麦在正常播期条件下,出苗后15-20天开始分蘖,并随主茎叶片的增

加而增加,很快进入冬前分蘖高峰期

1.适宜气象条件

(1)日平均气温6-13C,利于分蘖,出蘖平稳、粗壮。

分蘖生长最快的温度是

13-18°C。

(2)一般在适宜分蘖期内,以70C积温产生一个分蘖为宜。

(3)出苗至分蘖需要220C-240C积温。

(4)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

2.不利气象条件

(1)日平均气温<6C,分蘖受抑制;3C以不会发生分蘖。

(2)日平均气温超过18C分蘖快,但易引起徒长。

(3)土壤相对湿度在55%以下时,会抑制分蘖的产生;如果土壤相对湿度>90%,

则因土壤缺氧,也常常造成黄苗,分蘖迟迟不能生长。

3.生产措施

(1)播期偏早等形成过旺麦田,可连续深锄断根,控制旺苗;由于播量大而造成群体过大、根系发育不良的麦田,一般不宜深中耕,发现有旺长现象,可采取镇压措施,以控制主茎和大蘖徒长,控旺转壮。

(2)播量偏大形成的徒长苗,冬前要及早疏苗、间苗,疏苗后出现脱肥的麦田应酌情追肥浇水,促其健壮生长

(3)对有缺苗的麦田,可从分蘖后到封冻前进行移苗补栽;对于群体过大的麦

田,在分蘖始期可进行疏苗,去弱留壮,去小留大,以保证麦苗分布均匀,个体

发育健壮,群体生长一致。

(3)越冬期

当冬前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C,植株地上部分基本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库、尉、轮地区和且、若地区在11月20日至11月30日,北四县在11月10

日至11月20日左右。

1.适宜气象条件

(1)越冬前C积温500C-600C;冬前积温<350C,—般无冬前分蘖。

(2)冬季出现5cm以上积雪。

(3)冬季极端最低气温〉-20C

2.不利气象条件

(1)越冬前气温较常年偏高,冬小麦冬前旺长,不宜安全越冬。

(2)冬季无积雪,气温持续偏低,冬小麦容易遭受冻害。

(3)冬季出现最低气温V-24C的寒冷天气。

3.生产措施

(1)冬前耙地和覆土盖沙:

覆土盖沙可增加分蘖节入土深度,减少温度变化对分蘖节的影响。

在小麦冻害发生地区或年份,冬前冬小麦停止生长前采用耙地、覆土盖沙或撒施粪土,可以收到一定的防冻效果,还可减少地面蒸发,防止返盐。

(2)适时适量冬灌:

冬灌可以提高土壤热容量,保持麦田土壤温度相对稳定,有利于麦苗安全越冬和返青生长。

冬灌最好的时机是“夜冻日消”之时,以日平均气温3—5C时为好,巴州大致在11月上中旬。

水量以每亩80-100立方为宜,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可不冬灌。

(4)返青-拔节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C初日后,小麦开始返青。

若羌冬小麦返青一般在

3月15日前后。

1.适宜气象条件

(1)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2-3C时,小麦开始返青和恢复生长

(2)返青期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3-7C。

(3)光照充足。

(4)土壤相对湿度在70%-80%。

2.不利气象条件

(1)小麦返青后需水量增加,土壤相对湿度低于55%时,将影响单株有效穗数和穗部性状发育。

(2)气温偏低可导致穗分化速度延缓。

3.生产措施

(1)及时春耙:

冬麦返青后坚持适墒进行。

耙地深度3~5厘米,盐碱地连续耙地2-3次,耙地时间3月初为宜。

(2)水肥管理:

冬小麦3月下旬返青后灌第一水,同时亩施尿素20公斤,或亩施尿素10公斤。

一水7-10天后浇第二水。

(3)化学除草:

4月上中旬,每亩用二甲四氯150~200毫升除草。

喷药时要注意风向和使用专用的喷雾器。

(4)化学调控:

对旺长麦田,为防止小麦倒伏,在拔节前每亩施用矮壮素100

-150克,过旺的麦田在第一次喷施后7-10天再喷施第二次。

(5)拔节-抽穗

当麦田50%以上的小麦植株主茎基部第1节伸出地面2厘米时,叫拔节期,此时是营养生长最重要的时期,也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的关键时期。

若羌冬小麦拔节期一般在4月22日前后。

1.适宜气象条件

(1)小麦拔节期要求适宜温度为12-14C,孕穗期为15-17C,抽穗开花期要求的最适温度为18-20C。

(2)拔节到孕穗期的需水量约100-120mm,占全生育期的1/3-1/4,50cm以上土层的土壤相对湿度要维持在60%-80%。

(3)拔节期光照充足可使穗健全小花数增多,提高小花成花百分率。

2.不利气象条件

(1)冬小麦拔节后日极端最低气温<0C可能出现晚霜冻害。

(2)拔节期沙尘天气造成光照不足,小花退化,降低成花百分率。

(3)若土壤相对湿度<50%,小花大量退化,小穗结实率降低。

(4)大风天气造成倒伏。

3.生产措施

(1)施拔节肥:

一般在群体叶色由绿转淡时施用。

对叶片肥宽柔软、分蘖很多的旺苗,不宜追施氮肥,应采取控水控长措施;对叶较长而色青绿的壮苗(绿度值6-8),可施适量或少量氮肥;对叶色黄绿的弱苗(绿度值2-3),应适当多施

氮肥。

一般以每亩10kg尿素为宜,超500kg的高产田以每亩12kg-15kg尿素为宜。

(2)施孕穗肥:

小麦孕穗期某些田块可能出现后期脱肥的情况,需要施肥。

应在小麦剑叶露尖前后追施,每亩施用5kg—10kg硫铵或3kg—5kg尿素。

(3)抽穗开花期耗水量较大,缺水会造成叶片暂时凋萎,光合强度下降,消耗已经合成的物质。

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

(4)预防干热风:

在扬花灌浆期,喷浓度为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每亩喷施50公斤,应早晚喷施

(6)开花期

若羌冬小麦开花期一般在5月中旬。

冬小麦开花时期是植株内部新陈代谢最旺盛的阶段,需养大量的水分和养分。

一般小麦抽穗后3-5天开花、传粉、

受精,全穗开花时间约持续3—5天,全田开花可达6—7天,开花高峰为上午9—11时和下午3—6时。

1.适宜气象条件

(1)冬小麦开花期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16〜21Co

(2)晴朗微风,空气相对湿度70%-80%利于开花授粉。

(3)开花后10天光照充足,利于提高结实率。

2.不利气象条件

(1)小麦开花期怕高温、干旱,小麦开花最低温度为9—11C,最高30C,高于30C且土壤水分不足或伴随干旱风时,影响授粉而降低结实率。

(2)开花期大气相对湿度低于20%则影响正常授粉,但湿度太大时,花粉粒易吸水膨胀破裂。

(3)小麦开花后10-12天,子粒的轮廓就已基本形成,在子粒形成期间,如遇高温干旱、低湿阴雨、锈病等灾害,均会造成光合产物减少,养分运转积累受阻,影响子粒形成,造成缺粒减产。

3•生产措施

(1)对中低产麦田,由于地薄苗弱,要采取措施促花增粒,于小花退化高峰前,供给充足的水分,并追施磷肥。

(2)肥水较高麦田,为了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必须改善光照条件,不需浇水施肥,保持合理的群体结构,促使植株健壮。

七)灌浆-乳熟期

若羌冬小麦灌浆期一般在5月下旬。

这一时期是小麦千粒重形成的关键时期。

小麦灌浆持续时间约20天左右。

1.适宜气象条件

(1)小麦灌浆成熟期要求的适宜温度为日平均气温18〜23C,其中乳熟期以前为18〜20C,在23-25C时,灌浆时间缩短5-8天;在平均气温15-16C条件下,灌浆期延长,粒重增加。

灌浆末期往往会出现一个灌浆强度猛增的阶段,历时2-3天,千粒重增重高达1-2g,称为灌浆强度小高峰。

灌浆末期日均温度为20—24°C时,有利于小高峰的形成。

(2)适当大的日较差,对于小麦灌浆是有利的,可提高千粒重。

(3)灌浆成熟期适宜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

2.不利气象条件

(1)温度低于12C时,光合强度减弱,影响灌浆。

当日平均气温达32〜35C时,灌浆基本停止

(2)灌浆后期降水,特别是高温之后的降水过程,或日降水量超过10mm时,雨后青枯常导致籽粒灌浆停止,灌浆强度小高峰就难于出现。

(3)在小麦灌浆-乳熟阶段易出现干热风、大风与冰雹灾害。

干热风将引起小麦灌浆期缩短,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易造成小麦倒伏或机械损伤。

3.生产措施

(1)及时浇好灌浆水,灌溉适宜期和灌水量,视土壤质地、墒情和苗情而异。

(2)可以通过浇灌麦黄水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生长调节剂等多种措施,以

防御、减少干热风或高温天气造成的危害

(3)小麦发生倒伏后,对倒伏不太严重的麦田,植株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直

立起来,使麦穗、茎、叶在空间排列达到合理分布。

小麦倒伏后,光合作用差,抗干热风能力差,灌浆速度慢,应及时加强营养的补救措施。

(4)病虫害防治。

灌浆期根据麦田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八)成熟期

若羌冬小麦成熟期一般在6月中旬。

小麦子粒成熟包括蜡熟期和完熟期。

蜡熟期除茎杆上部节仍保持绿色外,其它各部节均变黄,穗下节间呈金黄色,子粒背面绿色消失,胚乳变成蜡质状,子粒可用指甲切断,蜡熟末期是最适宜的收获时期。

1.适宜气象条件

晴好天气,无连阴雨;无大风,风力w3级。

2.不利气象条件

持续高温天气;风力》5级;强降雨天气。

3•生产措施

(1)适时收割

最佳收获期是蜡熟末期。

机械收获要一条龙作业,保证质量。

无漏割,无破碎,脱粒净,损失率不超过5%。

(2)做好复播准备工作

小麦收获前,提前7天要做好复播玉米播前灌水工作,收获后及时清理麦田,准备好播种机械,种子和杀土壤害虫拌种剂,为复播做好准备。

附:

冬小麦各发育期常年值

二、冬小麦主要农业气象灾害

(一)干旱

1.发生条件及危害

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从而使作物种子无法萌发出苗,正常生育的作物体内水分亏缺,影响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导致产量下降甚至绝收的气候现象。

按冬小麦生育期的季节,各个时期都可能发生干旱。

土壤含水量适宜指标和干旱指标(相对湿度/%,深度0-50cm)

官适

播种—

旱轻

1出苗

旱中

旱重

5

5

2

官适

出苗—

旱轻

I返青

旱中

旱一r二

O

2

官适

返青1

旱轻

1

7

-

2

3

6

—抽穗

旱中

旱重

O

3

熟-

宜适

轻旱

45-62

53.5-63.8

61.3-70.3

中旱

40-45

43-53.5

47.3-61.3

重旱

<40

<43

<47.3

自3月中旬后,小麦开始返青,并逐渐进入起身、拔节、孕穗期,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干燥、风大等使土壤蒸发加快,同时冬小麦返青后,生长时加快,叶面积系数迅速增加,易发生春旱。

2.防御措施

(1)灌足底墒水。

土地翻耕前如果土壤相对湿度小于80%,且未来一段时间无明显降水,有条件的地区就应灌溉底墒水,使100cm土层土壤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

充足底墒使100cm深土层有效蓄水达到约200mm以上,可满足冬小麦全生育期约45—53%的耗水需求。

(2)增肥土壤,以肥调水。

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性

能;增施磷肥,达到以磷促水,以根调水的目的。

(3)返青、拔节期进行有限灌溉。

通过对土壤水分的实时监测和小麦生长状况的系统监测,综合考虑未来天气状况,利用土壤水分预报模型,根据有限灌溉指标(返青拔节期土壤相对湿度是否低于55%)进行灌溉决策。

小麦常采用的节水灌溉方式有:

喷灌、滴灌、间歇灌(又称波涌灌或涌灌)、长畦分段灌和小畦田灌溉

(4)拔节、灌浆期喷施防旱抗旱剂。

常用的防旱剂有SA型保水剂、FA旱地龙、多功能防旱剂等。

(5)生长后期喷施防干热风制剂。

目前防御干热风的简便有效途径是喷施的磷

酸二氢钾、草木灰浸出液等制剂,可提高小麦抗旱或抗干热风的能力,促进小麦结实器官的发育,增强光合作用,减少叶片失水,加速灌浆进程。

(二)冻害

1.发生条件及危害

凡极端最低气温高于-24C的年份,种植抗旱性较强的冬麦品种一般可以安全越冬。

如果极端最低气温低于-24C,容易发生冻害。

当极端最低气温低于-26C时,冬小麦会产生严重冻害,不能越冬。

从最近30年来的统计数据看,若羌县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低于-24C的频率极小,冬小麦发生严重冻害的频率很低,但要预防气候异常变化,阶段性低温造成冬小麦越冬死苗。

2.防御措施

小麦冻害是植株抗寒性下降后遇不利越冬条件胁迫的结果,单一措施的效果是有限的,必须从提高植株抗寒性和改善越冬环境条件两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措施。

三个环节指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抓好越冬保苗和早春抢救补救。

合理布局包括品种、复种指数和种植制度的因地制宜。

具体有以下措施:

(1)选用抗寒丰产品种。

是最省力和最节约的措施,但有一定难度。

暖区和肥地对抗寒性可适当放低,高寒麦区和中低产地块仍应保证较强的抗寒性。

(2)适时播种。

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措施。

春性品种越冬期壮苗标准为:

6叶1

心,4—5个分蘖,半冬性品种7叶或7叶1心,7-8个分蘖(包括主茎)。

(3)适宜播深。

应达2-3cm,晚播麦也不宜浅2cm。

过浅过深都不利于越冬。

(4)适时浇好越冬水。

当耕层土壤相对湿度低于50%时应适时浇好越冬水,以达到底墒充足上虚下实的良好越冬环境。

浇好的标志是地面无积水,入冬晚或突然封冻来不及浇越冬水的可在冬初晴暖时补墒。

(三)霜冻

1.发生条件及危害

是指正在生长的植物体温降到0C以下引起的伤害。

晚霜冻出现越晚受害越重,又以拔节后10-15天即雌雄蕊分化期抗寒能力最差。

受冻后如突然急剧升温,细胞来不及恢复受害更重。

发生霜冻后叶片呈水浸状,日出后霜化叶片呈暗绿色,萎蔫下垂,受冻轻的可部分恢复,受冻重的经日晒干枯发白。

受害部位集中在叶尖或叶面向上部,但强烈霜冻也可危害到基部茎节。

幼穗受冻后有时外表看不出受害症状,抽穗后才发现穗干缩畸形缺粒,对产量影响很大。

2.防御措施

(1)霜前灌溉可稳定地温,提高土壤表面最低温度2C以上。

(2)对春季旺长的麦苗在返青起身期镇压以控制徒长。

(3)增施磷钾肥有提高抗寒性的作用。

(4)在最低温度出现前不久进行人工燃烧湿柴草熏烟或施放化学发烟剂形成烟幕,可提高近地气层温度和防止日出后升温过快。

(5)严重霜冻后尽管大量叶片枯萎,但大多数情况下还不是毁灭性灾害,不要急于毁种。

即使主茎受害,基部分蘖还可以迅速萌生,及时浇水追肥仍可获得一定产量。

(4)干热风

1.发生条件及危害

小麦干热风指标

重14时:

气温》32C,相对湿度w25%,风速》3m/s

干热风天气过程

连续出现2天以上重干热风,或3天以上轻干热风

连续出现2天以上轻干热风,或1天轻1重干热风

干热风年型

一年中出现一次重干热风,或1轻1重过程,或2次以上

轻干热风过程

一年中出现1-2次轻干热风过程。

持续高温,即使空气不干、风不大也会使灌浆期缩短。

小麦外表上并无明显

受害迹象,但粒重明显下降。

高温逼熟的防御措施与干热风基本相同。

2.防御措施

(1)采用早熟品种,适时早播促苗早发,争取早抽穗躲过高温。

(2)采用抗逆品种,通常叶片小而厚直立紧凑的较为耐旱耐热。

(3)通过增施磷肥、有机肥和苗期控水松土,促进根下扎,提高后期对干旱的

抵抗力。

(4)氯化钙或复方阿斯匹林拌种(均为50kg1%浓度溶液拌500kg种子,分别堆闷5-6和2-3小时),可提高细胞渗透压和吸水力。

(5)控制密度和拔节后氮肥用量,防止后期贪青。

(6)扬花和灌浆初期喷石油助长剂(稀释800-1000倍每亩75kg),起身到孕穗喷1-2次0.2-0.4%磷酸二氢钾溶液都可促进灌浆。

(7)灌浆中后期浇水,出现高温时适量喷灌效果更好。

(8)营造农田防护林可改善小气候,减轻林网内干热风的危害。

(五)大风倒伏

1.发生条件及危害

易倒伏时期一是抽穗期,易兜水超重,茎秆也较软。

二是乳熟末期,籽粒

体积和鲜重达最大时,头最重

浇水或下中雨后有五六级风即可能造成部分倒伏。

雨强和风力越大,倒伏越重。

倒伏后的小麦一般要减产1-4成,倒伏越早,损失越大。

2.防御措施

(1)选用矮秆和茎秆韧性强的品种。

(2)提倡随土壤肥力提高适当降低播量,以分蘖成穗为主,增强抗倒能力。

(3)增施磷肥和早春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增施钾肥可增强茎秆韧性。

(4)拔节前控制水肥防止中部叶片过大和基部节间过长。

(5)灌浆中后期浇水要避开风雨天气,高产田可选择风小的后半夜到上午浇水。

高产田可采取间歇喷灌的办法,即每喷30分钟停十多分钟使植株上的水分下落后再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