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训练.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50029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训练.doc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训练.doc(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训练.doc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训练

一、综合题正确的文字表达的基本要求

n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n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n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n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n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n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n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n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

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n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可先后

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间的差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

n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

二、讲究答题步骤

⑴审题干(中心词、修饰词)

⑵列模板(地理要素全方面)

⑶究地点(考虑特殊的角度)

⑷细筛选(决定要点的去留)

⑸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

三、综合题建模用模训练(每日一题:

共80题)

(一)气候专题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⑴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

⑵大气辐射: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⑶地面辐射(下垫面):

①地形状况(迎风坡和背风坡、海拔高低、地形封闭状况等);②洋流;③海陆分布;④植被;⑤水库;⑥聚落(城市、郊区、乡村)

(学以致用题目:

分析位于520S附近某地区的相关等值线图,回答问题。

 

根据图中资料分析A、B两点气温差异及原因。

2、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气温日较差

影响因素

气温年较差

纬度

随纬度增高而减小

纬度

随纬度增高而增大(原因:

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海陆

陆地大于海洋

海陆

陆地大于海洋(随大陆性增强而变大)

天气

晴天大于阴天

天气

少云雨区大于多云雨区

季节

夏季大于冬季

地形

平原大于山区

植被

裸地大于植被覆盖地

植被

裸地大于植被覆盖地

海拔

山区海拔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小

海拔

山区海拔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小

(典型例题:

下题为2010年三明市区三校联考试卷(试卷图形模糊))

材料一世界两区域图

与七月份相比,一月份m、n两地的温差较大,请分析两地一月份温差较大的原因。

(4分)

答案:

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m地比n地正午太阳高度低、昼长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少。

冬季风对m地影响大。

或答(更好理解):

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m、n两地位于北半球,随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学以致用题目一:

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1)写出四城市相对应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字母:

广州_______武汉_______北京_______哈尔滨_______(4分)

(2)四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1分)试分析形成气温年较差大的原因。

(4分)

b

40°

70°

60°

40°

M

N

A

B

C

P

a

4165

6960

达喀尔

瓦尔帕莱索

学以致用题目二:

下图为某世界知名汽车拉力赛2004年(a图)和2009年(b图)的比赛路线图。

读下图16,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分析P地气温特征及主要原因。

3、气候特征的描述

描述的基本内容

表达形式

气温

特征

①最高、最低月均温;②气温年、日较差;

“衡温”型

热带:

终年高温

寒带:

终年严寒

“变温”型

亚热带:

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低温[温和)

温带:

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降水

特征

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

年雨型

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少雨型

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夏雨型

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

冬雨型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学以致用题目:

读日本局部示意图。

与我国同纬度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甲地的气候有何特征?

4、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

(1)位置:

A纬度位置——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多雨带、极地少雨带;

B海陆位置:

对降水的影响,通常大陆内部干旱少雨。

(2)大气:

主要包括大气环流、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①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中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其中低压带控制地区降水较多,高压相反;西风带内西岸降水多于东岸,信风带内东岸降水多于西岸。

季风环流中,夏季风降水多于冬季风。

②锋面:

冷、暖锋、准静止锋过境时都易产生降水。

③气旋对应的是低压,气流上升多阴雨;反气旋对应高压,气流下沉多晴天。

(3)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高大地形也会阻止水汽的进入。

(4)洋流:

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流经相反。

(5)植被和水文状况: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以及湖沼、水库周围,空气的湿度较大,相对降水较多。

(6)人类活动:

城市湿岛效应是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雨岛效应是城市尘埃多,凝结核多,雾和低云比效区多。

学以致用题目:

根据“世界某著名河流流域局部图10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简要说明L1河上游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

5、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

纬度、季节、地势、气候(天气状况)。

学以致用题目: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1)请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说出图中甲、乙区域年日照时数的范围,简要分析原因。

(二)等值线专题

1、地形类型判读:

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山地或盆地;

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200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500米以上的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500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

在剖面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典型例题: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37

(1)题)

学以致用题目:

图12是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2

判断该地的主要地形类型。

2、坡度问题

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故登山选择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的地方,爬坡容易.

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实地距离

学以致用题目:

图12(上图)是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中学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L、P线路攀登狮山和虎山。

有人建议将出发点设在丙点,你认为是否合理?

并简述理由。

3、等温线分析走向(延伸方向)

⑴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

⑵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布;

⑶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⑷弯曲方向受海陆分布、寒暖流、山地(焚风效应)、盆地、地形起伏的影响;

⑸闭合状:

受山地垂直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学以致用题目一: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

“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

北顾但寒沙衰草……”。

据此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学以致用题目二:

读图回答问题。

图中A处等值线向北凸出,说明了什么问题?

简要分析其原因。

(三)河流专题

1、河流水文特征(从径流量-水量或水位、补给类型、汛期、凌汛、结冰期、含沙量等描述)

①径流量大小:

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

②汛期:

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

③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④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

⑤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⑥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⑦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典型例题:

⑴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卷37

(2)题;⑵三明市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考试26

(1)题)

学以致用题目:

读下图,回答问题。

试比较图中河流R东、西两岸支流的水文特征。

2、河流水系特征

从流向、流程长短、支流多少、流域范围、河道状况、河流性质等描述。

学以致用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罗河流域与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数据比较。

(如下表)

项目

流域

名称

长度(km)

流域面积(km2)

年径流量(亿m3)

三角洲面积(km2)

水能蕴藏量(万千瓦)

已建或将建电站

尼罗河

流域

6670

287万

810

2~2.4万

5000

7座

澜沧一湄公河流域

4180

81.1

4633

4.4万

4356

24座

材料二尼罗河流域与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图

比较分析两河流下游的水系特征及原因。

3、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学以致用题目:

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分析A图区域内水能丰富的原因。

4、河流航运条件评价:

(1)自然基础(与气候地形相关):

①水系条件:

河道宽深,水流速度平缓(平原或盆地地区);水系庞大且通航河道长.

②水文条件:

汛期较长(水深),含沙量低(少淤),无冰期或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2)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提供丰富的物产和广大的消费市场.特别是人

工运河的开挖,进一步方便了区域内的联系.江铁联运和江海联运,减少了中

转环节,提高了效率,内河航运进一步扩大到国际。

(3)河道上方建设桥梁,必须考虑到河面到桥拱面的最小净空高能否让船只顺利安全通过.

学以致用题目: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某区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东部地区局部水网略图

说明甲乙两河的航运效益差异,并简述差异产生的原因。

5、水库建设:

要考虑库址、坝址、坝长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生态环境等问题。

①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形”的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