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扬水灌区土地资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二级扬水灌区土地资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扬水灌区土地资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1项目范围
狼皮子梁二级扬水灌区农田水利设施更新改造工程涉及狼皮子梁林场,林场下设6个林业队,1463户,总人口共计7803人,本项目只对二级扬水灌区现有灌溉面积进行节水改造,长枣产业带复垦区建设在今后项目中逐年安排,但复垦面积的需水流量在本次泵站改造中与现有灌区一并考虑,因此,项目区只包括二级扬水灌区现有灌溉面积。
项目区东至三支渠,西至二支渠,南到长流水沟,北到兴旺林业队,规划发展节水灌溉灌溉面积0.97万亩。
1.2.2工程建设规模及内容
(1)二泵站机电设备更新改造工程措施
工程计划更新500S-59B型水泵4台,更新YL400-39型电机4台,更新YJV-6/10-3x25型动力电缆270m,更新DN500mm电动蝶阀4只,Dg500mm进出水钢管66m。
(2)渠道砌护配套工程措施
项目工程规划建设节水灌溉面积0.97万亩,规划砌护支斗渠6条11.24km,配套建筑物136座,其中:
支斗口10座,农口60座,板桥17座,支斗渠节制闸20座,支斗渠量水堰10座,跌水19座。
(3)管理措施
进一步加快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泵站管理机制。
在项目区内全面推行农村水费改革新体制,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建立由农民用水协会为主的供水管理体制,引入“商品水”价值理念,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逐步建立完善“公正、公开、公平”的水市场,使灌溉用水在正规的水市场上良性运作。
进一步核算供水成本,积极开展“终端水价”,实行量水到斗,公布水费情况,增加水费收支透明度。
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灌溉定额两套指标的管理和监督。
(4)农业技术措施
在项目区内结合渠道砌护配套推广先进的节水技术,重新确定渠路规格,平整土地,采用小畦灌+沟灌等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并充分利用降水、降低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等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实现灌区全方位节水。
1.2.3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狼皮子梁二级扬水泵站的抽水装置效率,增加供水能力,改善灌区灌水条件,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降低水泵耗能;
改善渠道及建筑物输配水能力,扩大灌溉面积。
项目建成后,具体目标如下:
(1)项目实施后,二泵站装置效率由目前的0.55提高到0.80,机电功率因数由目前的0.73提高到0.90。
(2)对老化失修的渠道、建筑物进行改造,使支斗渠建筑物配套水平达到100%,支斗渠砌护率达到100%,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在的0.50提高提高到0.69以上;
田间水利用系数由现在的0.80提高到0.90以上。
(3)项目实施后,三年内,二级扬水灌区灌溉面积将达到1.97万亩其中:
现有节水灌溉面积0.97万亩,规划复垦撂荒地面积1.0万亩,泵站供水流量由目前的0.56m3提高到1.38m3。
1.2.4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
完成上述工程共动用土方3.65万m3,砼2053m3,浆砌石1082.52m3,钢筋1.99T。
工程静态投资为208.3万元,其中工程直接费197.08万元,其它费用投资10.92万元。
工程投资中,申请国家投资125万元,占总投资的60%;
地方配套资金及群众自筹83.3万元(主要完成机电设备安装及渠道砌护配套土方工程),占总投资的40%。
1.2.5工程年度计划安排
工程计划于2006年10月份实施,2006年10月底完工,工期一个月。
1.3效益及经济评价
1.3.1经济效益
工程建成后,机泵装置效率大幅度提高,水泵出水流量显著增加,灌区灌溉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亩均用水量由目前的582m3下降到项目实施后的373m3。
年可节约用水量170.92万m3,年节省水电费支出39.13万元,节省渠道清淤费支出6.0万元,同时,可为二级扬水灌区新规划的1.00万亩沿山规划的枣产业带提供灌溉水源,使水泵设计流量能够满足现有灌溉面积及规划新增长枣灌溉面积的需水要求。
项目的实施,年可产生灌溉效益859.60万元。
按照20年经济计算期计算,效益费用比为1.94,内部收益率为17.45%,经济净现值38.60万元。
1.3.2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可有效改善狼皮子梁泵站的机电设施条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长枣等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对实现泵站的有效管理和高效运行,加快长枣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项目建设,可以稳定灌溉面积和改善原有的灌溉条件,对于缓解因区域性、工程性缺水造成的水供需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将促进原有传统、粗放的农业灌溉方式的改变,从根本上杜绝大水漫灌、串灌现象,为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
1.3.3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以林促生态、以生态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得以显现。
同时,将在狼皮子梁东部沿山地带形成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将有效减轻东部沙漠西移,对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周边生态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3.4环境影响
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泵站抽水流量,改善了灌区输配水设施条件,增加了长枣种植面积,对增加植被覆盖率、防风固沙、减少风沙灾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5综合评价
由以上经济效益分析,该项目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1.4组织和管理
1.4.1组织
为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灵武市将成立有市水务、林业、财政、农业、畜牧、扶贫、项目林场等部门组成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由市政府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各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协调作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灵武市水务局,负责水利工程的实施,同时配备技术人员和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受益队负责组织农民群众投工投劳,狼皮子梁灌区各林业队组建的农民用水协会负责干渠以下建后管理,泵站由林场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
1.4.2管理
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全面实行工程建设管理目标责任制,以制度规范施工管理行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程质量。
严格实行工程建设“三制”,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工程竣工后,对新建工程全面推行水利产权制度改革,明确落实工程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建立健全责任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积极推行农村水费改革,规范农民用水协会工作程序,加快协会良性运行,开展量水到口,一票到户,逐步探索推行“终端水价”。
1.5结论及建议
1.5.1结论
该实施方案合理,可操作性强,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看,各项指标都符合项目立项的要求。
项目的实施必将促进该区域的节水灌溉发展和经济发展,对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灵武长枣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因此,该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1.5.2建议
项目实施时间紧,任务大,请上级有关部门尽快批示,以便灵武市早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工程高标准、高质量的按期完工,尽早发挥工程效益。
2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
狼皮子梁扬水灌区位于东经105°
59′42″--106°
02′11″,北纬38°
09′5″--38°
11′02″之间,地处灵武市区东南部。
2.1.2地形地貌及土壤
项目区位于灵武市境内沿山一带,东靠缓坡丘陵边缘。
区域内主要由低山平坦区、缓坡丘陵等地貌单元组成,低山平坦区海拔高度在1169-1180m之间,地形起伏变化不大,相对高度11m左右,地表由第四纪洪积物组成。
项目区土地类型现状为耕地、撂荒地。
土壤成土母质以深厚的极细的粉沙壤土为主,上部普遍覆盖风积沙,下部为红粘土,土层厚为2.5~5m,宜农、宜林、宜牧。
区域内大部分土壤与成土母质相似,没有腐殖质层。
现有耕地土壤类型为灌溉耕种型沙壤土,撂荒地的土壤类型均为沙壤土,PH值为8。
荒地和荒漠草原的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全氮全磷含量低,盐分含量低。
2.1.3气象概况
项目区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特征,春暖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气温日差大,日照长,光能丰富,无霜期短,干旱少雨,蒸发量大。
年均气温8.8℃,极端最高气温34.5℃,极端最低气温-27.5℃。
年均日照时数3008.2小时,有效积温3242℃。
霜冻始于10月下旬,终止于4月下旬,无霜期为154天。
年最大蒸发量为1460毫米,降雨为206毫米,且降雨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2%。
年最大冻土层深度1.0~1.2米,年平均风速1.8~2.7米/秒,多出现在春季。
主要灾害性气候有干旱、霜冻、干热风、冰雹、大风等。
2.1.4水源概况
项目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连续最大3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且以洪水出现,无法利用。
农业用水以东干渠扬水为主。
2.2工程地质概况
2.2.1水文地质
项目区地下水资源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山前侧向水补给及灌溉水渗漏补给。
地下水主要是埋藏在其中的潜水,类型主要是基岩裂隙孔隙水带、碎屑岩裂隙孔隙水带。
该地区潜水的聚集和贮存条件极差,地下水一般在丘陵中的沟壑、洼地及大面积沙带中有少量分布。
根据项目区地下水埋藏及地质情况现分述如下:
潜水含水层:
广泛分布于本区的上部,埋深一般为15~60m左右,岩性以细砂夹有砂砾石、粉砂及粘性土层为主。
该层分布范围广,渗透性能较好。
根据民井调查及水质分析结果,其地下水的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一般为4960mg/L,总硬度为1490mg/L,矿化度2.76g/L,含氟量1.8mg/L。
潜水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渠道及田间灌溉渗漏水的垂向补给,其次为上游地区地下水以地下迳流的形式侧向补给,大气降水入渗亦是本区潜水的补给来源之一。
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以地下迳流形式向下游及西北部的黄河排泄,其次为地面及植物叶面蒸发。
总之,本区上部的潜水含水层的地下水,分布广、埋藏浅,易于开采。
但是潜水含水层的水质差,含量少,且受季节性影响,不能作为灌溉水源。
承压含水层:
广泛分布于本区潜水含水层以下。
第一承压含水层的埋深一般为60-130m,其地层以河湖相松散沉积物为主,夹有冲洪积交错沉积层,岩性以细砂为主,粉砂及粘性土层。
第一承压含水层分布面积大,含水层的渗透性能较好。
但由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不同,水质变化极为复杂。
溶解性总固体含量为3800mg/L,总硬度为1550mg/L,矿化度2.76g/L,含氟量为1.8mg/L,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上游的承压水以地下迳流的方式侧向补给,山区裂隙水通过含水层间的侧向补给及上部潜水层对其垂向的越流补给。
但水质差、水量少是本区域的共性,也不能作为农业灌溉水水源。
2.2.2地质构造及地震
项目区地层为第四系交错沉积层,表层以风积与部分洪积层为主。
地层岩性上部属风积为主的黄土及粘土类土,层厚约3—5m,部分地带为洪积砾卵石层,下部为洪积交错沉积而成的砾卵石层,层厚约52米。
区域内主要出露地层有第三系(N)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lal)地层。
按出露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⑴第三系砂质泥岩(N),紫红色,主要分布在长流水水库坝体沟岸右侧,上覆第四系地层,厚度较大。
⑵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lal)地层,以土黄色、灰白色为主的砂壤土、砂质土、角砾层、碎石层等组成,普遍分布于项目区内,有不连续的第四系砾岩分布,其厚度约在1—3米之间。
灵武属于多震地区,据地震历史资料记载,4级以下地震发生较为频繁。
项目区范围内未见有现代活动性断裂存在,构造相对较稳定,不具备发生强震构造背景。
经查《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
4000000)》(1990),坝址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
2.3二级扬水灌区土地资源
二级扬水灌区自1985年开发建设后,实际开发灌溉面积1.97万亩,由于这些年,泵站机组老化、超期服役,泵站高耗低能、供水能力不足,灌溉保证率低以及林业结构单一、品种质量不高等因素,林地撂荒、弃耕面积达1.0万亩。
目前,二级扬水灌区灌溉面积仅为0.97万亩,远远不能满足长枣产业带发展要求,离打造灵武长枣产业平台还有一定距离。
2006年3月,灵武市委、政府规划在该片撂荒地区发展沿山枣产业带,复垦后重新发展为经济林地,增加林场群众收入。
2.4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为气候灾害和农作物病虫害。
该区气候灾害主要有“二月风、大风、霜冻、冰雹”等。
农作物病虫害主要有小麦病虫害、树木病虫害等。
2.5现有灌区种植现状
项目区经济作物、经济林种植面积较大。
2005年,项目区灌溉面积为0.97万亩,其中:
经济林长枣、优质梨等灌溉面积0.61万亩,大田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0.077万亩,育苗0.01万亩,粮食0.27万亩。
近几年,项目区依托退耕还林政策,积极发展以长枣为主的经济林,目前长枣种植面积已发展到0.33万亩(整个狼皮子梁灌区长枣种植面积达0.70万亩)。
2.6社会经济概况
2.6.1人口及劳力
截止2004年底,项目区总人口7803人,其中劳动力人口3532人,占总人口的45.26%,在劳动力人口中,在家务农人员有2756人,占总劳力的35.32%;
其他人员有1515人,占总劳力的19.42%。
2.6.2林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林业技术水平较高,在林业部门的协助下,当地群众已掌握了一定的林业栽植技术和防病虫害技术;
粮食作物基本上实现了耕、耙、播、收机械化。
在种植制度方面,近年来,进一步实验和推广了经饲二元种植结构,实施了经饲间作、林草间作等种植制度,但由于管理粗放,需要加以改造和提高。
2.6.3经济收入概况
根据灵武市统计局统计资料,项目区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50元,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元,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20元,三年平均人均收入1640元,2004年项目区经果林产量3450万公斤,实现产值1580万元。
2.6.4交通与电力
项目区交通方便,境内有狼永公路、下白公路(临河下桥至白土岗)、灵白公路穿过,区域内林场内道路框架齐整,纵横交错;
农村电力设施完善,可以满足工程运行和施工用电需要。
3狼皮子梁扬水灌区基本情况
3.1一级扬水灌区基本情况
3.1.1一级扬水泵站基本情况
狼皮子梁泵站是1985年灵武县利用“三西扶贫资金”和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资金建设的一座扬水灌溉工程,工程分二级扬水,其中:
一级泵站设计提水总流量2.80m3/s,设计装机总容量3300kw,设计灌溉面积4.30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1.50万亩。
现安装有6台20sh-13水泵,配套电动机型号为JS148-6,配套功率为310kW,为6kV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工况下5运1备,单泵设计流量0.56m3/s,总装机容量为1860kW,运行容量1550kW。
泵站净扬程为35.75m,总扬程为42.90m,2500KVA主变压器2台,站用变压器为30KVA。
由于泵站运行时间长,一泵站机电及泵站主变压器、主电缆超期服役,老化严重,供水能力严重不足,有2台机组已无法正常运行,经测算,目前一泵站实际供水流量仅为0.68m3/s,且有逐渐下降的趋势,确需改造。
针对狼皮子梁灌区一泵站存在的问题,2006年6月,一泵站的改造工程被列入2006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项目根据狼皮子梁灌区规划,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及规划灌溉面积,确定一泵站设计流量为1.80m3/s。
3.1.2一级扬水灌区基础设施基本情况
狼皮子梁扬水灌区现有扬水渠2条4.73公里,支斗渠25条38.35km,末级农渠203条138.58km;
灌区内的支斗渠道砼板长期风化破损,建筑物老化失修,输配水功能降低。
3.2二级扬水灌区基本情况
二级扬水泵站原设计灌溉面积2.80万亩,设计提水流量1.83m3/s。
现安装有4台20sh-13水泵,配套电动机型号为JS148-6,额定功率为315kW,为6kV三相异步电动机,设计工况下3运1备,总装机容量为1260kW,运行容量945kW。
泵站净扬程为33.44m,总扬程为40.13m。
3.2.1水利工程现状
(1)灌溉渠系
狼皮子梁二级扬水灌区现有扬水渠1条0.65公里,DN1000mm压力供水管道1000m,支斗渠11条18.75km,末级农渠128条79.91km;
灌区内的支斗渠虽已砌护,但现状完好率为45%,尤其是南三支和北三支渠破损严重,渠道砼板长期风化破损,建筑物老化失修,输配水功能降低。
末级渠系均为土质渠道,渗漏严重,淌水困难,控水能力差,下游作物不能均衡适量灌水,直接影响作物产量。
灌区现状渠道情况统计表
表3-4
渠道名称
长度
(km)
涉及斗渠
(km/条)
涉及农渠
灌溉面积
(亩)
备注
二泵站
6.75
10.29/8
79.91/128
0.97
南三支渠
3.25
5.75/4
38.65/63
0.47
北三支渠
3.50
4.54/4
41.26/60
0.50
(2)用水现状
由于狼皮子梁灌区渠道及建筑物工程建设标准偏低,更新改造投入不足,特别是支渠及其以下供水渠道和设施大多由农民自建自管,管理体制陈旧,管理粗放,渠道老化失修严重,控水和计量设施不全,小型建筑物配套率约42%,完好率仅为30%;
且农民群众对先进的节水技术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应用,灌区计量水水平较低,有的地方还存在着按亩均摊水费的方法,不能实现按方收费,使群众产生“用多用少一个样”的思想,造成水商品意识淡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节水灌溉的发展,也是灌水成本过高的重要因素。
项目区年用水量,详见表3-5
项目区引水量基本情况一览表
表3-5
名称
面积(亩)
2003年
引水量
(万m3)
2004年
2005年
三年平均
每亩平均
灌水量
(m3)
狼皮子梁灌区
9700
560.59
596.48
536.55
564.54
582
(3)用水管理现状
2004年,狼皮子梁灌区成立农民用水协会,负责管理灌区干渠以下支斗渠的维护及水电费的收缴,在管理之初,农民用水者协会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支斗渠的破损,输配水建筑物的功能薄弱,支斗渠维管费过高,协会承受难度较大,协会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
3.1.3机泵设备现状及存在问题
狼皮梁二泵站建成使用至今已二十多年,主设备如水泵、电机、主电缆、均已超期服役,其中水泵叶轮与泵壳间隙已超过运行经济运行的间隙宽度,致使水泵运行效率低下,现状流量已下降到0.56m3/s。
电机及主电缆绝缘老化,已无法进行保证正常运行所应进行的试验检测,严重影响安全运行,主电缆为油浸纸绝缘电缆,电缆头经常漏油、爆头,维护费用高;
闸阀为老式闸阀,闭和不严,漏水、漏气严重,且启动不灵活,操作困难,由于机电设备陈旧,造成机组工作效率低下,损耗大,运行管理费用过高等问题。
3.2.2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①支斗渠年久失修,砼板风化严重,渠坡滑塌,渠道水渗漏严重,水资源损失大,灌溉水利用率低,灌溉水定额偏高。
②渠道配套建筑物少,输配水能力差,上下游作物不能均衡受益,尤其下游地区由于缺水。
每年到用水高峰期,上下游争水矛盾特别突出。
③工程配套不健全,不能计量收费,基本上是按亩均摊,导致了水费收缴困难重重。
④灌区耕地撂荒现象比较突出。
由于机泵老化,水泵上水量远低于设计流量,加之渠道输水能力差、灌水周期长,造成灌水保证率不高,尤其在灌水高峰期,部分林地由于不能及时灌溉而造成林木枯死,当地群众因灌水困难、灌水成本高等不得不将林地撂荒弃耕。
目前,二泵站原实际开发灌溉面积已由原来的1.97万亩减少到目前的0.97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