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半年经济数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4961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焦上半年经济数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聚焦上半年经济数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聚焦上半年经济数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聚焦上半年经济数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聚焦上半年经济数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聚焦上半年经济数据.docx

《聚焦上半年经济数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上半年经济数据.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聚焦上半年经济数据.docx

聚焦上半年经济数据

聚焦上半年经济数据

GDP增速创十年新高经济过热卷土重来?

 

   刚刚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10.9%,创下自1996年以来的新高。

特别是二季度GDP增长11.3%,更是引人注目。

由此也引发了究竟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的问题:

我国经济是否又一次发起了高烧?

 

   此间观察家认为,眼下还不能断言我国经济已全面过热,至多是呈现结构性偏热,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这一隐忧不消除,经济运行中仍蕴涵着风险,下一步宏观调控的重点仍然是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增长。

 

   净出口拉动明显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提速首先得益于国际市场环境。

全球各大经济体增长普遍高于预期,为我国创造了良好的出口条件。

上半年我国净出口达6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96亿美元增加21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700多亿元,仅此就拉高上半年GDP增幅1个多百分点。

 

   其次,国内短期瓶颈制约的消除也成为上半年经济增长加快的重要原因。

随着前两年电力、煤炭、铁路投资逐步投产,上半年煤电运供给紧张状况短期内得到了明显缓解。

在此基础上的工业拉动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保持高位。

 

   那么,10.9%的增幅是否过高,经济是否已经过热了呢?

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透露,本轮经济景气周期中,2003年一季度、四季度GDP增长率曾达到10.7%、10.8%的速度。

 

   有专家认为,1979年至2004年我国GDP平均增长率为9.6%,说明我国经济有能力保持10%左右的增速;当前经济增速在10%之上的水平上,还有大量的产能过剩,不能轻易断言经济已经过热。

 

   潜在增长率有所提高

 

   此间观察家认为,要判断眼下我国经济是否过热,首先应准确地界定什么叫经济过热。

依据经济学的定义看,实际增长率超过了潜在增长率叫经济过热,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由此引发物价指数的全面持续上涨。

 

   经济过热在我国经典式上演的时段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

那几年我国GDP增幅连续几年超过10%,由于总需求明显超过总供给,通货膨胀持续了数年。

 

   从本轮经济景气周期的经济运行状态看,至今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的经济过热。

 

   2003年我国GDP增幅已达10%,而当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仅上涨1.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也仅上涨2.3%,是典型的“高增长、低通胀”。

 

   2004年GDP增长10.1%,CPI上涨3.9%,PPI上涨6.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4%,主要价格指数涨幅明显加大,上游商品价格指数涨幅更大,经济呈现结构性偏热。

 

   2005年GDP增长9.9%,CPI上涨1.8%,PPI上涨4.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3%,主要价格指数涨幅收敛,经济结构性偏热有所校正。

 

   今年上半年GDP增长10.9%,CPI仅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PPI也只上涨2.7%,涨幅比去年同期低2.9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1%,涨幅比去年同期低3.8个百分点。

 

   有专家指出,经济高速增长而主要物价指数仍然仅仅温和上涨,是我国经济供给能力大大增强,以及技术进步、体制变革、市场开放度提高等因素渗透的综合结果。

这表明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不知不觉中已有所提高。

 

   投资调控考验政府智慧

 

   然而,判断我国经济并没有全面过热,并不等于经济运行中不存在比较严重的隐忧。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说明在调控中投资仍在强劲反弹,如何调控投资仍将考验政府智慧。

 

   应当承认,目前我国的高投资现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主要是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工业化。

我国处在工业化的中期,正从原来的轻工业化进入重工业化,重工业化需要有大规模的投资,所以我国的投资是很旺盛的。

 

   其次是城市化。

工业化必然会推动城市化,城市化除了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外,其过程中还会刺激储蓄的上升,而储蓄和投资是正相关关系。

城市化表面看起来是人口的转移,其背后则是投资的积累。

 

   第三是市场化改革。

市场化改革通过两方面影响投资:

一方面,市场化改革使我国有了大量非国有的投资主体,他们的投资积极性很高,这几年我国的高投资在相当程度上是非国有企业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市场化改革之后,老百姓突然面临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为了应付不确定的世界需要储蓄,或者节约一些钱买股票、买保险,或者是存到银行买外汇,这些钱最终大部分都会转化成投资。

 

   但是,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增长,有可能出现投资回报递减,即投资的效率下降。

目前已有数据表明我国投资效率过低。

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企业的投资主要靠银行信贷支持,而投资效率过低就意味着信贷回收的前景堪忧。

如果这些投资不能收回,结果便是金融系统风险的积累。

因此投资效率过低的情况一旦长期持续,不仅会带来短期的金融风险,长远的问题将更加严重。

 

   一些专家认为,今年是调控投资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将全年全社会投资增幅调控至25%左右或以下,相当一部分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将更为严重,一旦国际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向下运行,我国通货紧缩的预期将变为现实,明年经济增长将明显减速,甚至可能步入经济景气周期的“下降通道”。

 

   郑京平:

是否加息仍待观察

 

   在回答记者三季度我国是否加息的提问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昨日表示,国家已采取了一些措施,由于政策实施有时滞后,还需进一步观察,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郑京平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银行体系流动性比较强,信贷投放比较快,是当前经济运行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及有关部委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提高贷款利率及增发央行票据,还有定向发行央行票据、严禁打捆贷款,以及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的出台已经而且正在取得一些成效,因为出台的时间是4月份、5月份,有的甚至是7月5日才实施,真正要发挥作用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郑京平表示。

 

   从6月份的情况看,有些数据已经显示这些措施正逐步发挥作用。

如6月份贷款增加额比去年同期少增了607亿元;外汇储备增加额6月份也比去年同期少增了39亿美元;银行间拆借利率也有所上升。

 

   “一些指标显示,这些宏观调控政策正逐步发挥作用。

”郑京平说,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巴曙松:

小幅加息时间临近

 

   当前投资加速增长具有其合理成分。

“十一五”开局引起的新建项目增加、低通货膨胀带来的低成本效应、总需求的恢复性增长,以及工业企业利润的较大范围的增长,都是推动投资需求增长的因素。

 

   当前经济中流动性过多为信贷和投资增长反弹提供了资金条件,也为今后通货膨胀上升创造了条件,因此,首要解决的经济问题是金融系统流动性过多的矛盾,同时辅助以鼓励进口、增加对外资金流出、汇率升值、促进国内资金市场的发展等办法来减轻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未来一段时间内宏观调控将以货币的紧缩性调整为主,防止通货膨胀和投资泡沫的产生,但应该不会改变当前经济增长的基础。

 

   短期内继续收缩流动性的政策工具,就是提高利率和人民币升值。

利率提升作为资金成本调节手段,在需求增长期内,有抑制通货膨胀、限制过度增长的效应。

只要市场预期稳定、明确,就不会因为利率的提升对市场造成过度打击。

在通货膨胀风险加大、外贸顺差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央行升息的时间渐行渐近,但幅度仍会比较小。

 

   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破8,向上扩大浮动的空间已经打开。

但为了不使市场产生过度预期,估计央行允许汇率升值的幅度会比较缓和,即央行选择名义汇率小幅升值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升值不能一步到位,那么升值的压力就必然通过国内物价上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一个适应性的调整过程。

(郭凤琳)

 

   王小广:

“双管齐下”给经济降温

 

   刚刚公布的上半年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已经过热。

因为现在判断经济过热根本不能只看CPI,而主要是看投资,看经济增长速度本身。

 

   在本轮经济增长中,许多调整很不充分,这种情况下,经济就再次起飞,掩盖了很多问题,使得无效的产能、低效率的企业还有生存的空间。

 

   现在投资和消费的失衡问题更加严重。

我国城市建设投资过大,而城市化不足,这个矛盾的支撑点是投资,而现在这种过高的投资增长可能带来三个方面的效果:

首先是产能过剩,两三年以后就是非常严重的产能过剩;其次,许多低效率的企业和低水平的技术得以保存,实际上是降低了整个宏观经济的效益;第三个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被延迟了,这种高增长的情况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句空话,绝对不可能实现。

 

   预计三季度仍将保持相当强的惯性,投资过热还将持续,四季度有可能出现调整。

全年GDP增速将超过2005年,增长率为10.2%,CPI和PPI分别增长1.5%和3%左右,顺差不会少于1000亿美元。

 

   对于今后的调控措施,主要是从货币政策下手,收缩需求和压缩供给要一起做,包括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发行定向央行票据等手段紧缩货币供给,提高存贷款利率,收缩企业对货币的需求。

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新开工项目,尤其是前期已经产能过剩的行业,并通过提高技术、环保等要求来提高企业的进入门槛。

另外,还可以采取措施分流储蓄,包括扩大消费,引导储蓄资金投向资本市场等。

 

   祝宝良:

高增长有合理性

 

   GDP和投资的增长有它的合理性,不能简单地说增速非常快。

 

   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要实现“四化”和消费升级,需要经济发展的步子快一些;从短期看,这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瓶颈制约因素基本上没有了,煤电油运的紧张得到缓解,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是比较高的,在11%—12%之间,现在的经济增长在这一范围之内,从物价上看,经济并没有过热;世界经济比预期的要快得多;信贷投放偏快,有资金支持。

 

   一旦经济接近潜在增长率,瓶颈制约因素将逐渐显现,往往带来物价的上涨,从二季度的数据看,物价在逐月上涨。

涨的原因一方面是成本推动,另一方面是需求拉动。

 

   在目前供需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应该管住需求的过快增长,如果需求进一步增长,超过了供给的增长,带动物价上涨,出现过热的苗头。

 

   目前投资增长过快的原因是信贷宽松,有资金的支持,信贷宽松的原因是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根源在于外汇储备增长过快。

未来的调控重点应该是调控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着力点在这里。

 

   在短期内调整外汇储备很难的情况下,央行可以出台适当紧缩的政策,防止经济进一步过热。

目前看起来,下半年应该能慢一点了,毕竟出台了一些措施。

 

   陶冬:

年内利率或上升1.08%

 

   上半年的GDP增速为10.9%,这是1996年以来最强劲的增长。

我认为从经济方面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中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国民经济以制造业为主。

第二季度的11.3%也不意味着特别热,但个别市场除外,如投资领域、信贷领域和外贸顺差都有过快增长。

 

   我们相信,这些数据表明从4月份开始的调控措施基本无效,新的一轮调控很快就会开始,利率将会上升0.27%。

到今年年底之前,央行还会加息。

我预计,到今年年底之前,利率会上升1.08%,同时,会有一系列行政手段来控制信贷。

 

   但从目前的经济情况来说,我认为最大的难点在于利率与汇率之间的矛盾。

观察中国现在的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