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生产的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7287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蔬菜生产的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蔬菜生产的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蔬菜生产的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蔬菜生产的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蔬菜生产的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蔬菜生产的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蔬菜生产的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生产的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蔬菜生产的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同时,组建大葱经销协会,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不断提高销售收入。

蔬菜是我国主要农业经济作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小康更需要蔬菜。

“抓蔬菜就是抓经济。

抓蔬菜就是抓产业结构调整。

抓蔬菜就是抓富民工程”。

我乡通过近两年的努力,蔬菜产业化初具规模,今年蔬菜生产形势很好,为了便于上级领导检查我乡工作,现将我乡×

×

*年蔬菜生产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思路。

年初,我乡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根据县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有新突破的指导思想,依据本乡实际,切实理出了一条以“蔬菜产业兴乡,科技推广先行的思路,认真加强对蔬菜产业化的引导,依托本乡“四季春蔬菜、花卉批发市场”,紧紧抓住“大棚春提前秋延后”高效种植的牛鼻子,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并调动一切科技信息力量,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动全乡“三线十基地”全面开发,为完成年初计划目标开好局。

二、围绕目标,完成各项指标。

党委、政府凭借发达的交通优势,充足的光、热、水、土等资源及传统的蔬菜种植习惯,理清工作思路,转变干部作风,变指导为引导。

特别是突出抓好示范村典型(典型模式、典型效益)强化扩大温棚保护地栽培,舍得人力、财力、物力,基本完成了年初目标:

(1)、蔬菜面积---发展到1.1万亩,效益2800万元。

(2)、蔬菜单项人均收入----550元。

(3)、张关亩等6个蔬菜专业村人均收入----1200元以上。

(4)、温室大棚、小弓棚面积5500亩,占蔬菜面积50以上。

(5)、蔬菜种植收入万元以上的户,450户以上,4000元以上的户,2000户以上。

(6)、蔬菜科技户1500户以上,培训蔬菜科技人才600名。

(7)、实现蔬菜基地10个(张关亩、崔老家、蒯庄、贾烟墩、胡老家、高庄、李汉楼、田庄、袁村寺、张庄)。

(8)、推广先进生产模式15个。

(9)、引进新品种69个。

(10)、先进技术普及率90。

(11)、优良品种覆盖率100。

三、“三线十基地”蔬菜高效开发。

乡党委、政府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三线十基地”建设,沿g310国道、203省道、虞贾路,黄金十字架,重点抓基地建设产业化。

目的是较快形成规模化、市场化、商品化格局,突出形成了十大种植模公文写作式:

(1)、以张关亩村为中心的1500亩温室大棚无公害“番茄---夏玉米----香菜(芹菜、大白菜)”。

(2)、以崔老家为中心的1200亩无公害“春包菜(番茄)---秋黄瓜”模式。

(3)、以袁老家为中心的3500亩优质“黑皮西瓜、八里香甜瓜----大白菜”模式。

(4)、以田庄为中心的高架山药、大祘模式。

(5)、以胡老家为中心的“大葱---花菜”模式。

(6)、以高庄为中心的的“辣椒----花菜”模式。

(7)、以李汉楼为中心的山樱椒模式。

(8)、以贾烟墩为中心的“啤酒大麦套甜玉米-----大白菜”模式。

(9)、以张庄为中心的的“早花菜---大白菜”模式。

(10)、以蒯庄为中心的“春弓棚番茄----秋黄瓜、(辣椒)”模式。

以上模式的推广应用,极大地拉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显著地增加了我乡菜农今年的经济收入。

四、“四季春蔬菜、花卉大市场”建设:

1、围绕领导决策搞好科学规划,舍得人力、物力投入。

加大四季春蔬菜、花卉大市场三期工程建设,在原基础上,今年又投入资金350万,硬化二条街道,建造3排门面楼,新开发50亩的停车货场,使大市场的日蔬菜吞吐量达300吨以上。

2、实施“市场推动”战略,促进基地发展。

通过市场引导,种植品种和结构有了较大幅度的转化,形成了具有较高外向市场份额的大白菜、黄瓜、香菜、辣椒、包菜、芹菜、花菜等“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结构,拓宽了销售渠道,使我乡的蔬菜走出家门,销向全国,面向国外。

五、典型经济效益:

1、×

*村是我乡的蔬菜专业村,人口1134人,土地917亩,人均0.8亩地,97年刚刚解决温饱。

近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温棚发展到480架,人均蔬菜单项收入达2000元,占人均收入的75以上。

2、×

*乡的秋黄瓜近年已主导了商丘大市场及周边县市场,但在秋涝之年是如何获得丰收的?

外界很少知道,实际上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典型。

入秋以来,阴雨绵绵50多天,多种庄稼地都形成内渍外淹,不同成度的绝产减产,一般常规管理的黄瓜很难忍耐50天的低温、阴雨,减产9成或绝产,但崔老家村的几百亩秋黄瓜却另一番青枝绿叶、硕果累累的景象。

原因是在乡科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及时采取了补救措施,“前期重化控、中期重保瓜、盛瓜期重根外喷肥技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了大灾之年大丰收”的局面。

亩效益3000元以上。

崔福明等科技意识强的户,亩产5000元以上。

3、崔老家村卞庄组菜农张益常,投资3500元建温棚一座,占地面积0.42亩,采取五种五收种植模式“冬蕃茄、套种西瓜、辣椒、丝瓜、豆角”,当季收入9600元,冬接丝瓜茬种茄子1100棵,收入11000元。

4、胡老家村李电池组菜农代氷建四口人,六亩地,其中四亩蔬菜,建两座温室,修复1.6亩大棚,采取规模种植(全部蕃茄),“抢早抓巧,精细管理”,经济收入2万元以上。

5、张关亩村高建华5口人,5亩大棚蔬菜、采取“春番茄----夏玉米----套香菜”模式。

上半年番茄收入16000元(良种良法)。

6、韩春生4口人,3亩大棚蔬菜,采取“春番茄---夏白菜----秋香菜”模式。

春茬番茄实行三层覆盖栽培,收入12500元。

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促进支柱产业高效益。

以乡科技站、农技站为依托,先后引进国内外优良蔬菜新品种69个,经过试种示范,推广稳定了45个有价值的品种,如大白菜种:

日本夏阳、南韩四季王、青杂三号等。

番茄种:

金棚一号,以色列148号等。

辣椒:

洛椒98a,湘研16、砀椒1号等。

西瓜种:

黑金刚2号、黑宝等。

甘兰种:

金春早8398等。

黄瓜种:

津优1号、津春2号等。

芫妥种:

泰国耐热芫妥、昌龟杂交芫妥等。

豆角种:

天子三尺绿、春条901等。

推广的新技术35项:

(1)、温室大棚多层覆盖技术。

(2)、中、晚熟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3)、西瓜嫁接抗重茬技术。

(4)、西瓜近地面薄膜覆盖栽培技术。

(5)、黄瓜“浸瓜保瓜技术”。

(6)、无公害生物农药应用技术。

(7)、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8)、几种瓜菜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等。

(9)、吡效隆高效座瓜技术。

(10)、农药混配防病治虫新技术等。

这些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先进技术的推广,给我乡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

七、今后打算:

1、强化科技意识,转变干部作风,,“转变权力作用,发挥知识作用”,实施科技兴乡战略,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唯一出路。

2、突出支柱产业唱好蔬菜重头戏,形成一村一型的财源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明年增加面积2000亩,提高效益人均80元。

3、巩固沿线开发蔬菜示范高效园成果,乡主要干部抓好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点,力争年年有突破。

4、增加科技投入,办好每月二次的蔬菜科技培训班,做到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家家都能靠蔬菜致富。

5、办好搞活四季春蔬菜花卉市场,向基地要资本,向市场要效益。

6、明年计划建成保鲜库一座(500吨以上),通过冷贮和加工,增加反季节市场份额,走产鲜加保鲜节能增效的路子。

一、全年蔬菜生产情况:

1、蔬菜:

20XX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24.5万亩,比上年略增1.7%,总产量247.2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主要种植作物:

榨菜9.2万亩,菜心8.7万亩,茭白5.5万亩,莴苣5.2万亩,番茄4.0万亩。

(1)鲜菜:

由于受持续低温阴雨和台风天气影响,蔬菜生长发育明显推迟,且病害严重,产量有不同程度下降,但销售价格普遍上涨,因此蔬菜收益总体好于去年同期,但品种间不平衡,根据统计,番茄平均亩产量3095.5公斤、亩产值9925.6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低231.1公斤和1799.4元。

大白菜平均亩产量3353.8公斤、亩产值4549元,分别比上年同期高13.4公斤和699元。

莴笋平均亩产量1615公斤、亩产值2607.7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量低110公斤,产值高265.7元。

订单菜心因受冬春持续低温影响,抽苔明显推迟,产量下降,效益尚可,平均亩产量1681公斤、亩产值1783.1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产量低308公斤,产值高480.1元。

(2)加工蔬菜:

榨菜栽培面积减少、产量减、效益增。

榨菜栽培面积9.2万亩,比上年的11.0万亩,减少16.1%。

由于上年榨菜面积大,产量高、价格低,许多企业库存量较大,导致今年我市榨菜种植面积下降,加上上年冬季气温较常年偏低,且今年开春以后持续低温,榨菜生长较差,雨水多,较多出现了软腐病,发病率达到33%左右,是近年来较高的一年,品质差产量减,据调查今年平均产量约2618公斤,比上年的单产减少10%。

对企业来说今年加工原料不足,因此平均收购价格0.78元/公斤,比上年增长73.3%,亩产值2042元,减产不减收,为近年效益较好的一年。

2、食用菌:

20XX年食用菌生产7282万平方尺,比上年增加8.2%,产量5.8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其中蘑菇生产面积达到6584万平方尺。

蘑菇生产面积增、产量减、效益持平。

由于受今年1―3月份持续低温阴雨影响,春菇出菇少,减产明显,虽3―5月份销售价格明显回升,但终因产量低而影响了收益。

生产成本尤其是用工成本逐年上涨,20XX年(4.33元)比上年高0.45元/平方尺,成本提高12%。

3、西甜瓜:

全市种植面积14.1万亩,比上年减少1.7%,产量30.6万吨,比上年减2%。

其中西瓜种植面积9.6万亩,比上年减少12.4%,甜瓜种植面积4.5万亩,比上年大幅增加33.1%。

前期由于受1-3月份持续低温阴雨影响,西瓜定植普遍推迟,甜瓜早播早栽的不仅生长发育慢,且病死苗严重。

大棚西瓜批量上市时间在6月初,较常年迟7天左右。

大棚甜瓜5月中旬才陆续上市,较常年推迟15天以上。

大棚小西瓜种植面积明显减少,但优质瓜销量不断扩大,加之今年梅雨来临比上年推迟13天,产量、质量及效益好于上年,平均亩产量2866公斤、亩产值8251.8元,分别比上年同期高901公斤和1920.8元。

大棚甜瓜因前期病死苗缺棵、僵苗迟发等,不仅座瓜、上市迟,且产量、质量下降,销售价格回落快,收益减,平均亩产量1450公斤、亩产值7990.8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低600公斤和427.2元。

4、鲜食大豆、玉米:

鲜食大豆生产面积15.4万亩,比上年减13.6%,产量4.6万吨,比上年增4.5%。

鲜食玉米生产面积5.0万亩,比上年减3.0%,产量2.0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主要工作:

1、认真做好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工作。

根据省厅要求,我市继续做好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工作,落实专人做好季报、年报的数据汇总、分析和上报等工作,并且做到数据真实、有效,及时分析蔬菜产销形势变化,为掌握我市蔬菜产销动态和进行蔬菜调度提供基础数据依据。

通过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及时掌握蔬菜生产动态,适时发出预警,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引导产品有序流通,促进生产稳定发展和市场平稳运行。

2、引进、试验及示范新品种、新技术。

以现代农业基地为平台,推进蔬菜瓜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20XX年全市引进蔬菜瓜果新品种237个次,示范方99个,示范面积7368亩,主要展示示范品种:

番茄全才、黄瓜浙秀1号、茄子浙茄3号、甜瓜三雄5号等。

今年我市还举办了津优108黄瓜新品种现场观摩会,组织各县(市、区)蔬菜业务干部、蔬菜生产合作社、蔬菜种植大户、生产企业参加了观摩会,参观考察了津优108黄瓜新品种种植现场,邀请了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杜胜利所长介绍津优108黄瓜的品种特性和栽培特点。

我市还开展了春大豆的试验示范,引进了9个品种,通过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交大08-26、浙农8号等适合我市春季栽培大豆新品种。

通过新品种引进试种示范,有利于我市主栽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有利于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

在栽培技术上,重点推广蔬菜穴盘育苗、喷滴灌、绿色防控等技术,20XX年全市推广防虫网面积4890亩,防虫灯面积13749亩,性诱剂面积14790亩,色板应用面积11870亩,喷滴灌面积28094亩,培育穴盘苗5657万株,穴盘苗大田应用面积3.2万亩。

3、开展防灾抗灾生产指导工作。

20XX年主要灾害天气是1-3月份的连续低温阴雨、4月份的大风和8月份的台风天气。

为保障农作物生产安全,我市农业气象两部门联手应对各类灾害天气。

我站农技人员会同市气象局科技人员对南湖区、嘉善县大棚蔬菜甜瓜种植基地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并积极协商制定了相关对策,减少农民损失。

针对8月份的台风,特别是第11号台风“海葵”,我市农业部门按照市防指要求启动了二级应急响应,建立健全了值班制度和信息报送制度,市农经局(办)下发了《关于做好第11号台风“海葵”防御工作的通知》,并及时成立了工作小组,由技术专家带队,联合各地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晚稻田间管理和果蔬采摘工作,动员农民开展灾前防范。

同时,我市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农民信箱”等多种渠道,第一时间将气象信息及各项技术措施发送给农户,要求广大农民做好开沟排水、果蔬采摘、生产设施检修加固等工作,切实做好应急准备。

4、加强技术培训与交流。

5、抓好保障型蔬菜基地建设工作。

6、积极推广“万元千斤”种植模式。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我市积极探索创新农作制度,推广“万元千斤”种植模式。

全市稻经轮作复种面积已达到29.33万亩(水稻14.06万亩+经济作物15.27万亩),晚稻总产量7.8万吨,总产值11.96亿元。

实现全年每亩地产粮555公斤,产值8506元(总产值11.96亿元/14.06万亩),做到了国家要粮有保障、农民要钱有效益、农业要看有亮点,全面提升了农田整体效益,形成了区域特色产业,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①“露地菜-晚稻”模式。

露地蔬菜以榨菜、春毛豆、春甘蓝等为主,主要分布桐乡高桥、屠甸、凤鸣等榨菜主产区和平湖钟埭、新仓的出口蔬菜和鲜食大豆基地。

②“大棚菜-晚稻”模式。

主要以茄子、番茄、瓠瓜、莴苣和草莓等为主。

③“露地西(甜)瓜-晚稻”模式。

主要分布在平湖、桐乡濮院、屠甸等地。

④“大棚西(甜)瓜-晚稻”模式。

主要分布在嘉善、平湖。

另外,还有“食用菌-晚稻”和“烟片-晚稻”模式。

积极探索和发展稳粮增效“稻-经”轮作高效复种模式,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明年的工作重点:

1、继续推进保障型蔬菜基地建设工作,力争保障型蔬菜基地超过省定规模。

2、加强科技支撑力度,提高蔬菜生产科技综合水平。

围绕“优质、安全、高效”的生产要求,以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为载体,引进应用一批特色优质高效新品种,推广设施栽培模式、新型设施材料、高效节水微灌、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加快推动全市蔬菜瓜果标准化与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提升嘉兴蔬菜瓜果产业的发展水平。

3、实施《循环农业种植模式的构建及示范推广》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我市现有循环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对相关技术进行优化、集成、提升,创新一系列适合我市不同地域的循环农业模式,并进行示范、推广,提升我市的农作物循环种植技术,带动我市蔬菜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今年,我县完成蔬菜生产面积16.27万亩,蔬菜总产量21.88万吨,分别占任务数的101.68%和101.29%,实现蔬菜总产值3.14亿元。

其中:

常规正季蔬菜种植面积4.232万亩,总产量6348万公斤,产值7617.6万元。

县级保供基地冬春早熟蔬菜0.19万亩,总产456万公斤,产值1368万元。

夏秋冷凉蔬菜0.47万亩,总产1034万公斤,产值2585万元。

商品蔬菜生产基地种植面积1.185万亩,总产2254.5万公斤,产值2930.8万元。

秋冬蔬菜生产面积4.323万亩,总产量8040.8万公斤,产值11257.1万元。

乡(镇)菜蓝子基地建设面积0.17万亩,产量476万公斤,产值1428万元。

特色辣椒生产面积5.7万亩,总产量3271万公斤,产值4186.62万元。

一、商品蔬菜生产。

全县共建设立了17个商品蔬菜生产基地,面积1.185万亩,其中:

高标准商品蔬菜生产基地10个,完成生产示范种植面积0.56万亩,蔬菜专业合作社领办7个,种植面积0.625万亩,即:

按市农委的要求,实施了蔬菜新增和改扩建规模化、标准化建设任务0.5万亩,基地建设主要分布在全县8个乡镇。

有参与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3家,覆盖农户341户,在500米以下区域重点打造1600亩冬春早熟(次早熟)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建设区域在城郊的峨岭、中坝、朗溪等乡镇。

在海拔550—800米区域依托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大户建立4000亩标准商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实施区域为沙子坡、板溪、合水、新寨等乡镇。

同时,抓好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共投入蔬菜产业发展资金140万元,修复蔬菜生产育苗大棚197个,新建钢架大棚42个,修建排灌沟渠863.4米、机耕道长500米,安装太阳能杀虫灯20台,发放杀虫黄板6.4万张。

5600亩冬春商品蔬菜基地平均亩产1814公斤,总产量1.015万吨,商品蔬菜销售量达6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1080万元。

二、特色辣椒产业建设。

按《自治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今年优质无公害辣椒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印府办发[20XX]16号)文件精神,今年全县共完成大田辣椒移栽面积5.6964万亩(5.7万亩),涉及17个乡镇,281个村,1391个村民组,1.524万农户。

今年全县辣椒产业发展共投入资金593.2万元,其中:

采购和发放遵椒1号特色辣椒种4450公斤,投入资金44.5万元。

地膜100吨,投入资金150万元。

发放45%高效复合肥700吨,投入资金263.2万元。

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5台,投入资金10.5万元。

每亩按1000元补助标准,补助示范区域农户集中育苗面积1250亩,育苗费125万元,县新建改建辣椒烘干房12间。

到11月上旬止,全县辣椒总产量达3274公斤,平均亩产鲜椒574.8公斤,全年辣椒生产总值4186.62万元。

鲜红椒销售950.9万公斤。

产值为1711.62万元。

鲜青椒至11月底产量可达450万公斤,产值为450万元。

干椒产量在135万公斤以上,产值2025万元。

辣椒产业的发展可为我县1.5万余户椒农,户均增加收入2400元以上。

今年全县共新建辣椒标准生产示范基地9个,示范面积6500亩,其中,县办示范点2个,面积2000亩,示范地点缠溪镇曾家村、杨柳塘村1000亩。

新寨乡后坝村、团山村、小泽村1000亩,并配套供应45%高效复合肥25吨,农膜2.5吨。

乡(镇)办示范点7个,面积4500亩,示范区域主要在沙子坡、杉树、刀坝、板溪等乡镇。

县办示范点平均亩产鲜椒976.8公斤,总产量195万公斤,收购均价按1.4元/公斤,总产值273万元。

乡(镇)办示范点平均亩产鲜椒823.6公斤,总产量370万公斤,总产值518.8万元,示范点示范效应好,带动全县5.7万亩辣椒生产的发展。

三、常规正季蔬菜生产。

我县的常规蔬菜生产面积占全年蔬菜生产的比例较大,主要分布全县17个乡(镇),种植的蔬菜种类主要以茄果类、白菜类、叶菜类、瓜类、豆类、根茎类蔬菜为主。

全县常规蔬菜种植面积4.232万亩。

(附今年印江自治县果蔬产业完成情况统计表),在生产中,加强了对各乡(镇)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了农户的管护水平,常规蔬菜平均单产1500公斤,总产6348万公斤,产值7617.6万元。

蔬菜产品周年上市,基本上解决了我县城乡居民“吃菜难”的问题。

蔬菜是城乡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农产品,但由于受生产环境的制约,很容易受到农药的污染。

避虫网栽培蔬菜,为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生产出无公害绿色蔬菜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为了积极推广应用这种新技术,我们在区、镇科委科协和中心领导的关心支持下,20XX年,经批准同意后实施了应用避虫网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示范工作,计划落实在新春村五组,因土地征用原因,该项目实施地点经研究落实在中洪村农场,面积30亩,管棚10套,种植蔬菜品种有小白菜、花菜、黄瓜、茄子、番茄、刀豆、萝卜、莴笋、豇豆、卷心菜和辣椒,由于避虫措施严格,产中合理使用无公害绿色农药,所以蔬菜产品确保了新鲜、洁净、无污染,并通过无公害生产蔬菜产品试包装发销,取名“虹新”牌无公害蔬菜,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好评,现就该课题的实施技术总结如下:

一、建立基地。

建立稳定的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是利用避虫网,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前提条件,我们通过选择后确定放在中洪村农场,一方面考虑我们中心已经通过土地流转,这是2000亩规模田中的一块。

另一方面考虑远离镇区,靠近农民画村,方便观光,示范,示范区环境无论是大气、土壤、水质、还是交通、田间设施均比较适合无公害蔬菜种植。

二、避虫网选用。

本课题确定后,我们课题组人员自4月底至10月初利用标准管棚。

配套覆盖了新一代铝铂避虫网,具有避虫效果好,透光性强,经久耐用等特点。

盖网前,我们进行土壤消毒和除尽杂草,以杀死残留在土壤中的病虫草,控制基数,阻断传播途径。

盖网时四周压实压严,不留破损,以防害虫潜入。

盖网后,施足基肥,尽量减少追肥和进棚次数,进棚作业,做到随手拉网盖棚,不给害虫入侵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