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变压器发明简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7024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8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变压器发明简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整理变压器发明简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整理变压器发明简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整理变压器发明简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整理变压器发明简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变压器发明简史Word格式.docx

《整理变压器发明简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变压器发明简史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变压器发明简史Word格式.docx

3为检流器.实验时,当合上开关2后,法拉第发现检流器3摆动,即线圈B和检流器3中有电流流过.也就是说,法拉第通过这个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进行这个实验的装置(法拉第感应线圈,图2)实际上是世界上第一只变压器雏形,以后法拉第又作了数次实验,同年10月28日还制成了第一台圆盘式直流发电机.同年11月24日,法拉第向英国皇家学会报告了他的实验及其发现,从而使法拉第被公认为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者,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变压器的发明人.

图1 

法拉第实验装置原理图(1831年8月29日)

  但实际上最早发明变压器的是美国著名科学家亨利.1830年8月,时为纽约奥尔巴尼(Albang)学院教授的亨利利用学院假期,采用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磁生电实验.当他合上开关K,发现检流计P的指针摆动;

打开开关K,又发现检流计P的指针向相反方向摆动.实验中,当打开开关K时,亨利还在线圈B的两端间观察到了火花.亨利还发现,改变线圈A和B的匝数,可以将大(Intensity)电流变为小(Quantity)电流,也可将小电流变为大电流.实际上,亨利这个实验是电磁感应现象的非常直观的关键性实验,亨利这个实验装置也实际上是一台变压器的雏形.但是,亨利做事谨慎,他没有急于发表他的实验成果,他还想再做一些实验.然而假期已过,他只得将这件事搁置一旁.后来他又进行了多次实验,直到1832年才将实验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和艺术杂志》第7期上.但是,在此以前,法拉第

图2 

法拉第感应线圈

图3 

亨利实验装置原理图(1830年8月)

  首先公布了他的电磁感应实验,介绍了他的实验装置,因此电磁感应现象的发明权只能归法拉第,变压器的发明权也非法拉第莫属了.亨利虽然非常遗憾地与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权和变压器的发明权擦肩而过,但他在电学上的贡献、对变压器发明的贡献则是有目共睹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亨利实验装置比法拉第感应线圈更接近于现代通用的变压器.

  从现代变压器原理来看,法拉第感应线圈是一只单心闭合磁路双绕组式变压器.由于当时没有交流电源,所以它是一种原始的脉冲变压器,而亨利变压器则是一种原始的双心开路磁路双绕组式脉冲变压器.

  1835年,美国物理学家佩奇(C.J.Page,1812~1868)制成图4所示的感应线圈,该线圈是世界上第一只自耦变压器,利用自动锤的振动使水银接通或断开电路.在副边线圈感生的电动势能使一个真空管的电火花达4.5英寸长.

图4 

佩奇感应线圈原理图

  1837年,英国牧师卡兰(N.J.Callan)将佩奇变压器分成无电气连接的两部分(图5),当打开开关M、断开线圈A的电路时,则线圈B的两端间S将会产生火花.

图5 

卡兰感应线圈原理图

  与法拉第、亨利的变压器一样,佩奇和卡兰变压器都是利用断续直流工作的设备,只能用于实验观察,都无实际应用价值.

  德国技师鲁姆科尔夫(H.D.Ruhmkorff,1803~1877)在变压器发明史上是一个贡献较大的人.他生于德国,后到巴黎定居,并自设精密机械制造工场.鲁姆科尔夫在理论上并无建树,但他善于研究他人的建议,并利用他心灵手巧的特长付诸实践,制造了一些优良的感应线圈.1842年,在Masson和Brequet的指导下,他开始对卡兰变压器进行研究.1850年制成第一只感应线圈(Inductorium).1851年,他提出第一个感应火花线圈(变压器)的专利,鲁姆科尔夫感应线圈如图6、图7所示.铁心用软铁丝制成,原边线圈包绕在铁心上,副边线圈则包绕在原边线圈上.原边线圈由蓄电池供电,并通过一个磁化铁心机构反复开、合水银开关,使原边线圈中通以脉动直流电反复改变方向.副边线圈中则感应一个交变电流.与以前的感应线圈相比,鲁姆科尔夫感应线圈有较大的改进.首先副边线圈的绝缘更加可靠,线圈用涂漆铜线绕成,线圈层间用纸或漆稠绝缘,副边线圈与原边线圈则用一只玻璃管隔开;

其次,鲁姆科尔夫采用E.English和C.Bright的发明,将副边线圈分成几段,各段间彼此分开,然后串在一起.这样可使电位差最大的点(出线端S—S)之间的距离最远.后来,鲁姆科尔夫对该线圈进行了改进,如将以前采用的水银开关改为酒精开关,不但可消除开关火花,而且可防止氧化;

此外,他还在原边线圈接入电容器以提高感应电压.鲁姆科尔夫线圈由于功率较大,不但可用作实验,而且还可用于放电治疗.因此可以说,鲁姆科尔夫感应线圈是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变压器. 

图6 

鲁姆科尔夫感应线圈示意图

图7 

鲁姆科尔夫感应线圈(1850年)

图8 

鲁姆科尔夫感应线圈及复原图

  为了获得更大的火花,1856年,英国电工技师瓦里(C.F.Varley,1828~1883)也对卡兰变压器作了改进(图9、图10),他采用一只双刀双掷开关来回改变电流方向,使线圈A中的电流交替改变方向,从而线圈B中感应出一个交变电流,因此可以说,瓦里感应线圈是交流变压器的始祖.

图9 

瓦里感应线圈原理图

图10 

瓦里感应线圈(1856年)

  1862年,莫里斯(Morris)、魏尔(Weave)和蒙克顿(Moncktom)取得一个将感应线圈用于交流电的专利权.

  1868年,英国物理学家格罗夫(W.R.Grove,1811~1896)采用图9所示的装置将交流电源V与线圈A相连,在线圈B中得到一个电压不同的交流电流.因此格罗夫感应线圈实际上是世界上第一只交流变压器.

图11 

格罗夫感应线圈原理图(1868年)

  继格罗夫之后,许多人对感应线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例如,美国人富勒(J.B.Fuller)在19世纪70年代初对感应线圈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感应线圈应采用闭合铁心,原边线圈采用并联而不是当时大多数感应线圈所采用的串联.但是他的想法生前只向他的上司谈过,直到他死后不久,人们发现他的手稿.1879年2月,人们将他的手稿整理发表,他关于感应线圈的设想才得以公诸于世.

  1876年,俄国物理学家雅勃洛奇科夫(Л.Н.Яълочков,1847~1894)发明“电烛”,采用一只两个绕组的感应线圈,原边与交流电源相连,为高压侧,副边低压侧的交流电向“电烛”供电.这只感应线圈实际上是一台不闭合磁芯的单相变压器.

  1882年,俄国工程师И.Ф.乌萨金在莫斯科首次展出了有升压、降压感应线圈的高压变电装置.

  2 

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

  19世纪80年代后,交流电进入人类社会生活,变压器的原理也为许多人所了解,人们自然而然想到将变压器用于实际交流电路中.在这方面迈出第一步并做出重大贡献的是法国人高兰德(L.Gauland,1850~1888)和英国人吉布斯(J.D.Gibbs).1882年9月13日,它们在英国申请了第一个感应线圈及其供电系统的专利(№.4362),他们称这种感应线圈为“Secondarygenerator”(二次发电机).图12为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原理图,原边线圈数与副边线圈数之比为1∶1,原边线圈串联,而副边线圈均分为数段,分别与电灯1相连.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变压器)是一种开路铁心变压器,它通过推进、拉出铁心来控制电压,原边线圈他们仍坚持采用串联(虽然麦克斯韦在1865年就证明,原边线圈如果采用串联,副边电压就不能单独控制).

图12 

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原理图

1—电灯 

2—开关 

3—交流电源

  1882年10月7日,他们制成了第一台3000V/100V的二次发电机,1983年又制成一台容量约5kVA的二次发电机在伦敦郊外一个小型电工展览会上展出表演.当年,他们为伦敦市区铁路提供了几台小型变压器(图13).1884年,他们在意大利都灵技术博览会上展出了

图13 

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1883年)

  他们的变压器,并表演了交流远距离输电.采用开磁路变压器串联交流输电系统,将30kW、133Hz的交流电输送到40km远处.当年他们还售出了几台类似的变压器,其中图14为售给意大利物理学家费拉里斯(G.Ferraris,1847~1897)的实验用变压器.该变压器铁心为铁丝组成的开路铁心,原边线圈由0.25mm厚铜片绕成的445个环(匝)组成,但它们在高度方向

图14 

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1884年)

  分成4段,通过正前方的塞子将副边线圈的4段串联或并路,从而改变副边的输出电压.图15为另一种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这台二次发电机可以通过调节输出电压而改变输出功率的大小.

图15 

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

  1884年3月4日,高兰德和吉布斯在美国申请第一个有关开路铁心变压器的专利(№.297924)—“产生和利用二次电流的装置”(图16);

  1885年,高兰德和吉布斯受岗茨工厂变压器的启发,研究采用闭路铁心结构的变压器.1886年3月6日,他们在美国申请有关闭合磁路变压器的专利(№.351589).图17为1886年制造的闭路铁心式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 

图16 

高兰德—吉布斯在美国申请的第一个变压器专利(№.297924)的附图

 

图17 

高兰德—吉布斯闭路铁心式二次发电机(1886年)

  3 

齐伯诺夫斯基—德里—布拉什(Z-D-B)变压器

  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变压器)虽然开辟了变压器的实际应用领域,但早期这种变压器存在某些先天不足,如开路铁心、原边线圈串联等.首先对此质疑和作出改进的是匈牙利岗茨工厂(Ganz)的三个年轻工程师布拉什(O.T.Blathy,1860~1939)、齐伯诺夫斯基(C.Zipernowsky,1853~1942)和德里(M.Deri,1854~1938).

  布拉什1883年进入岗茨工厂,长期担任技术负责人.他一生发明颇丰,曾获得100多项专利权,包括变压器、电压调整器、汽轮发电机等.布拉什是首次研究交流发电机并联运行人之一,他还发明了许多电机设计程序和设计计算方法.另外,他在1885年首先引入单词“Transformer”(变压器),这一简明传神的术语很快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迅速取代以往采用的“感应线圈”、“二次发电机”等术语,一直沿用至今.

  齐伯诺夫斯基是1878年成立的岗茨工厂电气部的奠基人之一.1893年,他提任匈牙利布达佩斯技术大学的电气教授.他一生取得40多项专利权,曾任匈牙利电工学会主席30年.

  德里1882年加入岗茨工厂,他长期在销售部工作,但对电机和变压器颇有研究.他曾设计复激交流发电机,还发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双电刷推斥式电动机—德里电动机.

  1884年,意大利都灵技术博览会召开,布拉什和岗茨工厂一批技术人员参观了该博览会,见到了会上展出的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布拉什当时敏锐地觉察到这种二次发电机有很大发展前途,注意到这种变压器的优点及不足之处.在博览会上,布拉什曾问高兰德:

“为什么你们的二次发电机不采用闭路铁心?

”高兰德不假思索地回答:

“采用闭路铁心非常危险,而且很不经济.”

  1884年7月,布拉什从都灵回到布达佩斯后,立即将都灵博览会上的所见所闻告诉了齐伯诺夫斯基和达里,他们决定立即进行变压器的改进实验.布拉什建议采用闭路铁心,齐伯诺夫斯基建议将原边线圈串联改为并联,并和德里一道进行研究实验.1884年8月7日,他们在岗茨工厂实验杂志上介绍了有关闭合磁路铁心的变压器(图18).

图18 

Z-D-B变压器示意图

  1884年冬,德里在维也纳贸易联合会展示了他们的发明.1885年1月2日,齐伯诺夫斯基和德里在奥地利申请第一个有关并联运行变压器的专利(№.37/101),图19为该专利中的附图.同年2月2日他们三人在奥地利和德国申请第二个变压器专利(奥地利专利№.35/2446,德国专利№.40414).

图19 

奥地利专利№.37/101的附图

  1884年9月16日,岗茨工厂制成的第一台变压器(1400W,f=Hz,120/72V,变比1.67),它是一台单相壳式、闭路铁心(铁丝)变压器.同年,岗茨工厂还制造了另外4台变压器.图20为最原始的Z-D-B变压器.

  1885年5月1日,匈牙利布拉佩斯国家博览会开幕,一台150V、70Hz单相交流发电机发出的电流,经过75台岗茨工厂5kVA变压器(闭路铁心,并联,壳式)降压,点燃了博览会场的1067只爱迪生灯泡,其光耀夺目的壮观场面轰动了世界.所以,后来人们把1885年5月1日作为现代实用变压器的诞生日而加以纪念.布达佩斯博览会使岗茨工厂名扬四海,博览会期间工厂就接到一批订单.

图20 

最原始的Z-D-B变压器(1884年)

  图21和图22分别为1885年和1887年的岗茨变压器.从图可以看出,它们均为心式变压器,与现代变压器已十分接近.

图21 

Z-D-B为G.费兰里斯实验室制造的变压器(1885年)(3000W,变比1∶2或1∶4)

  1885年6月至10月,Z-D-B变压器参加了伦敦发明展览会,并在会上作了演示.高兰德—吉布斯公司的工程师贝尔费尔德(R.Belfield)参观了伦敦发明展览会,对Z-D-B变压器很感兴趣.1885年5月7日,齐伯诺夫斯基、德里和布拉什在美国申请第一个闭路铁心

图22 

Z-D-B全金属变压器(1887年)(E形铁片铁心,4000VA,1926/105V,2.19/38A,42Hz)

  变压器及交流配电系统的专利(№.352105).

  齐伯诺夫斯基—德里—布拉什(Z-D-B)变压器是变压器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所采用的闭路铁心、原边并联等基本结构一直沿用至今.可以说Z-D-B变压器已使现代变压器的结构基本定型,从此变压器正式进入交流电流的输电、配电领域,有力地推动了交流电流的普及应用,促进了现代交流电机的发展.

  1888年,岗茨工厂向德国西门子—哈尔斯克(Simens-Halske)公司转让变压器专利权.不久,另外两家德国公司也购买了岗茨工厂的变压器专利权.1890年,法国、西班牙的公司也购买了岗茨的变压器专利.从19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变压器在欧洲迅速推广,到1889年已总共生产1000台变压器,到1899年突破10000台.在20世纪20年代前,岗茨工厂在变压器制造领域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4 

变压器技术在美国的传播和发展

  19世纪80年代初,当欧洲人正致力于改进变压器、探索变压器应用领域的时候,大洋彼岸美国的爱迪生公司正沉醉于在直流电系统方面的成功及由此带来的丰厚利润之中,对交流电系统、对变压器不屑一顾.但此时,由火车空气制动器起家的威斯汀豪斯(W.Westinghouse,1846~1914)正想涉足交流电领域.1885年春,他漫游欧洲,参观了伦敦和布达佩斯,与当时欧洲发明家也有接触,对高兰德—布吉斯二次发电机很感兴趣,当即决定购买几台二次发电机.1885年5月,西屋空气制动器公司的年轻工程师潘塔伦里(Pantaleoni)因父亲病逝,回意大利奔丧,他到都灵拜会他的大学老师时,遇到正在都灵技术博览会的高兰德,当时高兰德正安装Lanzo和Circe间的交流系统.潘塔伦里对此十分感兴趣,立即给威斯汀豪期打电报,报告他的观感.威斯汀豪斯十分重视,回电潘塔伦里,要他与高兰德联系,买下高兰德、吉布斯在美国申请的有关变压器的独家专有权.经友好协商,高兰德同意了威斯汀豪斯的要求.

  1885年9月1日,西屋空气制动器公司订购的高兰德—吉布斯二次发电机和西门子Siemens公司单相交流发电机从欧洲运到美国.

  1885年11月23日,贝尔费尔德(R.Belfield)作为高兰德—吉布斯的全权代表到达美国匹兹堡,向西屋空气制动器公司转让变压器技术,并帮助该公司设计新型(闭路铁心)变压器.1886年1月5日,他到GreatBarrington,帮助斯坦利(W.Stanley,时为威斯汀豪斯的助手)建设.运行GreatBarrington3000V交流输电线.1886年3月20日,美国第一条交流输电线建成投入运行,这标志美国电气时代的真正开始!

  威斯汀豪斯除了以实业家胆识招揽人才、购买专利、订购设备、发展交流电系统和变压器外,还身体力行,潜心于变压器的研究.1886年1月8日,他组建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西屋电气公司),大踏步地进入电气(主要是交流电)领域,正式进入变压器的研究和工业化生产.1886年2月,他申请了有关配电系统和闭路铁心变压器的2项美国专利(№.342552和№.342553).图23为西屋公司最早的变压器.1888年,西屋公司制成40盏电灯用2kW变压器.1891年,西屋公司制成第一台充油变压器(10kV电压)(图24).

图23 

西屋公司早期变压器

图24 

西屋公司充油变压器(1891年)

  与威斯汀豪斯积极开拓、发展变压器工业成为鲜明对照的,是爱迪生对变压器的漠视和短视态度.当时,爱迪生电灯公司的电灯和直流发电机独霸北美大陆,远销欧洲.爱迪生踌躇满志,对刚刚出现的交流电供电系统既不屑一顾,又怀有一丝敌意(这为以后的美国交直流之战埋下了种子).1885年,爱迪生公司代表李博(J.W.Lieb)参观都灵博览会,见到了展出的交流电配电系统和变压器.但李博与爱迪生一样,是一名顽固的直流主义者,他向爱迪生打了一报告,报告了他的观感,对会上展出的交流配电系统和变压器横加挑剔指责.这份报告也更坚定了爱迪生反对交流电的决心.1886年,布拉什到美国,会见爱迪生,双方签订了一个协议,由爱迪生公司出资2万美元购买岗茨工厂在美国申请的变压器的的独家专利使用权.但是,爱迪生公司出资压根就不想发展交流电系统和变压器,签订这项协议只不过是让其它公司发展交流电、发展变压器的一种策略.因此,这一纸协议的直接后果是阻碍了Z-D-B变压器在美国的推广应用.这种情况直到1892年,爱迪生公司合并为通用电气公司后才得以根本改变.

  在美国变压器发展史上,还有两个人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斯坦利(W.Stanley,1856~1927)和斯特拉(N.Tesla,1856~1943).

  斯坦利1883年开始接触交流电,对变压器在交流电系统中的作用有深刻的论述.他曾多次称变压器是“heartofthealternatingcurrentsystem”(交流电系统的心脏).1883~1884年,他在自己的小型实验室里就进行过变压器的研究.1884年2月,他受雇于威斯汀豪斯,成为他的助手,主持设计制造交流系统及变压器.1885年9月29日制成美国第一台原边线圈并联、闭合磁路铁心的变压器(图25),并在西屋空气制动器公司车间里进行了试验.1885年10月23日,他在美国申请第一个有关闭路铁心变压器的专利(№.349612);

同年11月23日,他提出3个专利,其中2个带变压器的配电系统的专利(№.372943和№.372944),1个是开路铁心变压器的专利(№.349611),这4个专利都转让给了威斯汀豪斯.1885年12月,他主持建设美国第一个交流输电系统—GreatBarringto交流输电系统.1886年3月20日,该系统建成投运.1890年他离开西屋电气公司,1891年他在Pittsfield组建斯坦利电气制造公司,继续研制变压器.图26为斯坦利公司的一种商用变压器.1891年,斯坦利公司制成25kVA商用变压器(图27).1892年,斯坦利公司研制成15kV变压器,使美国交流电输电电压一举突破10kV,从而打开了高电压输电的大门.斯坦利也因而赢得了“电气传输之父”的美名.1903年,他将公司并入GE公司.在GE公司,他继续指导GE公司开发变压器.因此使西屋公司和GE公司早期的变压器技术同宗同源,都是采用壳式变压器结构,直到1918年GE公司改用心式变压器后,两者才分道扬辘.

图25 

斯坦利主持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变压器(1885年)(500V/100V) 

 

图26 

斯坦利公司商用变压器

图27 

斯坦利公司25kVA变压器(1891年)

  特斯拉是誉为“电工天才”的美籍克罗地亚科学家,他在交流电系统和交流电动机方面的贡献享誉世界.1888年,他受聘到西屋公司工作后也在变压器方面作出了成绩.1890年,他离开西屋公司自立门户,继续研究变压器.图28为1891年发明的特斯拉高频变生器原理,图29为特斯拉高频变压器复原图.变压器原边线圈为12匝Φ5mm的铜线,绕在一个Φ55mm的玻璃管上.副边线圈380匝,Φ0.2mm铜线,绕在一个Φ113mm的玻璃管上.原副边线圈放入一个高50cm、内径Φ16.5cm的玻璃管内,浸入绝缘矿物油内.原边线圈与振荡电路相连,副边线圈两端可获得105~106Hz的高频电流,并可观察到明显的火花.这台变压器曾用于研究高频电振荡现象,并曾藉此观察到集肤效应.

图28 

特斯拉高频发生器原理图(1891年)

  5 

三相变压器的诞生

  高兰特—吉布斯二次发电机和Z-D-B变压器都是单相变压器,发明三相变压器的则是被

7.作出评价结论图29 

特斯拉高频变压器(1891年)

  誉为“三相交流电之父”的俄国科学家多利沃—多布罗夫斯基.1888年,他提出三相电流可以产生旋转磁场,并发明三相同步发电机和三相鼠笼式电动机.1889年,他为解决三相电流的传输及供电问题,开始研究三相变压器.与当时的单相变压器相比,多利沃—多布罗夫斯基三相变压器的原边、副边线圈并无太大差别,主要区别是在铁心布置方面.当年,他申请第1个三相变压器铁心的专利,3个心柱在周向垂直对称布置,上、下与两个轭环相连.这种结构类似欧洲中世纪的修道院,故称为“Tempeltype(寺院式)”,如图30(a)所示.“寺院式”结构后来又发展出图30(b)和图30(c)式.1891年,西门子公司又首先采用了框式铁心,见图30(d).

[例题-2006年真题]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的表述,正确的是( )图30 

三相变压器铁心

  世界上第一台三相变压器出现于1891年.当年8月,世界博览会在德国法兰克福(Frankfurt)召开,会议组织者为了展示交流电的输送和应用,在175km外的德国劳芬(Lauffen)的波特兰(P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