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和乌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4642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狐狸和乌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狐狸和乌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狐狸和乌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狐狸和乌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狐狸和乌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狐狸和乌鸦》教案.docx

《《狐狸和乌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狐狸和乌鸦》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狐狸和乌鸦》教案.docx

《狐狸和乌鸦》教案

《狐狸和乌鸦》教案

《狐狸和乌鸦》教案(精选5篇)

《狐狸和乌鸦》教案1

使用教材:

人教版“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三册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感悟、想象、表达等语文能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内容,懂得寓意,在读中培养语文能力。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辅材料:

简笔画、动物贴图及头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师:

童话王国的大门又向小朋友们打开了。

我们看看今天的主角是谁?

(出示动物贴图并板书:

狐狸、乌鸦)

师:

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生:

狐狸非常狡猾,一肚子的坏主意。

师:

乌鸦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乌鸦的羽毛乌黑乌黑的,叫声又粗又难听。

师:

凑在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儿呢?

让我们读读课文吧。

(初读正音,了解大意。

略)

二、进入情境,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

请大家自读本段,读懂内容。

(老师板画大树,占据整个黑板)

师:

(出示的贴图)的家在哪里?

请把它们送回家,并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

(贴图)狐狸的家在大树底下的树洞里。

乌鸦的家在大树上。

生:

乌鸦住在楼上,狐狸住在楼下。

(众笑)

师:

那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生齐答:

邻居)

师:

这对邻居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请往下读课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读这一段)

师:

她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

这里为什么不用“拿”、“取”,而用“找”?

生:

用“拿”、“取”都不好。

如果用“拿”和“取”,说明乌鸦已经知道这片肉在那里,就用不着“找”了。

生:

我从“找”字看出,乌鸦肯定是东瞧西看才发现这片肉的。

生:

“找”字说明这片肉来之不易。

师:

乌鸦妈妈好不容易才找到一片肉却不肯吃,要留给自己的孩子。

读到这里,你是怎么想的?

生:

她真是一位好妈妈!

3、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齐读本段)

师:

这时狐狸出来了。

(贴图)他“谗得直流口水”,那谁能画一画狐狸的口水?

(生板画,在狐狸的嘴巴下画了很多滴口水)

师:

你为什么要画那么多滴口水?

生:

因为狐狸谗得一个劲地流口水,口水都掉到地上了。

师:

(赞许地)画得好,想得也好。

真是一只嘴谗的狐狸呀。

读读这一段,读出狐狸的谗。

(生练读,略)

4、学习四----八自然段

师:

嘴谗的狐狸“想了想”,仔细读书,联系下文猜猜看,他会想些什么?

生:

狐狸想:

多肥的一片肉啊!

如果能当我的午餐就好了。

生:

狐狸想:

呵呵,一顿美餐来得全不费工夫!

生:

狐狸想:

对!

有办法了,如果我能让乌鸦张嘴,那块肉就是我的了。

师:

狐狸只“想了想”,就想出了这么个坏主意。

说明----

生:

狐狸太狡猾了!

教后记:

和孩子们一块儿学完了这篇课文,心情也和他们一样高兴。

孩子们学得开心,我教得顺心。

自己总结了一下,有四点做得不错。

1、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本课确定了以理解词句和朗读训练为重点的教学目标,符合教学大纲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目标明确具体,有内容理解,有思想认识,有能力训练。

体现文道结合,讲练结合。

2、以读促讲,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

根据本课教材以对话为主,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特点,在教学狐狸第一次说话时采用比较句子的形式,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传神。

然后举一反三读好第二、三次对话,既理解了课文内容,体验了情感,又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加强了对语言的感受力。

3、精心设计训练,教法灵活创新。

教学第一自然段,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贴图并用自己的话说出的住处,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第二自然段从“找”字入手,通过比较辨析词语,悟出肉的来之不易,为领悟寓意打下基础;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动笔添画,准确地理解“直流口水”;第四自然段紧扣“狐狸想了想”一句,联系上下文想象“想”的内容,并进行说话训练,在理解中融人思维和表达的训练。

4、充分激趣,强化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运用多种激趣手段辅助教学,如贴图入境,添画理解,表情朗读,头饰表演等,大面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参与欲望,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狐狸和乌鸦》教案2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理解故事的内涵,懂得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

2、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并用生动、连贯的语言续编故事内容;

3、培养幼儿机智灵活,遇事能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

1、教师做狐狸的模仿动作,请幼儿猜一猜:

这是谁?

是一只怎样的动物?

2、提问:

乌鸦是一只怎样的动物?

它有什么缺点?

二、学习故事:

(边看多媒体故事边提问)

1、欣赏第一、第二段故事后,提问:

狐狸看见了一片肉会怎样?

会打什么坏主意呢?

2、欣赏第三段故事后提问:

(1)狐狸是怎么骗乌鸦的?

(请模仿狐狸的语气回答)

(2)听了狐狸的赞扬,乌鸦会怎样呢?

3、欣赏第四段故事后,提问:

乌鸦为什么会上当呢?

三、看动画,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师:

你们知道乌鸦为什么会上当?

狐狸又为什么能骗到肉?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寓意。

四、续编故事:

鼓励幼儿从多种角度续编故事

(1)讲道理或求情

(2)想办法再骗回来

(3)采用战斗的方法夺回来。

活动反思: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生动活泼的寓言故事。

两个小动物各自有各自鲜明的个性。

通过他们两个动物之间的三次对话,揭示了一个不能轻信别人的好话的道理。

如何让孩子们理解这三次对话,从而把握寓意呢?

首先,我自己认真理解这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了解到幼儿喜欢看动画片这一兴趣特点,把整个故事制成了集声像动画于一体的课件,师幼在讲授、问答、讨论中加强互动和联系的活动方法。

然后,根据该教学活动的目标来进行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中教师设置的问题太多,幼儿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活动的目标并未真正达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内涵,懂得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

2、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3、培养幼儿机智灵活,遇事能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

在大森林里,住着一对邻居,是谁呢?

看!

(出示乌鸦、狐狸的图片及文字)你觉得狐狸是一只怎样的动物?

那么乌鸦又是一只怎样的动物呢?

和狐狸比,是更狡猾呢?

二、分段欣赏故事

1、欣赏第一、第二段故事后,提问:

那小朋友们也来学一学乌鸦找到肉高兴的样子好吗?

小朋友,你们猜一猜,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它在想什么呢?

”他会怎么做呢?

2、欣赏第三段故事后,提问:

狐狸是怎么说的?

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狐狸吧!

小朋友们,狐狸第三次是怎么说的啊?

我们来比比看谁说得最好?

3、讲述第四段故事后,提问:

小朋友们,为什么狐狸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

小朋友们都知道乌鸦的声音并不好听,那为什么狐狸说他的声音好听,还想听它唱歌,是真的想听它唱歌吗?

三、引导幼儿畅想故事的结局

鸦听了狐狸的奉诚话,心里一得意,刚一张嘴唱歌,嘴里的肉就掉下来了,结果会怎么样呢?

四、看动画,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寓意。

五、续编故事内容

活动反思:

活动导入时,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出示狐狸的图片,很快调动了幼儿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激起了幼儿的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我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幼儿带入了故事的情境中,使幼儿充满了学习的乐趣,他们不由得跟着我一起说起来、演起来。

在形象的表演中使幼儿受到启发和教育,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另外,在本次教学活动讨论环节中,我很自然的从知识目标过渡到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

幼儿大胆发言,气氛热烈。

但是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特别是在讲述故事寓意时,教师教代的不明确,教师应先组织好语言。

活动目标:

4、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内涵,懂得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

5、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6、培养幼儿机智灵活,遇事能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

在大森林里,住着一对邻居,是谁呢?

看!

(出示乌鸦、狐狸的图片及文字)你觉得狐狸是一只怎样的动物?

那么乌鸦又是一只怎样的动物呢?

和狐狸比,是更狡猾呢?

二、分段欣赏故事

1、欣赏第一段故事

师:

乌鸦为什么这么开心?

狐狸看见乌鸦嘴里的肉,馋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它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那它会怎么做呢?

2、欣赏第二段故事。

狐狸是怎么做的?

它对乌鸦说了什么?

狐狸骗了几次都没成功,它会放弃吗?

它会想什么更好听的话来骗乌鸦呢?

3、欣赏最后一段故事

狐狸这次骗到肉没有?

它是怎么做的?

三、猜测故事结尾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心里一得意,唱起歌来,嘴里的肉掉了下来,结果会怎么样?

师:

你们知道乌鸦为什么会上当?

狐狸又为什么能骗到肉?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寓意。

四、看动画,完整欣赏故事内容

五、续编故事内容

活动反思:

总结前两次的经验,这次的活动准备的更加充分。

借助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突破幼儿学习的难点。

孩子的学习欲望较高,都愿意边听故事边看动画片,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之中。

同时我还通过让幼儿学说动物对话,学做动作来理解故事寓意,孩子们都能主动去学说对白,学做动作。

但是教师小结寓意这一活动最好放在欣赏完动画之后,这样更有利于幼儿的理解与小结。

《狐狸和乌鸦》教案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角色鲜明的特征。

2、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创造性讲述。

3、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活动准备:

ppt、黑板、字卡、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1、这只鸟叫什么名字?

它长什么样子?

2、狐狸看见了乌鸦嘴里得这块肉,它想干什么?

狐狸吃到肉了吗?

二、完整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狐狸是怎么得到肉的'?

狐狸先说了什么话?

乌鸦理它了吗?

为什么不理它?

2、狐狸看乌鸦不理它,又说了什么?

乌鸦是怎么做的?

3、狐狸一看乌鸦有点动心了,马上又说了什么?

结果怎样?

小结:

瞧,乌鸦只爱听别人说好话,不动脑筋,结果上当了。

三、激发想象,创编故事。

有一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爱说好话的狐狸又来了,它怎样做才能保住嘴里的肉呢?

小结:

瞧,只要爱动脑筋想办法,就不会被别人骗了。

四、联系实际,提升经验。

1、小朋友,如果你碰到陌生人对你说一些好听的话,你会怎么做呢?

小结:

我们在遇到问题时,一定要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并且要学会保护自己。

《狐狸和乌鸦》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连贯清楚的语言大胆表述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

(2)感受角色鲜明的特征,创造性的运用动作、语言表现故事内容。

(3)丰富词汇:

得意。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

能够用连贯清楚的语言,大胆表述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

活动准备

1、狐狸和乌鸦的头饰。

2、《狐狸和乌鸦》课件、故事动画;音乐《去郊游》《小乌鸦爱妈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室外站好,导入:

“孩子们,美丽的春天来了,外面的景色多美呀,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

”听《去郊游》进入活动室。

出示课件:

大树林

“美丽的树林是小鸟的家,看,飞来飞去的是什么鸟?

”出示课件:

乌鸦“它的妈妈年纪大了,它飞出来给妈妈找吃的,我们一起帮助它寻找食物好不好?

“听《小乌鸦爱妈妈》做热身运动。

“它找呀找,终于找到了一块肉,可就在这时,来了一只狡猾的狐狸,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引出故事《狐狸和乌鸦》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1遍。

提问:

乌鸦找到一块肉,心情怎么样?

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