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有关旅游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6845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扶贫背景下有关旅游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精准扶贫背景下有关旅游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精准扶贫背景下有关旅游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精准扶贫背景下有关旅游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准扶贫背景下有关旅游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

《精准扶贫背景下有关旅游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扶贫背景下有关旅游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准扶贫背景下有关旅游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ocx

龙源期刊网

精准扶贫背景下有关旅游扶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

任芮瑶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10期

摘要: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逐渐作为一种刚性需求,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强大入口,也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旅游扶贫也随之成为现阶段我国精准扶贫的一种重要方式。

如何实现旅游精准扶贫是旅游扶贫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通过对旅游扶贫概念、优势以及各省市具体举措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对于旅游精准化扶贫的思考与建议,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新举措互联网+

贫困一直制约世界各国发展的一大难题,对于我们国家而言贫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拦路虎”。

习近平主席自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十分关心扶贫开发工作,他走遍了我国绝大多数贫困地区,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等扶贫方略。

在国家以及各省区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积极探讨旅游产业精准扶贫问题,对于对今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扶贫工作的高效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旅游扶贫的理论概述及优势分析

1.精准扶贫。

201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做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有关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

同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5个月后,总书记来到贵州,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扶贫而言,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贫困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一种治贫方式。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对象要精准、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因村派人要精准、脱贫成效要精准,“六个精准”缺一不可。

从具体实施步骤来看,精准扶贫包括三个环节:

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精确帮扶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精确管理是精准扶贫的保证。

2.旅游扶贫。

旅游业作为一个多元融合的产业,旅游扶贫已经成为我国精准扶贫的一种新的模式。

旅游扶贫是指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贫困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发展旅游产业,并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强自

我发展能力,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旅游扶贫应是脱贫与旅游的协同,旅游业的发展是扶贫的基础,“扶”是手段,“贫”是“扶”对象。

旅游扶贫区别于一般的“输血”式扶贫,是一种典型的“造血”式开发扶贫。

3.旅游扶贫的优势分析。

3.1旅游扶贫门槛低、投入少、覆盖面广、带动性强。

目前,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

7000多万。

这些贫困人口,大都分布在深山区或少数民族聚居区,扶贫开发成本很高,但我国70%的优质旅游资源也分布在这些地区。

这些地区虽然经济发展落后但生态环境良好,是名副其实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与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业产业链长、产业覆盖面广,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

发展旅游业,投入少、就业容量大、门槛低、方式灵活,群众的参与面广、受益面大,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巨大潜能,有效带动贫困地区整体脱贫。

3.2旅游扶贫是就地扶贫,有利于促进农村整体脱贫。

旅游扶贫的方式不同于外出打工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等方式,是一种就地扶贫,有利于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土地荒废、“空心

村”、“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通过旅游扶贫,贫困群众就地脱贫致富,同时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推动当地农村基础设施、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提升贫困人口的素质,改变贫困的整体面貌。

此外,旅游扶贫更是一种能力扶贫、机会扶贫,经济效果好,而且容易形成良性循环,持续性强。

3.3旅游扶贫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发展旅游扶贫,不仅有利于资源节

约、环境保护,更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旅游扶贫,还可以把许多民族沉淀的文化保护并继承下来,许多扶贫工作的“硬骨头”多集中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这些地区有不少依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通过旅游扶贫,可以更好地将这些文化保护起来,继承下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对历史文化有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

二、国内部分省份旅游扶贫的新举措

1.四川:

以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

近年来,四川省坚持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灾后重建、藏(彝)区富民安康工程等工作有机结合,使大部分贫困地区走上了“旅游脱贫”的新路。

四川省在旅游扶贫工作中始终坚持:

1.1产业转型。

在“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阿坝州汶川县把全县产业定位由“工业、农业、旅游”调整为“旅游、特色农业、工业”。

短短两年间,当地许多破旧的工业小镇变成了景色如画的旅游小城,乡村旅游的大发展让当地百姓收入显著增加。

另一个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原本定位为工业城市的成都彭州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科学融入旅游元素,通过近年来的持续努力使旅游业实现了上档升级。

1.2模式创新。

在近年来的乡村旅游扶贫工作中,四川各地因地制宜,涌现出多种新型模式,如以成都郫县农科村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和以战旗村为代表的“企业主导”模式都大获

成功。

除了鼓励模式创新,坚持科学规划、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也是四川省在旅游扶贫方面的重要举措。

这些举措确保了旅游业扶贫在整个扶贫过程持续发挥作用。

2.云南:

超常规举措保精准扶贫效果。

云南全省129个县市,88个尚未脱贫,是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为确保到2020年57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重任如期实现,云南省委在2016年年初召开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出台一系列超常规举措,力争实现精准扶贫。

超常规资金投入,2015年云南省财政用于综合扶贫的资金达1178亿元。

2016年扶贫专项资金增加1倍,各级财政对口帮扶单位扶贫资金也将相应增加。

省级部门一般公用经费压缩10%,全部用于扶贫专项资金。

超常规扶贫队伍建设,在现有的4277个贫困村,每个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人数由至少3人增加到5—10人,实现驻村扶贫工作队人数翻番。

建立“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长效机制,实行省、市、县、乡四级联动。

以考核攻坚实绩,强化落实责任督查。

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长期在贫困地区一线、实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并提拔重用;对扶贫责任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地区,予以责任追究。

3.浙江“长兴模式”:

保护“青山绿水”,打造生态协作旅游。

鉴于乡村经济的基层性与多元化,浙江长兴逐渐摸索出一种基于生态学视角的专业化协作发展道路。

全域建设,通过推进治水、治气、治污工作,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对一些高污染行业严格整顿,淘汰落后产能,为生态旅游腾出发展空间。

理念更新,用经营乡村的理念盘活农村资源,将农村资产资源转化为旅游生产经营的资本,带动农民的致富、农村发展。

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相结合。

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及村庄环境,实现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上的互促共进,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

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准扶贫。

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又各具特色,每个地区有什么样的资源,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弄清旅游资源分布的详细情况后,要对贫困地区的旅游发展进行科学规划。

编制规划要注意把握好几个原则:

一具体,能具体到村的最好具体到村。

二明确方向。

当地是要打造自然风景区,还是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要定位准确。

三规模精准,一个村子到底能容纳多少游客,在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避免出现社会资本一哄而上的情况。

四设计好扶贫路径。

2.改善旅游扶贫地区的基础设施,推进乡村旅游大发展。

基础设施不完善一直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实施旅游扶贫首先要解决乡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加快旅游扶贫地区的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做好旅游区内停车场、厕所改造、垃圾处理等问题。

要保证游客能够方便顺利出入旅游区,并且能在旅游区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玩得舒心。

3.发挥互联网优势,开发“互联网+扶贫”新模式。

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互联网与各个产业之间的融合进一步加深,“互联网+扶贫”作为旅游扶贫的一种新模式日益兴起。

“互联网+数字农村管理系统精准扶贫”,将贫困地区的土地权、气候、矿产、水利设施、地质灾害以及农户个人情况等基本信息录入系统,建立贫困地区信息数据库,实现对贫困

地区的动态化管理。

“互联网+电商精准扶贫”,运用“平台+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实现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对接,促进互联网电商精准化扶贫。

“互联网+乡村旅游精准扶贫”,通过互联网积极宣传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项目,构建乡村智慧旅游新格局。

4.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整合力量共同推动旅游扶贫。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涉及方方面面。

要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推动旅游部门与发改、财政、国土、建设等部门协调推进项目、用地、资金、城乡建设规划等工作,与交通、商务、农业、林业、水利、文体、卫生等部门共同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与宣传、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推荐,与扶贫办等部门共同开展旅游扶贫等,整合力量共同推动旅游扶贫工作。

参考文献:

[1]邓小海,曾亮,罗明义.精准扶贫背景下旅游扶贫精准识别研究[J].生态经济,2015,

04:

94-98.

[2]李会琴,侯林春,杨树旺,JRBrentRitchie.国外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

2015,01:

26-32.

作者简介:

任芮瑶(1990—),陕西蒲城人,本科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研究生毕业于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公共关系与广告专业;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

文化旅游方面和民间艺术方面(关中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