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的方法与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46107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的方法与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的方法与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的方法与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的方法与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的方法与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的方法与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

《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的方法与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的方法与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种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的方法与技巧Word文档格式.docx

米。

这个参数综合了起重量和幅度两个因素,比较全面、确切地反映了臂架型起重机的起重能力和工作过程中的抗倾覆能力。

(六)起升高度和下降深度。

起升高度是指起重机械水平停车面至吊具允许最高位置的垂直距离。

下降深度是指起重机械水平停车面以下吊具允许最低位置的垂直距离。

(七)运动速度。

指起升、运行、变幅和回转机械的运动速度。

其中起升、运行和变幅速度的单位为米/分,回转速度的单位为转/分。

2.2安全保护装置

(1)超载保护装置。

(2)极限位置限制器。

(3)防风装置。

(4)防后倾翻装置。

(5)缓冲器。

(6)防护装置

2.3主要电气保护系统

主隔离开关,紧急断电开关,短路保护、失压保护、零位保护、过流保护及特殊起重机的超速、失磁保护、绝缘电阻,电气设备接地、金属结构接地电阻

3安全使用管理知识

3.1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

(1)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体负责。

(2)掌握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满足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对其任职资格的要求;

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3)具体组织制定、修改、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检查执行情况。

(4)传达、贯彻上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规、标准;

(5)定期、不定期检查特种设备;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具体负责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上报等工作。

(7)明确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维保、检验等)的各个环节及责任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及管理。

(8)具体负责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制、修订,具体负责应急预案的演练;

具体负责突发事件或事故的响应、处理、调查和报告等。

3.2安全操作与维护保养规程

1.司机

起重机司机专门训练,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发给合格证,方准上岗操作,严禁无证人员操作起重设备。

1.司机接班时,应对制动器、吊钩、钢丝绳和安全装置进行检查。

发现性能不正常时,应在操作前排除。

 

2.开车前,必须鸣铃或报警。

操作中接近人时,亦应给出断续铃声或警报。

3.操作应按指挥信号进行。

对紧急停车信号,不论何人发出,都应立即执行。

4.当起重机上或其周围确认无人时,才可以闭合主电源。

当电源电路装置上加锁或有标牌时,应由专管人员除掉后才可闭合主电源。

5.闭合主电源前,应使用所有的控制器手柄置于零位。

6.工作中突然断电时,应将所有的控制器手柄扳回零位。

在重新工作前,应检查起重机工作是否都正常。

7.在轨道上露天作业的起重机,当工作结束时,应将起重机锚定住。

当风力大于6级时,一般应停止工作,并将起重机锚定住。

对于在沿海工作的起重机,当风力大于7级时,应停止工作,并将起重机锚定位。

8.司机进行维护保养时,应切断主电源并挂上标志牌或加锁。

如存在未消除的故障,应通知

5.起重机完毕后,应遵守的规则。

(1)应将吊钩升至接近上极限位置的高度。

(2)应将抓斗放在地面上,不得在空中悬吊。

(3)将起重机小车停放在主梁远离大车沿触线的一端,不得置于跨中部位,大车应开到固定停放位置。

(4)所有控制品应回零位,将紧急开关断开,拉下保护柜刀闸。

关闭操作室门后下车。

(5)操作工下班时,应对起重机进行检查,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检查情况记录在操作本上。

指挥人员

指挥信号要事先向起重机司机交待清楚,如遇操作过程中看不清指挥信号时,应设中转助手,准确传递信号。

指挥手势要清晰,信号要明确,不准带手套指挥。

3起吊物件,应先检查捆缚是否牢固,绳索经过有棱角、快口处应设衬垫,吊位重心要准确,不许物件在受力后产生扭、曲、沉、斜等现象。

在所吊物件就位固定前,起重机司机不得离开工作岗位,不准在索具受力或起吊物悬空的情况下中断工作。

当起重机司机因物件超重拒绝起吊时,指挥人员应采取措施,设法减轻起重机超重负荷,严禁强化指挥起重机超负荷作业。

3.3安全技术档案的建立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6)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

3.4选购、安装验收、使用登记、变更、停用、注销

选型

单位在选购设备时,首先要对本单位的使用范围、工作频繁程度、利用率、额定起重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本单位使用的设备。

根据拟定的技术参数,进行市场调研。

选择的供货厂家,必须是具备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专业制造单位。

并考察制造厂家加工设备的配套性,生产的规范性,产品的先进性,进行比较后选择价格合理,质量好,性能优良,安全装置齐全的设备。

设备到货后,开箱验收时要检查随机技术资料是否齐全,随机配件、工具、附件是否与清单一致,设备及配件是否有损伤、缺陷等,并做好开箱验收记录。

安装验收

设备的安装队伍可选择有安装资格的制造厂家,形成制造、安装、调试一条龙的服务模式。

除此之外,选择的安装单位必须是具有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装(维修)安全认可证》的专业队伍,并具有安装相应起重量的安装资格。

安装单位确定后,安装前要协助安装单位办理特种设备开工报告,并检查安装队伍的施工组织方案、安装程序、技术要求、安装过程中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自检报告等是否符合要求。

安装完毕后要监督安装单位进行全面自检和运行试验、载荷试验,确认自检合格后,申报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安装验收。

验收合格并取得了《安全使用许可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使用登记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变更、停用、注销

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大修:

更换主要受力构件、主要配置、控制系统但不改变原性能参数和技术指标。

改造:

改变主要受力构件、主要配置、控制系统致使原性能参数和技术指标改变。

报废:

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年限,使用单位应及时报废并办理注销手续。

设备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相应手续。

严禁擅自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未经批准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设备。

3.5定期检验内容和要求

起重机械使用单位要经常对在用的起重机械进行检查维保,并制订一项定期检查管理制度,包括日检、周检、月检、年检,对起重机进行动态监测,有异常情况随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保障起重机械安全运行。

(1)日检。

由司机负责作业的例行保养项目,主要内容为清洁卫生,润滑传动部位,调整和紧固工作。

通过运行测试安全装置灵敏可靠性,监听运行中有无异常声音。

(2)周检。

由维修工和司机共同进行,除日检项目外,主要内容是外观检查,检查吊钩、取物装置、钢丝绳等使用的安全状态、制动器、离合器、紧急报警装置的灵敏、可靠性,通过运行观测传动部件有无异常响声,及过热现象。

(3)月检。

由设备安全管理部门组织检查、同使用部门有关人员共同进行,除周检内容外,主要对起重机械的动力系统、起升机构、回转机构、运行机构、液压系统进行状态检测,更换磨损、变形、裂纹、腐蚀的零部件,对电气控制系统,检查馈电装置、控制器、过载保护、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可靠。

通过测试运行检查起重机械的泄漏、压力、温度、振动、噪声等原因引起的故障征兆。

经观测对起重机的结构、支承、传动部位进行状态下主观检测,了解掌握起重机整机技术状态,检查确定异常现象的故障源。

(4)年检。

由单位领导组织设备安全管理部门挑头,同有关部门共同进行,除月检项目外,主要对起重机械进行技术参数检测,可靠性试验,通过检测仪器,对起重机械,各工作机构运动部件的磨损、金属结构的焊缝、测试探伤,通过安全装置及部件的试验,对起重设备运行技术状况进行评价。

安排大修、改造、更新计划。

3.6安全技术检查内容

起重机通用部件的安全检查

(1)吊钩。

检查吊钩的标记和防脱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吊钩有无裂纹、剥裂等缺陷;

吊钩断面磨损、开口度的增加量、扭转变形,是否超标;

吊钩颈部及表面有无疲劳变形、裂纹及相关销轴、套磨损情况。

(2)钢丝绳。

检查钢丝绳规格、型号与滑轮卷筒匹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钢丝绳固定端的压板、绳卡、契块等钢丝绳固定装置是否符合要求。

钢丝绳的磨损、断丝、扭结、压扁、弯折、断股、腐蚀等是否超标。

(3)制动装置。

制动器的设置,制动器的型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制动器的拉杆、弹簧有无疲劳变形、裂纹等缺陷;

销轴、心轴、制动轮、制动摩擦片是否磨损超标,液压制动是否漏油;

制动间隙调整、制动能力能否符合要求。

(4)卷筒。

卷筒体、筒缘有无疲劳裂纹、破损等情况;

绳槽与筒壁磨损是否超标;

卷筒轮缘高度与钢丝绳缠绕层数能否相匹配;

导绳器、排绳器工作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5)滑轮。

滑轮是否设有防脱绳槽装置;

滑轮绳槽、轮缘是否有裂纹、破边、磨损超标等状况,滑轮转动是否灵活。

(6)减速机。

减速机运行时有无剧烈金属摩擦声、振动、壳体辐射等异常声音;

轴端是否密封完好,固定螺栓是否松动有缺损等状况;

减速机润滑油选择、油面高低、立式减速机润滑油泵运行,开式齿轮传动润滑等是否符合要求。

(7)车轮。

车轮的踏面、轮轴是否有疲劳裂纹现象,车轮踏面轮轴磨损是否超标。

运行中是否出现啃轨现象。

造成啃轨的原因是什么。

(8)联轴器。

联轴器零件有无缺损,连接松动,运行冲击现象。

联轴器、销轴、轴销孔、缓冲橡胶圈磨损是否超标。

联轴器与被连接的两个部件是否同心。

起重机安全保护装置的检查

超载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符合设计要求,液压超载保护装置的开启压力;

机械、电子及综合超载保护器报警、切断动力源设定点的综合误差是否符合要求。

(2)力矩限制器。

力矩限制器是臂架类型起重机防超载发生倾翻的安全装置。

通过增幅法或增重法检查力矩限制器灵敏可靠性,并检查力矩限制器报警、切断动力源设定点的综合误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3)极限位置限制器。

检查起重设备的变幅机构,升降机构、运行机构达到设定位置距离时能否发生报警信号,自动切断向危险方向运行的动力源。

(4)防风装置。

露天工作在轨道上运行的起重机应检查夹轨器、铁鞋、锚固装置各零部件是否变形、缺损和它各自独立工作的可靠性。

对自动夹轨器,应检查对突发性阵风防风装置与大车运行制动器配合实现非锚定状态下的防风功能与电气联锁开关功能的可靠性。

(5)防后倾翻装置。

对动臂变幅和臂架类型起重机应检查防后倾装置的可靠性,电气联锁的灵敏性,检查变幅位置和幅度指示器的指示精度。

(6)缓冲器。

对不同类型起重量、运行速度不同的起重机,应检查所配置的缓冲器是否相匹配,并检查缓冲器的完好性、运行到两端能否同时触碰止挡。

(7)防护装置。

检查起重机上各类防护罩、护栏、护板、爬梯等是否完备可靠,起重机上外露的有可能造成卷绕伤人的、开式传动;

联轴器、链轮、链条、传动带等转动零部件有无防护罩,起重机上人行通道,爬梯及可能造成人员外露部位有无防护栏,是否符合要求。

露天作起重机电气设备应设防雨罩。

电器控制装置

(1)控制装置。

应检查电气配件是否齐全完整,机械固定是否牢固、无松动、无卡阻;

供电电缆有没有老化、裸露;

绝缘材料应良好。

无破损变质;

螺栓触头、电刷等连接部位应可靠;

起重机上所选用的电气设备及电气元件应与供电电源和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相适应。

对裸线供电应检查外部涂色与指示灯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对软电缆供电应检查电缆收放是否合理;

对集电器要检查滑线全长无弯曲,无卡阻接触可靠。

(2)电气保护。

在起重机进线处要设易于操作的主隔离开关,起重机上要设紧急断电开关,并检查能否切断总电源。

检查起重机电源与各机构是否设短路保护、失压保护、零位保护、过流保护及特殊起重机的超速、失磁保护。

检查电气互锁、连锁、自锁等保护装置的齐全有效性。

检查电气线路的绝缘电阻,电气设备接地、金属结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起重机上所有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变压器铁芯及金属隔离层、穿线金属管槽、电缆金属护层等与金属结构均应有可靠的接地(零)保护。

金属结构

应检查主要受力构件是否有整体或局部失稳、疲劳变形、裂纹、严重腐蚀等现象。

金属结构的连接、焊缝有无明显的变形开裂。

螺栓或铆固连接不得有松动、缺损等缺陷。

高强度螺栓连接是否有足够的预紧力。

金属结构整体防腐涂漆应良好。

司机室

应检查司机室的悬挂与支承连接牢固可靠性,司机室的门锁和门电气联锁开关、绝缘地板与干粉灭火器应配置齐全有效。

对于有尘、毒、辐射、噪声、高温等有害环境作业的起重机应检查是否加设了保护司机健康的必要防护装置。

司机室照明灯、检修灯必须采用36V以内的安全电压。

安全标志

应检查起重机起重量标志牌,技术监督部门的安全检查合格标志是否悬挂在明显部位。

大车滑线、扫轨板、电缆卷筒、吊具、台车、夹轨器、滑线防护板、臂架、起重机平衡臂、吊臂头部、外伸支腿、有人行通道的桥式起重机端架外侧等,是否按规定要求喷涂安全标志色。

4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

要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就要有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使作业者有章可循,管理者有法可依。

健全与落实特种设备组织管理机构,配置强有力的专业管理队伍,并保持相对稳定以适应管理工作要求,管理制度应有如下内容:

(1)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3)安全操作技术规程。

(4)维保大修、改造、报废制度。

(5)日常检查及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制度。

(6)管理、操作维修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7)操作人员交接班制度。

(8)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技术档案的交接与管理要求

事故应急处置与现场保护的方法

附件1

•电梯应急救援预案范本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提升本单位应对电梯运行使用中各类意外伤人和困人事件的能力,规范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实施,建立健全电梯乘客事故应急体系,规范本单位对伤人和困人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电梯伤人和困人事故的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1.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电梯发生运行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工作。

适用于本单位内使用的电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故。

•2.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职责

•2.1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XXX

•副组长:

•成员:

XXXXXXXXX

•2.2组长职责

•负责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对电梯事故全权组织进行应急救援。

•发生电梯伤亡事故后,启动单位预案、组织应急救援的同时,负责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负责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电梯事故调查处理。

•2.3副组长职责

•协助组长对电梯事故组织进行应急救援。

•负责确定合理的技术处理方案、制定应急救援方案。

•组长不在现场或不便履行职责时,行使组长职责。

•2.4应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职责

•配合组长和副组长,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2.5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2.5.1负责电梯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改和电梯应急准备工作的组织和检查。

•2.5.2发生电梯伤人和困人事故后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有关情况,及时启动应急救援工作,实施应急救援方案,救援受伤和被困人员。

•2.5.3负责现场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应急救灾、伤员救治及转送行动。

•2.5.4救援现场的防护。

•2.5.5负责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

•3.可能发生事件或事故,以及定级

•3.1.1曳引电梯和液压电梯可能发生事件或事故

•电梯轿厢困人(例如停电,电梯冲顶,蹲底,安全钳意外动作,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制动装置意外动作,曳引机制动器失效等时造成困人);

人员受伤;

人员死亡;

门区剪切;

大面积停电;

自然灾害(地震、雷击、暴风雨/雪等);

电梯井道进水、火灾;

其它突发性事件。

•3.1.2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可能发生的事件或事故

•裙板和梯级之间夹持,扶手带夹持,梯级链条断裂,制动器失效,扶手带断裂,梯级下陷,梳齿板夹持等。

•3.1.3单位可根据以上事件或事故情况,按照定性或定量的具体指标,划分出事件的等级体系(预警等级和事件等级)。

•4.应急装备、物资、通讯保障

•保障措施要完善。

应急救援装备要配备到位,并应定期检查装备完好情况,安排专人保管,并明确只能用做救援及演练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应急救援人员应急值守到位,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单位应督促维保单位在维保现场储备数量充足的电梯易损件及电子元器件,以便电梯元件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更换,排除故障。

•5.预警和预防机制

•单位要按照不同事件或事故级别的判断要素,建立完整的预警体系。

明确预警发布程序,包括审批者、流程、时限和违规责任。

•6.应急响应(包含预案分级启动、响应、处置程序和信息上报程序)

•6.1总则

•当发生下文叙述的事件或事故时,应按电梯运行意外事件或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6.2启动程序

•电梯发生突发事件后,接报人员应尽可能详细地初步记录下列信息:

事件发生地点、时间,可能的事件严重情况等,并且应立即报告组长启动本预案。

•6.2.1启动预案后,应急领导小组向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发出应急救援信息→应急领导小组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安排人员与受困人员取得联系、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初级救援工作。

•向电梯维保单位发布应急救援信息。

•如果需要采取医疗措施,可拨打电话“120”,联系医疗救助。

•发生火灾、建筑物受损,可以拨打电话“119”,联系消防部门救助。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和严重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必须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当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

当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逐级上报,直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或者特大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还应当直接报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需要记录的报警信息一般包括:

•报警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

•受困人员所在具体位置:

地址、层站、电梯编号。

•受困人员的身体状况,是否需要医疗救助。

•报警时间。

•6.3应急救援过程的通讯

•6.3.1保证应急救援过程中的通讯畅通。

•6.3.2措施:

•电梯轿厢内应配备紧急报警装置,该装置应能与有人值守的建筑物管理机构联通。

•应安排救援人员与被困人员在现场保持联系。

应急救援小组应配备适宜的通讯设备,例如:

电台、电话、对讲机、电喇叭等。

•应急救援小组,应编制或携带适宜的应急救援通讯录,包括:

本单位应急救援组织通讯录、上级应急救援指挥部或特种设备主管部门的联络方式、社会救援力量通讯录等。

•应急救援小组应设置专用应急救援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

•6.4紧急处置

•6.4.1针对电梯轿厢内受困人员:

•应急救援人员与电梯轿厢内人员保持联系,对受困人员进行安抚,提示电梯轿厢内人员保持安静,尽可能远离电梯轿门,配合救援活动。

如果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电梯轿厢内病人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

•6.4.2针对伤员:

•采取必要扶助措施。

•采取必要的包扎、止血措施。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救护工作。

•6.5应急救援方案及实施

•6.5.1应急救援方案:

•电梯发生困人事件后,采取电梯专业维修人员的一般救援措施,通过电梯专业维修对于电梯的人工操作,完成救援活动。

•6.5.2应急结束:

•受困人员全部救出轿厢或脱离险竟、死亡和失踪人员已查清、受伤人员得到基本救治、事故危害得到控制、紧急疏散的人员得到安置或恢复正常生活,由应急领导小组部根据应急救援的实际情况,宣布应急救援结束;

严重以上事故的,应取得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同意后,方可宣布应急救援结束。

•7.后续总结与改进措施

•分析事故原因,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8.平时培训及演练规划

•应定期培训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应对突发特种设备事件的知识和能力,并定期进行演练,通过演练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的程序,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

•9.必要的附件

•应急资源一览表,包括应急队伍名称、驻地位置、负责人、联系电话、人数;

物资、设备、装备的名称、数量、状态、存放地点、责任人、联系方式等。

•标准化、规范化格式文本,包括预案启动、预警信息发布、事件通报、应急状态结束等格式文本。

附件2 

2008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

一、特种设备的基本情况

(一)特种设备使用情况。

2008年全国已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数量达到521.11万台,比2007年增加17.5%。

另有气瓶1.32亿只,压力管道63.3万公里。

全国现有持证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473.15万人,其中,2008年考核发证152.47万人。

各类特种设备数量分布如下图所示。

2008年各类特种设备数量分布图

(二)特种设备生产情况。

我国现有特种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气瓶充装)单位4.26万家,比2007年增加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