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北省遵化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四次综合训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届河北省遵化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四次综合训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北省遵化一中高三下学期第四次综合训练语文试题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人们的视野中,苍鹰、巨轮、列车、角色等因其动很容易成为注意的中心,而天空、大海、平川、舞台,因其相对静止而往往成为注意中心的陪衬。
当然,这绝不是说,只有动态才显示美,而静态就不显示美。
动态和静态在特定的场合各有其美,而且二者常常同时存在、互相辉映,相得益彰。
以审美对象的新异性而论,最好的例子是当代青年人的服饰。
青年人都希望将自己打扮得更美一些。
一件设计新颖的服装,常引起一些人的青睐,于是他们竞相模仿,形成“流行热”。
之后,一种造型、色彩更新颖的时装又悄然兴起,于是他们又开始模仿和追求。
又如,欣赏过韩美林动物画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
他笔下的动物格外可爱,给人的美感享受格外丰富。
这是什么原因呢?
它逼真么?
恰恰相反,他的画多是变形画,线条非常简洁,圆弧形运用较多;
色彩铺张,斑驳交错。
韩氏画法的核心是突出了一个“新”字。
唯其如此,他的画能引起更多观赏者的审美注意,以至几度出国展出,都引起轰动,盛誉不衰。
(选自陶功定《美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注意是人们在面对一定对象时所产生的心理特性,是伴随诸多心理过程而存在的心理现象,其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B.人们不产生审美注意,就不能产生审美心理过程,审美对象的鲜艳色彩、适度比例、流畅线条等审美属性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注意。
C.注意一般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前者具有自觉性、目的性,有时需要意志努力,而后者不需要意志努力,不具有目的性。
D.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在审美实践中常同时存在,或交替进行和互相转化,因而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与艺术作品时的审美注意各有侧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观看舞台演出时,能在有意注意的作用下去听、看演员的表演,而人们的注意力转向出现的新角色则是无意注意的表现。
B.人们产生审美注意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外因是审美对象具有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属性,内因是人们有个体倾向和内部状态。
C.“万绿丛中一点红”比“绿叶扶红花”更具美感,前者互补色之间的对比强度更大,“万绿”有效突出了“一点红”的强度。
D.静态和动态都可显示美,静态美和动态美各有特点;
在一些场合,动态和静态同时存在,彼此辉映,产生很好的美感效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浩瀚的大海和在大海上披浪前行的巨轮,人们往往将具有动态美的巨轮作为注意的中心,而将静态的大海视为陪衬。
B.当代青年人喜爱用设计新颖的时装打扮自己,他们不断追求在设计方面更新颖的时装,在社会上掀起一次又一次“流行热”。
C.韩美林的动物画以简洁的线条、铺张的色彩表现出动物的可爱,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但其动物画逼真性不够又令人感到遗憾。
D.韩美林画法的核心特点是“新”,他的画能引起更多观赏者的审美注意,在国外展出时能引起轰动,都得益于画法“新”这一特点。
【答案】1.D2.B3.C
【解析】
1.试题分析:
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D项强加因果,后两个分句在逻辑上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点睛: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
寻求代词与代词内容之间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外因是审美对象具有引起人们愉悦情感的属性”以偏概全,“内因是人们有个体倾向和内部状态”也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
仔细阅读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
C项“其动物画逼真性不够又令人感到遗憾”错误,韩美林的画多是变形画,这是他的画作特点,我们不能把逼真性不够作为他的画作缺憾。
实用类文本阅读
百岁科界泰斗一生赤子情怀
1927年,年方14岁的张煦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交通大学预科班。
1933年12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被称为“无线电之父”的意大利人威廉•马可尼到交大访问,张煦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欢迎仪式的全过程。
与大师面对面,极大地鼓舞了张煦,为了激励自己,他在宿舍里贴上了马可尼的大幅照片。
随后的岁月里,他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常年压着一张马可尼的标准照。
与大师的一面之缘,成了他一生修身治学的精神支柱。
1936年,年仅23岁的张煦带着优异的成绩和简单的行李,远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学习通信工程学科。
在美国求学的四年,张煦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工作,每天的学习和实习日程都排得满满的。
在哈佛听课,他总是坐在台下的第一排,一面专心听,一面认真记,恨不得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刻在心里。
实验课上,他从来不肯仅仅照着书本演示一遍就完事,总是要亲自动手,边思考,边测试,直到对实验方法、测试仪器都充分了解和熟练掌握。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的博士论文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留美的学习和生活,不仅给张煦后来从事通信工程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
HighThinking,LowLiving(勤奋思考,简单生活)。
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张煦怀着“祖国培养我,我要报效祖国”的理想,回到抗战艰难时期的祖国。
回国后,他就开始了通信科学的教学和科研生涯,成为我国通信科教事业的奠基人。
在他从事通信科技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几十年时间里,通信科技发生了重大演变。
张煦顺应通信科技的发展潮流,始终站在世界通信科技发展的前沿,引领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
他不失时机地更新教学内容,率先编写相应的中文教材,不断开拓科研新领域和出版新著,并乐此不疲地把通信学科中的新理论、新技术传送到工厂、企业,无偿地帮助相关行业培训人才,指导生产和研发工作,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在学术上,张煦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而生活上,他却十分简朴。
一双老式中国布鞋、一身半旧中山装,这就是张煦几十年一贯的“行头”。
即便是1996年交大百年校庆之际,坐在江泽民主席身边合影的张煦,依然是这样的穿着。
张煦对自己的生活克勤克俭,对学生却关怀备至。
从90年代开始,他捐出自己的院士津贴和部分稿费收入,在电子工程系设立了“张煦奖学金”,资助贫困而成绩优异的学生完成学业。
有意思的是,奖学金设立之初曾规定,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本科阶段不许谈恋爱,这在校园里传为趣谈。
“多做贡献,少想享受”,这是张煦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学子的殷殷期望。
年逾八旬,对别人来说,这个年龄也许在颐养天年,张煦却幽默地说自己“八十尚不老,尤可登讲台”,坚持继续为学生们上课。
2005年,92岁的张煦还亲临学校的“饮水思源”BBS论坛,与学生们在线聊天,谆谆告诫青年学子好好学习、热爱祖国、建功立业。
(摘编自张文清《百岁科界泰斗,一生赤子情怀》)
【相关链接】
①1978年11月,离开他心爱的母校已整整22年的张煦终于调回了上海交通大学,担任电子工程系教授、系主任。
上任后,他大胆地作了几项重要决策。
首先是将原来的“无线电系”改名为“电子工程系”。
其次,尽快培养师资,培育科研力量。
他一方面将基础比较好的青年骨干教师派出国外进修,另一方面着手自己培养研究生。
(王延峰《百岁院士张煦:
驰骋在信息高速公路》)
②1994年,已届八旬高龄的张煦出版了《信息高速公路》一书。
半个世纪以来,张煦先后亲授近千名高级科研与教学人才,著述(译著)近900万字。
荣膺诺贝尔奖的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高锟认为,张煦对中国通信技术的发展不遗余力,被称为“中国通信界元勋”当之无愧。
(张光武《百岁院士张煦的故事》)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张煦在交大就读时,与到访的无线电领域的大师——意大利人威廉•马可尼有过一面之缘,这为他以后修身治学提供了长久的精神支撑。
B.在美国学习通信工程学科的期间,张煦的博士论文能够获得优秀的成绩与他认真专注的求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是分不开的。
C.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的张煦回到了战乱中的祖国,从事通信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体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心。
D.为资助生活贫困但成绩优异的学生完成学业,张煦设立了“张煦奖学金”。
自设立以来,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本科阶段都不许谈恋爱。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张煦从事通信科技教学和研究几十年,能够顺应通信科技的发展潮流,始终站在世界通信科技发展前沿,使通信科技发生了重大演变。
B.张煦在通信科技领域不只是关注理论研究,埋头教书,还把先进的理论技术送到各地工厂、企业,帮助相关行业培训人才,指导生产和研发。
C.1978年重新调回交通大学的张煦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尽快培养师资,培育科研力量:
一方面派青年骨干出国进修,一方面自己培养研究生。
D.1994年,已届八旬高龄的张熙出版了《信息高速公路》一书,被诺贝尔奖获得者、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高琨先生称赞为“中国通信界元勋”。
E.本该颐养天年的张煦依然坚持著述,并继续登上讲台为学生们上课,甚至还亲临学校论坛与学生们在线聊天,不忘对学生们进行诚挚的教育。
6.张煦院士对其座右铭“勤奋思考,简单生活”的践行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4.D5.BE
6.勤奋思考:
①求学时认真听讲,边思考边实验;
②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不断探索,开拓新领域,出版新著作。
简单生活:
①日常生活中克勤克俭,不重衣着:
②期望学生能够“多做贡献,少想享受”。
4.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D项,文章中只是强调“设立之初曾规定”,不是一直的要求。
5.试题分析:
题干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A项,“通信科技发生了重大演变”是时代背景,不是张煦的贡献成就;
C项,重新调回交通大学的张煦着手做的第一件事是将原来的“无线电系”改名为“电子工程系”。
D项,高琨先生不是在张煦出版书籍之后称赞他,而且也不一定是高琨先生称赞他是“中国通信界元勋”,原文是说高先生认为他“被称为‘中国通信界元勋’当之无愧”。
6.试题分析:
题干是“张煦院士的座右铭‘勤奋思考,简单生活’在原文中有何体现?
”本题考查分析和筛选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再根据有用信息概括答案要点。
文章第2节说在美国求学时,他“饥似渴地学习和工作,每天的学习和实习日程都排得满满的。
”第3节说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他不失时机地更新教学内容,率先编写相应的中文教材,不断开拓科研新领域和出版新著,并乐此不疲地把通信学科中的新理论、新技术传送到工厂、企业,无偿地帮助相关行业培训人才,指导生产和研发工作,足迹遍及全国各地。
”第4节说“在学术上,张煦精益求精、不断探索,而生活上,他却十分简朴。
一双老式中国布鞋、一身半旧中山装,这就是张煦几十年一贯的‘行头’。
”第5节说“张煦对自己的生活克勤克俭,对学生却关怀备至。
……“多做贡献,少想享受”,这是张煦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学子的殷殷期望。
”回答该题时,要紧扣他一生的座右铭——“HighThinking,LowLiving(勤奋思考,简单生活)这两方面来回答”。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
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
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
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
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梨花白
刘建超
梨花白在老街唱红时,年方十六岁。
梨花白六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拜在梅派名师门下。
在老街首次登台时,正值梨花满天,一院春色,师傅便给她起了个艺名梨花白。
梨花白登台唱的是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
梨花白扮相俊秀,嗓音甜润,念白、唱腔、舞蹈、水袖,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深谙梅派风韵,把老街人听得如醉如痴。
梨花白走出戏楼已是午夜,一轮弯月苍白地挂在丽京门的檐角,青石板路泛着幽幽的冷光。
一辆车轻轻地来到她的面前,拉车的是一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小伙子。
老街人歇息的早,天黑收店,吃饭睡觉。
半夜里是不会有啥生意的,尤其是个拉车的。
“这么晚了,还没有收工?
”
小伙子憨憨地笑笑:
“我是在等你,天黑,路上怕不安全。
梨花白好生感动。
说了句:
“去怡心胡同。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轻快地颠簸起来。
老街的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
从丽京门到戏园子,一色的青石板路。
青石板路在戏班子唱戏时才热闹一下,沿街两边卖各种小营生的摊贩忙碌着,多半是些卖小吃、水果的。
在这里可以吃到纯正的不翻汤、浆面条、绿豆丸子汤。
戏散人静,青石板路便又恢复了冷清。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微微颠簸,却很舒适。
许是太累了,梨花白在轻微的颠簸中闭上眼睛睡了。
拉车的小伙子放慢了脚步,双手攥紧车把,让车子走得更平稳些。
怡心胡同到了,小伙子不忍心叫醒梨花白,车子拐过头又跑了回去。
梨花白醒来,看见小伙子气喘吁吁,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
梨花白连忙表示歉意,小伙子乐呵呵地说:
“没事,我爱听你唱戏。
只要你有戏,多晚我都等你。
我姓程,你叫我程子就中。
程子真的每次都等着拉梨花白,并且说啥都不收钱。
梨花白说急了,程子就呵呵笑,说:
“那中,啥时候你给我唱出戏就中了,我爱听《贵妃醉酒》。
一个雨夜,程子送梨花白回家,发现胡同门口有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
程子也就没走,躲在一个屋檐下。
梨花白住的二层木楼上果然传出了动静。
程子飞一般蹿过去,跑上二楼,推开了门。
几个汉子满嘴酒气,梨花白单薄的身子缩在床角发抖。
几个痞子对程子来搅和他们的好事极其恼怒,三五下就把程子打翻在地。
程子满脸是血,依然倔强地站起来。
痞子头儿说:
“看来你真是想逞能了。
那我成全你,今天我要不了女的就要你。
你是干啥的?
“拉车的。
“靠腿脚吃饭啊。
那好吧,今天我废了你的腿,就放过这个小妞。
“咋都中,你们别欺负女娃。
不然,就是打死我,我也拽个垫背的。
痞子掏出了刮刀,程子的一双脚筋被他们生生挑断。
虽然那几个痞子后来被法办了,但是,程子只能坐轮椅了。
程子学了剪裁手艺,在丽京门下开了“贵妃醉裁缝店”。
每天接送梨花白的是她师兄洛半城。
老街人都说梨花白和她师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就是等不到他们结合的消息。
动乱的年月,剧团由造反派接管,梨花白被当成资产阶级的黑苗子遭受批斗,发配到街道去扫大街。
程子转着轮椅,找到“靠边站”的洛半城,说:
“我听着剧团里演李铁梅的那主嗓子不中,不洪亮。
英雄李铁梅声音不洪亮咋能鼓舞咱老街人们。
你和剧团头头说说,可以让梨花白伴唱,这也是接受改造,接受教育嘛。
剧团头头觉得革命群众说得有理,就把梨花白抽回团里,在幕后为演李铁梅的演员伴唱。
老街人知道后,都去听梨花白唱戏,听戏的人多了,剧团头头挺高兴。
中秋时节,梨花白发烧,嗓子不佳,她和剧团头头请假。
头头瞪着三角眼不允许——中秋节快到了,要过革命化的中秋节,死了都要唱。
结果梨花白在唱“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时,倒了嗓子。
剧团头头说梨花白故意破坏,还是想着那些才子佳人。
在戏园子的土台子上,不但批斗打骂梨花白,还要她把“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唱一百遍。
梨花白直唱得气若游丝,昏死过去。
从医院出来,梨花白彻底失音,别说唱戏,说话都如蚊子嗡嗡。
洛半城气愤难平,把剧团头头狠狠揍了一通,从此不再唱戏。
一个艺人,不能唱戏,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梨花白来到了洛河边。
圆月朗朗,秋水依依。
梨花白的脚刚刚踏进河水,却听到洛河桥上传来《贵妃醉酒》: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竟然是程子。
梨花白哭倒在程子怀中。
动乱过后,梨花白又回到剧团,担任艺术指导。
她退休后常常推着程子去广场听大家聚会唱戏,两人真的是发如梨花。
又是一个中秋夜。
老街戏园子那座土台子上,梨花白和洛半城着装重彩,冰冷的月光下,演着《贵妃醉酒》。
台下没有观众,静静的场子里,只有一部空空的轮椅。
(选自《市井人物•出门是江湖》)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程子专程等候梨花白并送她回家,一是因为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天又黑,他怕路上不安全,二是他想让梨花白给他唱一曲《贵妃醉酒》。
B.城里的人都认为梨花白和她的师兄极为般配,但就是没有他们结合的消息,这是因为当时梨花白内心对程子十分愧疚。
C.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不多,但多次写到清幽的青石板路和冷冷的月光。
既渲染了气氛,同时也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D.小说在刻画人物上主要是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凝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8.请简要分析程子的性格特点。
9.小说中“贵妃醉酒”出现了多次,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7.C8.①痴情专一,表现在他对戏曲对梨花白都很痴迷。
②细心体贴,比如在送梨花白回家的路途上,小心翼翼,不想打扰梨花白休息。
③吃苦耐劳,每天都送梨花白回家,不避风雨。
④善良勇敢,在梨花白处于危险之时,舍命救人。
⑤乐观坚韧,在腿脚残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
9.①贯穿全文,是小说的线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程梨二人首先因戏结识,接着二人又因戏增进了情义,后来程子的《贵妃醉酒》又挽救了梨花白的性命,最后梨花白的演绎,又再一次将二人的情感升华。
②丰富了人物形象。
比如文章借《贵妃醉酒》既突出了梨花白演艺技巧的高超,也突显了程子对梨花白的挚爱。
③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这首曲子见证了他们故事的发展,也承载着他们深厚的情义。
同时,这份情义也不因时代的变迁及摧残而改变。
7.A项,程子让梨花白唱《贵妃醉酒》的要求,是在梨花白一再强调要给钱的情况下才提出的。
B项,梨花白没有与师兄结合的原因,文章并没有具体给出,此项判断过于武断。
D项,在刻画人物上,文章并没有出现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做关于信息筛选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涉及题干中的有哪些段落,哪些内容,关于题干中答题指向的内容又有哪些,先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结合题干的要求进行概括。
8.本题分析“程子”的性格特点主要从与人物有关的情节入手。
阅读文本不难发现涉及到人物性格的情节主要有:
他对戏曲对梨花白都很痴迷。
送梨花白回家的路途上,小心翼翼,不想打扰梨花白休息。
每天都送梨花白回家,不避风雨。
在梨花白处于危险之时,舍命救人。
在腿脚残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
本题属于典型的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一般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所以,分析小说的情节也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把钥匙。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
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
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
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主题是小说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要在阅读中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