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41217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26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Word下载.docx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Word下载.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业中药师《药一》复习资料打印版Word下载.docx

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乌梅敛肺止咳等。

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苦:

能泄、能燥、能坚。

  能泄的含义较广,①通泄:

如大黄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

②降泄:

如杏仁降泄肺气,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喘;

③清泄:

如栀子、黄连清热泻火,用于火热上炎等证。

苦能燥即燥湿,用于湿证。

湿证有寒湿、湿热的区别。

温性的苦燥药如苍术、厚朴,用于寒湿证;

寒性的苦燥药如黄连、黄柏,用于湿热证。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以知母、黄柏等苦味药用治肾阴亏虚、相火亢盛等证为例,认为苦能坚阴,并以“泻火存阴〞之理解释。

坚厚脾胃:

增进食欲,黄连。

咸:

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便作用。

  如治瘰疬、痰核的昆布、海藻,治癥瘕的鳖甲,治热结便秘的芒硝等。

涩:

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

  龙骨涩精,赤石脂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敛止血、固精止带等。

淡:

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等。

三、阴阳属性  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升降浮沉一、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

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二、确定依据1.药物的质地轻重:

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桑叶等;

种子、果实与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主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石决明2.药物的气味厚薄:

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金银花;

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黄等。

3.药物的性味:

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

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

4.药物的效用

三、影响因素炮制:

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下行。

  配伍:

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

反之,性属沉降的药同较多的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归经一、归经的含义  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

二、理论基础  脏象学说、经络学说。

三、归经的确定依据1.药物特性  每种药物都具有不同的形、色、气、味等特性,有时以此作为归经的依据,其中尤以五味多用,如辛入肺,陈皮、半夏、荆芥均味辛,故归肺经;

甘入脾,饴糖、甘草、党参均味甘,故归脾经等。

2.药物疗效  如苏子、白前能治疗咳喘,而咳喘为肺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肺经;

茯神、柏子仁能治疗心悸、失眠,而心悸、失眠为心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心经,等等。

有毒与无毒一、毒的含义有毒与无毒,从狭义上讲,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伤害而言。

从广义上讲,除指药物的作用能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外,还应包括药物对人体治疗作用的强弱。

也就是说,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反映了其偏性对人体的两面性。

一般说,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和“毒〞的大小,与其对人体伤害程度的轻重与治疗作用强弱成正比。

二、毒的特性所谓狭义的“毒〞,即指药物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性质。

有毒的药物,大多性质强烈,作用峻猛,极易损害人体,常用治疗量X围较小,安全性低。

药量稍微超过常用治疗量,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

 “凡药物云有毒与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广义的“毒〞主要有两种涵义:

①药物的总称。

即“毒〞与“药〞通义。

“毒〞即是指“药〞。

②药物的偏性。

广义的“毒〞是指药物偏性的总称。

三、确定依据1.含不含有毒成分:

一般有毒药主含毒性成分,如砒石、马钱子等;

无毒药不含毒性成分或含毒性成分甚微。

2.整体是否有毒:

中药大多为天然药,一药中常含许多成分,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

3.用量是否适当:

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未超出人体对药物的最大承受量即为无毒,超过则为有毒。

四、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主要有品种、来源、入药部位、产地、采集时间、贮存、加工炮制、剂型、制剂工艺、配伍、给药途径、用量、用药次数与时间长短、皮肤与黏膜的状况、施用面积的大小、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种属、证候性质,以与环境污染等。

第三节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既是组方遣药的依据和防治疾病的基础,又是临床中药学的核心内容和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研究中药功效与主治病证的含义、认定、表述方法与存在的问题等,有助于学习、研究临床中药学。

  请自学!

第四节 配伍

一、配伍的含义配伍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将两种以上药物配合同用。

二、配伍的目的 1.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

  如麻黄配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2.扩大治疗X围,适应复杂病情。

  3.通过配伍,减少不良反应。

  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消除。

三、内容〔一〕七情配伍  1.含义:

所谓“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

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7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

2.内容  〔1〕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

  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等。

  〔2〕相须  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

  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3〕相使  即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辅药增强主药疗效。

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4〕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5〕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

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

  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说法,是药物间相对而言的。

  〔6〕相恶  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如人参恶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因莱菔子能削弱人

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

  七情配伍总结  七情中,相须、相使属于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

  七情中,相畏、相杀属于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

  七情中,相恶、相反属于避免配伍〔配伍禁忌〕的配伍关系。

  〔二〕中成药配伍  1.功似配伍  2.功异配伍

第五节 方剂与组成

〔一〕八法:

即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  〔二〕君臣佐使  1.含义:

所谓“君臣佐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与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

  它高度概括了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对学习研究中药成方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内容  〔1〕君药:

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

  〔2〕臣药:

意义有二:

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

意义有三:

一为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

二为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

毒性或烈性的药物;

三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

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驱邪。

第二章 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一节 中药材的品质与栽培

一、品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1、在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中,品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2、具体表现是  1〕中药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一药多基原情况普遍存在—柴胡、大黄、秦艽、川贝母、石决明二、栽培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1、药农分散种植,种植技术粗放,再加上盲目扩大种植X围,造成种质不佳,种质特性退化的情况严重。

  2、栽培过程中滥施农药、除草剂,过量使用化肥,造成中药材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偏高,影响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成为影响中药材

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节 中药材的产地

一、产地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产地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与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道地药材的特点  1、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所产的药材  2、生产较为集中  3、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  4、质优效佳  5、为中医临床所公认  6、道地——货真价实,质优可靠

  常见的道地药材如下:

XX、XX:

川贝母、川芎、附子、黄连、川乌、黄柏、川麦冬、川丹参

XX、XX和XX:

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肉桂、巴戟天、珍珠

XX:

三七、木香、重楼、茯苓、

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大怀药〕

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浙八味〕、温郁金

东北三省:

人参、细辛、防风、五味子、龙胆、平贝母、升麻、桔梗、鹿茸、鹿角、蛤蟆油

当归

枸杞

黄芩

薄荷

泽泻

阿胶

XXXX:

木瓜

枳壳

天冬、天麻、黄精、白与、杜仲、吴茱萸

大黄

党参

内蒙:

麻黄

“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藏红花  广药的主产地:

XX、XX、XX、XX  关药的主产地:

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XX东部  北药的主产地:

XX、XX、XX、XX中部

第三节 中药材的采收

一、采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中药材质量的好坏,与其所含有效成分的多少密切相关。

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取决于药用植物品种、药用部位、产地、

生产技术外,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产量和收获率。

中药材的适时采收是生产优质药材的重要环节。

二、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确定中药的适宜采收期,一般以药材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化为原则。

  中药材适宜采收期确定的一般原则:

  1、双峰期,例:

莪术、姜黄、郁金、天花粉、山药等。

  2、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时,此含量高峰期为适宜采收期。

  例:

三颗针根—落果期  3、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为适宜采收期。

牡丹皮——三年生者为最佳采收年限  4、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时期适宜采收期。

人参—6年生秋季采  5、含有毒成分的药材,应在药效成分总含量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收。

三、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一〕植物药类1、根与根茎类:

应秋、冬地上部分将枯萎时春初发芽前、刚露苗时采收。

  牛膝、党参、黄连、大黄、防风等  夏季采收的:

浙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参2、茎木类:

秋、冬两季:

大血藤、鸡血藤、首乌藤、忍冬藤等  全年可采的:

苏木、降香、沉香3、皮类:

春末夏初采收:

黄柏、厚朴、秦皮等  少数秋冬两季采收:

川楝皮、肉桂  杜仲、黄柏采用“环剥技术〞剥皮4、叶类:

应在光合作用旺盛,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

例:

艾叶、梧桐叶等。

  少数宜在秋、冬时节采收:

桑叶

5、花类:

多含苞待放时采的--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

 花初开时采的---洋金花 花盛开时采的---菊花、西红花   红花----花冠由黄变红时采6、果实种子类:

  多自然成熟时采—瓜蒌、栀子、山楂  成熟经霜后采的---山茱萸经霜变红、川楝子经霜变黄  未成熟的幼果---枳实、青皮  种子——完全成熟

7、全草类:

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时采的—青蒿、穿心莲、淡竹叶  开花时采的---益母草、荆芥、香薷  连根挖出的---金钱草、蒲公英  茵陈〔春季采的—绵茵陈、秋季采的—花茵陈〕8、藻、菌、地衣类:

  茯苓---立秋后采  马勃---子实体刚成熟时采  冬虫夏草---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  海藻---夏、秋两季采捞

〔二〕动物药类  全年可采的:

龟甲、鳖甲、五灵脂、穿山甲、海龙、海马  昆虫类:

掌握孵化期—桑螵蛸〔三月中旬前〕  土鳖虫—活动期 红娘子、青娘子、斑蝥—清晨露水未干时采  蟾酥、各种蛇类—春秋两季  哈蟆油—霜降期采  鹿茸—清明后45~60天〔三〕矿物类:

全年可采—石膏、滑石、龙骨、轻粉等

四、采收中的注意事项 保护野生动物、计划采药、合理采挖、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合理轮采。

第四节 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要求鲜用的药材:

生姜、鱼腥草、石斛、益母草、地黄一、产地加工的目的  1、除杂与非药用部位,保证纯净度。

  2、按药典规定进行加工或修制,使药材尽快灭活,干燥,保证药材质量。

  对需要鲜用的药材进行保鲜处理,防止霉烂、变质。

  3、降低或消除毒性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

  附子—降毒;

狗脊、枇杷叶—除毛  4、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

  5、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

二、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  1、拣、洗  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不洗—薄荷、细辛、木香  2、切片  适宜药材是:

大黄、鸡血藤、木瓜  注意:

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不切—当归、川芎  3、蒸、煮、烫  适合:

富含浆汁、淀粉和糖分多的药材白芍——煮至透心  天麻、红参——蒸至透心太子参——沸水中略烫  五倍子、桑螵蛸——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4、揉搓  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而使药材质地松泡的  ---皮肉紧贴,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明。

  如:

玉竹、党参、三七  5、发汗:

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  6、干燥 《中国药典》对干燥方法的规定:

  烘干、晒干、阴干均可——“干燥〞 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  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阴干〞或“晾干〞药材需短时间干燥的——“曝晒〞或“与时干燥

第三章 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

第一部分 提取与分离常见溶剂分类与极性顺序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四氯化碳>石油醚“水醇性大,氯苯醚小〞

  引申知识点〔1〕——“相似相溶〞

溶剂

被提取成分

苷、生物碱盐、鞣质、氨基酸、蛋白质、糖

甲醇、乙醇

除蛋白质、多糖以外的各类成分

正丁醇

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

甾类、萜和挥发油、生物碱、各种苷元

石油醚

油脂

  2.不同提取方法的特点与适用X围

1〕溶剂提取法  提取方法特点与适用X围:

煎煮法优点〔1〕可以明火提取,适用于提取对热稳定的成分;

〔2〕操作简单;

〔3〕提取效率高。

缺点〔1〕提取溶剂只能用水;

〔2〕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含淀粉多的中药的提取不宜用

回流提取法优点〔1〕用挥发性提取溶剂加热提取,适用于提取对热稳定的成分;

〔2〕提取效率高。

缺点〔1〕溶剂消耗量大;

〔2〕操作麻烦。

连续回流提取法优点〔1〕用挥发性提取溶剂加热提取,适用于提取对热稳定的成分;

〔2〕提取效率高;

〔3〕节省提取溶剂。

缺点〔1〕提取液受热时间长;

〔2〕受热易分解的成分的提取不宜用。

浸渍法优点〔1〕不加热,适用于提取对热不稳定成分;

〔2〕适用于提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

缺点〔1〕提取率低;

〔2〕提取时间长;

〔3〕以水为提取溶剂时,提取液容易发霉。

渗漉法优点〔1〕不加热,适用于提取对热不稳定成分;

〔2〕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

〔2〕费时长。

2〕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提取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

即:

〔1〕挥发性;

〔2〕热稳定性;

〔3〕水不溶性。

适用成分:

挥发油挥发性生物碱〔如麻黄碱、伪麻黄碱等〕小分子的苯醌和萘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二氧化碳〔CO2〕。

多用于脂溶性成分,挥发性成分,如挥发油的提取,尤其适用于提取不稳定、易氧化、受热易分解的挥发性成分。

4〕升华法  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熔融而直接转化为蒸气,蒸气遇冷又凝结成固体的现象叫做升华。

游离的醌类成分〔大黄中的游离蒽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等属于生物碱的咖啡因属于有机酸的水杨酸、苯甲酸属于单萜的樟脑等。

3.不同分离方法的原理〔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①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进行分离——结晶与重结晶②利用两种以上不同溶剂的极性和溶解性差异进行分离——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醇/醚法、醇/丙酮法③利用酸碱性〔不同〕进行分离——酸提碱沉法、碱提酸沉法〔生物碱等碱性成分;

黄酮、蒽醌类等酸性成分;

含内酯或内酰胺结构的成分。

〕④利用沉淀试剂进行分离——沉淀试剂〔雷氏铵盐:

季铵碱;

明胶:

鞣质〕

〔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分配系数〕不同进行分离①液-液萃取法〔pH梯度萃取法〕②液-液分配色谱〔LC或LLC〕〔3〕根据物质沸点差别进行分离  ①分馏法

〔4〕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①简单吸附〔活性碳〕  ②吸附柱色谱〔硅胶、氧化铝、聚酰胺、大孔树脂色谱〕〔5〕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①凝胶过滤色谱②膜分离法〔6〕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  ①离子交换色谱

  引申知识点〔1〕——结晶与重结晶  〔1〕原理:

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进行分离  〔2〕常用的重结晶溶剂:

水、冰醋酸、甲醇、乙醇、丙酮、乙醚、三氯甲烷、苯、四氯化碳、石油醚和二硫化碳等。

〔单用或混用〕

引申知识点〔2〕——判断晶体纯度的方法〔1〕具有一定的晶形和均匀的色泽;

〔2〕具有一定的熔点和较小的熔距〔1~2℃〕;

〔3〕薄层色谱〔TLC〕或纸色谱〔PC〕色谱法显示单一的斑点;

〔4〕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气相色谱〔GC〕分析显示单一的峰;

〔5〕其他方法:

质谱、核磁共振等。

  4.不同色谱分离方法的分离原理、填料特点与适用X围

原理

填料

特点

分配色谱

纸色谱

正相色谱,以纸为载体,以纸上所含水分或其他物质为固定相。

柱色谱

正相、反相色谱

吸附色谱

硅胶

中等极性、酸性适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

氧化铝

极性、碱性适用于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的分离

活性碳

非极性适用于亲脂性成分,常用于脱色

聚酰胺

氢键吸附不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三氯甲烷与丙酮等常用有机溶剂对碱较稳定,对酸尤其是无机酸稳定性较差

大孔树脂

吸附与分子筛两种原理一般为白色球形颗粒状,通常分为非极性和极性两类,对酸、碱均稳定。

凝胶过滤色谱〔排阻色谱〕

葡聚糖凝胶

只适于水中应用

羟基葡聚糖凝胶

除具有分子筛特性外,在由极性与非极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常常起到反相色谱效果

离子交换色谱

离子交换树脂

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差异进行分离的球形颗粒,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膨胀

〔1〕聚酰胺吸附色谱  对碱较稳定,对酸尤其是无机酸稳定性较差〔2〕大孔吸附树脂  性质:

一般为白色球形颗粒状,通常分为非极性和极性两类,对酸、碱均稳定。

  吸附原理:

  ①选择性吸附〔由于X德华引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②分子筛性能〔由其本身的多孔性网状结构决定〕

〔3〕凝胶过滤色谱〔分子筛过滤、排阻色谱〕  分离原理:

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4〕离子交换色谱  性质:

球形颗粒,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膨胀。

引申知识点〔1〕——聚酰胺吸附规律①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吸附能力越强;

②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

③分子中芳香化程度越高者,吸附性越强;

④洗脱溶剂的影响。

〔1〕聚酰胺吸附色谱  对碱较稳定,对酸尤其是无机酸稳定性较差  聚酰胺色谱以水-乙醇为洗脱时,黄酮类化合物的洗脱顺序。

①黄酮苷比游离黄酮先洗脱;

②苷元相同,洗脱顺序:

叁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③母核上羟基越多,吸附越强,越难洗脱;

④聚酰胺对处于羰基间位或对位的羟基吸附力大于邻位羟基,故洗脱顺序为:

具有邻位羟基黄酮,具有对位〔或间位〕羟基黄酮。

⑤不同类型黄酮化合物,先后流出顺序一般是:

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醇。

⑥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易被吸附,故查耳酮往往比相应的二氢黄酮难于洗脱。

引申知识点〔2〕——大孔树脂洗脱剂选择的一般方法。

洗脱剂

洗脱物质

单糖、鞣质、低聚糖、多糖等极性物质

70%乙醇

皂苷、黄酮、酚性成分等

3%~5%碱溶液

黄酮、有机酸、酚性成分和氨基酸等

10%酸溶液

生物碱、氨基酸等

丙酮

中性亲脂性成分

第二部分 化合物结构  〔一〕生物碱  概念:

  生物碱〔Alkaloids〕指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特点:

大多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结合在环内〔特例:

有机胺类生物碱N原子不在环内〕。

  1.生物碱的分布

植物类型

科属

双子叶植物〔多见,已知有50多个科的120多个属〕

如毛茛科〔黄连属黄连,乌头属乌头、附子〕、防己科〔汉防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