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茱萸、五味子涩精、敛汗,五倍子涩肠止泻,乌梅敛肺止咳等。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苦:能泄、能燥、能坚。能泄的含义较广,通泄:如大黄泻热通便,用于热结便秘;降泄:如杏仁降泄肺气,用于肺气上逆之咳喘;清泄:如栀子、黄连清热泻火,用于火热上炎等证。苦能燥即燥湿,用于湿证。湿证有寒湿、湿热的区别。温性的苦燥药如苍术、厚朴,用于寒湿证;寒性的苦燥药如黄连、黄柏,用于湿热证。“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知母、黄柏等苦味药用治肾阴亏虚、相火亢盛等证为例,认为苦能坚阴,并以“泻火存阴之理解释。坚厚脾胃:增进食欲,黄连。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和泻下通便作用。如治瘰疬、痰核的昆布、海藻,治
2、癥瘕的鳖甲,治热结便秘的芒硝等。涩:能收敛固涩,与酸味作用相似。龙骨涩精,赤石脂涩肠止泻,乌贼骨收敛止血、固精止带等。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证,如猪苓、茯苓等。三、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升降浮沉一、升降浮沉: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二、确定依据1.药物的质地轻重:凡花、叶类质轻的药多主升浮,如菊花、桑叶等;种子、果实与矿物、贝壳类质重的药多主沉降,如苏子、枳实、磁石、石决明2.药物的气味厚薄: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金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
3、地、大黄等。3.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等;而性寒凉、味酸苦咸的药为阴性,多主沉降,如天花粉、芒硝等。4.药物的效用三、影响因素炮制: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下行。配伍:在复方配伍中,性属升浮的药物在同较多沉降药配伍时,其升浮之性可受到一定的制约。反之,性属沉降的药同较多的升浮药同用,其沉降之性亦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归经一、归经的含义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二、理论基础脏象学说、经络学说。三、归经的确定
4、依据1.药物特性每种药物都具有不同的形、色、气、味等特性,有时以此作为归经的依据,其中尤以五味多用,如辛入肺,陈皮、半夏、荆芥均味辛,故归肺经;甘入脾,饴糖、甘草、党参均味甘,故归脾经等。2.药物疗效如苏子、白前能治疗咳喘,而咳喘为肺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肺经;茯神、柏子仁能治疗心悸、失眠,而心悸、失眠为心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心经,等等。有毒与无毒一、毒的含义有毒与无毒,从狭义上讲,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伤害而言。从广义上讲,除指药物的作用能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外,还应包括药物对人体治疗作用的强弱。也就是说,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反映了其偏性对人体的两面性。一般说,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和“毒的大小,与其对
5、人体伤害程度的轻重与治疗作用强弱成正比。二、毒的特性所谓狭义的“毒,即指药物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性质。有毒的药物,大多性质强烈,作用峻猛,极易损害人体,常用治疗量X围较小,安全性低。药量稍微超过常用治疗量,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凡药物云有毒与大毒者,皆能变乱,于人为害,亦能杀人广义的“毒主要有两种涵义:药物的总称。即“毒与“药通义。“毒即是指“药。药物的偏性。广义的“毒是指药物偏性的总称。三、确定依据1.含不含有毒成分:一般有毒药主含毒性成分,如砒石、马钱子等;无毒药不含毒性成分或含毒性成分甚微。2.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为天然药,一药中常含许多成分,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
6、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3.用量是否适当: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关键,未超出人体对药物的最大承受量即为无毒,超过则为有毒。四、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品种、来源、入药部位、产地、采集时间、贮存、加工炮制、剂型、制剂工艺、配伍、给药途径、用量、用药次数与时间长短、皮肤与黏膜的状况、施用面积的大小、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种属、证候性质,以与环境污染等。第三节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既是组方遣药的依据和防治疾病的基础,又是临床中药学的核心内容和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中药功效与主治病证的含义、认定、表述方法与存在的
7、问题等,有助于学习、研究临床中药学。请自学!第四节配伍一、配伍的含义配伍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病情、治法和药物的性能,将两种以上药物配合同用。二、配伍的目的1.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如麻黄配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2.扩大治疗X围,适应复杂病情。3.通过配伍,减少不良反应。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消除。三、内容一七情配伍1.含义:所谓“七情配伍,又称配伍七情、药物七情。除“单行外,皆从双元配伍用药角度,论述单味中药通过简单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7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组方的基础。2.内容1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
8、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等。2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疗效。石膏与知母配合,能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3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以一种药为主,另一种药为辅的形式配伍,辅药增强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说法,是药物间相对而言的。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
9、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七情配伍总结七情中,相须、相使属于增强疗效的配伍关系。七情中,相畏、相杀属于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的配伍关系。七情中,相恶、相反属于避免配伍配伍禁忌的配伍关系。二中成药配伍1.功似配伍2.功异配伍第五节方剂与组成 一八法:即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二君臣佐使1.含义:所谓“君臣佐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的地位与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医遣药组方的原则,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对学
10、习研究中药成方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内容1君药: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2臣药: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3佐药:意义有三:一为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为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为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4使药:一是引经药,即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的作用,使其合力驱邪。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
11、品质第一节中药材的品质与栽培 一、品种对药材质量的影响1、在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中,品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2、具体表现是1中药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2一药多基原情况普遍存在柴胡、大黄、秦艽、川贝母、石决明二、栽培对药材质量的影响1、药农分散种植,种植技术粗放,再加上盲目扩大种植X围,造成种质不佳,种质特性退化的情况严重。2、栽培过程中滥施农药、除草剂,过量使用化肥,造成中药材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偏高,影响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成为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二节中药材的产地一、产地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产地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有效成分的形成和积累与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着密切
12、的关系。二、道地药材的特点1、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区域所产的药材2、生产较为集中3、具有一定的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方法4、质优效佳5、为中医临床所公认6、道地货真价实,质优可靠常见的道地药材如下:XX、XX:川贝母、川芎、附子、黄连、川乌、黄柏、川麦冬、川丹参XX、XX和XX: 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槟榔、肉桂、巴戟天、珍珠XX:三七、木香、重楼、茯苓、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大怀药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浙八味、温郁金东北三省:人参、细辛、防风、五味子、龙胆、平贝母、升麻、桔梗、鹿茸、鹿角、蛤蟆油当归枸杞黄芩 薄荷泽泻 阿胶XXXX:木瓜 枳壳天
13、冬、天麻、黄精、白与、杜仲、吴茱萸大黄党参内蒙:麻黄“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浙八味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藏红花广药的主产地:XX、XX、XX、XX关药的主产地: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XX东部北药的主产地:XX、XX、XX、XX中部第三节中药材的采收一、采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好坏,与其所含有效成分的多少密切相关。有效物质含量的高低取决于药用植物品种、药用部位、产地、生产技术外,药材的采收年限、季节、时间、方法等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产量和收获率。中药材的适时采收是生产优质药材的重要环节。二、药材的适宜采收期
14、确定中药的适宜采收期,一般以药材质量的最优化和产量的最大化为原则。中药材适宜采收期确定的一般原则:1、双峰期,例:莪术、姜黄、郁金、天花粉、山药等。2、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高峰期,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大时,此含量高峰期为适宜采收期。例:三颗针根落果期3、有效成分含量无显著变化,药材产量的高峰期为适宜采收期。牡丹皮三年生者为最佳采收年限4、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有效成分总含量最高时期适宜采收期。人参6年生秋季采5、含有毒成分的药材,应在药效成分总含量高,毒性成分含量最低时采收。三、各类药材的一般采收原则一植物药类1、根与根茎类:应秋、冬地上部分将枯萎时春初发芽前、刚露苗时采收。牛膝
15、、党参、黄连、大黄、防风等夏季采收的:浙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参2、茎木类:秋、冬两季:大血藤、鸡血藤、首乌藤、忍冬藤等全年可采的:苏木、降香、沉香3、皮类:春末夏初采收:黄柏、厚朴、秦皮等少数秋冬两季采收:川楝皮、肉桂杜仲、黄柏采用“环剥技术剥皮4、叶类:应在光合作用旺盛,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例:艾叶、梧桐叶等。少数宜在秋、冬时节采收:桑叶5、花类:多含苞待放时采的-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花初开时采的-洋金花 花盛开时采的-菊花、西红花 红花-花冠由黄变红时采6、果实种子类:多自然成熟时采瓜蒌、栀子、山楂成熟经霜后采的-山茱萸经霜变红、 川楝子经霜变黄未成熟的幼果-枳实、青皮种子完
16、全成熟7、全草类: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时采的青蒿、穿心莲、淡竹叶开花时采的-益母草、荆芥、香薷连根挖出的-金钱草、蒲公英茵陈春季采的绵茵陈、秋季采的花茵陈8、藻、菌、地衣类:茯苓-立秋后采马勃-子实体刚成熟时采冬虫夏草-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海藻-夏、秋两季采捞二动物药类全年可采的:龟甲、鳖甲、五灵脂、穿山甲、海龙、海马昆虫类:掌握孵化期桑螵蛸三月中旬前土鳖虫活动期红娘子、青娘子、斑蝥清晨露水未干时采蟾酥、各种蛇类春秋两季哈蟆油霜降期采鹿茸清明后4560天三矿物类:全年可采石膏、滑石、龙骨、轻粉等四、采收中的注意事项保护野生动物、计划采药、合理采挖、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合理轮采。第四节中药
17、材的产地加工要求鲜用的药材:生姜、鱼腥草、石斛、益母草、地黄一、产地加工的目的1、除杂与非药用部位,保证纯净度。2、按药典规定进行加工或修制,使药材尽快灭活,干燥,保证药材质量。对需要鲜用的药材进行保鲜处理,防止霉烂、变质。3、降低或消除毒性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 附子降毒;狗脊、枇杷叶除毛4、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 5、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二、常用的产地加工方法1、拣、洗具有芳香气味的药材不洗薄荷、细辛、木香 2、切片适宜药材是:大黄、鸡血藤、木瓜 注意:具挥发性成分和有效成分易氧化的不切当归、川芎3、蒸、煮、烫适合:富含浆汁、淀粉和糖分多的药材白芍煮至透心天麻、红参蒸至透心太子参沸
18、水中略烫 五倍子、桑螵蛸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4、揉搓干燥过程中皮、肉易分离而使药材质地松泡的-皮肉紧贴,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明。如:玉竹、党参、三七5、发汗: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6、干燥中国药典对干燥方法的规定: 烘干、晒干、阴干均可“干燥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阴干或“晾干药材需短时间干燥的“曝晒或“与时干燥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第一部分提取与分离常见溶剂分类与极性顺序水 甲醇 乙醇 丙酮 正丁醇 乙酸乙酯 乙醚 氯仿 苯 四氯化碳 石油醚“水醇性大,氯苯醚小引申知识点1“相似相溶溶剂被提取成分水苷、生物碱盐、鞣质、氨
19、基酸、蛋白质、糖甲醇、乙醇除蛋白质、多糖以外的各类成分正丁醇苷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甾类、萜和挥发油、生物碱、各种苷元石油醚油脂2.不同提取方法的特点与适用X围1溶剂提取法提取方法特点与适用X围:煎煮法优点1可以明火提取,适用于提取对热稳定的成分;2操作简单;3提取效率高。缺点1提取溶剂只能用水;2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含淀粉多的中药的提取不宜用回流提取法优点1用挥发性提取溶剂加热提取,适用于提取对热稳定的成分;2提取效率高。缺点1溶剂消耗量大;2操作麻烦。连续回流提取法优点1用挥发性提取溶剂加热提取,适用于提取对热稳定的成分;2提取效率高;3节省提取溶剂。缺点1提取液受热时间长
20、;2受热易分解的成分的提取不宜用。浸渍法优点1不加热,适用于提取对热不稳定成分;2适用于提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缺点1提取率低;2提取时间长;3以水为提取溶剂时,提取液容易发霉。渗漉法优点1不加热,适用于提取对热不稳定成分;2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2费时长。2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提取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即:1挥发性;2热稳定性;3水不溶性。适用成分:挥发油挥发性生物碱如麻黄碱、伪麻黄碱等小分子的苯醌和萘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二氧化碳CO2。多用于脂溶性成分,挥发性成分,如挥发油的提取,尤其适
21、用于提取不稳定、易氧化、受热易分解的挥发性成分。4升华法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熔融而直接转化为蒸气,蒸气遇冷又凝结成固体的现象叫做升华。游离的醌类成分大黄中的游离蒽醌小分子的游离香豆素等属于生物碱的咖啡因属于有机酸的水杨酸、苯甲酸属于单萜的樟脑等。3.不同分离方法的原理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进行分离结晶与重结晶利用两种以上不同溶剂的极性和溶解性差异进行分离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醇/醚法、醇/丙酮法利用酸碱性不同进行分离酸提碱沉法、碱提酸沉法生物碱等碱性成分;黄酮、蒽醌类等酸性成分;含内酯或内酰胺结构的成分。利用沉淀试剂进行分离沉淀试剂雷氏铵盐:季铵碱;明胶:
22、鞣质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分配系数不同进行分离液液萃取法pH梯度萃取法液液分配色谱LC或LLC3根据物质沸点差别进行分离分馏法4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简单吸附活性碳吸附柱色谱硅胶、氧化铝、聚酰胺、大孔树脂色谱5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凝胶过滤色谱膜分离法6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离子交换色谱引申知识点1结晶与重结晶1原理: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进行分离2常用的重结晶溶剂:水、冰醋酸、甲醇、乙醇、丙酮、乙醚、三氯甲烷、苯、四氯化碳、石油醚和二硫化碳等。单用或混用引申知识点2判断晶体纯度的方法1具有一定的晶形和均匀的色泽;2具有一定的熔点和较小的熔距12;3薄层色谱TL
23、C或纸色谱PC色谱法显示单一的斑点;4高效液相色谱HPLC或气相色谱GC分析显示单一的峰;5其他方法:质谱、核磁共振等。4.不同色谱分离方法的分离原理、填料特点与适用X围原理填料特点分配色谱纸色谱正相色谱,以纸为载体,以纸上所含水分或其他物质为固定相。柱色谱正相、反相色谱吸附色谱硅胶中等极性、酸性适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氧化铝极性、碱性适用于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的分离活性碳非极性适用于亲脂性成分,常用于脱色聚酰胺氢键吸附不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三氯甲烷与丙酮等常用有机溶剂对碱较稳定,对酸尤其是无机酸稳定性较差大孔树脂吸附与分子筛两种原理一般为白色球形颗粒状,通常分为非极性和极性两类,对酸、碱均
24、稳定。凝胶过滤色谱排阻色谱葡聚糖凝胶只适于水中应用羟基葡聚糖凝胶除具有分子筛特性外,在由极性与非极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常常起到反相色谱效果离子交换色谱离子交换树脂基于混合物中各成分解离度差异进行分离的球形颗粒,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膨胀1聚酰胺吸附色谱对碱较稳定,对酸尤其是无机酸稳定性较差2大孔吸附树脂性质:一般为白色球形颗粒状,通常分为非极性和极性两类,对酸、碱均稳定。吸附原理:选择性吸附由于X德华引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分子筛性能由其本身的多孔性网状结构决定3凝胶过滤色谱分子筛过滤、排阻色谱分离原理: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而达到分离的目的。4离子交换色谱性质:球形颗
25、粒,不溶于水,但可在水中膨胀。引申知识点1聚酰胺吸附规律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吸附能力越强;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分子中芳香化程度越高者,吸附性越强;洗脱溶剂的影响。1聚酰胺吸附色谱对碱较稳定,对酸尤其是无机酸稳定性较差聚酰胺色谱以水乙醇为洗脱时,黄酮类化合物的洗脱顺序。黄酮苷比游离黄酮先洗脱;苷元相同,洗脱顺序:叁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母核上羟基越多,吸附越强,越难洗脱;聚酰胺对处于羰基间位或对位的羟基吸附力大于邻位羟基,故洗脱顺序为:具有邻位羟基黄酮,具有对位或间位羟基黄酮。不同类型黄酮化合物,先后流出顺序一般是: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醇。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易被吸附,故查耳酮往往比相应的二氢黄酮难于洗脱。引申知识点2大孔树脂洗脱剂选择的一般方法。洗脱剂洗脱物质单糖、鞣质、低聚糖、多糖等极性物质70%乙醇皂苷、黄酮、酚性成分等3%5%碱溶液黄酮、有机酸、酚性成分和氨基酸等10%酸溶液生物碱、氨基酸等丙酮中性亲脂性成分第二部分化合物结构一生物碱概念:生物碱Alkaloids指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特点:大多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原子结合在环内特例:有机胺类生物碱N原子不在环内。1. 生物碱的分布 植 物 类 型科 属双子叶植物多见,已知有50多个科的120多个属如毛茛科黄连属黄连,乌头属乌头、附子、防己科汉防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