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 练习14第十五章进口合同的履行讲解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7658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实务 练习14第十五章进口合同的履行讲解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际贸易实务 练习14第十五章进口合同的履行讲解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际贸易实务 练习14第十五章进口合同的履行讲解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际贸易实务 练习14第十五章进口合同的履行讲解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际贸易实务 练习14第十五章进口合同的履行讲解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实务 练习14第十五章进口合同的履行讲解Word下载.docx

《国际贸易实务 练习14第十五章进口合同的履行讲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实务 练习14第十五章进口合同的履行讲解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实务 练习14第十五章进口合同的履行讲解Word下载.docx

A、6       B、7

C、5       D、14

5、进口单位采用逐笔保险方式一般是在(BD )。

A、进口数量较大时   B、进口数量不大时

C、进口产品贵重时   D、进口产品廉价时

6、租船订舱工作应按合同规定及时办理,大宗货物一般在交货期前( B)天向运输机构提出,以便运输机构有足够时间落实舱位工作。

A、10   B、30

C、45    D、60

7、特约费率主要适用于( A)。

A、逐笔保险合同项下的进口货物

B、自愿保险合同项下的进口货物

C、预约保险合同项下的进口货物

D、强制保险合同项下的进口货物

8、按照《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如买卖合同中未规定索赔期限,买方行使索赔权的最长期限为自实际收到货物起不超过(C )。

A、1年      B、60天

C、2年       D、30天

9、进口的货物,如发生残损或到货数量少于提单所载数量,而运输单据是清洁的,则应向(B C)提出索赔。

A、卖方    B、承运人

C、保险公司  D、银行

10、目前我国使用的普惠制单据有(ABD )。

A、表格A产地证    B、纺织品产地证

C、纺织品出口许可证  D、纺织品装船证明

11、在我国,产地证明书一般由( A )签发。

A、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B、各进出口公司

C、贸促会        D、中国外经贸部

12、 开证行拒付货款的理由可以是(AC )。

A、单证不符   B、货物不符合合同规定

C、单单不符   D、货物未装运

13、进口报关的程序( ADE)。

A、收货人或其代理人俟货物抵达卸货港后,应即填具“进口货物报关单”向海关申报。

B、进口货物运达港口时,港务局要进行卸货核对

C、就近转交货物给用货单位

D、进口货物经申报,海关依法验关

E、货证经查验无误,即签章放行

14、进口索赔的对象主要有( ADE)。

A、卖方   B、买方

C、银行   D、保险公司

E、承运人

二、判断题

1、德国法律规定,如果卖方不按时交货,买方不能马上解除合同。

( T)

2、特约费率是一种优惠的费率,主要适用于逐笔保险下的进口货物。

3、修改信用证时,可不必经开证行而直接由申请人修改后交给受益人。

(F )

4、目前,我国的进口索赔工作,属于船方和保险公司责任的一般由货运人代理或运输公司代办。

5、对外索赔,必须在索赔有效期内提出,过期无效,责任方有权不予受理。

(T)

三、案例分析

1.甲公司向丁国A公司买进生产灯泡的生产线。

合同规定分两次交货、分批开证,买方(甲公司)应于货到目的港后,60天内进行复验,若与合同规定不服,甲公司凭所在国的商检证书向A公司索赔。

甲公司按照合同规定,申请银行开出首批货物的信用证。

A公司履行装船并凭合格单据向议付行议付,开证行也在单证相符的情况下,对议付行偿付了款项。

在第一批货物尚未到达目的港之前,第二批的开证日期临近,甲公司又申请银行开出信用证。

此刻,首批货物抵达目的港,经检验发现货物与合同规定严重不符,甲公司当即通知开证行,称:

“拒付第二次信用证项下的货款,并请听候指示”。

然而,开证行在收到议付行寄来的第二批的单据,审核无误,再次偿付议付行,当开证行要求甲公司付款赎单时,该公司拒绝付款赎单。

试分析此案中:

(1)开证银行和甲公司的处理是否合理?

为什么?

(2)甲公司应该如何处理此事?

2.进口商已开信用证(可转让、可分批装货),到期时应出口商的要求修改信用证而进口商答应10天内修改(出口商限定在7天内修改),最后出口商也同意,但出口商由此提出先运出80%数量,其余20%要求加价,从进口商的立场看应如何处理?

(1)合同成立,价格可随市场行情升降吗?

(2)如果80%仍有利可图,20%的余量可以取消吗?

(3)为防止出口商变相涨价,在信用证上或契约中如何限制?

3.美国A公司与中国B公司签订了一份独家代理协议,指定B公司为A公司在中国的独家代理。

不久,A公司推出指定产品的改进产品,并指定中国C公司作该改进产品的独家代理。

A公司有无这种权利?

4.我国A公司以寄售方式向沙特阿拉伯出口一批积压商品。

货到目的地后,虽经代售人努力推销,货物还是无法售出,最后只得再装运回国。

试分析A公司有何不当之处?

5.一招标机构接受委托,以国际公开招标形势采购一批机电产品。

招标文件要求投标人制作规格和价格两份投标文件,开标时,先开规格标,对符合条件者,再定期开价格标,确定中标者。

共有12家企业投标。

到了开标期先开规格标,经慎重筛选,初步选定7家,通知他们对规格标进行澄清,并要求将投标有效期延长两个月,7家中,有4家送来澄清函并同意延长有效期。

另3家提出若延长有效期,将提高报价10%或更多,否则将撤销投标。

招标机构拒绝了后3家的要求。

到了价格标的开标日期,对仅有的4家开标后,却发现4家报价均过高,超过招标机构预定标底30%以上,无奈,招标机构只得依法宣布此次招标作废,重新招标。

试分析此次招标失败的原因以及应吸取的教训。

6.某贸易商于7月与一农场订立远期合同,购进10000蒲式耳玉米,10月交货,价格为每蒲式耳4.30美元。

该商担心11月新玉米收获时市价下跌,遂即以每蒲式耳4.50美元买入11月的期货合同两分(每份5000蒲式耳)。

11月,该商将购进的玉米全部转售,因新货上市,市价下跌,只售得每蒲式耳4.20美元,亏损1000美元。

而此时期货价格也趋疲,由于交割期到,无奈将两份期货合同卖出对冲,价格为每蒲式耳4.20美元,连同佣金100美元,在期货交易中亏损3100美元。

加上现货市场的亏损,总计亏损4100美元。

试分析该商在以上经营活动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7.我一外贸公司从日本进口一艘渔轮,其具体做法为先出口鱼品积存外汇,达到一定金额后,用以购买渔轮。

该公司报请主管部门给与补偿贸易的优惠待遇,遭拒绝,请加以评论。

8.1983年3月,我国某手表厂A与国外某钟表公司B签订了一份补偿贸易合同。

合同规定B方向A方提供生产手表表壳的成套设备,设备作价36万美元。

A方以该设备生产出的表壳为补偿产品。

约定每只表壳的返销价格为2美元,每年返销9万只,两年补偿完设备价款。

之后3年,B方每年包销A方5万只表壳,价格仍为每只2美元。

合同附件中详细列明了B方提供设备的型号、规格及质量要求,但对补偿产品表壳的质量、技术标准及验收方法只作了一般性规定。

合同签订后,应B方要求,A方请求银行向B放开出了以B方为受益人,总额为36万美元的不可撤销的单保函。

同年6月,设备运到,经安装调试,验收合格。

8月,A方生产出样品,经B方派员验收,口头通知A方合格。

9月,A方生产出第一批1万只表壳,再经B方验收时,B方提出有质量问题拒绝接受,为此双方发生纠纷。

10月,A方接到该外国一破产清算人来函,称其已接管B方全部财产,正在进行破产清算,B方向A方提供的设备已列入破产财产,要求A方在3个月内返还,否则,将以A方银行的担保函,向A方银行追索36万美元。

试分析此案例。

9.1996年2月,中国A集团公司与韩国B株式会社达成来料加工合同,由A方向B方购买面料、辅料,加工成羽绒服后,再由B方全部包销,中方购货合同涉及金额38.24万美元,由A方开立见票后120天付款的远期信用证支付,销售合同涉及金额95.94万美元,由B方在首批羽绒服装运前40天即3月20日前开出信用证支付。

签约后,A方即向B方开立了信用证。

3月,B方发来的原辅料到港,经检验,部分面料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且规格与合同不符。

A方质询B方,B方答复:

此交易为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A方只管加工,无需考虑进料质量问题。

于是A方按约定加工,可临近第一批货交货期,B方信用证还未开出。

经交涉,A方将己方已开出的信用证展至8月底,并继续催促B方开证。

面对A方的多次催证,B方找出种种借口拒开。

B方提交了中韩两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两报告均证明A方生产的羽绒服充绒量不合格。

A方经调查,证明两份检测报告均为捏造。

通过假报告一事,A方意识到B方根本无诚意做此交易,其目的仅在推销劣质原料。

经多次交涉无果,在A方开出的信用证到期前,A方于8月22日将案件提交中国国际经贸仲裁委员会仲裁。

1997年2月,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

(1)解除该笔进料加工的销售合同;

(2)B方向A方支付因其违约给A方造成的经济损失共计33.48万美元,并应于裁决做出之日起45天内支付完毕。

B方拒绝赔偿。

1997年5月28日,中方法院强制执行,从A方开立的信用证中扣划33.48万美元作为B方给A方的赔偿,试分析此案例中A方的教训。

10.某公司以CFR上海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并据卖方提供的装船通知及时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了水渍险,后来由于国内用户发生变更,所以通知承运人将货必卸黄浦港。

但该批货物由黄浦港装火车运往南京途中遇到山洪,致使部分货物受损,该公司据此向保险公司索赔,但遭拒绝。

请分析,保险公司拒赔有无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