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六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37375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0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第六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第六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现象:

水中的红色慢慢消失。

结论:

由于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能力。

而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的还要强。

石墨与少量的杂质混在一起构成的四种物质:

木炭、活性炭、炭黑、焦炭

1、木炭与活性炭:

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既能吸附气体气味,又能吸附顔色,故可用作吸附剂。

2、炭黑:

黑色粉末,可用于作墨汁.

3、焦炭:

可用于冶炼金属.

3、C60

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状很像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目前人们对C60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入,它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我国在着一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就。

随着科技的发展,碳单质的用途也将不断扩大。

二、碳的化学性质

1、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反应。

2、在高温下的

(1)、碳与氧气的反应

C+O2==CO2(点燃);

燃烧充分的条件下生成CO2

2C+O2==2CO(点燃);

燃烧不充分的条件生成CO,同时放出热量。

(2)、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实验6-2】

把刚烘干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加热(可以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最好使用酒精喷灯)加热混合物几分钟。

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是管理的粉末倒在纸上。

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

1、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红色2、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

反应中有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生成

反应方程

2CuO+C==2Cu+CO2↑

这个反应里,氧化铜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

3、还原反应

还原反应:

含氧化合物内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

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如:

2Fe2O3+C==Fe+CO2(高温)

金属氧化物是氧化剂,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失去氧,被还原。

碳是还原剂,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得到氧,被氧化。

4、比较碳与炭的区别:

“碳”是元素的名称,是核电荷数为6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比如:

碳元素、碳单质、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

(这儿不能用“炭”)

“炭”表示由碳元素组成的某种单质。

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

一般在未指明具体单质时,习惯上用碳,如“炽热的碳”“当碳燃烧时”。

课题二二氧化碳的制取研究

一、实验室法

在实验室里面,二氧化碳通常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是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反应来制取的。

有大量气泡产生,大理石逐渐溶解

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反应速度适中,便于控制。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I==CaCI2+H2CO3

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CO2↑+H2O

总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I==CaCI2+H2O+CO2↑

活动与探究③

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

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确定

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个部分。

下面列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考虑因素。

A、气体发生装置:

(1)、反应物的状态:

a、固体与固体的反应;

b、固体与液体的反应;

c、液体与液体的反应

(2)、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

B、气体收集装置:

(1)、排空气法①:

a、密度比空气的大——向上排空气法;

b、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

(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发生反应)

2、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

①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如果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的小

检查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

(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另外制取二氧化碳

1、我们还可以组合出更多的制取装置

2、探究选用的药品

3、注意:

不用稀硫酸。

因为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石灰石与稀硫酸的反应。

不用碳酸钠。

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时速度过快,不容易控制反应过程,不利于收集气体。

不用浓盐酸。

因为浓盐酸有强挥发性,可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得到的二氧化碳不纯。

4、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取原则是:

①反应条件是否容易达到;

②产生气体的量是多少;

③收集的气体是否纯净;

④装置、操作是否简单;

⑤原料是否易得、价廉。

5、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课题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碳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

1个二氧化碳(CO2)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CO)分子多1个氧原子,这就使它们的化学性质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二氧化碳

【实验6-3】

如右图所示,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根据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用燃着的木条检查集气瓶是不是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检查时,木条应该放在瓶口还是伸入瓶内?

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6-4】

如右图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蜡烛自下而上的熄灭

CO2比空气重,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实验6-5】

如右图所示,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了.

CO2气体和水发生了反应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CO2能溶于水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生产汽水等饮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这一性质。

【实验6-6】

取四朵用石蕊(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遇水不变色)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

第一朵小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小花上喷水,第三朵小花上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小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

然后将第四朵小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I)

(II)

(III)

(IV)

紫色的小花变成红色

紫色的小花不变色

CO2和H2O均不能单独使紫色石蕊变色,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O2和H2O生成了碳酸

CO2和H2O反应生成碳酸(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反应方程: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CO2+H2O

当加热时,碳酸分解,二氧化碳从溶液里逸出,所以红色石蕊溶液变成紫色。

(加热时,能加快碳酸的分解反应速率)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成定的缘故。

CO2+Ca(OH)2==CaCO3↓+H2O

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综上所述:

二氧化碳的性质a、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b、能跟水发生反应产生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干冰

(1)、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

(2)、用途: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以作制冷剂。

可用于人工降雨。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本身是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0.03%)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a、汽水、碳酸饮料;

b、灭火;

c、温室气体肥料;

d、制冷剂、储藏食物、人工降雨;

e、化工原料;

f、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4、温室效应(自学)

(1)、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阳光的热量不易损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又名:

氟利昂)等。

(2)、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

a、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的城市;

b、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a、人类应该减少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b、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4)、温室效应的产生:

a、人类大量使用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排放到空气里面的二氧化碳增加;

b、人类的乱砍滥伐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在减少。

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

一氧化碳能够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O2==2CO2(点燃)

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的燃烧。

一氧化碳是许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的主要成分。

水煤气转换:

C+H2O==CO+H2(高温)

3、毒性:

中毒原理: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不久血液的颜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一氧化碳有剧毒。

人在一氧化碳达到总体积的0.02%的空气中,持续2-3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

如果发生一氧化碳的中毒,轻度的应该呼吸大量的新鲜空气,严重的要立即送到医院治疗。

4、还原性:

(1)、一氧化碳和木炭一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CuO+CO==Cu+CO2(加热△)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例如:

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炼铁。

Fe2O3+3CO==2Fe+3CO2

验证还原性的装置

类似的反应:

2CuO+C==2Cu+CO2(高温)

CuO+H2==Cu+H2O(△)

总结:

CO、C、H2是用来做还原剂的。

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比较

①、鉴别方法:

(1)、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2)、分别通入石蕊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3)、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4)、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观察是否有红色的铜生成。

②、C、CO2、CO三者之间存在的唯一反应。

方程式为:

C+CO2==2CO(高温)

③、煤的主要成分是C,煤气中毒即CO中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